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驚蟄早起多晒太陽 保持樂觀疏肝解鬱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天是「驚蟄」,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中醫師指出,驚蟄養生要點,是順肝益脾,平和五臟。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情緒方面,要疏肝解鬱、保持樂觀,可早起晒太陽,除了預防春睏,也能使自身精氣神如同春日一樣,生機盎然。 每年入冬後,動物和昆蟲就會蟄伏冬眠,直到「驚蟄」這天,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到此節氣,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被驚醒。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明顯增加,但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大。 先熱身再運動 增陽氣防春睏 莊可鈞認為,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一系列肝的病證,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病,經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春季唯有保持肝臟生理功能正常,才能夠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 肝屬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指的是肝喜歡通達開朗,而不喜歡悶悶不樂。 調情志、養肝血,是春天養肝、護肝的重點。疏肝理氣,首要心胸開闊、保持樂觀想法,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身心方能如同春日一樣,舒展暢達。 莊可鈞說,由於身體剛從冬天的寒冷中舒緩,春天身體容易感覺懶洋洋、昏昏欲睡,亦即所謂「春睏」。而運動是提振陽氣、擺脫春睏的好方法,所謂「動則生陽」,春天運動前,切記要注意先熱身,進行緩和式伸展後,再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傷害。 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意指有別於冬季的早睡(九點),睡眠可以少一點,如晚上十一點就寢,早上六點至七點之間即可起床,在室外緩緩散步,或找機會多晒太陽,有益身體健康。 飲食清淡為宜 多吃新鮮蔬果 驚蟄養生要點,是順肝益脾,平和五臟。飲食方面適合清淡,要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可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與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穀物、豆類、堅果類等,多攝取新鮮蔬果,如春筍、菠菜、芹菜、蘆薈、苦瓜、香蕉、柳橙,以及山藥、蓮子、銀耳等。 莊可鈞也推薦兩款養生湯:菊花枸杞薏仁湯,與山藥茯苓豆皮湯。 菊花枸杞薏仁湯的材料為菊花五到八朵、枸杞三十克、薏仁四十克。作法是將中藥材洗淨後,放入電鍋中燉煮,直到電鍋跳起即可食用。功效方面,菊花、枸杞清肝明目,薏仁排除溼氣。 山藥茯苓豆皮湯的材料,有白扁豆、茯苓、淮山藥、土茯苓、芡實、豆皮各一兩。也是先將中藥材洗淨後,放入豆皮,並加入適量水,煮熟即可食用。此養生湯助清熱健脾止癢,改善春季容易出現溼疹等過敏疾病。

