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趨勢人物62】藝術家丹波 化腐朽為神奇 邀你走進大自然 | 人間福報

【趨勢人物62】藝術家丹波 化腐朽為神奇 邀你走進大自然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41觀看次
西澳「曼杜拉巨人木雕展」中唯一在蘇比亞科市出沒的巨人。圖/PerthNow
圖/Mandurah Mail
在曼杜拉展出的五巨人之一。圖/City of Mandurah
巨人「Santi Ikto」是最費工的,因為他的手高舉,又坐在小沙丘上面海迎風。圖/Buro Malaysia
丹波一個個座落在不同位置的偽裝鳥屋,是其貼心鳥類生存的護生之舉。圖/Bloomberg
文/楊慧莉

環保 護生 回收垃圾變藝術

隨著疫情解封,久違的觀光業逐漸復甦。現在前往西澳,走訪曼杜拉和蘇比亞科兩座城市,運氣好的話,有可能碰到六尊巨人,每個少說都有五公尺高。巨人?聽起來有點可怕,但放心,他們完全不具殺傷力。相反的,他們是藝術家湯瑪斯‧丹波(Thomas Dambo)的木雕作品,用來守護環境,且被他藏在一些「祕密」地點,要發現,也不容易,就等遊客來尋「寶」。

藝術家來時路

說起創作方式和材料,藝術家各有所好。有人喜歡用回收廢料創作,丹波即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尤以他的「巨人」木雕作品見稱——作品讓人嘖嘖稱奇外,每件都邀請尋寶者走入森林探險,也訴說著保育的故事。

自稱為「回收藝術行動家」,丹波讓他那些「巨人」不僅成為丹麥最吸引人的據點之一,也在其他國家找得到,說的不只是永續的故事,也是四海一家的故事。藝術家一次創作一個「巨人」,用這些巨人連結、型塑出一個地球村。

丹波出生於丹麥的歐登塞,目前在首都哥本哈根定居和創作。五歲就懂得用木料創作的他,很快就在北歐世界嶄露頭角。小時候,他會在居家附近找尋人家丟棄的木料,然後用腳踏車載回,變成創作素材,做出樹屋、貨櫃車廂等。這種童年就開發的尋寶樂趣,絕對是他目前一手打造的「全球巨人找找樂」的前身。

高中畢業後,丹波原本想學當一名木工,但很快就對這門重複性甚高的工作乏了。在尋求不同的創意行業時,他申請了丹麥的柯靈設計學院,並順利入學。

另類街頭藝術

念設計學院時,丹波發現建築工地有好多丟棄的三夾板。有一天,他看到有個好大的箱子,裡頭裝滿這種廢料,就突發奇想出「快樂城市鳥」的街頭藝術計畫。自此,他建造了三千多個鳥屋,並分布到全球許多城市。畢業後,他在哥本哈根成立工作室,並持續自己當個街頭藝術家的熱情。

丹波的所有鳥屋都是用回收的物料和廢木料做成,上面的塗料多數由丹麥杜魯普漆料公司捐贈。從二○○六年起,丹波已在全球各地安裝了三千五百個以上的鳥屋。鳥屋有各種形狀和顏色,多數由丹波和其工作夥伴一起打造,少數是與其他工作室一起製作。有些還被聚合起來,變成大型雕塑。

丹波的「快樂城市鳥」計畫還有個有趣版本是偽裝型的鳥屋。這個構想來自城市居住大不易──對人類如此,鳥類亦然,牠們可得小心各種威脅。因此,偽裝型鳥屋計畫是為這些城市的「小朋友」創造安全的家。

如果你身處丹麥,對這個計畫又有興趣,就可以來趟迷人的健行,只要拿著這個戶外展地圖,就能找到丹波一個個座落在不同位置的偽裝鳥屋,總共有五十二個。

巨人創作背後

二○一四年,丹波又有了一個更偉大的計畫:以家鄉童話故事中的「山精」為靈感打造一百件巨人木雕,讓其分布在全球各地,包括家鄉丹麥、美國、法國、德國、中國大陸、南韓、智利和比利時。巨人座落之區,有森林、綠地、水邊等。

二○一九年,丹波受比利時電子音樂節「明日世界」委託,創作出七尊巨人木雕,作為音樂節十五周年獻禮。這些巨人由棧板、回收木料、斷掉的樹枝和倒榻的樹木製成。各個樣貌逗趣,有些忙著幹活,有些則是忙完活在一旁休息。

