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舒心安胃】療癒食品 科學原理 | 人間福報

【舒心安胃】療癒食品 科學原理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療癒食品因人而異,有人喜歡吃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但有人可能只要一碗熱湯麵。圖/123RF
食物不但能提供營養和能量,還能慰藉大腦和情感,讓人從飲食獲得一絲安慰。 圖/123RF
酪梨含有維生素B3及Omega-3脂肪酸,能促進血清素分泌,對健康和情緒穩定有益。圖/123RF
纖維在腸道產生的代謝物不僅可以減輕炎症,還可以有效應對壓力,調節整體情緒。圖/123RF
人們會把特定食物與兒時的情感和體驗聯繫起來,比如小時候吃東西所得到的快樂情緒。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人與食物的關係密切而複雜,吃是必須的,但吃多了又懊惱。飲食與人的情緒有關,有些食物能使人快樂、安定,也有食物會讓人焦慮、憂傷、暴躁。所以,人們經常會糾結在什麼該吃,什麼不能別碰。事實上,食物不但能提供營養和能量,還能慰藉人的大腦和情感,因此,大吃一頓,或許能從食物獲得一絲安慰。

什麼是療癒食品

所謂comfort food,不同文化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中文解釋為安慰食品、療癒食品、舒適食品,或者說,舒心又舒胃的食品等。牛津詞典則把療癒食品定義為那些能讓你感覺更好、富含糖的甜食,或是當你憂傷擔心時想吃的食物,孩提時候的食物以及與家相關的食物。

對每個人來說,各自所喜歡或渴望的療癒食品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喜歡吃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只要一碗熱湯麵、米飯或炸薯條等。人們之所以渴望療癒食品,首先當然是因為好吃。然而,食品療癒的不僅僅是胃,還有人的情緒和精神,這裡面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食物與人類進化

雖然人們喜愛的療癒食品千差萬別,但那些能帶給人們滿足和幸福感的食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高糖、高脂肪以及富含碳水化合物。這是為什麼呢?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精神醫學家盧卡斯‧奧登霍夫(Lukas Van Oudenhove),專門研究大腦與腸道之間的關係,他認為這跟人類的進化有關。

盧卡斯解釋,過去人類食物不足,特別是那些富含脂肪和糖類的食物更是稀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特別渴望能吃到這類食品,因為它能活化大腦的機制。此外,盧卡斯的研究小組還發現,脂肪能減輕人們的悲傷情緒。這部分可能解釋了人們在情緒低落時,更容易吃高脂肪食品的原因。

近期科學研究顯示,當人感到疲倦時容易受到高卡路里、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誘惑。盧卡斯說,從實驗顯示,當透過試管把脂肪輸入實驗者的胃部和小腸後,直接刺激了這些部位的細胞。這些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產生不同的荷爾蒙激素來調節我們是否感到餓或飽,對應和負責這一區域的則是下丘腦(the hypothalamus)部分。

食物能提供營養和能量,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進食時,大腦會分泌出一些能產生正面情緒的化學物質。這是一種進化機制,驅使人們尋找食物和不斷進食,與人們喜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飲食是同樣的道理。

與情感經驗有關

紐約州立大學分校的嘉貝列博士也研究食物與情感之間的關係,她認為,人們經常把特定食物與兒時的正面情感和體驗聯繫起來。比如,小時候吃這些食物時感受到的那種快樂情緒。大腦會把這一切儲存起來,因此長大後再吃這種食物時,它會引發與此相關的事,像是當時如何受到照顧、寵愛等等。

於是,當我們吃某種特定食物時,大腦就會利用這些正面聯想來改善我們的情緒。嘉貝列表示,人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之間的關聯,因為這通常是潛意識,也就是說,大腦默默地為我們這樣做。

是否對健康不利

對此,嘉貝列表示「絕對是」。這是因為人們喜愛吃療癒食品,即使它無法真正給帶來安慰也照吃不誤。而且,由於療癒食品的糖和脂肪含量偏高,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肥胖症、糖尿病等。而且,研究顯示,並非人人都能從療癒食品中得到安慰。同時,人們還會有一種負疚感,特別是女性,例如,責怪自己為什麼嘴饞貪吃?

但如果你非要吃東西不可,盧卡斯則建議選擇一些富含纖維的食品,因為纖維可以為大腸中300萬細菌提供食物和營養,腸道菌產生的代謝物不僅可以減輕炎症,這些代謝物還可以有效應對壓力,以及調節整體情緒。所以,如果你不得不吃點療癒飲食的話,不妨嘗試一些更健康的選擇。



食物帶來快樂心情

飲食與人的情緒有密切的關係,有些食物能使人快樂、安定,也有食物會讓人焦慮、憂傷、暴躁。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也是一種安慰。吃東西不僅能夠解除饑餓、補充營養,還能影響情緒。

傳遞幸福元素

食物為什麼能影響心情?原因是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將資訊傳遞到身體各個部位,目前已經確認的傳導物質有100種以上。其中,影響情緒的有腎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和內啡肽。腎上腺素、內啡肽是傳遞「幸福」的化學元素,多巴胺則有改善情緒的作用,血清素能影響滿足感,如果血清素含量不足,就容易感到疲倦、情緒低落。

如果你經常感受不到幸福和滿足,食物或許能夠幫得上忙,由於食物可以提高那些支配愉悅感的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研究顯示,高蛋白可以提供大腦製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高碳水化合物加上蛋白質能產生血清素。

蔬果營養食品

能讓人吃出快樂的食物有些?許多食物都富含維生素,能促進體內快樂荷爾蒙分泌,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好的幫助。例如,黑巧克力可以提供熱量補充,也能提升愉悅的情緒,因為黑巧克力含有N-脂肪酰基胺,能刺激腦內啡分泌。

蔬菜中的蘆筍含有能轉換成血清素的色胺酸,對睡眠有幫助,蘆筍的葉酸與B12含量高,對維持神經傳導、認知及情緒穩定有幫助。此外,堅果和籽實類都含有色胺酸,有助於血清素合成,堅果和種子也具有抗氧化成分,可以降低腦內氧化壓力,減少憂鬱症的發生機率。

水果中的香蕉、奇異果都含有色胺酸,也可幫助血清素合成、改善情緒。酪梨含有維生素B3,能促進血清素分泌,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對大腦健康和情緒管理也有助益。小番茄豐富的茄紅素,具有抗發炎和減少心情低落的功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