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立夏養生宜補心氣 喝生脈飲收斂汗水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5月5日節氣「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所謂「立」即開始,立夏代表夏季的到來。中醫師指出,此時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推薦以麥冬、五味子、人參片三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生脈飲」,能夠收斂汗水以及耗散的心氣。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萬物繁茂,始於立夏。立夏時節,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的旺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 他說立夏溼氣重,容易導致人體大量出汗、走路容易喘,長時間下來,也會導致心氣虛弱;而流汗過多時,更會加重消耗「心氣」,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此時,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採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立夏養生宜補「心氣」。圖/pexels 預防疲勞喝生脈飲 「立夏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不但容易耗散,消耗過多時更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時,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周宗翰強調「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的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暗示著大量的出汗會使心氣受損。周宗翰說,有時人變得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 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若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如能在立夏時節多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 人參為最佳補氣藥材。圖╱資料照片 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三種藥材,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周宗翰表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水及耗散的心氣。 生脈飲 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參片10g  清水適量 做法:1.食材:人參片、五味子和麥冬。2.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3.蓋鍋蓋,大火燒開,轉文火煮15分鐘。4.掀蓋,關火。5.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6.將煮好的水倒入。7.蓋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 以黨參、麥門冬、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飲。黨參目前主要產自中國大陸,作用比較弱,不如人參,但因為價錢便宜,許多人拿來泡茶飲用。圖╱陳立凱 立夏泡腳祛除暑溼 立夏季節溼氣正當令,溼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胃口、沒精神等表現。而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溼,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可換一下泡腳的材料,使用適量藿香、紫蘇葉(各約5錢)代替桂皮與生薑更為合拍。 周宗翰中醫師。圖/周宗翰提供 藿香與紫蘇葉,都是很好的芳香化溼濁藥材,其揮發油有防腐和抗菌作用,亦可擴張微血管、而有發汗等作用,對於立夏常犯的香港腳與皮膚病患者頗有幫助,兼可有效排除體內暑溼之氣,精神更佳。 他也提醒,藿香與紫蘇葉含揮發油,故不可久煮,建議適量的藥材先煮沸10分鐘後放涼、濾渣至40度C後,再加溫水稀釋、即可浸泡。如此,能夠改善整天穿著襪子引起的香港腳,對夏天保健也很有幫助。 中醫師提醒,藿香與紫蘇葉(上圖)含揮發油,不可久煮。圖/pexels 夏天泡腳出汗是正常現象,此時切勿吹風扇或者開空調,因為泡腳的時候,全身毛孔都處於打開的狀態,如果一邊吹空調或風扇,不僅不能養生,還容易著涼。泡腳以後,可做些簡單的按摩,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清除體內毒素效果。

MORE

抗老首要戒甜食?中醫師:要吃好糖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心情低落或壓力過大時,許多人喜歡用享受甜食來排解。覺得吃了甜食不但能讓人心情愉悅,感覺一切順心如意多了。可是,吃過量甜食不但容易發胖,聽說還會老得特別快,究竟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有其事? 中醫皮膚病專家施丞修說,仔細觀察有糖尿病的人,這些病患與同齡者相較,皮膚較偏黃也較乾燥,外表看起來的確也較顯老。根據研究,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皮膚黃乾、髮白而灰,看起來「未老先衰」。 「其實,甜食真正讓人老得快的因素,除了吃得過甜之外,還有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吃錯糖。」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上述提及的「糖」,多數源自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精緻白糖、天然甜味劑,或是人工甜味劑。  常吃糖又吃錯糖,導致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看起來「未老先衰」。圖/pexels 紅糖營養價值高 而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 未經過精煉的紅糖,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其中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胡蘿蔔素、菸鹼酸、核黃素,以及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具有補充體力、增加活力的特點。 此外,紅糖的含鈣量是白糖的10倍,含鐵量是白糖的3.6倍,比起其他代糖,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所以紅糖(或黑糖)又有「東方巧克力」之稱。 在古代,中醫則認為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特別適合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   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圖/pexels 麥芽糖有益腸胃 當然,如果談到治病的甜食,適量的麥芽糖,對腸胃有很大的幫助。「小建中湯」是中醫相當有名氣的方子,是由治感冒的「桂枝湯」多加一些芍藥,再加大量的麥芽糖(飴糖)而成,對胃口不好,常肚子痛,又怕吃苦藥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大福音。 所謂「甘入脾」,脾又主肌肉,平常用1至2克的小建中湯保養,不僅小朋友的胃口會變好,免疫力會提升,肌肉也會Q彈、面色紅潤。 因此,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不但不會老得快,還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   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圖/時報出版提供

MORE

【中醫專欄】地震結束後,還常感頭暈嗎?

