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從「心」寵愛母親 遠離憂鬱症與心臟病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12)日是母親節,還在思考要準備什麼禮物或帶母親去哪裡吃大餐嗎?研究發現,在憂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事件的危險比率上,女性均高於男性。專家提醒,比起禮物或美食,不妨從關照媽媽的身心健康做起。 在家庭中,母親這角色,常被賦予許多重擔,要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如同時身為職業婦女,更是分身乏術,壓力山大。在全球,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不僅如此,根據2024年4月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亞洲 (JACC: Asia)》期刊研究指出,被診斷出憂鬱症的女性,比憂鬱症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憂鬱導致忽略健康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此一屬於觀察性世代研究,研究結果雖無法確定「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間的關聯性。憂鬱症的女性患者,同時也有較高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是否因憂鬱症導致患者容易忽略自身的飲食、運動與健康照顧?」 圖/pexels 詹佳真指出,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一向都被認為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者,較易罹患憂鬱症,反之亦然。她說,女性在月經周期、懷孕、停經期,受荷爾蒙改變的影響,比男性更重視周遭人際關係;加上扮演不同角色時的矛盾與衝突,均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且罹患率高於男性。 陪她做運動話家常 「所以,為人子女者,母親節除了安排聚餐,不妨也陪伴母親做做運動或坐下來話家常,讓母親的身心更健康!」詹佳真建議。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係由日本多位學者進行,時間從2005年到2022年,篩選出四百一十二萬五千七百二十位參與者,年齡介於18到75歲,其中約57%為男性。結果發現,憂鬱症診斷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率在男性中為1.39,女性則為1.64。 換言之,在憂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事件的危險比率上,女性均高於男性。研究者表示,體內荷爾蒙和發炎指數,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兩個因素,憂鬱和焦慮則是「壓力源」,它們會對身體造成發炎破壞,使血管硬化和斑塊聚積。