MORE

用RAIN正念法 掌控思緒 自信過人生

文/蔡斯‧希爾(美國壓力管理專家) 你最近一次鑽牛角尖、無法停止強迫性思考是什麼時候? 也許你上周開始思考的那件事,此刻還占據在腦海裡甩不開?還是你每天都在往死胡同裡鑽?這些時刻通常是在負面思考裡打轉,但有時只是你過度考慮一個決定,或者一個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情況。負面思考讓人精疲力盡,過度思考也同樣會消耗體力精神。 過度思考常見情況 以家庭事件為例: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很多人許久沒與家人團圓。如今疫情趨緩,各地限制放寬,旅行已成為可能,但如果你過度思考,就可能發生以下情況: ‧奶奶年紀大了,要是我無意間把病毒傳染給她,該怎麼辦? ‧如果染疫了得在飯店隔離,我花不起這筆錢,怎麼辦? ‧我有打疫苗,應該很安全吧,但是…… 過度思考不僅會發生在生活中的大事,我們也很容易過度思考小事,比如以下幾件事: ‧在特定場合的穿著 ‧在工作中開的玩笑是否冒犯了某人 ‧簡訊的遣詞用字 過度思考的後遺症 在亨利‧霍爾特公司(Henry Holt and Company)二○○三年的一項研究中,四十五歲的人之中有百分之五十二的人過度思考,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的人之中這個比例更高,為百分之七十三。在過度思考下,回覆一條簡訊平均需要九分鐘。過度思考常常導致「分析癱瘓」,也就是想得太多,結果反而做不出決定。 過度思考會影響生理,有人會提不起勁,有人會輾轉難眠。此外,過度思考也會影響食欲,有人因此壓力過大而暴飲暴食,有人則光想到食物就難以忍受。研究也顯示,過度思考會降低我們的創造力。 掌控負面想法、減少過度思考能讓大腦更平靜,但更重要的是,它讓你在做決定時更有自信,無論是回覆訊息還是購買新屋。有許許多多的工具可以幫助你成為思想的主人——以下我們就從最流行的正念開始吧! 善用正念工具:RAIN 我們通常在那些更懂得活在當下的人身上,看到正念對他們的幫助。這是因為正念其實不是人人都適應得來的工具,尤其是有先入之見的人,如果沒有經過一番練習,很難從中體會到好處。因此,我想在這裡介紹美國正念大師蜜雪兒‧麥克唐納(Michelle McDonald)所開發的「RAIN」正念法。我喜歡這個技法,因為它提供一個處理複雜情緒的簡單框架,你不需要批評自己,也不需要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梭。 「RAIN」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了「辨識」(Recognize)、「接受」(Accept)、「探索」(Investigate)和「不認同」(Not-Identify)。即使有些步驟看似熟悉,但確實去實踐「RAIN」正念法,將能幫助你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 ◎辨識 沒錯,一切就始於辨識你腦中的想法。然後往後退一步,去理解那些通往情緒的種種想法。你的思想或情感都不該遭到批評。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躲回自己的房間,把家庭鬧劇關在門外,那麼不要批評自己,也不要覺得自己很糟糕。 ◎接受 接受或允許這種感覺的關鍵是——不要企圖去改變它。你可能不喜歡自己腦中的想法,但它就如同情緒,如果你試著去壓抑,它反而會變得更強大。所以,你要大聲說出你的想法,但不要加上你的感受。想法一旦加入感受,將會變得更加難以接受。例如,我想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此時如果加入感受,情況會變得複雜——我會因為想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而有罪惡感。但無論如何,你都必須接受自己產生的想法和情緒! ◎探索 在探索的過程中,你可以利用第三人稱拉開距離。例如你是福爾摩斯,而你的第三人稱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名字),兩者之間可以建立對話。記住,這是友好的探索,不是躺在臥榻上與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的那種對談。試著提出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想法第一次出現是什麼時候?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還是反覆出現的想法?有什麼人或情況會引發這種想法嗎? ◎你不是你的情緒 你不是你的想法或情緒,你是一個體驗到想法和情緒的完整個體。想法經常是由來來往往的外部力量引起的,當你能讓自己與想法分離時,你就能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受限制。這將讓你更懂得活在當下,因為你意識到這一切都只是一個瞬間。 練習一下 設想你的大腦是你的朋友,老是在網路上發表意見。比方說,在瀏覽動態消息時,你看到大腦張貼一則訊息——「我才不想去那個派對。」 你讀了之後,就問大腦為什麼不想去派對,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繼續往下滑。這個簡單的方法,用上了我們習慣的「滾動頁面瀏覽社群媒體」的經驗,而這其實就整合了RAIN的框架。 (摘自《偶爾不振作也沒關係》,大好書屋出版)

