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圓融無礙】 華嚴三聖 微妙莊嚴 | 人間福報

【圓融無礙】 華嚴三聖 微妙莊嚴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944觀看次
安岳縣赤雲鄉箱蓋山斷崖上的安岳石窟華嚴洞。圖/微信旃檀精舍
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榆林窟第二窟華嚴三聖壁畫。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教三聖圓融思想是《華嚴經》的宗旨,此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圖/微信旃檀精舍
「華嚴三聖」是《華嚴經》所說的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圖/微信旃檀精舍
毗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能放智慧之光,普照法界眾生,成就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圖/微信旃檀精舍
雲南劍川石鐘山上石窟群的華嚴三聖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四川鄧峽石筍山上的華嚴三聖龕。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華嚴三聖」是《華嚴經》所說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一、毗盧遮那佛;二、文殊師利菩薩;三、普賢菩薩。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居於中位;文殊菩薩,主智門,位於毗盧遮那佛之左;普賢菩薩主理門,位於毗盧遮那佛之右。

三位聖者 史源發展

「華嚴三聖」在中國最早是由李通玄在《華嚴決疑論》提出來的,他謂《華嚴經》以佛果不可言說,故以文殊、普賢二菩薩為說主,其中以能信之深心為文殊,所信之法界為普賢。而毗盧遮那佛悲智無比,是文殊、普賢的總體,故以文殊、普賢配合毗盧遮那佛,共為華嚴三聖。因此,華嚴三聖是顯示總別悲智的法門。

華嚴四祖澄觀國師繼承李通玄「華嚴三聖」思想,並發展成《華嚴經》的一種觀法。澄觀在《三聖圓融觀門》云:「三聖者,本師毗盧遮那如來,普賢、文殊二大菩薩是也。三聖之內,二聖為因,如來為果。果超言想,且說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則知果海之深妙。」這是說文殊、普賢和毗盧遮那佛三位聖者,以文殊、普賢為因,毗盧遮那佛為果。

 「華嚴三聖」是《華嚴經》所說的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圖/微信旃檀精舍

心佛眾生 圓融觀法

佛教三聖圓融思想是《華嚴經》的宗旨,此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證之「理、證、智」亦不離心;眾生之心念即是如來藏,空如來藏是普賢,不空如來藏則是文殊。最後,總如來藏之理是毗盧遮那佛,故須在此一念上具足三聖圓融之觀法。

跟隨澄觀大師多年的高足,被後世尊稱為華嚴五祖的宗密,創造了華嚴三聖像。宗密《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卷一「道場七門第六嚴處」記載:「以香泥塗地,懸諸幡華,堂中置盧舍那像,兩畔置文殊、普賢二像,是為三聖。佛前安圓覺經,以函盛之,點蓮華燈,焚百和香,諸莊嚴具,唯要潔淨。」

華嚴三聖像經由李通玄和澄觀及其高足宗密,從《華嚴經》毗盧遮那佛和文殊、普賢二菩薩圓融無礙的關係,而有「華嚴三聖」及其觀法之發展。華嚴三聖像造像,源於四川,從唐末至宋代,已遍傳至各地。

 毗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能放智慧之光,普照法界眾生,成就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圖/微信旃檀精舍

華嚴三聖造像

中國四川是華嚴三聖造像最早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在大足、巴中、安岳、資中的石窟群。華嚴三聖像的成立,可推定是在唐朝宗密在世時,大約是九世紀初期。從文獻來說,可視宗密《圓覺經道場修證儀》為華嚴三聖像之初創。

從文物來說,四川重龍山摩崖造像,以西元845年及858年的題記亦可為證。以四川為中心所造的華嚴三聖像,經五代至宋代向東傳播,在杭州飛來峰有石造刻像。金代在山西北方的大同善化寺也有造像,西夏時代的榆林窟則繪有壁畫。


華嚴三聖形式

《華嚴經》描繪一個莊嚴神妙、盡善盡美的佛國世界,稱為「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分別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毗盧遮那」意為除暗遍明,以智慧日光照遍一切處,平等開發無量眾生的善根,乃至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殊勝事業。

文殊菩薩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稱為普現如來,代表佛智,所乘的獅子 ,象徵其威猛。普賢菩薩的「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信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這種華嚴三聖像在中唐以後,漸漸形成一種特殊的造像形式。

安岳石窟華嚴洞

 安岳縣赤雲鄉箱蓋山斷崖上的安岳石窟華嚴洞。圖/微信旃檀精舍


安岳石窟華嚴洞高6.2公尺,寬10.1公尺,深11.3公尺,洞窟後壁正面有高5.2公尺的華嚴三聖像。中是毗盧遮那佛,左是騎獅文殊,右是乘象普賢,左右壁上各有五尊菩薩坐像,其中左壁上有觀音,右壁上有彌勒。與石刻題記的大般若洞,都是南宋時期所雕造。

石鐘山石窟華嚴三聖像

 雲南劍川石鐘山上石窟群的華嚴三聖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石鐘山石窟華嚴三聖像是在雲南劍川石鐘山上的石窟群,其中第四窟裡有石雕華嚴三聖像,推測是雕造於劍川歸入南詔國版圖的794年後,即8~9世紀。

鄧峽石筍山華嚴三聖龕
 

 四川鄧峽石筍山上的華嚴三聖龕。圖/微信旃檀精舍

四川鄧峽石筍山上有華嚴三聖龕,主像為坐在蓮台的毗盧遮那佛,手結禪定印。左側是騎六牙白象的普賢菩薩,右側是騎著青毛獅子的文殊菩薩,前面還有兩名童子合掌站立。

榆林窟第二窟華嚴三聖壁畫

 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榆林窟第二窟華嚴三聖壁畫。圖/微信旃檀精舍


在位於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榆林窟的第二窟中,保存著繪於西夏時期(1032~1227)的華嚴三聖說法圖壁畫,三聖周圍排列供養菩薩、弟子、天龍八部、梵天、龍王等有情眾生,腳下飄浮著五色祥雲,充滿濃厚的佛國氛圍。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