MORE

中藥養生凍齡回春 施丞修用肌膚算病

文/記者陳玲芳 「中藥不僅能養生、能治病,還真的能夠讓肌膚凍齡甚至回春。」一樣是開中藥治病,卻有著不同的治療結果,最根本的差異,在於皮膚治療思惟。施丞修中醫師自承,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已從針對皮膚表象治療,轉變成「不管皮膚病」而只是「調理體質」而已。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許多轉捩點,施丞修中醫師的人生也是如此。他不諱言,起初決定當中醫師,是因為家裡就是做這一行,揣摩或許會更容易入門,因此硬著頭皮背許多實在看不懂的中醫書籍。「但時間久了,這些知識卻在腦海中產生了變化,看出了一些端倪,開始感受到中醫既哲學又有醫學的道理。」 施丞修表示,他在當了中醫師之後,才發現中醫「易學難精」,也遭遇許多挫折。「太太在懷第二胎時,得到憂鬱性溼疹,遍尋良醫而不能,這讓我徹底認為中醫不行。」但人生的轉折又再一次發酵,他的碩士導師邱仕君教授,居然只用了一周時間,就讓太太原本溼爛嚴重凹陷的肌膚,填補至原來的高度,也不再劇癢。 施丞修仔細研究其方子,十二味藥有四味藥他用過,四味藥他臨時找不到,另四味藥他沒想過要用,卻沒想到居然會有此「奇效」。他回頭問教授為何會如此神奇,教授用不解的眼神看著他,似乎在跟他說:「有這麼難嗎?方子都已經給你了,還不懂嗎?」 原來,在中醫的世界裡,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他回想針灸老師也曾說:「只有療效,沒有神奇。」於是他決定好好研究「皮膚病」這個領域。而今,他也已成為此一領域的專家。 回春,是附加價值 某次,一位記者訪問施丞修,在訪問稿標題旁標明他是「皮膚回春達人」,他覺得不妥,請對方不要用如此「聳動」的標題,深怕會誤導民眾對中醫的認知,請他改為「皮膚病專家」即可,但報社卻未更改,讓他耿耿於懷許久。 後來,在二十幾年研究當中,施丞修的觀念又再一次發生轉折,他發現中藥不僅能養生、能治病,還真的能夠讓肌膚「凍齡」甚至「回春」,而肌膚回春與「根治」有相當緊密的關係。 一樣是開中藥治病,卻有著不同的治療結果,最根本的差異,就是整個皮膚治療思惟。他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從針對皮膚表象治療,轉變成不管皮膚病而只是「調理體質」而已。亦即他常說的「不治之治」,不直接治療而達到病癒與根治目的,其同步的表現與附加價值就是「回春」。 「究其背後的原理,調理就是將全身的細胞年輕化,讓身體在平衡狀態下產生自癒力,接著逐漸修好各個異常的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皮膚系統只是其中之一。」施丞修說。 望聞問切,望為首 施丞修表示,他在師承於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老師「望診」之後,逐漸發現中醫的科學性,有別於現在醫學的檢驗,身體表徵所呈現的一切都是訊息,能掌握訊息就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或是疾病療程的追蹤。這也是除了把脈、問診、聞診及現在醫學各類的檢查之外,檢測身體健康程度,另一項值得參考的指標。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在民眾的心中只剩切脈,認為看中醫一定要把脈,因此很習慣地伸手要來考中醫師。其實「望為首要」,「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師診斷的第一個工具其實是望診,再來聞診、聞味道或聽聲音,接下來才是問診,甚至直搗黃龍、問出重點,最後才是「脈診」確診。 近年來,中醫醫美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施丞修中醫師本身也會美顏針,他認為若能整合原來內科的自然回春調理,是能在中醫醫美界大展身手。不過,此兩者的立基點有很大的差異。美顏針以「駐顏」為出發點,「凍齡」與「回春」則是健康的附加價值。 「時間用在哪,成就就在哪。」施丞修認為,中醫的本質為「救死扶傷」,讓疾病纏身的病患,還有另一途徑,可以得到根治的機會。雖然古代驗方隨處可得,但要成為一位真正懂醫理的中醫師,需要時間的淬煉與經驗的累積。最後,施丞修還是選擇了非「速效」,但能紮實恢復健康體質的「健康美」為其行醫的主軸。 中醫始終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避免疾病發生,所借重的是身體訊息的變化。所謂「內有故必形之於外」,就是指當體內已出現變異,身體外在也必定有一些變化可供參考。 皮膚,健康晴雨表 例如,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吃得過鹹,絕對不能等到身體出現高血壓或腎病變才吃藥控制。當發現皮膚愈來愈乾燥如枯葉,手掌心掌紋乾如刀切,就要檢視吃的東西是不是過鹹了。 施丞修門診觀察發現,現在皮膚乾燥的年輕人也不少,隨著火鍋店的蓬勃發展,一年四季都可邀集三五好友一同到火鍋店聚餐。吃火鍋要沾沙茶醬或是醬油,為了要口感與刺激味蕾,重鹹就難以避免。「因此,不少年輕美眉,不管再怎麼保養,臉皮就是不夠透亮Q彈,卸妝後看起來馬上老十歲,就是因為長期飲食重甜、重鹹、重辛辣所致。」 施丞修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擁有人體較大的表面積。由於廣泛覆蓋,加上暴露於外,要保持嬰兒般的膚質原本就不易。如果沒有想辦法維持住身體基礎運化與代謝,那麼皮膚就會像身體健康的晴雨表,顯現身體的營養和水資源的運用情況。 十年前即已出版《肌膚算病》一書,十年後又以《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時報出版)重出江湖,施丞修說,此書雖然舊酒裝新瓶,但仍然是最「親民」的中醫皮膚保養書籍,因為加入許多新篇幅與觀念重整,並搭配實例照片,相信能讓讀者耳目一新。

