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學子教長輩做肥皂 提升倫理關懷力

【記者羅智華綜合報導】為實踐「三好、四給」精神,佛光山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系的學生,日前前往頭城港口社區中心,展開「樂活青銀共學」課程。 佛大學生除教導長輩種植綠色植物,還引導製作精油手工皂,藉此提升他們手腳靈活度與專注力,讓首次體驗DIY肥皂的阿公、阿嬤笑開懷、直呼有趣,展現佛大學以致用的教學成果。 樂活產業學系副教授周鴻騰表示,他觀察到目前銀髮健康證照課程,往往較缺乏情感領域學習,使得大學生在課程中難以理解倫理關懷能力。 為創造銀髮長者的幸福感,他將課程設計採用產學一條龍方式,包括讓學子雙環體驗學習、投入在地社會實踐、製作專題論文、以及取得專業認證與證書等。 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佛大表示,學生不僅從關懷長者的行動中,逐步提升倫理關懷的能力,同時亦藉此回應「在地在家健康老化」高齡化議題,實踐孝親安康、綠色照顧的美好願景。

MORE

腰痠、血尿 AI揪出慢性腎炎

【本報台中訊】五十八歲蕭姓婦人因腰痠數周又發現血尿就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研發的「智形檢」分析尿沉渣圖片,透過AI輔助分析病人尿沉渣,十分鐘揪出慢性腎絲球腎炎,醫師同步透過腎臟穿刺檢查,一周後得到驗證;蕭姓女病患接受治療,狀況已好轉。 中國附醫腎臟科主任郭慧亮指出,他運用院內研發的「智形檢」分析蕭姓女病患尿沉渣圖片,十分鐘精準預測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 郭慧亮說明,慢性腎絲球腎炎是由免疫反應所引起的疾病,當發炎無法被控制時,恐導致慢性腎衰竭,進而演變成末期腎臟病或尿毒症,嚴重時甚至需要洗腎。 中國附醫檢驗醫學中心院長薛博仁指出,尿沉渣檢查主要應用於檢測和評估腎臟及泌尿系統的健康狀態,以及診斷和監測與腎臟相關的疾病。傳統尿沉渣檢驗報告結果若需增加細菌培養及病理診斷可能需等候一周。 中國附醫檢驗醫學中心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開發「智形檢」,導入AI輔助辨識尿沉渣,可快速提供至少二十一項的完整報告,其中,包括最難以辨識的變形紅血球、尿路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陰道滴蟲、癌細胞等五項,輔助醫師提早發現泌尿系統的損傷和異常。

MORE

苗栗曾媽媽 湊齊元旦、國慶寶寶

【本報苗栗訊】苗栗縣三十四歲曾姓婦人昨日凌晨產下男嬰,開心迎接國慶寶寶,巧的是,她去年第一胎生下「元旦寶寶」,不僅一男一女湊齊「好」字,也都在特殊節日出生,醫護人員驚呼太強了。 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婦產科醫師林敬旺表示,曾姓產婦前天晚間前往門診做例行性產檢,因出現產兆,所以決定留在醫院內待產,順利在昨天凌晨誕下雙十國慶男寶寶。 林敬旺指出,曾姓婦人第一胎是女兒,於二○二二年一月一日也在大千醫院出生。 此外,桃園市中壢宏其醫院昨接生男寶寶三人、女寶寶七人,共十名國慶寶寶,其中,潘姓產婦前晚十時四十五分突然破水入院待產,於凌晨自然產順利產下國慶女寶寶,她表示很驚訝,因為她婆婆的生日也是國慶日;秉坤婦幼醫療平鎮院區接生三名國慶寶寶,其中古姓產婦由於胎位不正,夫妻決定提前剖腹產,於昨日順利產下國慶男寶寶,正巧是十時十分呱呱落地。

