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藝文 | 人間福報

文教

文化部攜手誠品 朱宥勳等台灣4作家赴馬開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為加深台灣與大馬華語社群的連結,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誠品吉隆坡宣布共同策畫推出「台灣文學系列講座」,將在5至6月期間,先後邀請朱宥勳、馬翊航、劉克襄及馬世芳4位作家赴馬演講,以筆耕者獨特的視角及細膩的書寫,交流彼此的文學與生活。 誠品生活2022年底於吉隆坡開設東南亞首家分店,為將台灣文學進一步推介給大馬讀者,這次策畫的「台灣文學系列講座」以兩方向鋪陳,「品讀,暢談文學」面向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由朱宥勳和馬翊航分享台灣文學發展歷程與脈絡及創作經驗;「淺談,紙上漫遊」則以生活議題,從土地、城市與飲食,邀請劉克襄和馬世芳,帶領讀者從文字中認識台灣的魅力。 朱宥勳將於5月4日擔綱首發,談近10年台灣小說的發展趨勢,隔日則與大馬作家龔萬輝對談彼此作品,分享創作心法。5月11日由卑南族作家馬翊航接棒,以畫面感十足的「想像魚刺刺了一下」為題目,暢談自己投入族語寫作的觀察與啟發。 6月則由踏遍台灣大山小徑,最懂台灣自然生態與人文風采的劉克襄開場,分享他數十年的走路與鐵道旅行心得。最後一棒則由集作家、廣播人、音樂通於一身,近期又以自然平實的飲食書寫廣受好評的馬世芳擔當,6月15日談他從吃好吃到寫好吃的過程,16日再與大馬讀者分享他的「文青告白」。

MORE

文化部駐美3館串連 無獨有偶工作室全美巡演開跑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文化部駐美國代表處台灣書院聯合駐洛杉磯辦事處台灣書院、駐休士頓辦事處台灣書院,共同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攜劇作《自私的巨人》赴美巡演,將於5月11日至6月2日在西雅圖、亞特蘭大、休士頓等3大城帶來8場精采演出,搭配共8場延伸推廣活動,預計在全美各地帶起近1個月的台灣偶戲旋風。 文化部表示,這次巡演將從美國西岸起跑,5月11、14日在西雅圖「綠河學院」(Green River College)揭開序幕、5月24至26日前往亞特蘭大「偶戲藝術中心」(The Center for Puppetry Art Center)演出、6月1至2日則在休士頓「亞洲協會德州中心」(Asia Society Texas Center)畫下巡演句點。除正式演出外,亦舉辦各式主題的工作坊及座談活動,為各年齡層觀眾展示精美的台灣戲偶,也能藉由團隊的專業指導,學習細膩的操偶技巧,體驗創作屬於自己的偶戲。 文化部指出,《自私的巨人》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製作,劇本改編自英國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同名經典童話,講述巨人從自私轉變為慷慨、最終在上帝指引下進入天堂的歷程。引人入勝的敘事、迷人的視覺效果、才華橫溢的操偶師陣容,2022年首演後即獲各界好評及邀演,2023年再推出「台語版」巡迴,5月在美國演出「英文版」,將為當地觀眾打造闔家觀賞的偶戲饗宴。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立於1999年,為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遴選的「TAIWAN TOP演藝團隊」。團隊秉持「萬物皆為傀儡」的理念,致力於創造具挑戰及創新、觸動人心的木偶藝術,創團至今已推出超過 50 部原創作品,在本土內容及跨文化偶戲藝術之間開創出台灣當代偶戲新風格。