MORE

4成人有1人高血壓 年輕族群應建立居家量測習慣

【中央社台北訊】台灣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5%,醫師提醒近年高血壓年輕化,可怕的是高血壓如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狀態,一時無感,久了就危及性命,年輕族群也應建立居家量測血壓習慣。 明天(17日)就是世界高血壓日,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今天透過新聞稿提醒,台灣每4名成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65歲以上患病率更超過50%,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引發心衰竭、腎臟病、中風等併發症,心腎病變正是造成民眾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 林彥宏更憂心的是隨現代人飲食習慣、壓力大生活型態影響,近年台灣高血壓出現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前期無特定症狀,就像一時無感卻致命的「溫水煮青蛙」模式,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演變為心衰竭,不僅心衰竭致死率高於癌症,長期腎高壓更可能導致洗腎。 林彥宏指出,曾遇1名壯年男子被家人送急診,到院時心臟收縮功能低下,甚至出現肺水腫、危及性命,一問才知致命危機在5年前早有預兆,當時患者檢測出高血壓,但因自覺無礙未持續追蹤,長期高血壓引發心衰竭與腎病變,幸好在持續用藥降血壓、管理心腎症狀,1年後病情逐漸穩定。 衛福部數據顯示,台灣約有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林彥宏提醒,民眾日常就應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與預防意識,建議居家量血壓,因血壓易受民眾身處環境、心情影響,因此建立量血壓習慣才能量測出正確數值血壓,民眾可購買一般經核可認證血壓計養成居家測量習慣。 林彥宏說,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方能檢測出穩定、較接近自身狀態的血壓數據。近年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若發現血壓異狀,應及早就醫,即時接受治療,遠離高血壓危害,預防心腎併發症。 三高是台灣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預防高血壓,除了量測血壓外,林彥宏說,民眾日常可從建立運動習慣、戒菸、飲食調整、減少鈉攝取、減重或減少飲酒等方式來維持血壓健康。

MORE

節氣養生 在京都繁忙日常中自製柏餅

文/smile editors 五月的晴朗日子,不少人會騎單車或摩托車翻山越嶺,從市區來到花背。從市區前來的路上,會經過花背峠、芹生峠、百井峠和能見峠等稱作「酷道」的險峻道路,許多人會挑戰越過這些山路。對本地居民來說,這種天氣也特別舒適,可以出門散散步,或在戶外享受野餐的樂趣,氣氛格外熱鬧。我雖然喜歡從白雪轉為新綠的景色,但也喜歡這種人潮一口氣帶來的熱鬧感,使人產生「春天到了!」的感受。也因為此時草木會迅速生長,四處都能聽見割草機的運轉聲,而且這將是持續到秋天的日常作業。隨著除草作業開始,也要翻土整理冬天閒置的田地,加上播種等工作,會漸漸忙碌起來,巧遇熟人時,問候多半變成:「你種好菠菜了沒?」等與農作物相關的話題。 當端午節令將近,心中總會湧現「啊,好想吃柏餅」的念頭。位於南座旁「祇園饅頭」家的味噌柏餅,是我來到來京都後,心血來潮就會去買的最愛。 在製菓材料店偶然發現了槲櫟葉時,我心裡盤算著,為什麼不親自做做看呢?這個念頭一湧現,變很難善罷甘休。我開始研究各種做法,最後決定用蒸籠來製作。先揉捏麵團下鍋蒸,再揉捏一次包裹餡料後,並覆上槲櫟葉再度蒸煮。打開蒸籠蓋之前,香氣早已充滿整間房,令人等不及要趁熱品嘗。當然,剛出籠的鬆軟柏餅,美味到讓人跳起來。但放涼兩小時後再吃,你會發現葉片香氣完全融入餅皮中,硬度和Q度也變得恰到好處。原來,這兩小時的等待如此重要。 (摘自《京都時令生活365日:跟著古都節氣,品味春夏秋冬》,幸福文化出版)

