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3談淨土法門 12】 第三講⑦ 不動心 就能解脫無礙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3談淨土法門 12】 第三講⑦ 不動心 就能解脫無礙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9觀看次
釋玄嵩造無量壽、彌勒佛像/南朝齊永明元年/四川成都四川博物院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文/星雲大師

(四)安住禪心是我們的淨土

禪心,是清淨自在而無所罣礙的淨土。把自己安住在「禪」的裡面,禪就是我的淨土。所謂「心頭無事一床寬」,心裡沒有事,縱然是一張小小的床,也好像是三千大千世界一樣的寬廣。

有一個犯人,住在很小的牢房裡,每天生活的圈子很狹窄,他覺得非常委屈。有一天,牢房裡飛來一隻蒼蠅,他急忙的撲打,蒼蠅飛到東邊,他向東邊一撲;蒼蠅飛到西邊,他又往西邊一撲,就這樣在牢房裡打來打去,居然打不到這隻蒼蠅。這時,他才覺得︰我這牢房不小啊,居然連隻蒼蠅都捉不到。

禪宗有個公案,有一位做官的陸亘大夫,他問南泉禪師︰「有一個人,在一個玻璃瓶子裡養了一隻小鵝,鵝慢慢長大了,蹲在瓶中無法出來,請問如何不把瓶子打破,又能讓鵝出來?」

南泉禪師聽了以後,就喊道︰

「陸大夫﹗」

「嗯﹗下官在。」

「這不是出來了嗎?」

有很多人被關在有形的牢獄裡,也有不少人,把自己囚在無形的心牢中。為什麼不從心的牢獄裡解脫出來呢?有了禪心,身心就能解脫無礙;有了禪心,對一切外境大小,也能無所罣礙。禪心即是無心,即是不動心。

白雲守端禪師跟隨楊岐方會禪師學道,久久未能開悟。有一天,方會禪師問白雲守端:

「你知道你的剃度師父茶陵郁和尚是怎樣開悟的嗎?」

「知道。家師從橋上經過時,不慎摔了一跤,就開悟了。」

「你怎麼知道令師是在那個時候開悟的?」

「當時他說了一首描繪悟境的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所以我知道他開悟了。」

方會禪師聽了默然不語,只是哈哈大笑的走開了。這一笑,笑得白雲守端心中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心想:難道我說錯了嗎?為了這笑聲,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

有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去問方會禪師:「我念家師的那首偈語時,您為什麼那樣笑我?」

方會禪師說道:「你真沒出息,在我們寺院前廣場上玩猴子把戲的人,他的種種花樣,就是為了博得別人哈哈一笑。你連玩把戲的人也不如。為什麼就為了我的一笑,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如此還學什麼禪呢?」

儘管是花紅柳綠的社會,冷暖無常的人間,只要你對它不動心,日子就會很好過。有兩句禪詩寫得很好: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穿寒潭水無痕。

風吹竹子,竹影隨風掃著台階,可是台階上的灰塵並未移動;天上的月亮照在水裡,月色穿入潭水,可是潭水沒有波痕。不管世間的變化如何,禪者的心,是不會為外境所動的。正如無門禪師說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佛光禪師:「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號時,好像不太一樣。」

佛光禪師問:「有什麼不一樣呢?」

朱慈目說:「我過去在持佛號時,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覺得佛聲綿綿不斷,就是不想持,但那聲音仍像泉源,會自動流露出來。」

「這很好呀!表示你念佛已念到淨念相繼,與佛相應,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謝謝禪師的讚歎,但現在不行了,我很苦惱,因為我的真心不見了。」

「真心怎麼會不見呢?」

「因為我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心中佛聲綿綿不斷的淨念相繼沒有了,要找也找不回來。禪師!我為此好苦惱,請您告訴我,要到哪裡找我的真心呢?」

