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2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2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72觀看次
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一位老禪師在深山裡打坐修行,有一個魔王想來嚇他、破壞他的道行,因此見了禪師後,身體一變,兩隻眼睛沒有了,只剩兩個窟窿,當然很可怕!但是老禪師一點也不害怕,他說:「哦!這是什麼東西呀?怎麼沒有眼睛呢?圖/高爾泰、蒲小雨繪
一簣之功最後努力
一曝十寒有始無終
一瓣心香虔誠祝願
人身難得盲龜尋木
人貧志短徒勞自困
人間地獄五濁惡世 
人間佛教善美淨化
入主出奴涇渭分明

身根修行
文/星雲大師

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一位老禪師在深山裡打坐修行,有一個魔王想來嚇他、破壞他的道行,因此見了禪師後,身體一變,兩隻眼睛沒有了,只剩兩個窟窿,當然很可怕!但是老禪師一點也不害怕,他說:「哦!這是什麼東西呀?怎麼沒有眼睛呢?不過也好,沒有眼睛以後就不會亂看了!」魔王發現沒有眼睛並不能嚇倒禪師,便又搖身一變,沒了耳朵!「哎喲!怎麼沒有耳朵?也好,沒有耳朵以後就不會隨便聽信讒言了!」魔王一看,嚇不倒禪師,又再一變,鼻子沒了!老禪師又說:「沒有鼻子也好,以後就不會亂聞香、聞臭了!」魔王再變,舌頭、嘴巴也沒有了!老禪師又說:「哎呦!沒有舌頭很好,以後就不會亂說話、亂罵人了!」魔王不死心,又再一變,連身體都沒有了!老禪師說:「沒身體更好,既不會打人,也不會做壞事。」
老子說:「吾之大患,在吾有身。」身體是純大苦聚,是萬惡的淵藪;但是佛教認為,身體雖是四大假合而有,是虛妄不實的,然而吾人必須「借假」才能「修真」。所以,對於身體,我們還是要好好照顧,更要好好修行。「身」的修行有四點:
第一、要威儀端莊:佛門非常注重威儀,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僧伽的一襲袈裟,乃至舉手投足間,都能展現威儀度眾;尤其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更是令人折服。平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威儀,當我們跟人見面時,外表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尤其「誠於中,形於外」,外表威儀端莊的人,必然也有一顆真摯誠懇的心。能夠裡外一如,威儀端莊,這就是修行。
第二、要禮拜謙恭:我們平時跟人見了面,都會禮貌性的點頭招呼,尤其見到長輩或聖賢的肖像,都會禮拜,表示恭敬,這就是身體的修行。另外,佛教徒平時要禮佛、拜懺、跑香、打坐等,這主要就是身的修行。
第三、要氣質善良:人為什麼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知書達禮,可以改變氣質;佛教徒為什麼要修行?也是為了淨化心靈,培養慈悲心、喜捨心、感恩心、慚愧心等。當內心有了善良的心性,自然能變化氣質,表現在外的舉手投足,乃至從面孔一看,自然會給人一種祥和、親切的感覺,這就是修行。
第四、要勤勞服務:修行不是懶惰的代名詞,不是隱遁深山、自修自了;真正的修行要在日常生活裡,從工作中發心為人服務、為人解難、為人說法。透過勤勞服務,與人廣結善緣,實踐菩薩道,這才是修行的真義。
佛經比喻得人身之不易,如「盲龜尋木」、「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今生有幸得生為人,應該把握難得的人身,好好修行,切莫空負此生。
身根的修行有四點:
第一、要威儀端莊。
第二、要禮拜謙恭。
第三、要氣質善良。
第四、要勤勞服務。

──摘自《星雲法語》第一冊 p.111

【成語典故】
一瓣心香
心中之香。意指心中虔誠,自能感通於佛,與焚香供佛無異。源於佛典中的「菩提心香」。
原文: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華嚴經》卷五十九:「譬如憂陀伽婆羅栴檀,若燒一銖,香氣普熏小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所不能及。菩提心香亦復如是,以妙功德普熏法界,一切聲聞、緣覺功德,所不能及。」

宋‧開福道寧禪師:「此一瓣香,佛祖不知名,人天共瞻仰。信手拈來,半斤八兩。今對人天眾前,更不囊藏被。」(《開福道寧禪師語錄》卷上)

人貧志短
亦作「人貧智短」,指人處於貧困艱苦,往往思想遲鈍,言行笨拙。引申為尋文解義,徒勞自困。
原文:宋‧五祖法演禪師。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五燈會元》卷十九)
明末清初‧破峰普重禪師。因僧問:「如何是體?」師曰:「人貧志短。」僧曰:「如何是用?」師曰:「馬瘦毛長。」

 (《東山破峰重禪師語錄》卷下)
五濁惡世
佛經有謂,往古之世,人壽八萬歲,當人壽漸次減至二萬歲後,為五濁生起之時。此時的世界充滿煩惱痛苦,稱為五濁惡世,又作濁惡世、濁世。
五濁即指:(1)劫濁,減劫中,人壽減至三十歲時饑饉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十歲時刀兵災起,世界眾生無不被害。(2)見濁,正法已滅,像法漸起,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使人不修善道。(3)煩惱濁,眾生多諸愛欲,慳貪鬥諍,諂曲虛誑,攝受邪法而惱亂心神。(4)眾生濁,又作有情濁。眾生多諸弊惡,不孝敬父母尊長,不畏惡業果報,不修慧施、齋法,不持禁戒等。(5)命濁,又作壽濁,由於惡業增加,故壽命短促。
入主出奴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後者當作奴僕。後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原文:唐·韓愈《原道》:「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 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