MORE

當冥婚碰上老外 春河劇團 《把我娶回家》明天開演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如果是一個外國人撿到冥婚紅包會發生什麼事?春河劇團5月3日起一連三天將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把我娶回家》,透過老外遇到冥婚的題材,細膩演繹家人間的互動,演出卡司包括郭子乾、王琄、楊千霈、法比歐與蕭志瑋等,除了希望讓觀眾笑聲不斷,故事也蘊含著台灣人最為稱道的人情味,充滿對生者與死者的關懷與溫暖。 《把我娶回家》故事源起自團長郎祖筠與她的外國先生,閒聊到:「如果是一個外國人撿到冥婚紅包會發生什麼事?」便開始有了這個故事的構想,在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信仰與不同的價值觀之間激烈碰撞,產生出許多趣味橫生的「文化衝突」。故事描述一個老茶行,茶行家中寶貝孫女因意外早逝,一年後,竟託夢給阿嬤討要姻緣。虔誠保守的一家人決定以傳統冥婚丟紅包的方式來完成寶貝孫女的心願,最後被孫女認定的「夫婿」竟然是個老外。 演員法比歐飾演一位隻身來台旅遊的法國人,竟然會因為一個茶罐跟紅包,就要開啟一段奇特婚姻。法比歐表示 :「在台的外國人其實對冥婚這個台灣民俗十分了解,因為在農曆過年領紅包的同時,我們也會被告知『地上的紅包』不能亂撿,會娶到鬼新娘。」 楊千霈飾演茶行千金則說,「這個角色反映出很多當代女性與返鄉青年的心情,面對親情與愛情、家庭與事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擺盪與掙扎,相信很多人會很有同感。」劇中法比歐與楊千霈之間似有若無的異國戀,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愛情的左右為難,文化與信仰之間的衝突考驗著他們。 春河劇團5月3日起一連三天將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把我娶回家》。圖/春河劇團提供 是繼電視劇《茶金》後,郭子乾在《把我娶回家》再次飾演茶行老闆。他表示,「這個角色的兒子與孫女意外死去,他封閉自己,內心滿是自責跟悔恨,深層地展現出對家人逝去的痛苦。」 演員王琄飾演茶行老闆娘,一心想要完成孫女的心願,積極促成冥婚的進行。王琄表示:「這個角色對孫女一直很愧疚,後來發現過世的孫女與還活著的女兒好像喜歡上同一個人,她要成全誰變成一個矛盾的選擇。」郭子乾與王琄老夫老妻之間的拌嘴逗趣,實質掩飾了對家人逝去的痛苦,在失去家中兩個親人後,家庭成員仍勉強維持一個和睦的表象。 《把我娶回家》台北演出後,5月至7月將至新竹、台中、高雄、桃園、台南、雲林演出。  

MORE

台北文學季特展—「編輯招募中」 解密雜誌生成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4台北文學季「編輯招募中」特展,自5月4日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展覽邀請民眾成為編輯一員,將展場化身為編輯職涯訓練場所,透過規畫四大展區,觀看五本刊物,解構雜誌生成等,重新思考作為一名編輯該如何引領時代。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四大展區包括從「選」擇命定的「編輯格」,到「巡」視前輩成果的「議視潮」,再端看當代媒體人拆「解」的「雜誌術」,最後到眾生「喧」嘩對話的「當代聲」,以「選、巡、解、喧」四個動作邁入成為編輯的第一步。 其中,「巡—議視潮」展區回顧台灣五本重要刊物:《劇場》、《漢聲》、《人間》、《島嶼邊緣》、《騷動》,除了展出現多已絕版的珍貴雜誌,更展示國家文藝獎得主莊靈的實驗電影、「中國結之母」陳夏生的藝術創作、攝影師關曉榮八尺門的紀實影像等重點展品,觀眾由此得以見識觀點殊異的編輯們,如何一代又一代掀起文化浪潮。「解—雜誌術」展區則展示五份刊物過去的製作流程,向觀眾揭密一份雜誌的生成術。 國家文藝獎得主莊靈代表致詞時表示,他回顧六○年代的發展歷史,《劇場》作為這次展覽最早出版的刊物,社會條件並不完備,團隊人員組成多數由國立藝專或電影公司出身,雖然短短兩年出刊九期,卻對後輩藝文工作者產生深遠影響,也是自己與同輩人所始料未及的。 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致詞時提到,他認為編輯的專業訓練,使他具備思索、決策、展覽等能力,也透過雜誌的編排、策畫呈現出當代的重要議題。文化局將持續支持藝文出版、印刷等文化事業。

