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海闊天空】小林村紀念公園公益之旅 | 人間福報

【海闊天空】小林村紀念公園公益之旅

THE MERIT TIMES
文/943
字級
收藏文章
64觀看次
旅客嘗試以包裝帶代替藤蔓編成平埔族傳統手環。圖/943
圓錐形紀念碑,鼓舞村民災後重建,奮發向上。圖/943
充滿宗教意象的「苦路」,象徵耶穌不悔為世人承受災難。圖/943
學習平埔族的編織智慧,編成一頂美麗的頭戴花環。圖/943
紀念一段不畏大自然毀天滅地而重建重生的故事。圖/943
小林村紀念公園種植了181棵台灣原生種山櫻花樹苗,每一棵櫻花底下都象徵小林村逝去的181個家庭。圖/943
日光小林社區部落廚房中,好吃到連電視節目大廚都來拍攝過的「薑黃臭豆腐」。圖/943
文/943

我們一群人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輔導小林村重建所設計的一日遊行程,首先來到2012年就完工啟用的小林村紀念公園。

這是為了紀念已被土石掩埋的小林村(居民早年鄒族為主,晚近為平埔族),而在附近一片新土地興建了占地1.7公頃的紀念公園,距離小林村原址有約一公里之遠,其中大部分的面積都是綠地。

種山櫻呼喚村民回家

從公園內的位置圖告示,可以看出原本的小林村遺址,已經沒有路可以進去,小林紀念公園是另擇新地種樹紀念。小林紀念公園中種植了181棵台灣原生種山櫻花樹苗,每一棵櫻花底下都象徵小林村逝去的181個家庭。其中許多家庭是兄弟姊妹住在一起,共用一個門牌,櫻花樹底下有小石柱刻著原本的門牌號碼,象徵先人得以回家。

我們在回鄉幫忙的導覽老師帶領下,進入小林村公祠致意。公祠中列出罹難村民姓名供人憑弔,更供奉著地藏王菩薩。

由於幾乎全村都覆蓋在走位坍塌的整座山下,村民不忍開挖,所以小林村紀念公園中只有列出姓名,連衣冠塚都不算是,而且距離原村有段距離,遊客來到紀念公園,不是踩在事發現場,也完全不是網路上誤傳的納骨塔,民眾不用害怕。

建紀念碑與宗教苦路

越過沉思橋和追思廣場,小林村紀念公園中也有天主教、基督教意象的苦路(原為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的宗教儀式),石牌上刻著全村462位先人的姓名。

小林村紀念公園中還有一座非常巨大的圓錐形紀念碑,是用八八風災後獻肚山傾瀉而下的部分土石堆砌而成,底部直徑8公尺,高9公尺,用以紀念莫拉克颱風8月9日凌晨逝去的小林村民,成為鼓舞村民重建家園的力量,也提醒世人尊重生命、敬畏大自然的威力。

一分為三續傳承文化

災後重建的小林村,現在一分為三,分別是位於五里埔的小林社區90戶、移地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120戶,和小愛小林社區60戶。

從小林村紀念公園離開後,我們搭車到了小林村在附近重建的日光小林社區,日光有積極陽光向上的意思。

在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設計的行程中,我們體驗了小林村以訪談耆老、尋遍各種文獻等方式(像是日治時期由人類學家淺井惠倫紀錄下來的錄音等史料),重新找回小林村的文化傳承,包括竹編器具、漁獵工具、傳統房屋等技法。

傳統編織學先人智慧

我們還試著認識及學習平埔族祖先,以藤蔓製作手環、戒指等用品的工法,包括:柴舉、魚笱、刺繡等。由於用藤製作手環很容易脫落纖維,所以初學者的我們,最後是用包裝帶來學習手環的編織方法。

若旅客有足夠的時間,就能向耆老學習製作各種傳統器具,這些都是小林村新一代的青年村民回鄉協助重建後,努力尋回的各種傳統文化。

災變後青年返鄉互持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忍不住好奇:那麼風災以前的小林村,究竟是什麼樣的村子呢?

據導覽老師說:小林村最早曾是母系社會,古早時期男方若想提親,就要能搬沉重的九芎木到心儀的女生家,先當長工兩年,若女方長輩覺得不錯,才能正式入贅。據說長輩們還會灌醉女兒的男友以觀察其酒品。

災變後回鄉幫忙的小林村民回憶,家鄉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村落,家家戶戶多少都有親戚關係,也會互相幫忙帶小孩,例如爸媽不在家,鄰居就會叫小孩來家裡吃飯,也因此年輕人在失去親人後,反而辭掉大都市的工作回鄉幫忙,共同努力、相互扶持。

編完頭飾星夜享燒烤

在日光小林社區的一日遊行程中,我們也參與了一面採集當地野生植物、一面聽導覽的社區巡禮,再將採集成果編成原住民頭飾花環的體驗。這裡的花冠頭飾,主要都是使用社區中常見的野生花草,如苧麻、九芎、薊草、狗尾草、五節芒……等來編織。

大家都興致勃勃地,聆聽小林村花冠編織老師的講解,再用剛從社區周遭採到的野花野草來編織,眾人七手八腳的,做好以後又互相幫忙拍照留念,非常有意思。

體驗完藤編手環和頭戴花環兩個DIY活動後,就是令人期待的星光夜烤了,有烤青椒、烤杏鮑菇、紙包金針菇、絲瓜等美食,趁著滿天的星星,晚風很涼爽,村民們很熱情,也很會生火燒烤,大夥兒都吃得很飽。

薑黃料理盛名早遠播

日光小林社區的部落廚房更是盛名遠播,好吃到連電視節目大廚,都來此拍攝學做「薑黃臭豆腐」。薑黃正是小林村的在地農產品,眾人吃了都直誇好吃,非常「涮嘴」。

燒烤完畢,我們也體驗了非常有名的「小林夜祭」活動的舞蹈,也就是和部落人們一起跳舞,學習小林夜祭的基本舞步,小林村民滿滿的活力和熱情,讓我們感覺像家人一樣被對待,而不是像一般商家對待觀光客般的相敬如賓……

到小林村體驗人情味,感覺就像被充電後一樣的活力滿滿呢!如果想給正在努力重建的小林村民一個鼓勵,不妨透過旅行的方式,一起參與令人感動的生命重建故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