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 ⑱ 慚愧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 ⑱ 慚愧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50觀看次
我們要能給人善方便、善護念,幫助他向上。圖/薄培琦
文/星雲大師

人間最好的美德就是慚愧。所謂慚愧,慚者慚己,常覺自己學問不夠、發心不夠、慈悲不夠,因而感到羞慚;愧者愧他,常懷對不起別人、對不起父母、對不起朋友之念,為此而覺愧疚。所以,慚愧不是罵人的話,慚愧是對自己不好的行為、心念,感覺羞恥,知道懺悔、改正;有了慚恥之心,可以激發一個人奮發向上。

每個人一生當中,難免會有做錯事、說錯話的時候,但是不要怕犯錯,只怕不知羞恥、不知慚愧;能知慚愧、羞恥,就會有改過的力量,就能堅強的重新做人。所以儒家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必改,善莫大焉。」佛教的祖師也常勸勉弟子,要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會,恥有所不淨;人有了慚恥心,就如同身披莊嚴華服,散發高貴氣質。所以佛經上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甚至儒家所講的「四維八德」,也是要大家不忘羞恥之心。

人有慚愧,才懂得奮發圖強;人有慚愧,才會力爭上游,因此說慚愧、羞恥是一種美德。我在主持三皈五戒時,常舉例說:一個學佛的人喝酒,比一般人喝酒罪過要輕。為什麼?受戒的人他敢在你面前喝酒嗎?不敢。他會躲到沒有人的地方喝,喝了之後,「唉!慚愧,慚愧,我受戒了還喝酒,實在是罪過。」有了懺悔心,罪過就會輕。若是一般的人,除了醉酒、酗酒外,還會勸酒,「來!再來一杯。」這樣罪過就更重了。所以學習認錯,對我們的道德人格必定能增上。

常生起慚愧心 能改過向上

過去慈航法師再心愛的東西都願意送給人,他曾對我說:「有感於今生的福德因緣不夠,深覺慚愧,因此不能錯過廣結善緣的機會。」大醒法師曾結集一本專門評論佛教界長短的文章,後來印光法師指責他「造口業」,他自覺慚愧,就將這本書定名為「口業集」,以表示懺悔之意。

看到這些大德們反求諸己,自承過失的風範,假如我們一個人從懂事開始,就經常生起「慚愧」心,我相信就不會得罪人,也不會侵犯別人,就能改過向上,增加道德勇氣,並且懂得尊敬別人,進而滅除罪業,獲得解脫。所以,過去印光法師自稱「常慚愧僧」;今天的後學,應該要把「慚愧」奉為做人處事的基本信條。懂得「慚愧」,才能自我惕勵、自我反省,身心自能不斷的淨化,不斷的進步、昇華。



回向

在佛教的寺院道場裡,每天早、晚課誦後都會以「三皈依、回向」作為結束;早、中午過堂吃飯後,也會「結齋回向」;平時為信徒所作的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願祝禱有祈福的回向偈。

為什麼寺院的一日行事,最後都要來個圓滿的「回向」呢?「回向」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所謂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譬如你有錢放在家裡不安全,要把它存到銀行裡;你做了功德,希望帶給父母健康、家人平安,這就是「回向」的意義。回向如同播種,小心照顧,讓它發芽、開花,而結成纍纍果實;以小小的因,成就豐碩的果。回向又如一根蠟燭點燃另一根,燈燈相傳,自身的燭光不會減弱,反而更亮。

回向也是一種「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的廣大心量,因此,回向含有「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有向空」等諸多意義。

所謂「回小向大」,如同我們布施一塊小小的麵包,普願回向天下蒼生都能得到溫飽;一百元樂捐大學建校基金,普願回向天下莘莘學子安住身心,學業進步。本來只是一塊小小的麵包、一百元,經過我們的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獲得這個功德。

而「回自向他」,就好像我把誦經拜佛的功德,回向給父母,希望父母長命百歲;參加助印藏經的功德,回向給兒女,讓他有聰明智慧。所謂自他兩利,這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

什麼是「回事向理」?可以這樣的解釋,我願意化成一杯水讓人止渴;我願意鋪成一條路讓大家通行無阻;我願做一棵大樹給大眾消暑乘涼;我願做一個孝順的兒女,讓父母富足歡喜;我願做一個好的父母,成為兒女的模範。凡此種種,雖然「事相」上只是那麼一點點,但由於「心量無限」,這個「理則」即能普施一切。

還有「回因向果」,我們現世今生,所行所做,都是在「因地」;但是現世今生既然有了「因」,當然未來或來生必定會結「果」。就如春天播種,秋天收成;今年播種,明年收成。今生種了善因善緣,未來就會有豐富的果實,這就是「回因向果」。

能力所及回向 滴水匯聚成河 

另外「回有向空」,回向一定都有一個目標,但卻是有限的;你能從有限變為無限,就是「回有向空」。如虛空能包容萬有;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歸無形、有為歸無為」,回向的心理,等同虛空,等同法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回向」法門。只要有了一點善美的念頭,或者哪怕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好事,也都可以回向。我們能以自己的能力所及回向給別人,就像再渺小的水滴,也能成為巨大海洋;再微弱的燭光,也能畫破千年暗室。回向是無私的給予,如果人人都能抱持如此善美的意念,必能為這個人間增添無比的和諧與快樂。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