MORE

「威廉.肯特里奇」台灣首度個展 近百件作品描繪40年創作軌跡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首度來台之大型個展,5月4日至9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近百件作品,完整呈現他40年豐沛創作能量。出生人權之家的肯特里奇,始終關注非洲殖民議題,策展脈絡著重於他的素描創作,展覽中可從早期炭筆素描、素描投影系列的定格短片,到實驗影像裝置和編導的舞台劇表演與道具,以及晚近採用水墨炭筆所創作的大幅樹與花,逐一窺見他多元的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雖然無法親自來台,卻幽默以自己和分身,一個解說,一個寫書法,拍攝短片傳遞展覽祝福。圖/記者曹麗蕙 肯特里奇為國際備受尊崇的當代藝術家與導演,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之百大名人。1955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的他,雙親皆為南非傑出的人權辯護律師,父親辛里.肯特里奇曾為三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辯護,包含南非首位民選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正因他自小耳濡目染,他曾表示:「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記憶甚至早於任何藝術創作的記憶」,這也成為肯特里奇多年來關注及回應的創作核心。 威廉.肯特里奇,《前方水潭》,2018,炭筆、紅色鉛筆、紙,100 × 160 公分。私人收藏,英國。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合作,邀請兩館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吳昭瑩共同策畫。而肯特里奇雖然無法親自來台,卻幽默以自己和分身,一個解說,一個寫書法,拍攝短片傳遞展覽祝福:「我的展覽總是有翻譯的元素在其中,不僅是語言還有聯想的翻譯,將自我感受投射在作品之上,並讓『它走向你』與『你帶給它』的組合成為整個作品的全貌。」 威廉.肯特里奇,《媽媽您別擔心》,2022,印度墨、彩色鉛筆、手工麻纖紙、粗畫布托裱,228.6 × 191.8公分。私人收藏。圖/藝術家提供。 艾瑞恩.洛克表示,很高興原本在倫敦的展覽,移師到台北展出,這次濃縮淬煉出肯特里奇1980年至近期的代表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在當中看到藝術家創作手法與作品的演變,但他探討關心的主題,則是不變的。如在「素描投影」系列中,可見他從1989年廣受國際矚目的《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城市》到2020年新作《城市之深》,「肯特里奇說他拍的是石器時代的電影,以抹除與重繪的技法,把素描過程紀錄,表現時間的軌跡,也變成動畫影片。」 威廉.肯特里奇,《紡紗人》,2021,手工馬海毛織毯,270 × 270 公分。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1990年代中期,肯特里奇創作「殖民地景」系列,靈感來源於《非洲及其探索:來自探險家們的講述》文本,筆下的原始瀑布或風景圖像,取自殖民時代探險家對非洲的描繪,加註紅色線條及標記,暗示了歐洲人試圖佔有和控制土地資源的計算和測繪的痕跡。 隨之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而受委託製作《頭與荷重》舞台演出,重現那些對戰爭付出辛勞卻被歷史記錄抹除的黑人非洲搬運工。接著2001年後,肯特里奇開始與約翰尼斯堡的史蒂芬斯織毯工作室合作製作織毯,融合黑色人形剪影與中國老地圖,表現出他對南非地理、歷史與思想之外的嘗試與想像。 另外,這次展出三頻道《樣板戲札記》影像裝置,則是他思考中國大陸與非洲相似的政策,而創作出充滿荒謬的非洲樣板戲—南非芭蕾舞者穿著士兵服裝並充滿力量地持槍舞動,背景融合象徵大躍進中除四害運動,農民被要求驅散麻雀的元素,艾瑞恩.洛克說:「這是一種非常吊詭的現象,同時呈現了舞者的美還有武器的危險性。」 2019年首次在羅馬歌劇院執導室內歌劇《等待女先知》(Waiting for the Sibyl),故事以庫邁女先知的神話為靈感,當求示未來命運的人們將問題寫在樹葉上,一陣風造化弄人的打亂順序,讓命運成為未知數。肯特里奇為了打造《女先知》展覽播放版,擷取其音樂、舞蹈、影像精華片段,如南非女舞者的素描身影舞動穿梭過一頁頁的筆記本的影像,並特別與舞台設計師薩賓.特尼森(Sabine Theunissen)合力製作,重現舞台製作的原始道具和服裝等。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展場照,圖/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我們期待這次展覽能為觀眾帶來一場近距離接觸肯特里奇豐富創作內蘊與細膩媒材手法的藝術饗宴,同時也讓觀眾更深入了解南非這塊滋養他創作底蘊的心靈原鄉,以及這個國度的歷史與土地。」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首度來台之大型個展,5月4日至9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左起為策展人吳昭瑩、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圖/記者曹麗蕙

