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職場媽媽心聲】 能做好工作 也是快樂媽媽 | 人間福報

【職場媽媽心聲】 能做好工作 也是快樂媽媽

THE MERIT TIMES
文/蔡淯鈴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圖/123RF
圖/123RF
圖/123RF
文/蔡淯鈴

明天是母親節,然而,台灣不少中斷職涯專業的女性,卻因為無法處理工作和家庭衝突,不得不永離職場。7年前,我離開科技公司,和夥伴創立了一個社會企業,初衷是幫媽媽找工作,幫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重回社會。

在一個個掙扎的故事裡,我們認知到,這個社會有些系統性的困難:科技在變、工作的樣式跟節奏在改變;家庭在變,代與代之間的互動在變、價值觀不同、夫妻之間的動態關係在變、我們對幸福跟成功的想像在改變;過去十幾年,全球產業競爭態勢在改變,影響到我們的技能價值、勞資關係,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工作家庭難以平衡

我們像陀螺一般轉呀轉的,但是,一個人應當要用什麼方式來整合工作跟家庭,卻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動態調整,也沒有足夠的彈性空間,讓我們來面對這一切的變化。

這導致工作、家庭衝突的程度節節上升。有的公司環境好一點,有的人自我調適能力強一點,就比較沒問題;但公司環境差一點的,或是自我調整能力差一點的,就覺得日子過得很辛苦。

在實務上,我們發現,影響女性生涯發展決定的重大因素,歸納起來有文化、性別、生理、社會及家庭等面向。

文化面:職位定義人生

在我們的文化裡,傾向用家庭角色及工作角色來定義自己。我是某人的女兒、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媽媽、某公司的幹部。我們可能會把這些角色看得比自己更重要,這些角色會影響我們判斷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要追求什麼、不追求什麼?究竟該如何超越這些角色期待,掌握自己的人生,成為最重要的關鍵。

性別面:隨俗難做自己

台灣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意義跟價值、獨特性及限制處;以及在成長過程當中,自我期許以及家人對自己的期許,都對女性的人生想像產生影響。這與前一段提到的角色議題密切相關。有的人覺得女人不要強出頭;有的人覺得女人不能認命;有人覺得要結婚才有完整人生;有人覺得結婚就是走進傳統的束縛,單身比較好……

社會面:改善速度緩慢

以前,職場並不積極協助女性在婚後繼續保有工作,年輕女性在婚後或懷孕後就得辭職回家,因為職場支援極為有限。隨著時代進步,狀況逐年有所改善。但在我們以中小企業為主力的經濟結構裡,很多時候,公司的管理不如產品先進,職場彈性還是不夠。

社會上對於如何讓女性同時保有工作跟家庭,即便法制面支持,但在文化面的反思卻不夠深。女性下班回家仍要面對傳統的角色與期待。多年來,菁英女性大量進入職場的同時,社會在彈性工作、企業托育、父母共擔親職等相關議題上,並沒有同時快步跟上。

所幸,過去社會只會把傳統家庭重擔丟給女性,讓每個家庭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今大環境越發成熟,不論民間企業自發或政府端的投入,正一步一步改善中。

生理面:婚育陷入兩難

在懷孕及養兒育女這些事上,女性面臨年齡的限制。雖然近年醫療科技發達,政府在人工生殖上也給予健保補助,但隨著年齡漸長,在備孕過程中的忐忑不安、焦躁掛慮、對孩子健康的不確定感,以及嬰幼兒的撫育,女性職場人往往陷入兩難。

對於25到45歲之間的女性而言,在考量工作選項上,候選公司是否友善生育、支持家庭,公司文化如何……重要性,往往比自身所能覺察的更高。在考量是否進入婚姻?何時進入婚姻?另一半的適配性,以及他對父母親職分擔的態度……更是事關重大。

家庭面:女性獨吞難題

在女性的原生家庭跟婚後家庭,另一半、媽媽、婆婆的期待,直接會影響到當事人對自己的想法跟期待。他們可能是支持跟力量的來源,也可能成為壓力跟阻礙。管理這些重要關係的能力,是女性生涯發展中重要的一環。

我們遇到一些女性,決定離開職場帶孩子的原因,是因為媽媽跟她說:「妳一直忙於工作,沒有顧到孩子,賺再多錢也沒有用。」但在這個敘事裡:只有自己、媽媽、婆婆,卻沒有長輩們對女婿、兒子的期勉,沒有想過如何讓夫妻共同分擔親職。



別靠犧牲

解決衝突

在亞洲文化裡,很多人從小就學會:盡忠報國、公而忘私、大孝顯親……這些中心思想,要人們在工作上全力投入;要表現得好,才對得起公司;要在事業上有成就,才能讓父母備受尊榮。

特別在5年級生、6年級前段班裡,有許多「對父母要順從、對孩子要全力栽培,為了家人好,自己什麼都可以犧牲」的故事。這讓許多人終其前半生,默默接受工作與家庭衝突,而非嘗試去解決困境──因為愛家,所以全力工作;因為全力工作,常常沒辦法好好經營家庭關係……在這個文化脈絡裡,人們很少談到自己的需要。

台灣從台積電到傳統產業,都是嗡嗡嗡的工作型態;為了生存,台灣人努力讓自己比歐美客戶更認真,所以工作都不輕鬆。

家庭中,夫妻結婚後才開始學習雙生涯協商,從日常家務到長遠規畫,都是新課題。當社會走向晚婚、晚育,家中長輩卻漸漸由育兒助力,轉往樂齡退休生活,社會需要更多育兒對策。而長輩們長期照護的需求,發生速度快過社會資源完善速度,更是很多中年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職場常談及多元包容,卻未意識到已婚、離婚單親、單身等多元需求,及高齡化、少子化下,很多人需要更彈性的上下班時間,讓夫妻、家人間能夠協商,或是讓單親父母、單身子女有辦法好好照顧家庭。

一直以來,台灣的職場文化傾向把公私切開:「你家裡的事,自己想辦法處理。」但這樣的文化,沒辦法解決工作與家庭的衝突議題,只是讓它不被看見。

多年來,藉由對職場女性的多方觀察,我們發現改變局面的第一步是:「決定不要再犧牲」─無論在職場或是家庭,不願意再犧牲自己,也不願意犧牲別人,想要做自己,也願意讓別人做自己。彈性是在協商當中發生,唯有不採犧牲之道,彼此才有辦法做好的協商,共同創造解決方案。

要突破文化限制、社會共業,需要整個社會的自我覺察,疼惜自己也疼惜別人;而不是繼續犧牲別人、來讓自己不用犧牲。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升級,走出一個新局。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