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光菜根譚星雲大師一筆字(30)-2】 一的世界 (二) | 人間福報

【佛光菜根譚星雲大師一筆字(30)-2】 一的世界 (二)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99觀看次
一次過堂五觀功德。圖/佛光山提供
圖/佛光山提供
圖/佛光山提供
在佛光山,人們彼此見面、打招呼會以蓮花指互道「吉祥」。圖/佛光山提供
一的世界 (二)
文/星雲大師

一眼看透人間萬事
一髮牽動影響全局
一口品嘗美味飄香
一碗飯食來路不易
一次過堂五觀功德
一語開示萬事包容
一言決斷不再疑慮
一理通達萬事明白
一句讚歎皆大歡喜
一聲吉祥彼此互祝
一音讚佛萬千功德
一唱一和默契良好
一曲陽關惜別送行
一片丹心天地可鑑
一石二鳥非常幸運
一點水墨龍鳳呈祥
一竅順暢七竅皆通
一時千載機會難逢
一念三千心包太虛
一心念佛往生淨土


1.一次過堂五觀功德
在佛門,上齋堂用餐稱「過堂」,這也是一堂修行功課。所謂「過堂」,就是不能久留,過了就放下了。在心態上,還有所謂的「食存五觀」,即提醒大家在吃飯時應有的正念,是要心存感恩、要知節量、要把飲食當醫藥想,不可有喜惡的分別等。有了正確的飲食觀,不挑食且時時保持歡喜自在的心情,便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2.一聲吉祥彼此祝福
在佛光山,人們彼此見面、打招呼會以蓮花指互道「吉祥」,有尊重、祝福的意思,同時也希望把「吉祥」推動到普天之下,唯願所有眾生都能吉祥。

食存五觀

我們從事任何事,都應該有一些想法。平時說話,其實也只是為了表達一些觀念、看法;做事,不也是為了要完成一些理念、想法?就連吃飯,也有很多的觀念、想法。佛教把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齋堂),意即吃飯時,應做「五種觀想」,述說如下: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吃飯時,須知我今日粒米進口,這是經過農夫辛苦種植,商人販賣,工人處理,家人燒煮,才能填飽我的肚皮,所以粒米的功德,豈是金錢所能衡量?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進而激發道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吃飯時應該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貢獻,足以享受這餐美食嗎?如寺院齋堂的對聯說「三心未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慚愧心油然生起,自然進德。

三、防心離過,不生瞋愛:我們到「五觀堂」的「齋堂」吃飯,叫做「過堂」,這個用詞很有意思,意即告訴吾人,吃飯只是經過齋堂一下,如同「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不可起貪瞋念頭。在齋堂裡,面對好吃的東西,容易起貪心;不好吃的,則容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須要慎防自己的道心,要離開過失。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吾人所以吃飯,就因為「餓病」發作,所以要以飲食為藥來治療餓病,因此三餐飲食只是為了治病,為什麼要貪求執著呢?三餐飲食既是為求飽腹,讓身體健康,因此不應只在美味上著意。

五、為成道故,方受此食:每日三餐,只是為了維持健康的身體,以便可以修行,成就未來的事業、理念,甚至成道開悟,因此才藉助三餐。進食三餐,既是為成道業,因此應該發道心,要精進奮發,方堪受食。

飲食是人生所不可少的資糧,民以食為天,假如沒有飲食,人就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吃飯應帶著感恩的心,帶著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鉢乞食」,要次第乞食,平等而乞,要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能夠懷抱這樣的心,才是如法的乞食,才能合乎飲食之道。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p.205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