MORE

百年派出所轉型 臥雲吟草紀念特展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市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是目前僅存的日據時期警察機關,經整修後成為「東門町1923」文化基地,2日下午開幕,首展以日據時代嘉義第一位西醫林臥雲的詩書作品〈臥雲吟草〉為核心,見證日據時代社會和歷史的珍貴記憶。 市府指出,嘉義市「東門町」過去商業繁榮,興建於日本大正12年(1923年)的「東門派出所」,原名「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1930年因大地震受損而改建為現今規模,二戰後改為「東門派出所」,並持續使用至1987年才廢止。 新開幕的「東門町1923」文化基地,以跨時空的新舊對話,規劃以文學底蘊串起「文化新基地」及「舊城創新生」的全新視野,因此首檔展覽選定嘉義首名西醫、也是文學家林臥雲〈臥雲吟草〉文學紀念特展,展期至8月30日止。 林臥雲是嘉義市第一位台籍西醫,專攻內科及小兒科,詩書畫俱佳,善繪松竹、好蘭藝、圍棋。日本明治44年(1911年)與白玉簪、周掄魁、賴雨若、賴惠川等60餘人合組「羅山吟社」,著有《臥雲吟草》等書,詩句清麗。 市府指出,林臥雲橫跨清代、日據至民國,是日據時期嘉義地區重要的古典詩人代表,與張李德和、賴雨若等人齊名,累積豐沛的閱歷及真情描述,留下當時社會的珍貴記憶,嘉義城隍廟現今仍留有林臥雲於昭和14年(1939年)撰寫的〈城隍廟改築碑記〉,是地方的重要資產。 〈臥雲吟草〉文學紀念特展中,有一幅林臥雲贈給春萌畫會友人林秀山的詩詞「一壺酒一張琴」,當時台灣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但隨即又爆發二二八事件,林秀山已打包好行囊,準備返回福州老家,並與畫友們辭行,林臥雲於是寫下此橫軸相贈。 未料,林秀山聽聞胞妹轉述老家時局混亂,力勸他留在台灣,林秀山於是留了下來,並重新開張他經營的西服店,留下這幅奇妙的橫軸。 文化局表示,根據調研資料,東門派出所原有4棟建築,其中1棟「保甲事務所」日據時期已消失,派出所、所長宿舍、員警宿舍3棟保留至今,2017年修建時,還發現所長宿舍後方的石砌牆垣是清道光25年(1845年)的龍王廟遺跡,另有軍事碉堡遺跡、戒嚴時期的反共標語等。

MORE

奇美博物館 展50位西洋大師畫作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奇美博物館與世界頂尖美術館「英國國家藝廊」合作,自2日起舉辦「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總共展出50位西洋藝術大師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特展以歷史脈絡分為4大單元,涵蓋400年來西洋繪畫史精華。 奇美博物館指出,這次特展被譽為「台灣史上最高規格的西洋畫展」,也是「英國國家藝廊」成立200年來首次來台展出,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名家梵谷等大師作品,宛如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 英國國家藝廊館長加百列.芬納迪(Dr. Gabriele Finaldi)也率領一級主管來台,他表示今年正逢英國國家藝廊200周年,此時帶著英國國家藝廊52件重要代表性作品拜訪台灣,希望台灣民眾也能一起感受喜悅。 由於每件作品都是大師們的珍貴畫作,因此畫作從英國運輸到台灣時,會放在特製的木箱中,在開展前,工作人員從木箱中將畫作移出,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台、英兩館的修復師則檢視畫作與畫框細節,並比對文件,以確認畫作狀態。 在修復師確認作品的情況無虞後,即根據每件作品的狀況,由英國修復師現場說明作品持拿與上牆的方式,由於每個步驟都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每個小動作都經過反覆確認後才進行,全程以最小心謹慎的態度,才完成52件作品布展。 奇美博物館表示,這次特展以歷史脈絡分為4大單元,涵蓋「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呈現400年來西洋繪畫史精華。 奇美博物館指出,英國國家藝廊是「為培養民眾藝術志趣」而創建,奇美博物館的立館精神是「為大眾而存在」,雙方以共同理念促成這場國際藝術交流盛事,希望引領認識西洋繪畫史400年精華,展期自5月2日至9月1日止。

MORE

洪耀紀念展「一彈千古」  展現彈線之美  

【記者羅智華新竹報導】為紀念首創彈線藝術、去年離世的當代藝術家洪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一諾藝術,即日起至5月31日,舉辦《一彈千古 - 洪耀紀念展》,展出多幅不同時期的作品。 洪耀最知名、且充滿爆發力的「彈線」藝術,是受到祖傳木匠職業使用墨斗彈線,以及鄰居彈綿花機的啟發,將彈弓、麻繩…化身為他專屬的畫筆,創作出一幅幅獨一無二的作品。   洪耀1939年生於湖北武漢,196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並任教於湖北美術學院,曾旅居香港與台灣,於2023年病逝。他首件彈線作品「五角星」,以竹弓繫上麻繩,浸潤墨汁,在宣紙上彈出獨樹一幟的畫作,象徵著揮別舊時代的束縛,也開創了全新的水墨語彙。 一諾藝術總監林如玉表示,熟悉中、西方表現媒材的洪耀,跳脫傳統水墨畫中所強調的「意象」,以「彈線」串連千年文化,將古老的手製工具與當代藝術結合,立足於前人的軌跡卻創立嶄新的風格,可謂「解構」傳統的表徵,充滿力與美的全新線條,讓人大開眼界。