文/吳建東中醫師 四月三日上午,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的地震,一時地動天搖,全台灣莫不感到震動,所幸生活很快就恢復正常。在回到日常生活後,許多人仍心有餘悸,不時覺得頭暈晃動,門診裡頭暈的患者也多了起來。患者常常搞不清楚是真的在地震還是只是頭暈,這時我們必須要做鑑別診斷,趕快到中央氣象局的網站檢索是否有地震吧。 由於筆者所處的地點是台北市,就算是真的餘震,在台北也多半無感,尤其是在地震一周之後來就診的,大多就是生理上的頭暈了,這種狀況就被稱為「地震症候群」。 臨床上看到最多症狀是時不時頭暈,有時還有頭痛、耳鳴、焦慮不安、睡不著等症狀,常常覺得地板又在晃動,甚至會站立不穩,這其實是一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由地震造成的壓力所引起。平常就容易緊張、敏感焦慮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這樣的症狀。據統計,女性、較為年長、住高樓層、或者平時就容易頭暈的人為好發族群,但實際上因為這樣來看診的男性也不少。 因此,大概有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一種是平常就有頭暈症狀的,在地震前就常常發生頭暈;另一種是因為緊張焦慮的情緒所引起,這樣的患者會有說話較急、煩躁易怒的傾向。前者可能與氣血虛的體質有關,這時我們就需要直接補養氣血,比如說黃耆、當歸等補養藥,或者是痰溼阻滯,則可考慮茯苓、白朮等用藥;後者可能有氣滯血瘀的傾向,可考慮活血行氣,如川芎、香附等,或者也有可能肝風內動,可考慮鉤藤、石決明等。 如果發生頭暈的症狀,可以考慮按壓後頸的風池穴,或者是前額的神庭穴,若是焦慮緊張引起的,還可以按壓兩手腕附近的內關穴。感覺開始頭暈的時候,試著做一些腹式呼吸之類的深呼吸,吸氣時腹部向外擴張,呼氣時腹部往內收,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穩定氣血,以減緩頭暈,但要注意,該呼就呼,該吸就吸,千萬不要憋氣,否則有可能氣滯,讓頭暈更嚴重。 除了避免過度活動,特別是頭頸的活動以外,也要避免看過於閃爍的東西,比如說手機、電視、或是電腦螢幕。平常也可以適當調理情緒,以減輕焦慮。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調養氣血,穩定神經,也可以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或大自然的聲音。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深色蔬菜、根莖類、或是多穀類,也有助於減緩頭暈症狀。 此時節氣已接近春夏之交,氣候變化會比較顯著,也請注意氣溫交替對身體的影響,避免吹風淋雨受寒。如果方便的話,也建議練八段錦的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讓氣血可以順利下降,回到丹田,進而減輕頭暈的症狀。  