MORE

【中醫專欄】慢老中醫教您提升免疫力

文/吳建東中醫師 新冠疫情已逐漸進入尾聲,各種的限制也逐漸開放,不需隔板、免戴口罩、體溫也不再量測了。因為新冠患者可以無限制的趴趴走,診間出現了不少陽性患者。當然新冠後遺症的患者也相當的多,跟疫情開始時比較起來真有天壤之別,也有許多患者已經不是第一次感染,第二次、第三次得病的患者也愈來愈多,還好病毒演進到現在,症狀已經沒那麼嚴重了。有許多患者根本不知道是在何時何地、如何被傳染到的。此時,您做好免疫力的準備了嗎? 中醫一直強調一個中庸之道,免疫力低下或過高都不好,免疫力過高會容易過敏,或者有自體免疫疾病;免疫力低下則容易被傳染病毒、細菌,而且也不容易排除,就像這次的新冠病毒。《黃帝內經》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但就是有人不會得病,其原因就是「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謂正氣,也就是免疫力,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保護了人體。 免疫力低下的人,很容易大小病不斷,也容易感冒和身體不適,就中醫師的眼睛來看,常常會是正氣不足的人;他們很容易疲倦,怕冷怕風又怕熱,容易肚子痛拉肚子,常莫名發熱,或是生病受傷很難好。以上症狀,不知道您中了幾個? 要提升免疫力或補養正氣,首先就要知道正氣是怎麼來的,氣的來源有三種:先天就存在體內的腎氣、經由飲食攝取入體內的脾胃之氣、從空氣呼吸入體內的肺氣。因此,中醫調氣,首重肺脾腎三臟。如果容易咳嗽、氣喘的,屬於肺虛;消化不良、易腹瀉的,屬於脾虛;而腰痠背痛、疲倦甚的,屬於腎虛。臨床常用於補氣的中藥如黃耆、黨參、肉桂等等,看缺乏哪個臟腑的氣,再由中醫師看情況做加減。而居家調理的話,則可考慮使用廚房就有的生薑與大棗。 然而,藥物再怎麼調理,也沒有日常飲食的分量多。因此,飲食宜忌,也相當重要。盡量避免冰冷或性質寒涼的飲食,如冰淇淋、生冷瓜果之類,也應避免加糖食飲。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奶蛋豆魚肉類;擁有豐富礦物質、維生素的深色蔬菜與根莖類。當然適當的運動也有必要,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因此設計了華佗五禽之戲,也可說是中醫界流傳最久的氣功,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本人也練了近三十年,可說是看診時避免染病的利器。 若因氣虛而導致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者,可適當服用養生茶飲,如「桂耆防疫茶」,以黃耆三錢、桂皮一錢、生薑三片、大棗四枚,煎湯服用。這對於怕風怕冷,吹個風就容易流鼻水打噴嚏的體質有幫助。當然,如果體質不確定者,還是向中醫師詢問較為妥當。現在已入秋,請記得要調整好免疫力,為逐漸變冷的氣候做準備喔。