MORE

考古生活節萬獸市集 從考古體驗走進日韓史前時代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主辦的「2024新北考古生活節」,首次擴大舉辦為長達2個月的節慶式活動,五月份主打「萬獸市集」,現場除了音樂演出,攤位周周不同主題,還有來自韓國、日本的石器教具箱及勾玉製作,讓民眾不用出國即可免費玩異國史前生活與工藝體驗,進入日韓史前時代。 館長羅珮瑄表示,在4月20日、21日主活動「史前動物派對」秒殺的日韓考古體驗,萬獸市集也玩得到!如韓國全谷史前博物館以舊石器文物為中心,保存及展示東亞首個發現阿舍利型(Acheulean)手斧等全谷里舊石器遺址文物,這次為「2024新北考古生活節」特別精心製作史前石器複製品教具組,並贈予十三行博物館提供台灣民眾免費體驗,建立國際考古交流。 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帶來源自於繩文時代的勾玉製作,親手用滑石磨製成精美的飾品,並現場展示「熊、狼、山豬、鹿—日本九州狩獵獸供養塔的分佈和編年」研究成果,探討日本九州地區自17世紀開始為動物所建造石製建築物其背後意義與文化;兵庫縣立考古博物館推出1300年前古代人做為信件使用的木簡,挑戰使用毛筆以日文書寫自己的生肖。羅珮瑄說:「邀請民眾到十三行博物館,搭乘時光機,進入日韓的史前世界。」 十三行表示,這周5月4日為「奇幻世界」主題,邀集文創手作及美食攤位,在綠草如茵的陽光廣場欣賞表演、野餐,讓小孩放電、大人放鬆,共享夏日時光;5月11日「萌寵星球」將與動物保護機關協會合作,現場提供寵物領養、寵物疫苗及預防針施打服務,鼓勵民眾替自己的毛小孩健康把關,在最友善的環境同樂。 5月18日「文化之森」配合國際博物館日舉辦尋寶體驗活動,藉由挖掘化身考古學家,建立文化保存的概念;5月25日「叢林探險」首度與莊福文化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動物手作DIY及宣導品義賣活動,用行動支持動物保育與環境永續。

MORE

影視聽中心前進遠東影展 李行導演經典修復後首映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去(2023)年自主修復的《養鴨人家》、《原鄉人》與《殺夫》,不僅入選今年義大利遠東影展,其中已故導演李行的《養鴨人家》與《原鄉人》更於4月29日台灣時間晚間,在義大利古城烏迪內舉行了世界首映。 遠東影展是歐洲規模最大的亞洲電影展,堪稱「亞洲類型電影歐洲推手」。繼2021年李行導演《秋決》的歐洲首映大獲好評後,去年影視聽中心更修復《養鴨人家》及《原鄉人》,這兩部作品入選「經典修復」單元(Restored Classics) 「向李行致敬 (Tribute to LEE Hsing)」。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致詞時,向義大利觀眾介紹李行導演在「健康寫實」時期的重要創作:「很榮幸再次將這兩部李行導演的佳作帶回遠東影展,亮相國際舞台,向全球觀眾呈現。」 影視聽中心表示,在1960年代國家文藝政策影響下,中影「健康寫實」製片路線給予電影從業人員機會,能突破過往政宣劇情片的創作框架。褚明仁更進一步補充:「當年所謂『健康寫實』類型代表作,在這種政策下的電影不會有社會陰暗醜陋面,最終都是有個光明正向的結局。所以往往會有美麗的風景與音樂。」 《養鴨人家》不僅是李行導演在中影的首部獨立執導彩色長片,還由首位瓊瑤女郎唐寶雲主演,生動描繪台灣鄉土的美麗與純真,並奠定「健康寫實」的基礎。《原鄉人》則是改編自鍾理和的同名小說,由電影巨星秦漢與林鳳嬌主演,主題曲更由樂壇傳奇鄧麗君傾情演唱!兩部作品均為台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展示了當時藝術與政治交織的複雜面貌。 影視聽中心表示,今年除了《養鴨人家》與《原鄉人》入選放映,還有導演曾壯祥的《殺夫》入選本屆回顧單元(Retrospective)「A/B面能量:1980-1990年代經典強片(A/B side VIBES. Greatest Hits from‘80s &‘90s)」,已於台灣時間5月1日下午進行世界首映。

MORE
/3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