MORE

緩解花粉症不適 可以這樣做

【本報台北訊】春天百花齊放,但對有過敏症狀的人來說,花團錦簇的景象反而是一場惡夢,春暖花開,空氣中充滿各種花粉,導致出現打噴嚏、鼻塞、眼睛癢等症狀,很多人以為是感冒前兆,其實有可能得了花粉症。 花粉症常見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寵物毛屑、皮屑等物質過敏,每逢春夏隨著植物的花粉萌發,花粉症的機率也跟著提升。 花粉症症狀 花粉症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種,也可以稱花粉熱、乾草熱,症狀雖類似感冒,但花粉症是由過敏原所引起的一種過敏反應,感冒則因病毒引起。 每個人的花粉症不一定在同一時間發作,因不同的花草,散播花粉的時間不同,發作時間也稍有幾周的間隔,若氣喘患者較易被誘發,且症狀可能會惡化,如呼吸短促和咳嗽等。 一般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眼周皮膚紅腫、流淚、上顎和喉嚨癢、咳嗽。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花粉症好發族群 花粉症會在特定季節發作,如春夏或花期變化時期(3至5月)。 由於台灣氣候較潮溼,比較不會吸入鼻腔、接觸眼睛或皮膚,但日本氣候較乾燥,花粉症狀會更加明顯,而乾燥氣候也容易造成體內水分不足。 此外,都市易得花粉症,因為都市中的花粉附著PM2.5的大氣汙染物質,以及各種化學物質,飄到都會區的過程中遭到汙染,當人體吸入這些物質和花粉,就很容易引發過敏。 花粉症經常在家族中遺傳,多數症狀在幼年時期發生,部分患者到成年仍會持續產生過敏反應,患有花粉症的年齡大多不超過40歲,發病機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紓緩花粉症症狀 台灣氣候高溫潮溼,季節交替之際溫差變化大,加上春天多風又風大,花粉、灰塵更會大量擴散,因此也會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眼角結膜炎等疾病。 對此,中醫建議透過按摩3穴位保健,同時也可以緩解過敏症狀。 【肺俞穴】呼吸道症狀: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邊2指寬處。刺激肺俞穴可以調節肺臟功能、減緩呼吸道症狀;此外,也可配合吹風機的使用達到溫熱的效果。 【上星穴】鼻塞:上星穴在前額髮際線的正中央直上方1寸。若鼻塞症狀較嚴重,可用筆蓋或指甲按壓,加強刺激效果。 【四白穴】眼睛乾癢:四白穴位於瞳孔正下方,下眼眶骨下面的凹陷處。除了緩解眼睛乾癢,同時還紓緩眼睛疲勞、改善黑眼圈。 按摩穴道外,民眾也可以用「洗鼻子」的方式去紓緩過敏症狀,可至藥局購入洗鼻器與洗鼻鹽,依照指示沖泡溫水倒入洗鼻器中使用,利用水流把過敏物質與發炎物質沖洗出來,洗完後有效紓緩症狀。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預防花粉症 花粉症發作時,癢又難受,目前花粉症並無治療方法,僅能做好預防,減少暴露在過敏環境中,或可依醫師指示服用抗過敏藥物。 預防方法包括盡量待在室內不外出、盡量關上門窗、屋內不放鮮花、返家後要洗澡和更換衣物、定期使用吸塵器清掃室內、不要吸菸,否則可能加重病情、避免將衣物晾在室外,以及在鼻孔周圍塗凡士林,使花粉易沾黏,減少吸入鼻腔。 資料來源:花粉症發作怎辦?花粉症如何舒緩?教你「預防8招」鼻子塗它超有效

MORE

台日合作研究 運動可能對第2型糖尿病患無益

【中央社台中訊】台中榮總跨國與日本專家完成一項研究發現,運動無益於第2型糖尿病,尤其對於遺傳風險最高的患者,激烈的身體活動,甚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成果已於3月12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雜誌(線上版)。 台中榮總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一般民眾普遍認為運動能有效的提升身體機能及健康,但近日台中榮總與日本專家共同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上發表了不同看法的研究成果,發現運動無益於第2型糖尿病,尤其對於遺傳風險最高的患者,激烈的身體活動,甚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佳霖與日本東京大學助理教授平池勇雄、日本自治醫科大學醫學院埼玉醫學中心客座研究員山田朋英共同合作,探討糖尿病遺傳風險與身體活動量對心血管疾病預後的影響。 台中榮總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並由日本經濟新聞詳細報導,顯現台灣與日本在醫學研究領域的緊密合作。同時,研究成果也於3月12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會雜誌(線上版)發表,這也代表台灣與日本在國際醫學合作研究領域對醫學界的重要貢獻。 台中榮總表示,這項研究不僅強化了台灣與日本在醫學研究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關係,也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了新的看法。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將為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重要的參考,未來將幫助醫療團隊根據個體的遺傳背景,制定更加個人化的預防與治療策略,從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MORE

