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憶師恩─佛法生活化 | 人間福報

憶師恩─佛法生活化

THE MERIT TIMES
文/陳秋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兒童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左)、陳秋琴伉儷於星雲大師真身舍利堂,分享與大師的因緣。圖/記者王淑芬
文/陳秋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兒童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我和外子招明能夠親近人間佛教,是來自星雲大師的願心「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早年住在台灣時,我們只是把佛光山當作觀光勝境,直到我帶著三個孩子移民澳洲,由於人生地不熟,心靈極度需要依靠,因此接受朋友的邀請,到澳洲布里斯本的中天寺參加活動,進而在法師的帶領下學習佛法,建立佛化家庭,成為一師一道的佛光人。

和大師結緣是在1992年11月,大師法駕澳洲布里斯本,在剛完成的中天寺圓通寶殿舉行一場佛學講座。原本是要由我和外子招明去精舍接大師,因緣不具足,錯失了第一次接送的機會,等到我們趕到中天寺停好車,正好下起冰雹。後來聽說,大師抵達山門時,天氣是晴朗的,一直到大師一群人走進中天寺的圓門,天空立刻落下冰雹。響聲猶如護法龍天放鞭炮,歡迎大師蒞臨中天寺。

那一次,大師在精舍等待出發前往機場時,和現場十多位信徒開示、話家常。一向善用零碎時間的大師提到要寫字,大師送我和招明「慈悲喜捨」四個字的勉勵。大師送我們墨寶幾個月後,一位師姐同我提起:「你知道嗎?那天大師寫墨寶的時候,我心想,希望得到字多一點的。結果大師真的寫了八個字的墨寶給我,慚愧自己起了貪念,但是也很高興心想事成。」其實四個字也好、八個字也好,只有實踐奉行,才能終身受益。

感動於大師給人歡喜

早年,大師每年幾乎至少蒞臨布里斯本一次。1993年11月1日,大師受邀到黃金海岸邦德大學(BondUniversity)「美化人生佛學講座」講演,講座由人文學院院長保羅威爾森(PaulWilson)教授開場致詞,司儀是哲學系呂武吉教授,由他介紹大師出場,原本坐在講台的大師,竟走到講桌前,以更貼近群眾的方式開示佛法,還有輕鬆的Q&A。

當天,我和招明開車送大師回到黃金海岸的佛光緣,路上大師問我們:「今晚我站到講桌前演講,你們覺得好嗎?」我說:「聽眾們一定覺得師父很親切,跟他們沒有距離,更專注於聽聞佛法。以聽眾的立場,一定很歡喜;但是您太辛苦啦,一站就是九十分鐘。」我想,只要可以給人歡喜,對大師而言,就是站一天也甘之如貽。

1994年,大師來到黃金海岸佛光緣,大師有感信徒對中天寺「以寺為家」的護持,指示依來法師:「請代我邀請至少一百位信徒,明天我要招待大家一遊海洋世界,你們絕對不能搶著付帳,這是我的心意。」凡事都需因緣和合,僅僅一天的時間,要去哪裡邀請這一百人呢?我平日負責婦女法座會,趕緊聯絡組長、邀請組員,結果一天的時間,大家共同完成一百多人同遊海洋世界的美好因緣。

後來回想,大師請信徒遊玩海洋世界的用意,一來大師利用短暫停留時間和信徒培養善緣,加強我們對人間佛教的向心力、凝聚力;二來也在考驗我們平日是否建立暢通的管道,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組織動員的能量。

其實,在邀請佛光人參加時,每一位聽到可以跟大師同遊海洋世界,就是再忙也會撥出時間。所以整個過程是「眾生歡喜,諸佛歡喜」,大師開心,我們更開心。對我而言,這是一場弘法能量的測驗,也是我們這一百多人在人間佛教的生命旅程中,親近大師最珍貴、最美好的時光。

開辦中天學校 華人心靈依歸

人間佛教全球化的同時,也傳播著中華文化。1992年2月,在大師的慈示之下,我們在中天寺旁開辦「中天學校」,提供移民的第二代能盡早學習母語中文。中天學校除了給孩子們學習中文的契機,也是一個全方位的家庭聚會中心,例如,父母參加中天寺的法會共修,小孩子學習中文,青少年則是參加佛光青年團。一到假日,中天寺各項活動就是我們的「家庭日」。移民來到布里斯本的華人,在漂泊他國異鄉的歲月中,中天寺成為華人心靈依歸的故鄉,正如大師墨寶「法同舍」的意義,佛法是我們共同的家。

我擔任中天學校教職約二年左右,1994年大師慈示我擔任中天學校執行校長,並交代:「辦學師資很重要。」在住持依來法師的支持之下,還有蔡金靜、徐秀美、李啟蘭三位副校長,我們不分彼此,集體創作,來中天學校讀書的孩子,之後在學習上、品性上都突飛猛進。

由於中天學校辦出口碑,家長介紹家長,我們「生源」可說是源源不斷。因應需求,我們陸續在黃金海岸及布里斯本成立西區、北區、東區四個分校,加上中天寺校本部,開創了「一花開五葉」的盛舉,學生最多的全盛期達到一千多位。在這個過程中,中天學校傳播中華文化,重視兒童教育,連帶的讓當地人對中天寺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認同。