MORE

Taiwan Can Help! 用台灣首創醫療模式 回報新冠疫苗捐贈國

文/記者陳玲芳 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於七月十二日邀請森田皓貴醫師分享在台受訓的心得。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長張東曜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包括日本等六個國家伸出援手,捐贈台灣疫苗;為感謝六國義舉,特別發起「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提供獎學金給六國醫師,協助來台研修唇顎裂,從產前診斷到顱顏整形重建手術的完整訓練課程,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更是一大亮點。 二○二二年底,「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醞釀成熟,透過立委王定宇及林靜儀的鼎力相助,邀請衛福部及外交部召開協調會,並發起公開記者會。王定宇表示,這對外交、人道、甚至於對國際醫療、公衛都有正向幫助;林靜儀也表示,這樣的做法,是一個善的循環,也很高興民間的力量,可以跟國家一起在醫療和外交上共同努力。於是,在各方的努力和合作之下,此計畫透過外交部正式發函各國,並在二○二三年初,迎來了第一位研修醫師、日本名古屋的整形外科醫師森田皓貴。 回饋國際 助唇顎裂家庭 張東曜指出,擁有顱顏治療頂尖團隊的北醫附醫顱顏中心、與專長胎兒異常診斷的台兒診所,已經合作數年。雙方共同打造「胎兒唇顎裂門診」,讓唇顎裂寶寶不但在媽媽肚子裡就能診斷出精確分型,甚至出生前就能夠擬定「零到十八歲」的治療計畫書,這種貫通產前到產後的診斷和醫療模式,是業界先驅。 二○二一年,北醫附醫及台兒團隊,有感疫苗捐贈國的人道精神,於是藉由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的統籌,發起「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希望分享這套超前部署的治療及診斷模式,回饋國際,同時幫助更多胎兒罹患唇顎裂的家庭。 「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發起單位之一、北醫附醫施俊明院長表示,北醫附醫顱顏中心於二○一七年成立,是全台第三個顱顏中心,也是最年輕的顱顏中心,在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的帶領下,收治的唇顎裂病人超過全台五成以上。 全人醫療 傳達善的力量 北醫附醫顱顏中心「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治療病人,也照護年輕家庭,完整體現全人醫療的精髓,於二○二○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二○二二年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及國家醫療品質獎特色中心的肯定。而顱顏中心有三成病人來自海外,台灣的醫療軟實力有目共睹。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王偉表示,此次非常榮幸參與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盼能藉此向世界傳達「善的力量」。國際研修醫師返國後,將成為顱顏中心國際網路的分支,包括當地複雜顱顏案例轉介來台,或是來台治療返國後的後續追蹤與處理,都能提供更大的幫助,深化國際醫療合作關係。 北醫附醫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表示,此套訓練計畫完整傳授顱顏中心多項創新醫療服務,包含與台兒診所合作「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由產檢醫師與整形外科醫師共同會診,於唇顎裂新生兒出生前擬定治療計畫,安撫準父母的焦慮。 「新生兒誕生後,醫師與協調師隨即前往各個醫療機構,現場教導護理師唇顎裂新生兒照顧技巧,減少因照護問題而轉送醫學中心的風險。」陳國鼎說,顱顏中心亦與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合作,開辦唇顎裂照護認證課程,教導醫療機構與產後護理之家唇顎裂照護技巧,準父母們無須四處奔波,輾轉尋覓適合的醫療機構與產後護理之家。 同時,顱顏中心與全台醫療機構攜手成立「台灣唇顎裂治療網」,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花蓮門諾醫院、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等團隊合作,針對治療頻率較高的牙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病童均可就近得到治療,減少舟車勞頓。 培訓醫師 讓病童綻笑顏 北醫附醫也特地成立顱顏基金,贈送家長鼻模、矽膠片、打孔器、脫膠抹布等多種照顧輔具的「十全十美禮盒」,並提供單親家庭住院喘息服務、交通補助,減少唇顎裂家庭經濟與時間的負擔。另,團隊建立專業衛教網站,並利用社群軟體,及時給予專業回覆,提供家長心理支持。 同時,陳國鼎主任指出,顱顏中心也著力於國際唇顎裂醫師培訓,目前已代訓來自德國、馬來西亞、迦納、以色列、澳洲、義大利等國家六位醫師及一位護理師,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優秀的國際醫療人員加入,讓全球顱顏病童綻放笑顏。 在愛知小兒保健醫療綜合中心服務的森田皓貴醫師,曾在柬埔寨擔任兩年醫療義工。也是在柬埔寨服務的經驗,使他決定成為一名整形外科醫師。其中森田醫師對唇顎裂的治療特別感興趣,因此很高興有機會能參與「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 在台受訓期間,森田醫師分別在北醫附醫和台兒診所兩邊研習,從胎兒診斷、門診諮詢、治療計畫、到修復手術技巧,無役不與。 他甚至還參與了唇顎裂父母工作坊,學習照顧唇顎裂寶寶的方式。對於在台灣的半年,森田醫師表示,「非常開心,我學習到比我當初預想的更多豐富的知識,我十分推薦日本的整形外科醫師,加入這個研修計畫。」森田醫師覺得台灣人很溫柔、很好溝通,非常感謝研修期間大家的照顧。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希望有更多醫師可以參與這項計畫,讓「Taiwan Can Help!」的善意延續下去,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軟實力。

