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趨勢人物73】 環境數據科學家 里琪 揭開永續新篇章 | 人間福報

【趨勢人物73】 環境數據科學家 里琪 揭開永續新篇章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再生能源的發展,讓永續前景一片看好。圖/Pexels
圖/Fully Charged Show
在里琪的想法裡,永續該是經濟和環境雙贏,每個孩子都能上學接受教育。圖/Pexels
經濟發展,常賠上破壞環境的代價。圖/Pexels
里琪認為,環保人士善盡職責,喚起世界正視環境問題,但仍有其限制。圖/Pexels
氣候變遷問題嚴重,已讓年輕世代憂心會死於其影響。圖/Pexels
文/楊慧莉

翻轉認知 人類即將滅亡?

漢娜‧里琪(Hannah Ritchie, 1993-)來自英國,是科學線上刊物《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的副總編和研究領導。《數據看世界》,讓非專業人士也能一窺跟世界重大問題有關的數據和研究。此外,她也是牛津大學的資深研究者,主要研究環境議題如何與貧窮、全球衛生、教育等其他問題發生關連。她也對一個問題做了廣泛的研究,那就是如何讓全世界的人吃得營養又不傷害地球。她的研究成果出現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新科學人》等國際主流媒體,以確切的數據和觀察翻轉當前一些關於氣候變遷和永續的錯誤認知。

末世代之說籠罩

近年來,全球籠罩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各種天災層出不窮,以致出現了一些里琪視為人們過度反應的現象。比方說,有人就跟孩子說,他們將死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如果不是海平面上升讓他們滅頂,就是慘遭野火吞噬或死於全球饑荒;也有可能遭致命的熱浪侵襲、昆蟲大災變等等。」

如此一來,年輕人被焦慮所癱瘓,也就見怪不怪了。事實上,曾有大型國際民調問一萬名年輕人對氣候變遷的看法。超過一半的人認為人類快完蛋了,四分之三的人覺得未來很可怕,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對於生小孩有芥蒂。今天的年輕人真的覺得他們是末世代。根據里琪的觀察,一些著名的活動團體也用了「末世代」這個詞。

里琪屬於年輕世代,本來也覺得人類快完蛋了,感到無力回天。但她後來成為數據科學家,在多年來鑽研跟人類進程有關的數據後,發現情況大有進展,對世界的看法全然改觀,「除了不再是末世代,還將是永續第一代。」

永續還要加上好

說到永續,我們可能會以為過去幾年來未做到此事,而祖先們都與大自然維持平衡的共生關係,這種關係直到最近才失衡。根據里琪的研究,很遺憾,這並非事實,「如果我們懷念走過的永續之路,想要讓時間倒轉,恐怕是沒這部分,因為我們的世界從來沒做過永續之事。」

里琪知道自己的論點有些爭議,而其癥結點就在於永續的定義有今昔之別。對於永續,傳統上,會把它想成對環境的影響很低,以保護未來世代。在此定義下,里琪認為我們的許多祖先確實有做到永續,「他們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很低,原因是他們本身為數不多,當時一半的孩子還來不及發育就夭折了。」但這樣的永續祭出一半還來不及長大的孩子,讓環境數據科學家不禁想問,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她認為,如果我們關心人類的苦難,需要加入另一個層面,即給今天活著的每個人一個優質生活。

而今看待永續,如果是以這兩部分定義來看,不管哪部分沒做到,都不能算是有做到永續。因此,「祖先們根本沒做到永續,他們從來沒達成後來出現的另一半定義。」

而過去的數個世紀,世界在永續的新定義上大有進步。誠如里琪的工作團隊在《數據看世界》上所顯示的,兒童死亡率已降至百分之四,極端貧窮而今是每十人不到一人,識字者和受教育的人以前很少,現在全球多數的孩子都有機會上學了。即便如此,里琪認為仍差強人意,「每年仍有數百萬孩童死亡,很多人一天生活費不到兩美元,這已是極低的貧窮線,只是相較過去,已好太多。」

魚與熊掌可兼得

不過,人類生活品質進步了,卻也賠上環境汙染的代價,「我們燃燒木頭和化石燃料以獲取能源、砍伐森林以擴展農地、對肉品永不饜足的欲望讓我們把世界一半的棲息地變成農耕地……」而且,我們每年還殺害數十億隻動物,「正是這些趨勢讓人感到世界快毀滅了。」