信仰傳承 建立三好人家

我和招明在經營企業之餘,也常常思索,如何回饋滋養我們居住的地球。1994年4月30日,在住持依來法師的邀請之下,我和招明前往日本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佛光會的國際會議,除了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師在主持會議中,開示佛光會淨化人心、推進世界和平的任務和使命,與我和招明在人生的規畫上不謀而合,我們更確定了此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同時也成就我和招明三十多年歡喜的佛光人生,信仰傳承,建立三好人家的好因好緣。

我很幸運,和招明在經營家庭和信仰上,一直都很有共識,我們是菩提眷屬,也是同參道友。由於我們全心投入佛光會各項會務,把佛光山當作法身慧命之家,加上全家一同參與活動的家風,很自然的,佛教信仰也傳承在三個兒女身上。例如,每周六的共修法會,孩子一定參加,同時,我也鼓勵佛光人要帶孩子們一起去中天寺,這樣孩子們去到寺裡有同儕朋友一起,不管做什麼都會更有樂趣。

尤其孩子們漸漸長大,這群在中天寺長大的孩子,自然的加入佛光青年團,當長子宗澤接下首任團長的任務,與他感情深厚的青年朋友無不情義相挺。宗澤一路從中天學校的小朋友到青年團,再到佛光會;從會員到承擔理事、到佛誕節總幹事,如今是布里斯本佛光會協會會長,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經得起考驗。人生難免有風浪,遇到不如意、不順心時,佛如光,法如水,佛法就像燈塔,啟發生命的自性般若,指引人生光明的趣向。

二兒子宗澧,學業完成後,招明同我商量派他去上海公司磨練,我原本擔心宗澧到了上海,會跟佛教斷了線,正好佛光山弘法的腳步也到了中國大陸,這段時間,大師陸續興建鑑真圖書館、大覺寺、天隆寺,成立文教會館等,招明交代宗澧:「常住的事一定優先,公司的事其次。」宗澧依照爸爸交代的大原則、大方向去做,因此有很多機會跟隨佛光山法師們學習,甚至有機緣跟在大師身邊學習。宗澧提起,有一次大師在教育徒眾,大師說:「遲到沒有理由。」他聽了很震撼,從此永記在心。

小女兒婉玲,大學畢業,打算先到日本工作,再回澳洲完成碩士學業。當他應徵到文化交流員工作時,填寫「工作地點意願表」,問我意見,我說:「以當地有佛光山道場為考慮重點。」她後來選擇去大阪,雖然從居住的地方,去到大阪道場必須花兩個小時,她只要有時間,一定去大阪道場參與活動或做義工,舉凡年終大掃除、圍爐,從不缺席。

對我和招明而言,人間佛教的信仰,就是我們的傳家之寶,如今宗澤、宗澧、婉玲三兄妹都已經成家立業,每位都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很慶幸,他們現在也正努力將信仰傳承到孫子輩了。

三代佛光人 落實人間佛教

大師推廣人間佛教,重視佛法生活化,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我和招明、孩子、孫子,三代人都跟佛光山建立深厚的因緣,也將佛教信仰順利傳承。

大師說:「佛光山人間佛教要照顧信徒,從出生、成長、結婚、年老、甚至往生,都照顧到。」可以說我們全家都在大師對信徒的規畫中,參與了各種不同的祝福儀式。兒女成長的過程,從幼童車、青年團到佛光會;他們成立家庭時,以佛化婚禮的方式得到最好的祝福;孫子出生時,參加毓麟祈福法會。至於我和招明,如今也邁入了老病,大師說:「病了,身交給醫師,心交給佛陀。」很慶幸,人生在世避免不了的疾苦,有了佛法的指導,減少很多煩惱。

過去,遇到父母生日,表達孝心,就是辦桌,以所謂豐盛的酒席,宴請親友,以為這樣就夠了。學佛以後,才知道孝順有三個層次:奉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缺,是小孝;光大門楣,使父母引以為榮,是中孝;引導父母,建立正信的信仰,才是大孝。從此,我們改變慶生方式,例如婆婆壽誕,我們邀請台南地區佛光山道場法師來到家裡的佛堂,為老人家祈福。全家大小,以感恩的心,在師父帶領下,誦經、回向功德給老壽星。又供養三寶,準備素食餐宴。

我六十歲生日,招明邀請兄弟姊妹,以及台南鄉親朋友到南台別院,誦《父母恩重難報經》,一方面功德回向父母,表達孝心;一方面介紹這部經給還沒學佛的親朋好友,開啟大家孝順父母的真心誠意。這些都是來自大師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才懂得如法的慶生。

隨著我們年紀漸長,想到大師說:「往生好像移民,好像搬家」,我們正好有「孟母三遷」、「移民澳洲」經驗,了解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才能順利圓滿。於是,我們不再害怕老之將至,代之以加強準備。例如學習大師「善用零碎時間,珍惜點滴因緣」的人生,把握時間誦經、持咒、念佛的個人修持;珍惜佛光山各項發展身心的法會或活動,廣結善緣。

2023年5月16日,回佛光山參加為大師舉辦的「百日讚頌」活動,遇到妙凡法師,他邀請我們寫下三十多年來,跟隨大師的點滴,以文章分享大眾。我不揣淺陋,當下承擔,希望經由這篇文章緬懷敬愛的大師,也希望將我學習佛法的喜悅,分享他人,進而了解人間佛教重視現實人生、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慈悲與智慧。想到敬愛的大師,我和招明,只有無盡的懷念與感恩!(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6期,2023年7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