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撫今追昔】明治神宮的台灣扁柏 | 人間福報

【撫今追昔】明治神宮的台灣扁柏

THE MERIT TIMES
文/鄧榮坤
字級
收藏文章
67觀看次
明治神宮大鳥居的建材來自台灣丹大山 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搭乘山手線鐵路至東京原宿站下車,不遠處就是佔地七十公頃的明治神宮。穿越位於路口的第一座鳥居後,沿著平坦的參道徐行,不久,便遇到矗立於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處的第二座鳥居,許多從台灣來的遊客,會對這座「頂天立地大鳥居」多看幾眼,因為建造這座鳥居的木材來自台灣丹大山,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仍屹立於陽光下,訴說著那段泛黃且久遠的故事。

帶領日本走向現代化的明治天皇,將政府從京都遷移至東京,之後推動明治維新運動,除引進西方的新思維與新事物,也積極維護日本的既有文化與傳統,讓日本保有古今融合的古樸與繁華樣貌。

明治天皇過世後,葬於京都的伏見桃山陵,當時的東京市長阪谷芳郎與地方仕紳,為了紀念他對日本的貢獻,於一九一六年開始推動在東京建設明治神宮的計畫,並在神宮內苑種植了三百六十五種樹木,象徵一年的嬗遞與永恆;這些樹木共約十二萬棵,分別來自日本、朝鮮、台灣,工程浩大,直到一九二○年才竣工。今日,擁有蓊鬱森林的明治神宮,是東京著名的觀光景點;秋深時,神宮外苑銀杏大道的美景,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驚嘆不已。

明治神宮共有三座鳥居,遠遠望去,猶如一位巨人矗立於這片風雨侵襲過的土地上,許多遊客在導覽員的導引下,也不免俗地對它們品頭論足一番。鳥居的樣式雖然多,但大多由兩根支柱與一至二根橫梁構成,是日本神社的醒目標誌,傳說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塵世之間的通道。

明治神宮的大鳥居,高十二公尺,寬十七點一公尺,兩根粗壯的柱子直徑為一點二公尺,總重量達十三噸,是目前日本境內最大的木製鳥居,所使用的木材,均來自海拔三千三百多公尺、台灣百岳中排名第四十九的丹大山。

年輕的導覽員說,明治神宮落成時,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仍在日本統治中,當時神宮大鳥居使用的是台灣總督府奉獻,樹齡超過一千二百年的阿里山檜木。一九六六年,一陣巨雷劃過大鳥居,摧毀了右側的柱子,日本政府遍尋日本境內的林木,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樹木來修復。後來,日本的木材商人川島康資數次前往台灣尋找適合的樹木,終於在橫跨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與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卓溪鄉崙山村之間的丹大山,找到樹齡一千五百年的巨大扁柏,經過開採、運送與整修,第二代大鳥居在一九七五年落成。

至今將近五十年過去,這坐大鳥居仍挺拔地矗立在參道上,執著地捍衛著明治神宮的宏偉與莊嚴。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