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點亮世人心燈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點亮世人心燈

THE MERIT TIMES
文/劉昱均(國際佛光會豐原佛光青年分團團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2023年7月,國際佛光青年會議於佛光山舉行,近千名來自全世界的青年齊聚一堂。劉昱均(右)、岡山佛光青年分團團務委員雷智善(左)在佛光山傳燈樓與星雲大師銅像合影。圖/劉昱均提供
文/劉昱均(國際佛光會豐原佛光青年分團團長)

說到星雲大師對自己影響,就不得不提到「四給」。許多與佛光山,或者與星雲大師接觸到的因緣,都是大師「給」出來的。

早年「人間衛視」開台(當時名為「佛光衛視」),我就常看到大師於電視機前說法的身影,阿嬤告訴我,這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我看著這位師父,發現我雖然聽不懂他帶有鄉音的話,但在電視機前,就覺得他十分親切。

就讀空軍官校時,常在學校圖書館借閱星雲大師的著作,也會趁假期把握因緣與家人到佛光山。第一次閱讀大師寫的書籍是《玉琳國師》。這本書後來在1992年改編成電視黃金時段的連續劇《再世情緣》,之後才曉得,原來佛光山當年開山建寺的經費來源,有部分是來自這本書的版稅;甚至大師還曾說,佛光山是「玉琳國師」幫他化緣建成的。

玉琳國師的故事,在當時緊湊的軍校生活中,陪伴我度過許多零碎的時光,有時甚至廢寢忘食,半夜都在讀。室友見我一讀再讀,好奇這本書到底有什麼精采之處?也搶著借來看。當中讓我最忘不了的一句話,是玉琳法師被逼婚將還俗時,他的師父對他勉勵說:「此去為教爭光,多多珍重!」這段話也默默放在了我心裡。

大師賜我法身慧命

2015年官校畢業時,即將下部隊的我,趁著僅兩周寶貴的畢業假,報名了第十三期的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最難忘的,其一是輔導法師教唱大師所寫的〈佛光山之歌〉,敘述大師對建設佛光山道場宏大的願景。當時兩岸交流正值熱絡,當期報名的學子,有不少是來自大陸內地仰慕大師之德行,來台交換就學的大陸青年。就在即將結營前,法師忽然宣布大師特別要來跟青年接心、開示講話。一想到終於能見到慕名已久的星雲大師,心中雀躍不已,在大師開示時還特別像軍中一樣肅座恭聽。

大師最後留了三個機會給青年發問,我硬是擠出了一個問題。意外的是,在眾多踴躍的舉手中,自己被選上,於是向大師提問:「請教大師,該如何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及不喜歡自己的人?」雖然當年大師的解答,在我心中已經模糊,這個問題至今,仍是我需要細細參究的人生功課,但相信在他留下的法身舍利──《星雲大師全集》,一定能找回我想要的答案。

2020年從軍職退伍後,有幸再回佛光山參加第三十一期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當時雖然大師沒來為我們開示,但交代學院的老師,要送參加的青年一人一本書,當時挑中的是《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我心想,雖然大師不方便來看看我們,但心中仍繫念著我們青年,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

不得不提的,可以說大師救了我一命,給我再次重生的機會。

2016年底,佛光山舉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同時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在佛光山舉辦的期間,為了方便來自世界各國的佛光人也能參與殊勝戒會,特地從原本的三天戒期改為兩天,正好讓我得以利用軍旅的假期前去受戒。

這也是大師在中風手術前,最後一次的開示講戒。因為大師將戒律解釋得很生活化,再加上諸多權巧方便的比喻,讓我覺得受持菩薩戒並沒想像中困難。回到軍中後,縱然要圓滿受持並不容易,但也得到了戒體的護佑。這也是後來在我人生遇到瓶頸時,挽回自己生命的一條生命線。

想到您曾提及,從年少出家,一直到來台灣開創佛光山,一路來受到許多大環境下或人情世故的委屈與誤解,甚至被當作共諜關入大牢,多次面臨生死關頭,幸有貴人出手相救,所以能義無反顧的不退道心。

在您的著作裡也說到,對您而言,「苦是人生的增上緣,因為苦,所以成就了生存的力量,使自己在艱難中不覺得痛苦,在貧窮時不感到匱乏。」所以當我遇到挫折時,就唱誦您當年禮拜觀音時念的〈悉發菩提心〉詩偈,或者播放您作詞的「人間音緣」歌曲〈朝山〉。

想想自己何其幸運,縱然人生際遇再怎麼糟糕,也無法和您相比,身旁也有許多貴人提點,想到這裡,心情就好了一半。

受惠於三好、四給理念

2021年底至2022年初,曾有短暫的因緣到佛光山岡山講堂,發心擔任專任義工。據說岡山講堂的雲水書車,是全台校園據點最廣的書車,有次跟著書車的海鷗叔叔到轄內國小贈書。有的學校建於半山腰,有的則坐落於濱海,一天之內,我們隨著書車上山下海,這時才明白為何大師將這「行動圖書館」書車命名為「雲水書車」。

在配送新書到某所國小時,首先看見校門的「三好校園」標牌,當下心中生起疑惑:「這不就是個理想而已嗎?」這時看到學生衝出教室喊著:「海鷗叔叔好!海鷗叔叔,好久不見……你怎麼好久沒來……」瞬間解答了心中的疑惑,理解大師「辦教育」是成功的。

大師影響我最深的一句話:「一個人寧可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雖然能親見大師的因緣僅這麼兩次,但因為大師的慈心悲願,使得佛光道場遍布全球五大洲,能在許多線上場合聽到海內外分別院的法師開示,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師及佛光人、佛光青年。

當信心不足時,回到總本山或分別院,都能在殿堂抽大師選錄的古德詩偈,或「人生卜事」、「佛光菜根譚」等法語,並由法師關懷解說,讓自己心開意解;當造訪分別院時,總能見到法師們熱情的招呼及照顧信徒。在青年團裡,常住也給予許多的因緣承擔,不會的技能也會提供義務的培訓,甚至不是擔任當次活動的工作人員,都能報名參加。

以上種種,就是我在大師您身上看到您立下的〈佛光人工作信條〉(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所實踐的最好象徵。

2023年2月13日圓寂讚頌典禮中,我含淚唱著您寫的〈惜別歌〉,向您的肉身頂禮道別。許多人稱呼您是「政治和尚」,說佛光山的法師總是在辦活動,沒有修行,但在您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書中,〈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告訴我們:「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荼毘燒出的卻是如佛教教旗般五彩斑斕的舍利子,我想這是您老人家的用心,想用實際的證明來鼓勵我們「人間佛教」是條可行的道路。

就如同佛陀涅槃後,這些正法也廣傳於人間,相信大師您的法身舍利也會持續照耀著我們,點亮我們的心燈不滅。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