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死後去哪裡? 祖師往生淨土真實故事 | 人間福報

死後去哪裡? 祖師往生淨土真實故事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阿彌陀佛接引圖/西夏/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星雲大師全集13 談淨土法門】談淨土法門18 第六講① 往生淨土實錄

文/星雲大師


淨土法門,自慧遠大師及蓮宗各祖師的弘揚以來,因為功高易進,所以古今中外受持的人很多。除了淨土宗,其他如天台、華嚴、三論、律宗等各宗祖師,也多有求生彌陀淨土者。

因此,歷代以來,各朝都有往生集流傳。清朝乾隆年間,彭希涑居士所集錄的《淨土聖賢錄》。道光末年,蓮歸居士胡珽,集錄了乾隆之後共一百多位往生事蹟為《淨土聖賢錄續編》。清末的德森法師,集錄咸豐、同治之後數十年間,計二百餘名往生事例為《淨土聖賢錄三編》。目前通行的《淨土聖賢錄》即是這三者的合輯,載有歷朝往生者共五百多人的事蹟。

佛教自元明以後,禪宗逐漸式微,淨土宗卻獨放異彩,祖師輩出,信仰者更加普遍。尤其明、清二代,在多位蓮宗祖師的倡弘之下,淨土宗的道場一一樹立,社會大眾一心向佛者,更蔚而成風,直至近代依然盛行。今從中選錄各朝具代表的數十則,依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順序,提供參考。



1.隋‧智顗大師(聖友來迎)

智顗大師是天台宗開祖。以《法華經》為宗,立「五時八教」的教相,判釋佛陀一代聖教,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大思想家,有東方小釋迦之譽。

智顗大師一生造寺三十六所,塑佛像八十萬尊,度僧一萬四千人,贖回捕魚場六十餘所,全部改成放生池。他的高德懿行,讓僧俗都敬佩,隋煬帝依他受菩薩戒,並賜號「智者」,所以一般人稱他為「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雖然弘揚天台教學,但在行持上仍修淨土。他常修習般舟三昧,著有《淨土十疑論》,廣說往生淨土的願行,此論收在蕅益大師的《淨土十要》中。他還著有《觀無量壽經疏》、《阿彌陀經義疏》、《五方便念佛門》等淨土著作,皆盛行於中國、日本及韓國。

開皇十七年(五九七),智者大師自知世緣已盡,便往剡東石城寺,告訴弟子:「我將在這裡往生。」他叫弟子在東邊牆壁旁鋪設床座,面向西方,專心稱念阿彌陀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及觀世音菩薩聖號。也要弟子焚香,誦《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之後讚歎說:「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定慧薰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梵音聲相,實不誑人。」又言:「吾諸師友,伴從觀音,皆來迎我。」說完,就端坐而化,如入三昧一般。

那時,天鄉寺的慧延法師聽到智者大師圓寂,非常悲傷,很想知道他的往生之處,於是抄寫《法華經》以求冥示。晚上即夢見大師與觀世音菩薩從西方而來,並慈悲眷顧的說:「你的疑惑該去除了吧!」



2.東晉‧慧遠大師(三睹聖相)

慧遠大師,東晉雁門樓煩人,十三歲時,遊學洛陽,博綜六經,尤其精通老莊。二十一歲,入太行山,與弟弟慧持聽道安大師講《般若經》,而說「九流異議皆糠秕耳」。於是,和弟弟一同禮道安大師出家,晝夜精勤,以弘揚大法為己任,深得道安大師的器重。

慧遠的淨土思想,以《般舟三昧經》的念佛三昧為主。修行此念佛三昧,讓他三次得以見佛。義熙十二年(四一六)七月,慧遠在定中看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觀音、勢至分立左右。蓮社中已往生的人,如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也在旁邊。阿彌陀佛向慧遠道:「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七日後,汝當生我國。」慧遠出定後,告訴弟子們:「我居此十一年中,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無疑。」果然七天後,端坐入寂。



3.隋唐‧善導大師(樹上立化)

善導大師,隋末唐初山東臨淄人,號終南大師。年少即出家,見西方變相圖,深受感動,而立願往生淨土。貞觀十九年(六四五),他到西河玄中寺,看見道綽大師「淨土九品道場」,歡喜的說:「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從此專心念佛,晝夜勤苦禮誦,而得念佛三昧,而且在定中親見莊嚴的淨土。

有人問善導大師:「念佛真可往生淨土嗎?」他回答:「如汝所念,遂汝所願。」然後開始念佛,他念佛一聲,馬上有一道光明從口而出;念佛十聲至百聲,就有十道、百道光明從口而出。目睹這一異象,大家對他所提倡的淨土法門,信仰皈依,終身不悔。所以善導大師被尊為「彌陀化身」,又號「光明和尚」。

高宗永隆二年(六八一),有一天,善導大師忽然對弟子說:「此身可厭,我將西歸。」就登上柳樹,向西祝願:「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發願後,就在樹上端身立化。



4.唐‧懷玉大師(志取金台)

懷玉大師,丹邱人。他守戒嚴謹,有著高風亮節的行誼。平時日中一食,常坐不臥,每天誦念佛名五萬聲,一生誦念《阿彌陀經》三十萬遍。常懷懺悔之心,終生精進不懈怠。

天寶元年(七四二),他見到佛像遍滿虛空,其中有一個人持銀台來迎接他,懷玉說:「我一生精進,誓願坐上金台,怎麼是銀台來迎呢?」說完話,空中的聖眾消失了。懷玉於是更加精進。三七日之後,聽到空中傳來聲音:「以法師的精進,得以升至上品。」過了三天,異香滿室,懷玉說:「聞到異香,我將捨報了。」他寫了一首偈:「清淨皎潔無塵垢,上品蓮台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頓時,香氣更盈滿四周,在聖眾簇擁下,見到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大脅侍,都全身紫金色,共持金台來迎接他,懷玉於是含笑而逝。

為此,郡太守段懷然作首偈讚歎:「吾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唯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掛金台。」



5.明‧蓮池大師(老實念佛)

蓮池大師,明代杭州仁和人。因受鄰家老婦人念佛影響,而寄心淨土,寫了「生死事大」四字置於案頭,用來警策自己。

隆慶五年(一五七一),蓮池出家後,到杭州雲棲山,見山水幽寂,便暫居廢寺中,勤修念佛三昧。有一年旱災,村民請他祈雨,蓮池笑著說:「我但知念佛,無他術也。」大眾一再懇請,他便手持木魚,循著田邊念佛。很快的,隨著念佛聲,他所經之處,雨下如注。

蓮池大師到了晚年,身體有些不適。臨終前一晚,他端身正坐於堂內,對大眾說:「明日即將遠行!」書寫「三可惜」、「十可嘆」警眾,叮嚀大眾:「老實念佛,莫揑怪,莫壞我規矩。」講完,就面西念佛而逝。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