「真心不在任何地方,你應該知道,你的真心就在自己的身中。」

「我為什麼不知道呢?」

最後佛光禪師說:「因為你一念不覺,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離開你了。」

朱慈目聽後,似有所悟。

真心沒有了,就像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門。人為什麼會迷惑?總是因為虛妄覆蓋了真心。永嘉大師說:「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即是這個意思。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裡,如果我們不能安住在禪心裡,不在心理上建設淨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

在群體生活中,無論是讀書、做人、做事,為社會為國家,都需要有無量的方便作為我們的淨土。

佛陀在各部經典中的說法施設,也都是一種方便權巧。《大般若經》說,菩薩要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須具足方便善巧。譬如火宅中有眾寶聚,必須有方便善巧,才能持寶而出。《華嚴經》裡,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覺悟、轉不退法輪等,看做是地上菩薩的十種方便。

佛陀說:「世間心皆顛倒,我若不行方便力,不能度脫眾生生死。」因此佛陀的八相成道,方便示現涅槃;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化身,聞聲救苦;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恆順眾生願;維摩詰權現疾病,為探病者講說色身無常如聚沫、浮雲;《法華經》的三車〈火宅喻〉,讓孩子離開危險的火場;〈化城喻〉中變現城池,使畏遠畏久的眾生不退失道業,凡此都是諸佛菩薩的方便智慧。

有一座寺院,安裝了一尊非常莊嚴的阿彌陀佛聖像,請慧空老法師去開光。未開光之前,老法師進入大雄寶殿,不誦經也不拜佛,就在大殿裡躺下來睡覺。當家師看了,上前告訴他︰「法師,這裡是大雄寶殿,阿彌陀佛供在那裡,你這樣子不莊嚴、不威儀,不太好吧!」

老法師回答︰「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父母,我今天來到這裡,是回到了家,當然可以隨便自由了。你們這樣子,不像正式兒子,倒像個義子,不把阿彌陀佛當親父母。我如果不是親生的兒子,怎麼會這麼自在呢?好,不睡就不睡。」說完老禪師就上前把阿彌陀佛從中間請了下來,他跟佛像一起坐在窗子口。

當家師又忍不住了,開口道︰「佛祖應該放在大殿中間,你把他放在窗邊做什麼呢?」

「窗口清風徐來,十分清涼,佛祖應該在這裡呀!你們把他放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他的日子不好過呢。」這時候,老法師發現很多人在旁邊看熱鬧。就問︰

「你們看什麼呀?」

「這佛像很好看。」

「既然這樣,這帽子上的寶珠給你,頸項上的念珠給你……」老法師把佛像的飾品拆下來,給你給他,都給別人了。

當家師看了,有些生氣︰「老法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你不是找我替佛像開光嗎?佛祖的光要給人啊!佛祖過去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連頭腦、眼睛都挖出來布施給人。今天來了這麼多信徒,這點東西,當然也應該布施給人,這種布施不是最好的開光嗎?既然你們不喜歡,我就把佛像帶回去。」

說著,慧空老法師就把佛祖請回去了,不少信徒跟著他坐上船,大家一路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忽然間,起了大風大雨,船在大浪中搖動得要翻倒似的。這時候大家不念阿彌陀佛了,為了活命,轉拜媽祖︰「媽祖!趕快來救我!」好不容易颱風過去了,大家走出來一看,老法師竟然抱著佛像在睡覺。「老和尚,老和尚,你還睡得著啊。」老和尚被搖醒,一看︰「這是哪裡呀?還在娑婆世界啊!我以為已經和阿彌陀佛到了西方淨土呢!」慧空老法師並不是在遊戲,而是行大乘方便的法門。

又如持戒嚴謹的末利夫人,為了救一個廚師,而犯戒喝酒,這也是大乘方便的利用。玄奘大師為了度窺基出家,甚至准許他出門帶三車︰一車的美女、一車的酒、一車的書,當時的人都稱窺基為三車和尚。佛門是禁色、禁酒的,玄奘大師如此作為,也是一種大乘方便的利用,沒有這種方便,怎會有後來的一代慈恩大師呢?

我們學佛法要灑脫,要高人一些,就必須用超越的智慧來看大乘方便法門,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們的淨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