MORE

杜俊賢醫師 用小電大地逆轉失眠苦

文/記者陳玲芳 新北市土城醫院精神科醫師杜俊賢,因為意外解除長期身陷的電、磁、波干擾,開始自利利他,幫助病人逆轉失眠之苦。 二○一五年八月,某天晚餐後逛書店,杜俊賢醫師讀到剛上市的一本翻譯書《接地氣》,如獲至寶。當天晚上九點門診結束後立馬「照書做」:在家附近公園草皮上赤腳站著約持續半小時,回到家洗澡後躺在床上「居然不到三分鐘就睡著了」。 「隔天醒來精神奕奕、容光煥發,感覺睡得特別香甜。」杜俊賢說,在這次神奇體驗前,他已超過半年以上,每晚至少醒來三次,每次都要十分鐘以上才能再入睡,而且早上幾乎都感覺處在「沒睡飽」狀態。 簡言之,二○一五年透過「接地氣」改善自身失眠的經驗,讓時任高雄榮總精神科醫師的杜俊賢恍然大悟:「我應該是自幼年即飽受電磁波危害干擾的人」,因此決定在重複臨床驗證和確認之下,開啟「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透過出版《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一書,分享給病友與大眾。 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許多人對某些食物的成分過敏,同樣道理,許多人會對「電磁波」過敏。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杜俊賢說,「對電磁波的敏感度,也是相差上百倍之多。」對牛奶、奇異果、海鮮不會過敏的人,很難完全體會那些過敏的人的困擾;同樣地,在對電磁波不會過敏的人眼中,也很難理解「電磁波過敏症」患者的困擾。 解套「天羅地網」 對於電磁波預防,國際間曾經提出兩種思惟方向。一是「盡可能合理的減少暴露」原則,二是「回歸自然」的理想。綜合兩者,杜俊賢提出盡可能「效法自然」(As Nature As Possible,簡稱ANAP)的概念。其實,ANAP跟他著作中提出的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簡稱MEME),確實有巧妙的呼應。 人類為自己創造了「天空的微波羅」與「牆壁地板的電線網」,好比「天羅地網」;但是,不用過度擔憂,因為杜俊賢醫師已經為我們找到了「解套」的方式。他說,我們可以靠著「一帳遮天、一床接地」,來保護自己在深度睡眠、休息時,免受電磁波天羅地網的攪擾。 他提倡的「小電大地」祕密健康法則 ,就是訴求「電磁波要極小化、接地氣要極大化」。他在行醫之暇,也會試圖幫助人們改善居家、睡眠、學習、工作、休閒時的空間環境,期能實現極具紓壓實效的「接地氣」與「電磁場屏蔽」。 醫師化身柯南 杜俊賢經常思考,電磁波會不會就是現代人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睡眠不佳、腦力體力下降、情緒波動、甚至易怒衝動的「隱形環境誘因之一」?他也預言,如何將這樣的「駐波」做視覺化的呈現,將是未來科學值得努力的方向。 醫師為何化身柯南?精神科專業為何斜槓成電磁波收納專家?杜俊賢於書中描述自幼和家人可能受電磁波干擾,但一直蒙在鼓裡的經驗,有趣卻嚴肅。如今的杜醫師,他在土城醫院的看診特色為「邊看診、邊查房」,從中實踐了醫師不只治療病人,還兼治療環境的「預防醫學」角色。 杜俊賢認為,失眠為「百病之源」,而精神科醫師最常處理的問題之一就是失眠。他不諱言,某些急性失眠,如果一直找不到真正原因,最終會演變成慢性失眠。如此一來,醫師只有不斷地為病人加藥、改藥,走向永遠無解的循環。 於是,他從室內環境中電磁波干擾健康的角度切入,與病人探討各種引起失眠的可能原因。當然,也需同時考慮各種內在外在壓力、社會角色變換、荷爾蒙變動、身體疾病、其他科別用藥等。而他從上千個臨床案例中,發現了「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失眠」這麼直接見效的前因後果。 真正的「接地氣」 「當然,並非所有失眠都跟電磁波有關,但是我的求診病人之中,十之八九都是臥室之中有電磁波干擾。」杜俊賢說,多數病人在聽從其建議,移除床邊電磁波來源後,睡眠品質多半獲得明顯提升。 杜俊賢進一步闡述「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真相」,提醒大眾「別讓你家的電磁波,成了隱藏版致病元凶」、「工作場域的電磁波可能加重壓力」,也期待「電磁波敏感症」盡速受到重視,因為「電磁波過敏症」患者,遠比大家想像的多。 「接地氣」一詞,在台灣媒體與政治圈至今仍慣用,杜俊賢說,真正實質的接地氣(Earthing/Grounding),另有所指,亦即人體與大地做直接或間接的導電式連接。直接接地氣,包括赤腳踏地、玩沙池、泡溫泉、躺沙灘、浸海浪、戲溪水、抱大樹、踩樹根、踏青、森林浴等;而間接接地氣,則是運用科技方式,提供室內空間中人體與大地的連線。 接地氣的好處 1.增進睡眠品質 2.減少身體發炎 3.提升心臟健康 4.解除壓力 5.回復荷爾蒙平衡 6.延緩老化 用7大行動 打造MEME健康宅 根據正式科學研究,接地氣有非常多的好處,至少包括以下3點:排除身體靜電、降低血液黏稠度、吸收大地游離電子到細胞。 杜俊賢醫師提出打造MEME健康宅的7大行動準則: 1. 睡前讓「有交流電壓的電線/電器」離「床」1公尺以上 。 2. 保持「交流電插座」的正前方15公分的淨空。 3. 睡前把「無線電波(微波)的發射源」盡量關掉或擋掉。 4. 保持「身體接地」,或者「身體電壓小於交流電 0.01 伏特」。 5. 減少身體「靜電」;降來源、增排出。 6. 遠離或少買「靜磁場」偏高的家具、床墊、牆板。 7. 檢測居家和工作空間的「電磁波強度」,再針對處理。 上述更精簡的記法是:電線離床1公尺、插座正面淨空15公分、擋微波、多接地、少靜電、少靜磁、檢測強度。

