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71-4)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71-4)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03觀看次
忠於職守克盡本份 孝敬長輩謙恭有禮 仁慈心腸菩薩化身 愛護地球節能減碳 信譽良好建立品牌 義薄雲天正氣凜然 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圖/新華社
儒家八德(四)
文/星雲大師


忠於職守克盡本份
孝敬長輩謙恭有禮
仁慈心腸菩薩化身
愛護地球節能減碳
信譽良好建立品牌
義薄雲天正氣凜然
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平地風波意想不到
忠厚老實童叟無欺
孝治天下慈心利國
仁愛為本慈孝為先
愛才若渴禮賢下士
信託基金有益社會
義演募款幫助弱勢
和平共生皆大歡喜
平穩發展腳踏實地


孝順的研議
文/星雲大師




孝順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到了今天,孝順的內容也變質了!有的人認為父母養兒育女,這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不應該要求兒女報答;有的人認為「孝」是應該的,「順」是不當的。因為多少父母,以他淺陋的知識,要求兒女聽從自己的主張,結果兒女為了孝「順」父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荒廢了自己一生的前途,殊為可嘆!
中國的二十四孝,甚至動物裡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時常都被拿來當成教育子孫應該孝順父母的教材。然而,儘管有道之士言者諄諄,不斷說教;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你只要走一趟醫院,你就會發現,兒童的病房裡,每天有多少孝順的父母進進出出,老年人的病房裡,則少有孝子賢孫的探視。一個母親可以照顧七子八女,但是,十個兒女也照顧不了一雙老父老母啊!
所謂「有空巢的父母,沒有空巢的小鳥」,父母永遠都是扮演著「倚門望子歸」的角色;父母在兒女面前,永遠都是付出者,很少得到兒女的回饋。儘管儒家一再鼓勵青年要閱讀《孝經》;佛教也不斷提倡「父母恩重難報」,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呼應了這種道德的說教呢?
蓮池大師對於「孝」的意義,把它分為上、中、下三等,倒是至理名言。他說,對父母甘脂侍奉,生養死葬,只是小孝;光宗耀祖,顯耀門庭,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脫離輪回,是為大孝。
中國傳統的孝道觀念,基本上是可以和佛教的報恩思想相互輝映的。在佛門中的孝親事跡不勝枚舉,例如佛陀為父擔棺、為母升天說法;目犍連救母於幽冥之苦;舍利弗入滅前,特地返回故鄉,向母辭別,以報親恩;民國的虛雲和尚,三年朝禮五台山,以報父母深恩。在《緇門崇行錄》裡,孝親的懿行,更是不勝枚舉,例如敬脫大師的荷母聽學、道丕大師的誠感父骨、師備禪師的悟道報父、道紀禪師的母必親供等。
不當的順從父母,固然不必;但是忤逆不孝,甚至當前社會,不斷有弒父弒母的逆倫事件傳出,則為人神所共憤。畢竟,孝是人倫之始,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本;人而不孝,何以為人?
所以,孝,維繫了社會的倫理道德,促進了家庭的和諧健全,希望我們現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都能建立一些新倫理道德的觀念吧!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p.327


【生活佛法】


倫理道德是社會秩序的規範,人的行為一旦違反倫常,社會就會失序。請大師就「倫理」的定義做進一步說明。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秩序與默契,是依不同場合、身分而共遵的軌則;失去倫理的的規範,人的行為就會脫軌,社會的運作就會失序,所以「倫理」就是行為的準則。在中國社會裡,一向把「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五種人倫關係,加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種德目,視為社會共遵的核心價值,不但奉為行為的準則,也是道德的圓滿體現。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並非全然絕對的美好,有些還是存在著爭議性。比方過去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其實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同等尊嚴,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不是哪一個人可以隨便左右別人的生死。再如中國重視孝道,「孝」比較容易做到,「順」則有待商榷。因為歷代多少有為的青年,就是為了順從父母之命而斷送了大好前途。因此,「倫理」不但要「合法」,而且要「合情」、「合理」。
從親族之間的家庭倫理,繼而延伸到社會的群我之間,還有所謂的師生倫理、師徒倫理,乃至工作倫理、、醫學倫理、經濟倫理、媒體倫理、社會倫理、國際倫理等。甚至除了人和人、人和社會的關係以外,還有人和天地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動植物的關係等;舉凡世間一切,都有倫理關係,有倫理,社會就不會失序脫軌。
總之,倫理就是「秩序」,是維持人際關係的道德觀念;社會有倫理的維繫,才能井然有序的發展;人與人之間有倫理觀念,才能長幼有序,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而能和諧相處。國際之間能建立因果觀、緣起觀、慈悲觀、無常觀,能有「地球村」的理念,人人都能做個「地球人」,才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有此思想理念,則世界和平不難致之。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上冊,〈佛教對「倫理問題」的看法〉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