不過,里琪卻從最新的數據上看到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一個比較有希望的故事,可以讓人翻轉局勢。她表示,英國過去幾十年的碳排放已少了一半,這代表她的碳足跡可能不到她祖父在她這個年紀時的一半,儘管其生活型態已比祖父奢華很多,或如老一輩常說的,「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現在過得有多優渥。」

英國,原本是工業大本營,而今境外經商,產品移往他國生產,降低了碳排放,卻提高了國內生產毛額。不只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都有著相同的狀況。

不過,里琪強調,這當然不全因離岸外包之故。而她也從目前歐美的現況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成長」跟「降低環境影響力」水火不容的觀念根本是錯誤的。



否極泰來 永續時代正開啟

根據里琪的研究,個人碳排放在十年前就已達到高峰了,而現在已經下降了。

何以如此?

善用科技降環汙

環境數據科學家認為,碳排放下降的原動力來自科技上的變革。從十八世紀開始,英國開始生產煤。到了她出生的時候,英國一半的電力還是來自煤炭,而今已不到百分之二。煤炭在其他歐美國家也差不多都進入了死灰期。取而代之的是再生能源,而其費用也直直落,「十年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是最昂貴的能源科技,也因此阻礙了進步,但十年的時間讓腳本翻轉,今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許多國家都是最便宜的。」

另一個好消息是,再生能源所需的能源儲存技術也大大提升了。從一九九○年起,電池價格降幅達百分之九十八,使得一台九○年要價一百萬美元的特斯拉電動車現在只要一萬兩千美元。這完全改變了能源儲存和運輸界。而全球的汽車銷售量於二○一七年達至巔峰,現在也都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幾年前價格達頂的電動車。

根據里琪的觀察,除了能源和運輸,為了飲食而遭砍伐的森林也從十年前的巔峰慢慢下降了,「更好的是許多國家還把他們砍掉的森林再種回來」。之所以有這樣的發展,是農業科技的改善,已讓人們可以用少少的土地生產出大量的食物。

過去,人類為了追求物質文明,而讓環境付出代價。如果要能源,就燃燒木頭或化石燃料;如要種出食物,往往為了擴充農地而去砍伐森林。而今,里琪從環境數據中發現,科技和創新技術很快的去除了這些影響,經濟與環境相互衝突的狀況已非事實。

永續新世代做法

在里琪的想法裡,永續該是經濟和環境雙贏,可「提供每個人舒適的好生活……每個孩子都能上學接受教育,也同時降低碳排放、遠離化石燃料、終結森林砍伐,且讓全球人都溫飽。

以環境數據來看,過去不存在真正的永續,而今才真正開啟。那麼,作為永續的第一世代,該從何做起?

首先,低碳科技需成為預設值。這部分有兩種做法。其一,是要確保大家負擔得起,是最便宜的選擇。目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比煤炭便宜;電動車很快也會比汽車便宜;另類蛋白質需要比肉類更便宜。其二,要確保這些科技有更好,且環保產品必須成為主流。

再來是,重新架構永續的內涵,不是要讓人為了延續生命而緊衣縮食,而是要把它當作一個可提供世人乾淨、豐富能源的機會……也是關於呼吸到乾淨的空氣。里琪補充,美國從二○○五到二○二一年,有害的空汙已經降低了。

共創永續好生活

接著是,永續新世代要重新思考生活方式、思考怎麼設計我們的城市和社群。里琪舉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的現況為例,它們都有排放整齊的單車停放設施。她強調,舉它們的例子,重點不在每個都市都該長那樣,而是我們都可把都市設計成想要的樣子,永續提供了重新思考做法的座標。

最後是,需要重新思索我們使用數據的方式。作為環境數據科學家,里琪特別重視這個層面。她表示,環保人士已善盡職責,喚起世界正視環境問題,即上升的碳排放和溫度圖表都顯示情況嚴重,但他們仍有其限制,因為事實並非全然如此,「我們需要使用數據去鼓舞人們看到問題之外,也同時看到解決方法,即需要彰顯一些來自國家、個人和公司的進步跡象。」

傳統上,永續方程式是經濟和環境二擇一。但里琪認為這樣的時代已過去了,呼籲:我們可以成為兼顧兩者的永續第一代,重點在於『可以』。環保人士、活動家、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大眾傳播者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而做了許多的工作,也因此把大家匯聚在一起,正視一個眼前的大好機會,那就是一起攜手向前,成為建構一個真正可永續的世界的第一代。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