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498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24 信仰正道 4-1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開示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498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24 信仰正道 4-1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開示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佛光山開山時期的不二門與後方興建中的朝山會舘。圖/資料照片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24

信仰正道 4-1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開示
時間:2003年4月4日
地點:佛光山東禪樓禮堂

度人信仰佛教
人生的緣分是很不容易的,像我們一次見面、一次講話,不只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了善根因緣,都是無量久遠以來培植的,哪怕一剎那,都很不容易。今年是我弘法整整五十年,之前有六年的時間是在佛學院、學校教書,或者在寺廟裡服務,從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起,第一次到宜蘭講《普門品》,一直到今天,五十年來,沒有停歇過。從我出家六十年以來,我有一個想法:度人信仰佛教,但是不度人出家。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左右,我在中壢寫過一篇文章後,台灣佛教界對我有兩個誤會,一個是說我反對淨土念佛,其實,我經常參加念佛、打佛七,我不會反對念佛的,任何佛法都是佛法,我對不合佛法的才會反對。另一個誤會就是說我阻撓出家,叫人家不要出家。原因是一個學校的教員要出家,老和尚好高興要替他剃度,那時,許多出家法師們就參加典禮為他祝福、上供。我們好多位外省的法師,大概十個人左右,在佛殿等待,老和尚帶著這個年輕的女老師來問我們說:「這個小姐出家好不好啊?」大家都隨喜說很好,我不及思考就將心中的念頭說出:「不好!」這個小姐是客家人,他因為我講不好,就跟老和尚用客家話講不要剃度了,典禮就告吹了。
吃過中飯,他來問我為什麼講出家不好,我就說了十條理由。「我不是不贊成出家,因為『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也』,尤其在台灣沒有青年、沒有知識分子出家,你能發心出家太好了,只是要問:『你出家做什麼?』出家日日忙於朝暮課誦,你就這樣度過青春嗎?你有沒有弘法的機緣或弘法的場所呢?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但我不知道你到什麼地方可以弘法、可以利生。」我又說:「你出家只有在廚房裡燒煮三餐,這個在家庭也有,何必到寺廟裡來?你身為老師,可以為國家教育未來棟梁、培養國家種子。不過,我出家跟你出家不一樣,我雖然在這個寺院裡,但這裡不是我永居之地,而你一出家,你會永居在這裡,沒有前途、沒有發展、沒有未來……」在我講了這許多話以後,小姐就不出家了。不過,妙果老和尚對我很好,後來也沒有怪我。
當時的台灣並不太鼓勵人出家。像在大仙寺,先做苦工十五年以後才准出家,才能有一個房間住。很多人要花十五年吃「苦菜」、做苦工,一做習慣了,沒做就寂寞了,所以也沒有人不做,一生就一直做下去。我在大仙寺傳戒過,那是台灣第一次傳戒,我去做尊證,認識不少在那裡苦熬的年輕人。
世間因緣真奇妙,佛光山辦第一或是第二期夏令營時,有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姐對我說:「師公!我爸爸、媽媽叫我來問候你。」我那時也沒有很老,還不夠資格做師公,我問他:「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他爸爸是中興醫院的院長,媽媽是學校老師,是爸爸、媽媽叫他參加夏令營的,他是師範大學學生,父母叫他在這裡出家。我那時拿下手上的念珠說:「這個給你,學佛就好,不要出家。」他叫做趙翠慧,是佛光會的檀講師,最近宜蘭頭城的人文國民學校成立一個教育委員會,我就請他做主任委員,他們母女兩代,我都叫他們不要出家,這說明我是度人信佛,但是不一定度人出家。
當時高雄佛教堂在成功路,有很多熱心佛教的青年來參加聖樂團、歌詠隊,我在那裡講經,很多人要出家,我都不准。為什麼?我在宜蘭也是,宜蘭人要出家也比較少,但是一旦年輕人的信心昇華到了情不自禁的時候,他就會要求:我要剃度。
最早的慈嘉法師、台中的慈怡法師在出家前,我就跟他們說:「我沒有地方養育你們,也沒有地方教育你們,外省師父跟本省師父不一樣。本省師父你要拿出錢才收留你出家,我們外省師父不是,我既然做你的師父,就是你的父母,就要教育你、養育你,可是,我目前沒有這個力量,也沒有寺廟、也沒有學院……」後來慈嘉法師、慈怡法師自己就把頭剃了,他們無論如何就是要出家!這給我很大的刺激。所以壽山寺雖然很小,我還是決定要辦學。
第一屆學生很可憐,就在納骨塔裡面上課。我記得公路局有一個小姐是車禍死的,和我們的同學是好朋友。在那裡,真是生亡共居,都沒有隔閡,看到這些學佛、信佛的人很天真、很可愛,我才開放出家。
有一個高雄的小姐在警察局服務,每天騎個腳踏車到佛教堂。他燙了個頭髮,擦了個口紅,我不大看得習慣,但不到二年,他就要求出家。我當時也沒有寺廟,只有一個房子在新北投,叫做「普門精舍」,他就跑到普門精舍找我,說他要出家。我說:「精舍太小了,沒地方住,而且我是男眾,年輕的小姐不適合住在這裡。」不過我又說:「我替你介紹給印順法師,你去跟他出家。」他現在很有名,叫做慧理法師,住在梅山,非常莊嚴,非常有道行,出家後與在家時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好多年輕人我都介紹給印順法師、白聖法師。再過幾年,慈嘉、慈怡要求出家,後來又有心平與一些男眾也要來參加,我想不能不要寺廟了,可是壽山寺太小了,只好跟慈惠法師他們商量,將佛教文化服務處賣了,買一塊大一點的山,開始辦佛學院。就是這一些人要求出家,逼得我不能不建佛光山。
有人說佛光山是從教育開始的,一點也沒有錯。那時候不辦教育,那些想出家的年輕人要放到哪裡呢?早期宜蘭、高雄有很多要出家的年輕人,那股要出家的熱忱,有好幾十個很優秀的沒能出家,現在再見面,有的帶有埋怨的聲音,有的覺得很遺憾,有的怪我誤了他們的人生。人生的因緣真的很難說,往往在一念之間,很多結果都不一樣。回想起來,他們是真有宗教的情操,真有入道的決心,真有菩薩道的精神。
開山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要辦多少事業,或要建多大的寺廟,要度多少眾生,我一個逃亡、流浪、行腳的雲水僧到了一個語言都不通的地方,只是仗佛光明以及很多人對我的護持,所以一路走來,真像夢一樣,像煙霧一樣虛幻,沒有感覺到真實。記得在學院六十坡的下面有一塊平台,我在平台上面就想:這個地是我的嗎?我能擁有這塊平地嗎?真的是我的呀!我可以自由使用。放生池、菩提一路、菩提二路,我在人間還會有路……是夢、是煙、是虛幻?我沒有真實的感覺。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