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0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1 佛學院周會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0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1 佛學院周會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大師與佛學院學生座談。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1

佛學院周會
時間:1981年5月5日
地點:佛光山

記得學院初開辦的時候,每一次的周會我都參加,不管怎麼忙,不管路途怎麼遙遠,我總是想辦法參加。現在我很少和大家在周會上見面,因為感覺到周會都是講訓話、講教人的,教人還可以,如果是訓人,慢慢就會讓人覺得不喜歡。這一學期,訓導處幾次地跟我說,要我參加周會,今天我來跟你們講話,可能又要變成訓話,我很希望你們不要把我當成是來訓話,而是來跟你們閒話家常,是提供一些經驗,做為你們修學、做人的參考。
我想起我們佛教裡的戒律,都是要求我們這樣不可以,那樣不可以,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都是不可以、不可以。要知道,唯有不可以以後,才能可以。像我們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夠不殺生,才知道護生惜命;能夠不偷盜,才知道喜捨布施;能夠不邪淫,才能尊重別人。今天我也想到一些不可以,用不可以來和你們談一談「十不要求」。
現代的青年,有時候一些要緊的本領沒有學會,卻學會了要求,要求特殊的待遇,要求特權的享受,對國家要求,對社會要求,對家庭、對父母、對朋友,都有很多的要求,只知道對別人要求,卻沒有想到要對自己要求。怎麼樣對自己要求呢?要求自己 「不要求」。《寶王三昧論》裡面,有一個十大礙行,就是十種要求,要求不生病、要求不困難、不障礙、不……要求多的時候,毛病反而都加諸在我們的身上。今天我們講的是十不要求,也就是講戒律,也就是講院規,也就是講我們未來做人處事、成功立業的基本條件。你們有沒有像修道的人,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力量,就看你們 「十不要求」做得如何。
一、不怕艱苦
現在的人,都喜歡安逸,都希望容易,一有艱難的事就退卻了,一遇到困苦就不能忍受了,我們應該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我們應該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從艱難困苦裡面,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成長,做一個溫室裡的花朵能多久?你看!高山上那許多松柏,都是能禁得起寒天裡霜雪的摧殘,才能做永遠的長青樹。我們現在無論做什麼事情,一聽到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失去了願力、毅力;我們稱馬「千里駒」,還是因為牠能跑得遠;所以,我們對於時間,應該要像菩薩發心修行一樣,一發心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不希望速成,而且時間愈長愈好,做事愈多愈好,什麼都是愈大愈好,愈難愈不怕,愈苦愈有精神。
我們將來能不能挑擔重責大任,也就看我們今天能不能擔當得了艱苦。有人說,現在的青年最遺憾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接受艱苦的磨鍊太少了。因為今天的社會,給予我們的都太容易了;太容易的獲得,就會感覺不寶貴。我很希望同學們,今後要學習古德以艱苦來磨鍊自己的身心。大迦葉為什麼要修苦行?祇園精舍那麼莊嚴、美好,連佛陀勸他住到裡面去,他都不要,為什麼?他是要做我們後代眾生的榜樣,要讓我們用艱苦來訓練自己意志的堅強,生活經過艱苦的磨鍊,就好像一塊好的鋼鐵,經過大冶洪爐熬煉一般。我們今天的青年,都太禁不起艱苦的磨鍊,我很希望大家今後,要有不怕艱苦的精神,向艱苦挑戰,禁得起艱苦的磨鍊,越過艱苦的歷程,才有光明平坦的前途。
二、不增愛憎
我們平時對於自己所愛的,就盡量想要獲得,而且愈多愈好;對於自己所不愛的,就盡量地拒絕、排斥。這不是一個修道者應有的心胸、應有的態度。一個修道的人,應該知道平常心是道,應該知道過分的愛會起貪心、會起執著、會被愛所囚。就說愛父母、愛故鄉吧,父母、故鄉會束縛起你來;愛人讚美、愛人關心,讚美、關心也會束縛起你來。我們如何跳出這束縛呢?要解脫愛執,愛念愈少,貪欲愈小;感情愈少,道念愈大。如果天天生活在一種私我、私欲、私愛的裡面,與道就不能相應。我們修行,要在思想和生活裡面,慢慢地把愛欲去除,把感情淨化,把慈悲昇華。
瞋心之火,能燒功德之林,我們本來學佛的一點功德和修行,就是給自己的怨恨、不滿、牢騷而轉為罪業。所以,常懷怨恨的人,真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是世界上最不值得的人!因此,修行的人一定要讓自己的瞋心怨恨消除,才有辦法進入佛法的領域。不要凡事不滿,因為自己感到不滿的人、事、物,並不一定就全是不好的;我們修道的人,又何必作繭自縛徒增苦惱呢?「願以慈悲和平水,滌盡娑婆世上塵」,我們應該要在心理上,以平等心處理愛憎的問題。 
三、不望益我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業,或是和人相處,先考慮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一考慮自己的利益,正義公理就會慢慢地排拒。所以我們修道之人,在物質上不一定要對我有利益。你們讀過《孟子》的,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所以,光講利益,上下就會交爭。上下交爭,大家就難有安寧之日了。利益裡面,只有紛爭,只有人我。一有人我,就會縮小自己、排拒別人,所以我們學道的人,不要開口閉口講利益。我們應當只問是非,不計利害;只問事情的當為不當為,只要當為的,就是怎樣的犧牲困難,我都願意接受;不當為的,就是怎樣給我利益,我也不要。現在的人,利害觀念太強烈,而是非觀念太淡薄,希望今後,我們大家都能養成自己的公平正直,養成自己的大公無私,不要太過看重自己的利益,應該以佛教、以常住的利益為利益。(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