MORE

台日合作研究 運動可能對第2型糖尿病患無益

【中央社台中訊】台中榮總跨國與日本專家完成一項研究發現,運動無益於第2型糖尿病,尤其對於遺傳風險最高的患者,激烈的身體活動,甚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成果已於3月12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雜誌(線上版)。 台中榮總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一般民眾普遍認為運動能有效的提升身體機能及健康,但近日台中榮總與日本專家共同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上發表了不同看法的研究成果,發現運動無益於第2型糖尿病,尤其對於遺傳風險最高的患者,激烈的身體活動,甚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佳霖與日本東京大學助理教授平池勇雄、日本自治醫科大學醫學院埼玉醫學中心客座研究員山田朋英共同合作,探討糖尿病遺傳風險與身體活動量對心血管疾病預後的影響。 台中榮總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並由日本經濟新聞詳細報導,顯現台灣與日本在醫學研究領域的緊密合作。同時,研究成果也於3月12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雜誌(線上版)發表,這也代表台灣與日本在國際醫學合作研究領域對醫學界的重要貢獻。 台中榮總表示,這項研究不僅強化了台灣與日本在醫學研究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關係,也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了新的看法。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將為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重要的參考,未來將幫助醫療團隊根據個體的遺傳背景,制定更加個人化的預防與治療策略,從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MORE