佛手柑療癒的故事 把暖陽遺留人間的小鬥士

文/吳宙妦(芳療照護師) 我試著把每瓶油輪流放在她的左手掌上,好奇哪一瓶油會被巧兒握住。甜橙、葡萄柚、德國洋甘菊,一支支從巧兒手掌滑落。然後,佛手柑被她緊緊握住了。 遇見巧兒是在醫院的重症病房。 巧兒五歲就罹患罕見性腦部腫瘤,歷經七年的奮鬥,已經到了癌末階段。她的爸媽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這個小小年紀就被疾病折磨的寶貝。尤其是巧爸,只要有任何治癒的希望,一定讓她嘗試。巧兒知道爸爸愛她,期望她好起來,即使療程非常痛苦,也很少哭鬧。巧媽幾次看了好不忍心,很想制止,卻又想著:「說不定捱過這一次痛,病情就能有大的進展。」 一次又一次,一家人在希望與失望的迴圈中坐著旋轉木馬,企盼下一回停止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回到巧兒發病前的原點?而當醫生宣布無藥可治,停止治療時,巧爸仍然在等待奇蹟。 巧兒從罹病開始便持續接受治療,可以上學的時間很短,許多情緒和思惟其實不太能用言語表達。雖然如此,從她的眼神和行為中,仍然可以感受她超齡的堅強意志和善體人意。巧媽說,有一回化療挨針,四個護士阿姨壓住巧兒,巧兒聲嘶力竭地大叫:「媽媽!妳不要看!」每一回化療注射,她幾乎都不讓爸媽陪在身邊。打完後,也從不說痛,不教爸媽心疼。但即使這麼勇敢的巧兒,也曾忍不住挨針的痛,大哭著嚎叫:「我不要!我不要了!」令人好鼻酸。 手足亦深受影響 巧兒有一個哥哥哲恆和妹妹昕兒,巧兒和哥哥感情很好,從小就是最好的玩伴。巧兒發病後,哥哥就像小天使般守護著妹妹。有一回巧兒手術後,右半邊的身體癱軟無力又無法控制,必須復健重新學習走路、寫字。那段時間,哥哥經常耐心牽著巧兒的手陪她一步一步緩慢地邁著步伐前進。妹妹昕兒因為爸媽都把心力、時間花在巧兒身上,有時不免愛撒嬌耍賴或者逗弄巧兒,想引起爸媽的注意與關愛。每當巧兒和妹妹吵架,哥哥總護著巧兒,居中調停,或者在小妹胡鬧時速速把巧兒抱離現場。生性沉默的哥哥,很捨不得巧兒一次又一次在療程中飽受折磨,曾經一度要求巧爸說:「可不可以放過妹妹,讓妹妹好過一點?」甚至暴口而出:「求求您,放了妹妹吧!」當時的哥哥才只是個國中生,面對妹妹的病苦,促使他超齡的成熟。 家中有一個長期與病魔抗戰的小寶貝,不僅爸媽心力交瘁,對於還在成長中的手足,也會有很深的影響。所以,我一直覺得不只病人需要被照顧,照顧者與家屬也都需要支持與陪伴。 情緒波動促腹鳴 最後一次到醫院看巧兒,已是彌留之際了。巧媽見到我,著急地說:「巧兒已經昏迷好多天,腹脹得好厲害,都沒法進食,怎麼辦?」那天我隨身帶了佛手柑、甜橙、葡萄柚和甜羅勒,因為我記得巧兒喜歡柑橘類的油。她的肚子很鼓很脹,一摸就知道是有宿便,但因體力太差無法排出。 巧爸很焦慮:「老師!拜託您!您可不可以讓巧兒醒過來?」我也好想讓她醒過來呀!只是,她腦部的含氧量那麼高,要讓她醒過來真是艱難的挑戰。我能做的,只是先幫她按摩腹部。我的手一按下去,鼓脹的腹部便激烈地蠕動。 我問巧媽:「她最近有沒有排便?排尿?」 「很少。」 我把巧媽的手拉過來,輕輕放在巧兒的肚子上。 巧媽嚇一大跳說:「她是要排便嗎?怎麼會?她好久都沒有進食了呢!」 人體本來就有一些組織液,有一些自然的代謝,沒進食也依然有排便的需要。只是,我再更仔細地去感覺、去傾聽,察覺那是一種鳴叫,而不是蠕動。 我說:「昏迷多天都未進食,卻蠕動得這麼強烈,表示情緒波動很大。這腹部的鳴叫,是她的身體在呼喊。」 精油擴散如暖陽 我繼續緩慢而溫柔地揉撫巧兒的腹部,觀察反應。她的嘴角微微動了一下,眼睛似乎想要奮力睜開。我感覺到她很想睜開眼睛,但是太累了,累得張不開來。 我站在巧兒床前,至少十分鐘,思忖著到底要幫她用什麼油?這幾瓶油,哪一支最可能喚醒她,讓她醒過來呢? 然後我想到:左手是直覺手、能量手,既然我沒法決定,不如,就讓巧兒自己來選擇吧!我試著把每瓶油輪流放在她的左手掌上,好奇哪一瓶油會被巧兒握住。 甜橙、葡萄柚、德國洋甘菊,一支支從巧兒手掌滑落。然後,佛手柑被她緊緊握住了。 我拿著佛手柑在她耳邊輕聲說:「巧兒,妳想用這支油,是吧?阿姨就幫妳用這一支。」 她戴著呼吸器,我把佛手柑精油滴在紗布上,然後捲起來,塞進呼吸器,這樣可以吸得比較深入。我再用佛手柑、德國洋甘菊和甜羅勒,幫她做脾胃平滑肌的調理按摩。 精油的氣味,隨著按摩的節奏,在病房中慢慢擴散,好像鼓動翅膀的小精靈灑出了一縷縷暖陽。病房裡沉滯的負能量,被陽光一點一點地消融。巧兒腹部的蠕動鳴叫,也逐漸緩和下來。 我輕輕握著她的手,親吻了一下她的額頭,和她道別。 平靜道別了無憾 後來巧媽告訴我,在我走後沒多久,巧兒醒過來了!而且保持了二十四小時的清醒,精神非常好,還很開心。就在那一段時間裡,哥哥、妹妹和疼愛她的親朋好友都來看她、和她說話。巧兒雖然無法言語,但收到滿滿的愛。暖陽般的佛手柑,在這最後的時刻,撥開沉沉霧靄,迴光返照,幫助這個勇敢的小鬥士,放下一肚子牽纏掛念,平靜地和大家道別。 貼心的巧兒知道爸爸最捨不得她離開,特地選擇在爸爸回家洗澡換衣服的時刻,悄悄閉上雙眼,跟著小精靈回到宇宙的光與愛裡。 巧兒走後,我知道這一家人還需要悲傷輔導。有天晚上下了課,我特地帶了一瓶佛手柑到巧兒家。我想,巧兒的爸媽和哥哥妹妹也需要它的暖陽撫慰。 巧媽接過精油,深深嗅吸了一口,長長嘆了一聲,說:「這味道好好喲!很像那天妳給巧兒的油。那天妳幫巧兒按摩完之後,整個病房都飄散著這股香氣,所有聞到的人都說好舒服呢!」 的確,佛手柑就像是晨間光明溫暖的陽光,一出現就能瞬間照亮幽暗的心房,消散沉沉霧靄。 巧兒離開後,這個家仍然有許多生命功課有待完成。至今,我依然陪伴著這一家人,走在陣陣風雨裡…… (摘自《帶著愛與療癒的香氣行者:一個芳療照護師,以香草給予14個傷痛心靈的撫慰》,遠流出版)

