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 佛教常識115 童男童女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 佛教常識115 童男童女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童子」著重在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是對他人、對地球的一種慈悲、智慧。圖/資料照片
童,表示幼小的意思;幼小可不簡單。佛教裡,看愈小的東西,愈是不簡單。一顆鑽石很小,你認為鑽石沒有價值嗎?它可能比一塊石頭、一座山更有價值。一顆種子種下去後,就能長成一棵樹,結成纍纍果實;一滴水澆到花草上,就能生氣盎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小孩四、五歲登基,就能做皇帝;今日小沙彌,他日大法王,所以小不可輕。

佛經裡常提到童男(子)、童女一詞,如善財童子、妙慧童女等。所謂童男、童女就是他沒有自私自利,一切都是為公益,願意付出、奉獻,無私的為大眾服務,就像佛菩薩的慈悲心、智慧心、菩提心。

而童男、童女就是我們現代所說的「童子軍」,他們每天奉行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身、口、意三業都在行善。「童子」著重在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是對他人、對地球的一種慈悲、智慧,也是青年或童子應有的熱情、風采、風度。

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童子軍的祖師,怎麼說呢?佛陀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有一個名稱叫作「儒行童子」,以此而證,可說佛陀是一位童子軍。再有,佛陀優秀的弟子中,如文殊菩薩,又稱文殊童子,他過去生早已成佛,並協助諸佛教化,是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眾菩薩中堪稱第一,大家尊稱他為文殊師利法王子。那為什麼稱他為童子?表示他純潔、真實。另外還有均頭沙彌、羅睺羅沙彌、善財、耶舍等人,年紀雖輕,也都協助佛陀四處弘化,他們都被稱為「童子」。

而我也可以說是一個童子軍,十歲時,因為家鄉抗戰,所以我也與其他的兒童在一起,用我們能做的方式表達愛國的心思,像是參與唱歌、協助活動、排隊站崗維持秩序等等;出家後有了信仰而愛佛教,長大後化小愛為大愛,愛眾生、愛社會,就像童軍的日行一善的愛心。

再說女童軍,佛教有一部《妙慧童女經》,裡面的主人翁叫妙慧童女,年僅八歲,常到耆闍崛山聽佛陀講經,還曾向佛陀提出十大問題,震驚全座,其大無畏的勇氣和長者般的耆德,連文殊菩薩都向他讚禮。

《法華經》提到的龍女,八歲就成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之師。有一次佛陀說法時,舍利弗於會上懷疑女身垢穢,不成法器;龍女瞬間就在南方無垢世界轉女身成佛,以說明眾生本具清淨智慧德相,人人皆得成佛,不可以用男女相來分別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齡大小來衡量智慧的有無。其他如月上童女、慈行童女、有德童女等,他們具有慈悲、智慧,喜歡聽聞佛法,能發菩提心,也能廣度眾生。

再者,佛教裡的四大菩薩:大智文殊菩薩智慧第一;觀世音菩薩慈悲為懷;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到苦難的地方去度眾生;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去幫助社會的發展。四大菩薩的智、仁、勇,也如同童子軍的性格。

其實佛教在許多觀念上與童軍理念不謀而合;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是童軍信奉的信條,就是一種般若。佛教強調眾生平等,童軍的兄弟情誼,亦不分種族、階級、國家與信仰,並且注重對大自然的愛護與尊重。

一個國家要靠青年;一個團體更要青年。因為青年的美德,樂觀進取,犧牲奮鬥,為人間增添了光和熱。而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沒有鬍鬚、皺紋。青年在佛教裡有一定的地位,他們智慧具足,充滿熱誠,勇猛精進;與童子軍們散發的「正面力量」,都讓這個世間改變得更和諧、美好。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