特別的是,這七個巨人並非由丹波一人收集所有物料,當地兩百多名居民共襄盛舉。藝術家表示,「我有很多奇思異想,但現在我們一起創造了更棒的東西,超乎我的想像。我會做出這些藝術案,是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正被垃圾淹沒。人們把垃圾看成沒有價值的東西,但如果你用一種創意又開放的心看垃圾,它就可能變成一艘船,帶我們航向未來。」

丹波認為只要我們轉念,世界就不一定會被垃圾淹沒,反而是一種拯救,端賴我們如何看待垃圾,「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它,想想要怎麼利用它。」

用不同角度看待垃圾,正是丹波創造巨人的原因,「藉著一起創作,人們打開心眼,看見藏在垃圾裡的可能性和機會。」他希望自己的藝術能啟發世人去回收垃圾、親近大自然,並且進而善待我們所居住的星球。



巧手 巧思 規畫森林尋寶樂

波丹目前於西澳盛大推出的「曼杜拉巨人木雕展」,自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到今年十一月十二日,為期一年。一如先前已登場的其他巨人,這次的巨人依舊是藏好藏滿,就待勤奮的尋寶人依據謎題找出他們的芳蹤。創作者相信,美麗無所不在,特別是別遺漏了後花園那些尚未探索之地。

特展好事多磨

據說,丹波這次推出的特展是好事多磨。二○二○年二月,他和團隊飛到澳洲,打算著手此案。沒想到碰到疫情,計畫趕不上變化,延宕兩年,去年九月才再度開啟。

當地的委託單位當時詢問他可否將水、乾旱、森林大火等主題融入,因為那些是當地特色,此提議給了丹波靈感,寫了一首詩:《雨滴節奏》。過去,他曾是饒舌歌手,還出過七張專輯。《雨滴節奏》就這麼即興流出。在曼杜拉展出的五巨人就代表水的不同形式,如一個代表風,而另一個代表雨。

在巨人的製作上,身體是從西澳伯斯啤酒廠收集的木顆粒製成;頭髮和鬍子則是用在森林收集到的樹枝做成;頭、手和腳則是丹麥連鎖店「飛虎哥本哈根」重複使用的老舊家具,在丹麥工作室拼裝完成後,再船運至澳洲。

在展出方式上,由於一直都很喜歡冒險電影《魔宮傳奇》和童話故事,丹波把巨人藏在祕密地點,因為覺得那樣才有趣。此外,他還將展出「電玩化」,把一些電玩技術加入尋寶過程,將熱衷電玩遊戲的年輕人帶出戶外探索自然。他的想法是「如果都市裡的每個人都只顧打電腦,就無法與自然連結,當然也就無法理解為何保護自然很重要」。

與當地人合作

儘管作品通常起源於家鄉神話,丹波的「曼杜拉巨人木雕展」也展現了地方特色。認知到自己對當地文化有所不知,於是他跟澳洲原住民多次會晤,得知他們的故事。只是,最後的協調是,由他說出自己有關水、回收和保育自然的故事,然後在當地找尋回收的創作素材,因為他覺得不該由他訴說當地故事。過程中,他也用當地義工協助完成作品。以此方式,作品有了地方色彩。

這次在西澳開展,丹波留意到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感覺所有的動物、樹木和花朵都來自童話故事,只是他不清楚這些物種有沒有危險,可否觸碰或食用等。相對的,也讓他的工作團隊在澳洲創作和布展的兩個月裡有了很棒的體驗,包括看到袋鼠跳來跳去、一隻好大的澳洲鴕鳥和幾隻蛇。他深感澳洲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相信其他到訪一遊的人也會這麼覺得。

辦展最終期許

另外,要推出這種「巨」型特展也不容易。丹波認為這次最麻煩之處是運送巨人「Santi Ikto」的材料。由於作品坐在山丘上面對海洋,所有材料拿上山丘時,無法用車或其他機械載運。結果,六個人用兩台手推車,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才把所有材料運上去。那天又好熱,特別是對於一個來自丹麥的北歐人而言。

所有的巨人約花五百到一千個小時建構。丹波表示,巨人「Santi Ikto」是最費工的,因為他的手高舉,又坐在小沙丘上面海迎風。為了讓他更牢固以耐受風吹,大概花了一千個小時建造。

丹波對澳洲巨人特展有以下幾項期許:

首先,可以提供一個很棒的戶外體驗,帶人們走向大自然,遠離3C產品;在一個大型區域辦展,讓人們一興想造訪不同地點的欲望;啟發人們的想像力,並展現用回收物創作、辦大型裝置藝術展以吸引人潮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讓人們看見垃圾可以做出大型美麗作品和改變世界的潛力。

而今,曼杜拉的觀光人數在開展後增長了四倍之多,丹波深感垃圾的潛力正在發揮中。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