8大器官怕什麼? 營養師:投其所好、吃出健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器官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根本,人們卻因「習以為常」而忽略了予以保護,甚至在日常飲食生活中,不斷做出許多傷害器官的行為而不自知。究竟,人體主要的8大器官喜歡什麼?害怕什麼?請您跟著營養師一起,「投」器官所「好」,吃出健康來! 營養師高敏敏,特別歸納出人體8大器官最「害怕」的事,並提供最佳「照護」指南。 1.胃怕撐 營養師常說「吃八分即可,不要吃到撐」,控制食量也是很重要。因為長期處於很撐很飽的狀態,我們的胃就需要一直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如此胃黏膜容易受傷,不利於修復,可能導致胃負擔變大。 健胃食材:秋葵、山藥、木耳。富含多醣體、黏蛋白的食物,可增加胃黏膜的保護力。 營養師高敏敏歸納出人體8大器官最「害怕」的事,並提供最佳「照護」指南。圖/高敏敏提供 2. 肺怕煙 肺不僅怕菸,其實燒金紙、點蚊香、放煙火等等,都可能產生危害肺部的PM2.5。長期吸入有害物質,恐對呼吸道造成傷害,甚至影響孩童腦部發展。 顧肺食材:番茄、芭樂、白蘿蔔。營養素可幫助修復肺細胞,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避免二手菸及空汙危害!出門最好把口罩備著,不只防病毒,也可防空汙來襲的不時之需。 3. 肝怕酒 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 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15g酒精=105大卡。約=啤酒375c.c. =紅酒110c.c.=水果酒150c.c.=烈酒30-40c.c.。若長期飲酒過量,恐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尤其體脂較高的人,更容易受酒精傷害。 保肝食材:芭樂、深綠色蔬菜。含有維生素C營養素,與Omega-3好油,可幫助肝臟排毒、抗發炎。 奇異果是最佳整腸食材,芭樂可以保肝、也能顧肺。圖/pexels 4. 腸怕堵 便祕不僅會造成皮膚粗糙、口臭、肥胖等等,糞便如果留在腸道內太久,毒素會長期刺激腸黏膜,易導致大腸癌。 整腸食材:木耳、南瓜、奇異果。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物膠,皆可促進消化蠕動,幫助排便更順暢。當然,補充一點好油、充足飲水,也很重要。 5. 心怕鹹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導致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而鈉含量過高的食物 ,會使血管內水分增加,易導致高血壓,尤其心血管疾病好發在肥胖者、老年人與長期菸酒者。 養心食材:堅果、酪梨、香蕉。除了平時要控制鈉含量外,也要多注意脂肪攝取,避免脂肪堆積於血管內壁,也要保持運動習慣、戒菸酒 ,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富含鉀離子的香蕉,是養心食材。圖/pexels 6. 腎怕渴 建議成人每天至少攝取2000~3000c.c.的水量,若水分攝取不足,會使尿液濃縮,長期下來易導致結石。 顧腎食材:白開水、牛奶、黑豆。每日足夠飲水,可稀釋尿鈣及草酸沈澱,而每日攝取1000毫克鈣質,也可降低腸道對草酸的吸收,如將動物性蛋白質替換成植物性蛋白質,可降低尿鈣濃度。 7. 胰怕醣 胰臟有調節血糖的功能,若暴飲暴食,一次有太多的血糖震盪,長期下來,會使胰島素敏感度降低,易導致糖尿病。 顧胰食材:玉米、雞蛋。首先,要避免高糖及精緻澱粉,提高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應優先選擇低GI食材,維持血糖平穩。 玉米是顧胰食材,南瓜是整腸食材。圖/pexels 8. 膽怕油 形成膽結石主要原因,是長期攝取高油食物,會導致膽固醇濃度過高,沈積在膽囊壁上,如果兩餐之間間隔太久,膽囊太久沒有收縮,也很容易膽汁堆積、形成結石。 保膽食材:菠菜、燕麥。蔬果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吸附膽酸,應避免過度油膩食物,也要記得三餐定時。

MORE

久坐傷「心」早逝風險高  每坐20分鐘宜站8分鐘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從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企業、公司以及各種行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轉型,在家工作成為防疫新生活的其中一項標誌。事實上,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困在辦公室的桌子下,或家裡的沙發上,科技的便利和現代生活方式,讓多數人愈來愈喜歡久坐,而變得不愛運動。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引用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提醒國人「久坐者早逝風險高」,每次坐下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最好是每坐20分鐘,試著站8分鐘,伸伸懶腰,走動2分鐘,或去喝杯水、上個洗手間,都是不錯的選擇。 「根據研究,坐的時間愈長,早逝的風險就愈大。」郭志東說,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久坐不動的工作增加了83%。現在靠體力活動的工作,占美國勞動力比例不到20%;台灣也存在類似趨勢。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圖/國泰醫院提供   很多人認為,每周「規律運動」就可常保心臟健康,但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一項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一個風險因子。 研究指出,每天坐著超過13個小時的參與者,死亡風險比每天坐著少於11個小時的參與者,高出200%。每次坐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比超過30分鐘的人,患病風險低55%。而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兩倍。 久坐增加罹心臟病風險 郭志東說,當你長時間坐著,身體會產生以下變化:首先,血液流動會減慢,這會導致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而導致心臟病。 其次,是身體處理脂肪能力減少,脂蛋白脂肪酶是身體重要的酵素,它能分解血液中脂肪;當久坐時,身體產生的脂蛋白脂肪酶會下降約90%,使得身體很難利用脂肪;而當脂肪被儲存起來,就會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再來,久坐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這是心臟病的兩個主要風險因子。 圖/pexels   「即使你每天規律完成30分鐘的運動,一天當中,其他23個小時做什麼,也是很重要的。」郭志東說,以通勤上班族來說,上下班的路程有時候很長,坐在車裡可能接近1小時,回到辦公室就在電腦前坐上8個小時。 雖然經常運動的人,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力,仍然比沒有規律運動的人高許多;但研究顯示,久坐10小時以上,似乎也是一個門檻,「超過10個小時的久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適時走動有助人際關係 圖/pexels   如何改變久坐帶來的壞處?郭志東建議,每隔30分鐘至一小時,就站起來走動走動。也可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的應用程式,來提醒你站起來、走動,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它能提醒你應該適時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如果你久坐不動,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有益健康。 在工作的習慣中,創造一些起身活動的機會,例如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或可以調整高度的辦公桌,會讓你更有意願四處走動。利用通訊軟體交代事項或傳遞訊息固然方便,但如果每天有一兩次,直接走到主管或同事座位旁,與對方「面對面」交流,不僅能引起對方重視,有助人際關係,更能讓自己遠離「久坐」風險。

