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字話同修】 人生,幾時最好? | 人間福報

【字話同修】 人生,幾時最好?

THE MERIT TIMES
文/高愛倫
字級
收藏文章
224觀看次
圖/123RF
文/高愛倫

人生長短,幾時最好?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十十都好,時時都好。

二十歲到三十歲,是離開父母進入社會的少年期,懂事不懂事?有無長遠志?溫飽靠伸手?自己展大翅?

大凡一個人未來該有的樣子,在三十歲之際,已經出現心路模組,不管自覺程度如何,都該朝自己的目標,發芽出個人的核心價值。三十所知,三十所學,將遭遇三千六百餘日的歷練火煉錘煉,這時的心智心志在社會、職場上,無人不受到真實生活的完全考驗。

於是我們在四十歲之前以身識事,認識了很多成語正解,如爾虞我詐,如人走茶涼,如瑜亮情結,如眾口鑠金,如時運不濟……但是這十年過程中,當然也能體會很多正面如魚得水的機緣。

只是,人的成熟與成長,往往來自於挫折與失敗,從中得到求生訓練與保命戰術,才是一個人命運與個性的形成關鍵。所以,學習、面對、接受、扭轉不如意情緒的能力相對更重要。

一個一帆風順的人,可能自大張狂,但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憤世嫉俗,不會自艾自憐,不會牢騷滿腹。也就是說不順利不如意,才更容易造成多重負面性格。以致,在四十歲至五十歲年間,我們一方面要努力不懈為生活奮鬥,一方面要加倍修身養性,堅固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念想,去面對往後的人生。

在五十歲之前,我們根據浪潮起伏,該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命樣貌。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做一個以牙還牙的人?做一個只笑清風不念仇的人?還是做一個遊走江湖恩怨多的人?

五十謂之半百,謂之人生下半場起跑線,鳴槍啟動的,是依據我們前半生的成績單,開始分發,看我們被保送或申請入學到社會哪一個階層。這個社會階層,不是鎖定飛黃騰達,不是著眼功成名就,不是盲追榮華富貴,不是偏頗超越眾生;而是,我們認識了真我嗎?我們找回了初心嗎?我們依然有欲卻無貪念,時有所期卻絕不強求。

生命如以百計,五十歲的人,都該有幾分瀟灑豁達,有能耐俯笑天地,因為,在這之前,我們至少自二十五歲開始有二十五年時間,去經歷:從犯錯到糾正,從跌倒到爬起,從受襲到反攻,從荒唐到醒悟,從茫然到智明,這種種學習,再配合我們種種選擇,就是我們五十歲之後的內外氣場。知天命也認天命,了解水到渠成或萬般無奈,都有必然的道理,那麼要樂而順命?還是憂而消極?已是心在左右,而非事在進退。

六十更好了。

人生遭遇,當嚐已嚐,當償已償,何來大事?依然身繫社會職場的,若非老當益壯,至少也是可提可放。至於退居家庭的,如同重回原始生活。職場上曾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紛擾,此時剛好倒著翻譯,也就是「說者有意,聽者無心」,凡事由他說唱,自己了無雜念,只要入耳,皆順,唯順,才允入耳。

無繁也無煩之安於他人之言,就是自由。

能夠年過七十,還能如何?又還要如何?身體沒有大病重疾,我們可以繼續注重修為,也可以混吃等死,可以學點雅藝文采,也可以玩樂取勝。

老人化社會,過五十就該照顧好自己,而不是坐在輪椅上漫遊折磨,如果國家社會配套措施良好,我們有沒有可能學習歐美觀念,知天命,從心順身,不再強用醫學科學和天較勁,讓生命自然來,自然去。但是在活著的過程裡,希望老人都能好活,更希望子孫能讓老人活好。

而立,不惑,耳順,知天命,從心所欲,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希望不問年代,始終能理解這五大階段的成長意義。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