MORE

繪聚能量 神外醫鄭宏志畫助傷者

文/記者陳玲芳 為喚起更多社會賢達關注並資助「脊髓中樞神經損傷後再生修復試驗計畫」,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任鄭宏志醫師,二○二二年底舉辦為期三天「資助脊髓神經再生修復——鄭宏志歡慶生命詩畫展」暨拍賣活動,獲得各界熱烈迴響。 畫展首度展示包括生命之歌系列、療癒系列、人物系列、風景系列、中國元素系列及早年作品共四十七幅畫作,並提供其中三十幅供社會各界認購,希望藉此「拋磚引玉」,社會各界能共襄盛舉,讓這項人類脊髓神經再生修復計畫可持續,並早日讓數十萬肢體癱瘓患者,重新恢復運動。 「鄭醫師除了嘗試表現各種不同題材的傑出作品之外,還巧妙地融合他豐富的醫學知識與藝術技巧,將我們一般肉眼所看不見的細胞,透過醫學顯微鏡下觀察研究,以這些細胞造型作為題材,再運用色彩鮮豔和強烈的筆觸,創造出他特有的藝術作品。」 名畫家吳炫三除了親臨會場致意,也為鄭宏志醫師「歡慶生命」詩畫集作序,盛讚「名醫鄭宏志先生,是世上少數不停地自我開發潛才和發揮極致能量的藝術家;一方面懸壺濟世,一方面隨性創作詩詞、繪畫」。 首創脊髓神經損傷再生修復療法 鄭宏志表示,神經掌管人類身體是否可自由運動,根據WHO統計,全球目前有五十萬新的脊髓神經損傷患者;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四百位新個案依受傷部位(頸、胸、腰)及受傷程度,造成運動障礙或失能、感覺異常或喪失。「上頸椎患者還可能無法自行呼吸,須靠呼吸器維持生命。」 一九九六年,鄭宏志完成全球第一個在哺乳動物上成功的脊椎修復手術,推翻數百年來「神經無法再生」的理論後,不僅為當代神經再生科學樹立新里程碑,更讓全球數千萬脊髓損傷患者可藉由「雞尾酒」療法讓神經再生,癱瘓的肢體也可再次恢復運動。 鄭宏志於瑞典卡洛琳斯卡學院完成此一重大研究並獲博士學位,一九九七年回到台灣,創立台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二十多年來,他帶領神經再生修復團隊,參與各項國內外重大意外脊髓損傷救治,包括陳水扁任職台北市長時,因為「拔河斷臂」造成兩位頸椎及臂神經叢損傷病患的救治;二○一六年賴清德任職台南市長時,台南發生大地震,眾多脊髓損傷病患的救治;二○一九年普悠瑪出軌重大意外,部分脊髓損傷病患的救治等。 研發資金面臨「斷炊」之虞 鄭宏志醫師帶領團隊,擁有台灣、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地二十五項與神經相關專利,正執行一項領先全球的獨家技術、重要的產學合作計畫「脊髓中樞神經損傷後再生修復試驗計畫」。此計畫已經進入最後關鍵第三期人體試驗。若是成功、藥證核發,將可惠及脊髓損傷、周邊神經損傷、中風、重聽、失嗅症、失聲症、老年失智症及神經退化症等全球億萬患者。 「一位醫師再如何優秀、努力,一輩子能治療的病人有限,但發現一個新藥或新療法,其威力及造福的病患,就能無遠弗屆。」鄭宏志表示:「神經再生在二期人體試驗完成之後,無論在繼續推動各項後續的人體試驗,或是研發新增的修復策略(如抗疤藥物),在在都需要資金的挹注。尤其,二○二三年他卸下管理職後,在申請院內研究經費及專利維持費上,將面臨「斷炊」之虞。為了延續研發動能,希望透過「歡慶生命詩畫展」,提供其中三十幅供各界認購,藉著更多對此計畫有認同且關注的朋友大力支持,使得這項裨益人類健康的技術及藥物,早日造福全世界成千上萬困苦的病患。 繪畫展匯聚各界資源 從醫二十多年來,鄭宏志醫師的作品包羅萬象,呈現他從「而立」之年到「耳順」的心境寫照。人物系列「母親的祈禱」,為鄭宏志在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加護病房,描繪母親為弟弟殷切向上主祈禱康復的畫面,獲刊於二○二一年三月「神經脊椎」國際期刊封面。鄭醫師希望其作品能具有「療癒」功能,傳遞真、光、愛、溫度、正向能量、安慰,尤其在當今紛亂不平的世道上,能為觀看者帶來更多生命的喜樂。 包括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財務長董宏思等企業與醫界與會人士,均為鄭醫師的義舉感動,熱烈響應此深具意義又可造福成千上萬脊髓損傷患者的善舉。認購所得,將捐助施再金公益衛生基金會、白陽大道教育基金會,以及資助「脊髓中樞神經損傷後再生修復試驗計畫」。