MORE

南華健康講座大林登場 骨科達人談骨骼疾病防治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你的骨骼健康嗎?為提升社區大眾健康知識,由佛光山南華大學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舉辦「2024現代華佗大林開講」,日前邀請新光醫院骨科主任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以「骨骼疾病的防治」為題與大家分享。 釋高上是骨科微創達人,治療過的關節炎病人超過20萬人,參與的手術超過2萬5千台,釋高上提到,即使微創手術的傷口只有一個10元硬幣的大小,但還是提醒大家要盡早保養預防,才能避免需手術治療的程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走路、運動及姿勢的正確度,對骨骼皆有莫大影響,若在日常生活中沒做好保養,不僅會患上骨骼相關疾病,也會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導致長期健康問題, 釋高上首先從新冠肺炎的角度切入並指出,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是肌肉關節疼痛,其中的後遺症則是肌肉或關節持續疼痛,甚至有些嚴重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急性肌少症。釋高上強調,肌少症目前沒有特效藥,要如何預防肌少症,只能透過營養補充和鍛鍊肌肉,以達到有效延緩或預防肌少症。 此外,骨骼疾病最嚴重的就是「骨質疏鬆症」,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如果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便會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會造成骨折。骨折後會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甚至死亡。 釋高上指出,在骨質疏鬆的最新預防與治療計畫共有六點,包括良好飲食,鈣攝取量充足;足夠的負重式運動;減少鈣流失;危險因子防治;生活習慣;疾病診治。他並提醒大家,維護良好的骨骼健康,不僅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和時間,並且能更有自信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MORE