MORE

肌少症無藥物可醫 這些運動是解方

【本報台北訊】台灣在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人中有1人是長者,然而有高達60%以上成人僅達低度活動量,顯示大多數人身體活動強度不足,因應高齡化浪潮來臨,醫師建議應採取更多元有效的運動預防肌少症,延緩老化衰弱。 若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來看,國人運動時間顯現不足。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周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老年人則是每周3天以上具中等強度運動,並強調功能平衡與肌力的多元性運動訓練,以增強生活功能、預防跌倒。 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周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圖/資料照片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肌少症主要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組成改變,造成脂肪組織堆積增加和肌肉質量減少。 肌少症的評估包含3面向,肌肉質量(四肢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手部握力)及體能表現(站起坐下5次時間)。 若患者養分攝取不足,會加速肌少症發生,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基礎代謝率變差,造成更多脂肪堆積,肥胖型肌少症因而產生。 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經評估後提供患者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處方,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 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教練歐李僅翔指出,接到運動處方後第1步會先評估個案病史、運動史及用藥等狀況,確保個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訓練。 第2步會進行靜態和動態的關節活動度評估,確認是否能達到正常的活動度;第3步以活動度和穩定度為訓練主軸。 歐李僅翔表示,肌力訓練規畫也將因個案狀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 以強化股四頭肌為例,在健身房會以坐姿腿伸機、腿部推舉器械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在居家運動,最常採用的方式是深蹲練習,也可運用水瓶、椅子、階梯及彈力帶等物品,增加重量及提升阻力強度。 歐李僅翔提供4招居家訓練動作,在家也能訓練股四頭肌,動作包括站姿訓練的傳統深蹲、保加利亞分腿蹲;坐姿訓練的單腳抬起;臥躺姿勢訓練的單腳抬起。 他提醒,對於膝關節退化、腰椎退化,或是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等長者,除了在運動前應取得醫師許可外,建議運動訓練要在專業教練的個別化評估、擬定訓練計畫與現場指導下執行。 傳統深蹲和保加利亞分腿蹲都可訓練股四頭肌。圖/123RF 資料來源:下肢肥胖無力⋯小心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有椅子就能練

MORE

【養眼專欄】雙眼總是疲勞 問題出在哪?