MORE

早餐吃錯蛋白質 3NG行為害她昏昏欲睡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8歲OL(女上班族),每天上班都昏昏欲睡,兇手竟是「早餐吃錯蛋白質」?營養師提醒,當心「蛋白質攝取3NG行為」, 吃錯恐釀健康危機。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早餐「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杜絕「勞命又傷財」的健康NG行為。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提醒,現代人總以為蛋白質有吃、多吃就好,反而容易落入「吃錯食物、吃錯順序、吃錯時間」的「蛋白質攝取3NG」陷阱,不僅在補充蛋白質的早餐黃金期愈吃愈累,還可能招致「脂肪負擔」找上門、讓健康亮紅燈。 「大家都重視蛋白質的攝取,但是你吃對了嗎?」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民眾在把關日常飲食均衡時,多會秉持「多一點蛋白質、少一點澱粉」的原則,原因來自多攝取蛋白質可幫助肌肉生長,維持健康。 「現今大眾每餐加一顆蛋,確保蛋白質來源充足,人們購買蛋白質餐盒的情況日趨普遍,但你的蛋白質攝取方式是正確的嗎?」趙函穎提醒,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眾都會仔細計算三餐熱量、力求蛋白質攝取足夠,但其實蛋白質的攝取潛藏不少陷阱。 現今大眾每餐加一顆蛋,確保蛋白質來源充足,卻又常陷入蛋白質攝取迷思。圖/pexels 趙函穎營養師警告,攝取蛋白質時,若像上述OL誤犯以下3個NG行為,可能反而讓自己籠罩在健康風險中。 NG1:吃錯蛋白質  讓油膩和澱粉跟著下肚 現代上班族外食比例高,雖然蛋白質食物選擇多元,但卻容易連帶將高油、精緻澱粉吃下肚。 以早餐來說,豬排蛋餅、蘿蔔糕加蛋等常見的早餐菜單雖然有蛋、肉等蛋白質,卻也會同時攝取多餘的油脂、澱粉及調味料,增加身體負擔。 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恐囤積內臟脂肪,進而提升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營養師指出,豆漿中除了有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大豆蛋白,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少負擔,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打造好氣色,「大豆卵磷脂」則可幫助提升精神、讓思緒更靈光。圖/pexels NG2:吃錯順序  動物性蛋白質增健康風險 只要是蛋白質,怎麼吃、怎麼挑選都可以嗎?許多人會優先選擇肉、蛋、魚作為蛋白質來源,然而動物性蛋白質中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中,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外也已有研究發現,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恐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之提升。因此,營養師提醒,應跟隨國健署的指引,以「豆>魚>蛋>肉類」順序來補充蛋白質,優先挑選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減輕身體負擔。如超商常見的豆漿,就含有大豆蛋白,是外食族方便取得的植物性蛋白選擇。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也指出,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3%的動物性蛋白質,死亡風險就能大幅降低10%。 圖/趙函穎營養師提供 NG3:吃錯時間  錯過攝取黃金期恐流失蛋白質 蛋白質攝取不是「吃夠」、「吃對」食物就好,原來還有「蛋白質攝取關鍵期」?趙函穎說,經過一整夜能量消耗,早上是身體非常渴求蛋白質來補充能量的時段,能夠為身體「開機」,開啟一天的機能運作。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人體一次合成蛋白質的量體有限,若集中在一餐中攝取大量蛋白質,超過負荷的部分,反而會流失、浪費掉。 她建議民眾,可以多把握蛋白質攝取的早餐黃金期,透過以「豆類」為優先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開啟一天的活力。例如用一杯豆漿,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或澱粉,補充「黃金三角營養」。 豆漿中除了有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大豆蛋白,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少負擔,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打造好氣色,「大豆卵磷脂」則可幫助提升精神、讓思緒更靈光。

MORE

【中醫專欄】 冬病夏治? 現在該夏病夏治了!