國人因高血壓死亡率拉升 定期這樣做可預防

【本報台北訊】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根據11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壓性疾病佔據第7名,奪走8720位國人的性命。衛福部國健署表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7.3%,但仍有三成民眾不知道有高血壓。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進行一次「722」測量,更要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並掌握3C原則,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世界高血壓聯盟連續4年倡議「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 您還記得上次在家量血壓是什麼時候?血壓有正常嗎?國健署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7.3%,其中自知率為67.9%,仍有三成民眾不知道有高血壓。 同時,依據111年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為第2位、第4位及第7位,且高血壓性疾病之死亡率及排行呈現上升趨勢。 吳昭軍表示,民眾定期量血壓,可避免發生白袍高血壓的情形,國際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如果健康成人7天血壓平均超過參考值120/80 mmHg,建議積極進行飲食、運動和作息調整,持續觀察722血壓值,若仍未改善,可以再進一步諮詢醫療人員。 造成高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吸菸、喝酒、缺乏適量運動、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等。吳昭軍表示,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特別感覺,需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並掌握3C(Check、Change、Control)原則,輕鬆做好血壓自我管理。 1C規律測量(Check): 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從年輕起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除可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情形,亦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的參考依據。 2C改變習慣(Change): 在日常生活上,落實良好生活習慣,如採用低油、糖、鹽及高纖(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3C控制血壓(Control): 高血壓治療目標值依罹患慢性疾病種類及年齡層不同,會有所差異。對於罹患慢性病及老人族群,血壓控制則更為重要,除落實良好生活習慣外,更需遵循醫囑服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MORE

春分適合調養 醫師建議早睡養「肝氣」

【本報台北訊】20日是24節氣的「春分」,開業中醫師郭威均說,春分基本上是修整身體,主要是要調肝氣,民眾常聽到的「肝火旺盛」對應到睡眠品質,包含無法入睡、睡眠過程容易中斷、睡了一覺卻仍疲累等,都是可能的症狀,如果不用藥,就得把握早睡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按摩足背、手部與大腿內側的部分穴道。 郭威均表示,春天萬物滋長,原本枯掉的植物開始轉綠,而青色對應屬肝,所以需要調整肝氣,而中醫所指的「肝」,除了臟器本身,還牽涉到情緒等,如睡眠品質不好,無法入睡、睡眠過程容易中斷甚至多夢、有睡但起床後很累等,都可能是肝火旺盛所致。 郭威均表示,一般民眾印象中認為,「肝火旺」的常見症狀為嘴破、口氣不好等,不過嘴破其實主要是胃火旺盛;口氣不好則要確認,如在刷牙前嘴巴苦苦的,就是肝火旺、吃完東西容易脹氣且有腥臭味,則是胃火旺盛;肝火也會影響情緒,和女性在月經前後的情緒波動,以及月經週期紊亂等也有關聯。 在不用藥的情況下,養「肝氣」要提前睡覺,郭威均表示,時序上在深夜11時至凌晨1時,是膽經修復的時間;凌晨1時至3時才是肝經修復時,而膽經啟動的時間是為了幫肝經「疏瀉」,也就是說,不會是單一經絡或者臟器運作,需要五臟六腑一起呼應。 郭威均指出,現代人普遍晚睡,身體沒有得到休息就會導致「肝火旺」,所以如果要避免,就要早睡、睡得好,他常開立的睡眠改善方劑,如含有當歸、柴胡、白朮等10味藥的「加味逍遙散」,疏肝加上瀉火;肝火旺可用含龍膽、黃芩、山梔子等10味藥的「龍膽瀉肝湯」;肝火更旺,甚至損傷到心火就會用含黃連、黃芩、黃柏等4味藥的「黃連解毒湯」。 泄火之後就要理氣,郭威均表示,症狀輕一點就開香附、白芍、柴胡等7味藥的「柴胡疏肝湯」,加強一點的是「加味逍遙散」、更強的是「行氣散」;如果沒有火氣或者肝鬱氣,就用含甘草、小麥、大棗的「甘麥大棗湯」中甘能令人緩的特性。 郭威均提醒,症狀往往非單一,很難一個症狀對應一個方劑,提醒民眾,有相關醫療需求,都還是要尋求專業的中醫師治療,依據自身體值開立最適合的處方。 郭威均並表示,可以透過按摩足背的行間穴、太衝穴、火硬穴與火主穴;大腿內側的天皇穴、明黃穴與其黃穴等,達到瀉肝火、疏肝解鬱、養肝陰的穴位特性的治療效果。

MORE
/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