文/陳瑩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由於文明的演進,現代人高度使用3C產品,造成眼睛老是疲勞。眼科門診時有很多年輕病患,除了抱怨眼睛模糊外,疲勞度也是一大問題。這時,除了點用可消除疲勞的藥物來舒緩眼睛不適,臨床上還可使用睫狀肌調節微動分析儀,來了解睫狀肌的狀態,並可檢測出是否罹患老花或假性近視等問題。 什麼是「睫狀肌調節微動分析儀」的檢測呢?檢測方式很簡單,患者的每隻眼睛會對八個不同距離目標各進行十一次測量,只需要眼睛往檢查儀器觀看。這項檢查是透過觀看不同距離目標時,來測試睫狀肌的緊繃程度(High Frequency Component)。機器連接電腦,雙眼的檢查時間大約為五分鐘,透過專用軟體轉化數據,檢查結束就能立刻顯示圖表,以便醫生客觀掌握資料判讀眼睛狀態。 醫師以檢查的結果為病患解釋睫狀肌的緊繃程度。解說時,會以圖表呈現,橫軸是眼睛與目標物的距離,左邊離目標物距離較遠,右邊較近;縱軸是調節焦距的能力,顏色顯示睫狀肌的緊繃程度。 檢測時,病患若看遠處,睫狀肌力量正常,圖表顯出的顏色就會呈現綠色,代表眼睛處於舒服狀態,是正常的。若是睫狀肌力量不夠、顏色雖然呈綠色,眼睛不累但老花,圖表就會呈現水平狀,彈不上去。若睫狀肌仍有力,但充血,圖表幾乎都是紅色,且有上升的圖示,表示雖沒老花,但是睫狀肌酸麻脹痛,這就是典型的年輕人看3C造成的結果。最差的狀況是睫狀肌力量不夠、顏色呈紅色,圖表彈不上去,表示看東西很累,屬於有老花且睫狀肌充血僵硬。 假如你的眼睛只是處於「疲勞」狀態,只要閉眼充分休息,情況一定會改善。不過,眼睛疲勞肯定有其原因,我們必須找出癥結所在。看看是什麼原因,才能予以改善。 如果因老花,視力需要矯正的話,就必須配戴適合的眼鏡;不要強迫自己瞇眼看。由於我們是靠兩隻眼睛看東西,假如只有一隻眼睛出狀況,通常不易察覺,發現時為時已晚。建議定期做視力檢查,攝取富含對眼睛有營養的食物。一旦感覺不對勁,就要趕快去眼科檢查。 另外,眼睛布滿微血管,容易受體內疾病的影響,因此有慢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人也要定期就醫。平時要作息正常,不過度打電遊、追劇、熬夜,並保持運動習慣和充足睡眠。需要時可熱敷眼睛,最重要的是平時養成防止眼睛過勞的生活習慣。