文/吳建東中醫師 節氣即將由小暑進入大暑,此時也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而近幾年在溫室效應的加持下,氣溫節節高升,炎熱程度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在這幾天,受熱傷害的患者愈來愈多,因為長久在炎熱環境,又不適時補充水分,導致散熱不佳,嚴重會中暑、暈厥,輕者也有汗出過多、疲倦、頭痛、發熱等症狀。尤其,在台灣這種溼熱的環境更難以散熱,有患者就表示一樣的熱,但在國外就安然無恙,但一回台灣就發病。 由於熱傷津液,在長時間的炎熱環境下,水分不足,容易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熱、大便不順等症狀,甚至還會影響到睡眠,因此莫不待在冷氣房中大吹冷氣,有時光冷不夠,還要加上電風扇狂吹才行。但相反的,這時又會產生另一類型的疾病──在戶外炎熱的狀況下,皮膚腠理舒張鬆弛,再加上汗出沾衣,冷熱溫差變化過快,導致風寒更容易入侵體內,有些反應較敏感的患者立刻就頭痛起來,或者氣喘、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這種在夏日受寒的症狀,與中暑相對,就稱為「陰暑」。 一般來說,這種呼吸道疾病大多在秋冬才發作,因為這些疾病大多是受風寒侵襲肺臟所引起。然而在這幾年的炎炎夏日,大家都卯起來吹冷氣,人工風寒也挺嚴重。於是,在冬日常用的祛風散寒中藥,比如說麻黃、桂枝等,在夏日使用的機會也多了起來。然而,夏日主要的氣候是暑氣,這些屬性溫熱的中藥原則上用量不會太多,還會再加上潤肺止咳定喘的中藥,如杏仁、百合等。此外,久病是否影響到其他臟腑,如心、脾、腎等等,就要再看中醫師的診斷了。 因此,在這時候中醫院所莫不接連推出「三伏貼」的過敏治療方法,這是針灸療法中,灸法的一種。除了艾灸以外,還有燈心灸、藥物灸等等。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中,以刺激性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等,研粉和薑汁之後,敷貼在穴位上,藉著藥物的藥性刺激穴位,驅除心肺中的寒氣與頑痰,進而改善氣喘、過敏的症狀。原本三伏貼強調的是冬病夏治,但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之下,這些症狀夏天就發作了,因此我們要改口為夏病夏治。 就經驗來說,大多數人貼個一個療程就可見效。症狀輕微者,也有貼一次就能改善的;症狀嚴重者,或許要貼個二至三個療程,或者是搭配內服藥以加強療效。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作息,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避免過度吹風受寒、少吃寒涼食物,是避免氣喘、過敏復發的基本要求。避免過敏原也是必要的,而想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也要養成習慣。就中醫養生導引的法則來說,建議可以練五禽之戲的白鶴張胸,藉此開展胸廓,補養肺氣。

MORE

【養眼專欄】熬夜對眼影響大!

文/陳瑩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暑假來臨,門診增加不少眼睛不適的病患。主訴很多,如眼睛紅、痠、黑眼圈、眼睛浮腫、視力降低等。很多人在假期時熬夜打電動、追劇、通宵打麻將,過度使用眼睛,造成眼睛充血、脹痛、乾澀,嚴重時還產生眼睛其他的一些問題。 台灣因近視比例過高,而戴隱形眼鏡的群組很多。熬夜時,戴隱形眼鏡時間長,而沒有適當休息,角膜因長期沒有呼吸、透氣不良,導致缺氧而造成紅、發炎、水腫脹痛、畏光、視力模糊等問題。兒童在假期中,使用3C的機會比上學期間的時間長,加上近距離使用眼睛,容易導致近視度數飆升,實在不值得。 亞洲人特有的眼球構造是眼睛的前房狹窄。前房,指的是瞳孔前方到角膜之間的空間,這個空間充滿著房水。所謂「量眼壓」,就是量測這個空間內的房水壓。熬夜時,在昏暗光線下看手機、追劇、玩電動等,黑暗導致瞳孔變大,前後房水無法相通下,眼壓急升,誘發頭痛、噁吐感、眼睛脹痛等症狀時,這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發作,常常需要半夜掛急診,反而破壞了假期的輕鬆心情。 假期時,每個人心情上會比較放鬆,從事看電影、電視、和友人玩電動、追劇等減壓活動,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沒有控制觀賞、盯看螢幕的時間,就會因用眼過度及眨眼頻率變少,導致眼睛又痛又癢,容易造成「乾眼症」,形成就醫時主訴的眼睛紅、畏光、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眼睛痛、乾澀等症狀,視力也會變得模糊。 我們都知道光線進入眼睛後,其能量較高的藍光可被水晶體吸收,日子一久會造成水晶體裡的蛋白質變性,因而水晶體變得混濁。因此,現今有許多人年紀很輕就有白內障,稱為「早發型白內障」。這時,病患會覺得影像變暗、視力模糊,造成生活不便而來就醫。 一如身體需要保養,眼睛也是。建議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用眼時數過長,會造成眼睛慢性傷害,產生很多病變。平日保持眼部清爽、乾淨,且不可揉搓眼睛,避免病菌感染。並且,要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不熬夜。眼睛是大腦的延伸;用眼過度,除了會造成雙眼痠、腫、麻、痛,連頭部也會跟著腫脹。所以,大腦和眼睛要同時放鬆,眼睛才能獲得真正休息。

MORE

抗老首要戒甜食?中醫師:要吃好糖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心情低落或壓力過大時,許多人喜歡用享受甜食來排解。覺得吃了甜食不但能讓人心情愉悅,感覺一切順心如意多了。可是,吃過量甜食不但容易發胖,聽說還會老得特別快,究竟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有其事? 中醫皮膚病專家施丞修說,仔細觀察有糖尿病的人,這些病患與同齡者相較,皮膚較偏黃也較乾燥,外表看起來的確也較顯老。根據研究,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皮膚黃乾、髮白而灰,看起來「未老先衰」。 「其實,甜食真正讓人老得快的因素,除了吃得過甜之外,還有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吃錯糖。」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上述提及的「糖」,多數源自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精緻白糖、天然甜味劑,或是人工甜味劑。  常吃糖又吃錯糖,導致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看起來「未老先衰」。圖/pexels 紅糖營養價值高 而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 未經過精煉的紅糖,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其中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胡蘿蔔素、菸鹼酸、核黃素,以及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具有補充體力、增加活力的特點。 此外,紅糖的含鈣量是白糖的10倍,含鐵量是白糖的3.6倍,比起其他代糖,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所以紅糖(或黑糖)又有「東方巧克力」之稱。 在古代,中醫則認為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特別適合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   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圖/pexels 麥芽糖有益腸胃 當然,如果談到治病的甜食,適量的麥芽糖,對腸胃有很大的幫助。「小建中湯」是中醫相當有名氣的方子,是由治感冒的「桂枝湯」多加一些芍藥,再加大量的麥芽糖(飴糖)而成,對胃口不好,常肚子痛,又怕吃苦藥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大福音。 所謂「甘入脾」,脾又主肌肉,平常用1至2克的小建中湯保養,不僅小朋友的胃口會變好,免疫力會提升,肌肉也會Q彈、面色紅潤。 因此,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不但不會老得快,還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   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圖/時報出版提供

MORE

乾眼症徵兆有這些 盡早治療避免視力問題

【本報台北訊】現代人生活與3C產品密不可分,每天久盯手機和電腦螢幕,導致乾眼症找上門。乾眼症警訊除了眼睛乾澀、灼熱及疲倦感,還包括異常的淚水分泌,若發生乾眼症徵兆,應及早就醫治療。 網友討論,視力模糊、眼睛疲勞、對外界刺激敏感、眼睛發紅、淚液多及眼睛刺痛都是乾眼症徵兆。 視力模糊和淚液多,當眼睛表面的淚液分泌不穩定,不論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到光線折射,引起視力模糊。 網友表示,「隱形眼鏡戴太久,導致乾眼」,因為超時配戴隱形眼鏡,可能使眼睛表面過度乾燥,進而刺激神經,導致淚液過度分泌,造成視野模糊。 當眼睛感到疲倦、酸澀,甚至睜不太開眼、想睡覺時,很有可能就是乾眼症的前兆。 有網友建議,點日本高級的眼藥水和用熱毛巾熱敷,可舒緩眼睛疲勞,也有人表示多吃花青素、維生素C較高的補品,不過醫師提醒,做好日常照護勝過事後治療。 用熱毛巾熱敷可舒緩眼睛疲勞。圖/資料照片 乾眼症也容易出現畏光、怕風等對外界刺激敏感的反應,不穩定的淚液薄膜,也可能提高眼睛對環境的敏感度,進而引起不適,除了尋求專業眼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外,也需調整作息和規律運動,才是治本的不二法門。 乾眼症的症狀剛出現時往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不予理會,對眼睛的傷害恐不斷提升,除了長時間感到不適,更可能引發視力問題。 若有乾眼症徵兆,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守護靈魂之窗。 資料來源:不只眼睛乾癢、疲勞⋯淚液多也要注意!網熱議6症狀恐「乾眼症徵兆」 乾眼症徵兆包括眼睛乾澀、灼熱及疲倦感,以及異常的淚水分泌。圖/Freepik

MORE
/1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