MORE

成為彼此的維他命 相互造就

文/瑪麗安‧羅哈斯‧埃斯塔佩(西班牙精神科醫師) 維他命人讓我們與最好的自己連結,幫助我們增強想法、敞開心扉、散發熱情,與他們的每一次對話或活動都能振奮我們的精神。 我的「維他命人」之一是我的朋友羅德里戈,我是在馬德里進行精神科住院醫師專科培訓時認識他的。我們在一場派對上巧遇,然後一直聊到深夜。他很友善、幽默風趣,而且充滿愛心。從那天開始,他與我的姊妹、父母與丈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隨著時間過去,他也與我的孩子們成為了朋友。我們親切地稱呼他為「羅德里戈叔叔」,因為他已成為家中的一分子。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他參與了我們家庭的各種活動,深受大家愛戴,他也懂得如何給予愛。他擁有一顆猶如金子般善良的心。 我在醫院值班的時候,夜晚時常因為治療重症病患而過得很辛苦。大多情況下我無法休息,晚餐幾乎沒吃。羅德里戈住得很近,有好幾個夜晚或清晨,當他下班回家時,他會帶一些巧克力(我是巧克力的愛好者,無論何時都喜歡吃)或三明治來探班,讓我維持體力。 二○一九年四月十三日的凌晨十二點,我和我丈夫正在前往香港的旅途上,這是我們一年前就計畫好的旅行。我們從機場打電話給他,打算告訴他我們即將離境了,但我們聯絡不上他。飛行了一個小時後,我打開手機連上網路,想查找一些目的地的資訊,但卻發現他姊姊在WhatsApp傳來的語音訊息:「羅德里戈中風了,他現在在急診室,已經回天乏術了。快來和他道別吧。」 我悲痛欲絕。我被困在十多個小時的航班中,可怕的念頭占據了我的腦海。他會去世嗎?我再也見不到他了嗎? 腦袋變形 奇蹟甦醒 羅德里戈陷入重度昏迷。有一半的大腦(右半球)梗塞。我認識收治他的加護病房的其中一位醫生,從香港撥了通電話給他。他告訴我,羅德里戈預後的情況非常糟糕,如果他能活下來並醒來,他會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當我終於回來並能去加護病房探望他時,醫生告訴我他的病情進展。由於顱內壓增高,他們切除了他一部分的頭骨,導致他的頭部變形。這個畫面令人震驚且非常痛苦。我們這些與他最親近的人在開放探病的短暫時間裡陪伴著他,像往常一樣與他談話,但心情是極度悲傷的。 幾周過去,奇蹟發生了。有一天早晨,他們打電話給我,通知我他已經從昏迷中甦醒。我急忙趕到醫院,進入病房時,他開始用英語胡言亂語(我從來沒聽過他講這個語言),當我靠近他時,他摸了摸我的臉。醫生要求我們謹慎行事,並叮囑說他恢復的速度會非常緩慢,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令人訝異的是,他在幾天後就開始說話了。我猶記得他還在加護病房時,我與他進行的一次對話。他問我關於我的書的情況,關於我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連名字都記得!)以及關於過去的事情(他完全記得)。談到我們共同的回憶時,他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愛與被愛 最佳良藥 羅德里戈在不同的養護中心住了幾個月。有一次,他接受了神經外科手術,重新植入了之前必須取下的那塊頭骨。幾天後,他的身體狀況改善了,並繼續保持著驚人的記憶力和他無與倫比的開朗。 我諮詢了許多同事,並試圖從醫學的角度研究他的案例。確實,他坐在輪椅上,左側偏癱,但他的思惟非常清晰,他記得所有細節,並且對每種情況都有適當的感受和評論。如果你和他相處一會兒,你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情愉悅。 有一次,一位專門處理類似情況的神經科醫生,與我們分享一個想法: 那些始終被深愛並給予愛的人,他們的狀況有時會出現令我們吃驚的進展。 他的話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反思回答了我內心無意識的某種認知,儘管我不了解其中的機制。的確,羅德里戈的一生始終深受親人的愛戴,並且流露出豐富的感情。同樣地,他感受到旁人的陪伴和關愛的感覺,這可能在他的心靈也起了舒緩的作用,對此我毫不懷疑。 與維他命人見面相處會為大腦帶來深遠的影響。讀完這些內容後,你就明白愛人與感覺被愛對健康有多重要了。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以色列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莫蘭.塞夫(Moran Cerf)教授深入研究了這個主題。塞夫觀察人類做出決策的過程,從睡眠、情緒、決策和行為的角度研究了數百名患者的大腦。結果顯示,當幾個人一起進行相同的活動時,他們的腦電波開始趨於相似,甚至可能變得幾乎相同。換句話說,與人共處會使我們的大腦與對方的大腦趨於一致。這是因為腦電波正在進行非常相似的活動,從而影響神經元的連接以及神經可塑性。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努力就是選擇身邊的人。有人說我和我姊姊伊莎貝爾的手勢非常像我父親,這是怎麼一回事?大腦有同步性嗎?這其中是有道理的,科學證明了這一點。一方面,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與有毒的人共同生活多年,就需要小心;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資訊。正如我們所見,如果我們與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的大腦之間存在同步性和一致性,那麼這代表著我們可以對有毒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幫助他們走出負面循環。 維他命人讓我們與最好的自己連結,幫助我們增強想法、敞開心扉、散發熱情,與他們的每一次對話或活動都能振奮我們的精神。他們的歡樂具有感染力,他們擁有超乎想像的能力讓人微笑、扭轉局面,並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對於我們的情緒平衡來說,他們就像是活生生的寶藏。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請好好珍惜他,因為在你陷入困境時,他會為你帶來平靜。 我很幸運,因為我的身邊就有維他命人。我的家人們,尤其是我的丈夫,他就像是一劑不折不扣的維他命。我的診所團隊也非常出色,還有一些特別的朋友。我喜歡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能激發我的優點,並鼓勵我不斷進步。 我會在生活裡出現的人當中尋覓蘊含正能量的人。我要感謝他們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建議找到人人內心都擁有的正能量。即使是最複雜的人,也都有美好的東西能夠分享。然而,他們最令我著迷的是,當我們遇到好事時,他們甚至比我們自己還更高興。 讓自己也成為維他命人,並與他們為伍吧。 (摘自《找到你的維他命人:人際關係中的痛苦、困惑、空虛,你不必自己承受》,時報出版) 如何辨識維他命人? 1.他們會提升你的自尊心。 2.他們會支持你、激勵你。 3.他們會激發你最好的一面。 4.他們會試圖舒緩痛苦的時刻。 5.他們希望理解你而不評判你。 6.他們會傳遞歡樂和熱情。 7.他們懂得感恩並傳遞感激之情。 8.他們會幫助你擺脫負面情緒並強化正面情緒。 9.他們具有幽默感。  

MORE
/1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