MORE

足底按摩啟自癒力 對應穴位緩解症狀

【本報台北訊】放假外出遊玩,有時候走路一整天會感覺腳痠痛,很多人會想做足底按摩紓壓解痛。專家指出,足底承載人體重量,多達三十三個穴位,對應不同的器官、組織,因此,透過足底穴位按摩,可以刺激人體、啟動自癒力,增加血液循環,達到紓壓的作用;若按壓出現疼痛時,也能反映出疾病問題。 中醫師賴信甫表示,足底部位結構特殊,由無數骨骼、關節及肌肉、韌帶所構成,具有支撐人體、負擔行動等功能,位處人體末梢神經與血管的終端,也是血管血液回流的起始點。以往中醫經絡學說,原本認為足底的經絡僅腎經一條,對應的是「湧泉穴」,但隨醫學研究發現,足底多達三十三個穴位,對應到不同器官及組織,當發生病變時,按壓對應的穴位就會產生足底反應,這是生物全息律的觀點。 大腦對應的是腳拇指,肺臟、肝臟對應腳掌的上二分之一,大腸對應腳掌的下二分之一,生殖腺、坐骨神經則對應腳掌最底部。賴信甫說,對足底反應點實施針刺、按摩刺激,透過神經訊號可誘發人體自我調整與自癒,進一步緩解不適症狀。不過,足底按摩只是輔助緩解症狀,當組織器官受損嚴重,失去自我修復能力時,即使按壓足底反射區,亦不具治療功能。 軟化組織 促進血液循環 職能治療師曾鈺翔表示,足底肌肉包括足外肌、足內肌,現代人因工作久站、久坐,靜態姿勢維持過久,容易造成足內肌失能、退化,出現柔軟性扁平足,恐影響足部結構改變,例如骨頭關節排列、韌帶鬆弛、甚至體表改變,且足內肌無力會使筋膜過度拉扯、壓力點過度壓迫,久而久之就演變為足底筋膜炎,常出現「足跟痛」。 曾鈺翔指出,足部是身體最底端,距離心臟最遙遠,因此血液及代謝廢物多半會大量淤積在足部,如果久站、久坐或缺乏運動,足部代謝循環較差,透過足底按摩不僅可以軟化組織,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血液循環。 輕微痠痛 避免力道過重 一般民眾都可以自行腳底按摩,但需要以「微微痠痛的力道」按摩足底反射區,賴信甫建議,可搭配精油按摩,以避免過度磨擦而破皮,或搭配按摩棒精準按壓在各器官反射區。也要避免足底按摩力道過重,否則足底肌肉可能引發自我保護、過度緊繃,曾鈺翔建議,民眾應與按摩師傅反應適合力道,避免按摩後反增疼痛。 賴信甫、曾鈺翔提醒,孕婦、足底紅腫發炎、足底有外傷傷口者等三個族群並不適合足底按摩。尤其孕婦足底穴位較容易刺激、敏感,易造成子宮收縮流產;足部有紅、腫、痛等急性症狀,按摩刺激反而會加劇發炎、延遲修復,建議症狀緩解後再按摩。此外,足底按摩僅能當保養,並不能作為疾病治療,建議民眾有疾病問題應尋求醫療管道。

MORE

全球首支 RSV疫苗 美批准60歲以上接種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3日批准全球首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疫苗,這是數十年來尋求保護脆弱族群免於感染這種常見疾病的最高成果。 法新社報導,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的Arexvy疫苗獲准可讓60歲以上成人接種,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與莫德納(Moderna)等藥廠研發的類似疫苗,預計不久後也將獲得核准。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高階官員馬克斯(Peter Marks)在聲明中說:「今天批准第一支RSV疫苗是一項重要的公衛成就,可預防民眾感染一種可能威脅性命的疾病。」 RSV是一種常見病毒,通常會引發輕微、類似感冒的症狀,但嬰兒與老人可能會出現重症,免疫系統衰弱與有基礎疾病的人也是,嚴重的話可能引發肺炎與支氣管炎。

MORE

天熱易暴怒 穩定情緒防心臟病發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炎炎夏日,連日高溫讓不少人的「火氣」隨之上漲,心浮氣躁、容易被觸怒。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說,當人處在不舒服的環境,像是氣溫過高或過低時,情緒不穩的人會增加額外壓力,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被堆疊、放大,出現比較莽撞的行為。 暴躁、易怒,是許多人對躁鬱症的既定印象,躁鬱症又稱「雙極性疾患」,罹患躁鬱症的病人,情緒會不斷在「躁期」和「鬱期」間擺盪,前者發病時就像精力充沛的電池,會出現亢奮、衝動不計後果等情緒高昂的表現;而後者,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會出現心情低落、對周遭事物不感興趣等負面低迷行為。 陳奕安提醒,當出現疑似憂鬱或躁鬱的情況時,適時就診,評估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都能獲得良好的改善。平常也應透過有氧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方法,調節情緒與降低復發的風險。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莊再庚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情緒大起大落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特別活躍,就會出現胸口悶、喘不過氣、甚至心絞痛症狀。 莊再庚建議民眾,平常盡量讓心情維持在「平穩」狀態,才不會引發心臟病。

MORE

不可輕忽近視 逾500度病變和失明風險增

【本報台北訊】現代人使用3C產品愈來愈普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近視問題已成全球流行病,估2050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台灣近視病醫學會示警,年紀愈小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100度,一旦達500度以上高度近視,容易有病變機率,甚至有10%失明風險。 台灣近視病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2022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為4.75%、小學1年級8.75%、6年級62.7%,高中後10人中更有9人近視,且有3.5人是高度近視。 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高雄長庚醫院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表示,近視度數若未控制,將逐年增加,從幼兒園開始到國中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100度,高中後約每年增加50度。 若達到5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失明危機。 近視度數若未控制,將逐年增加,從幼兒園開始到國中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100度,高中後約每年增加50度。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然而,台灣近視病醫學會調查3000個、家中有6至15歲孩童的家庭發現,家長雖對近視有認知觀念,卻有9成孩童沒有從小定期檢查視力的習慣,其中更有超過5成家庭的兒童罹患近視,甚至有近百位孩童已是高度近視。 吳佩昌說明,一旦開始近視,眼睛健康就不可逆,建議孩子應從3歲起就定期做視力檢查,及早進行近視控制,而非單純近視矯正,才能避免度數持續飆升,導致未來眼睛病變、失明等更併發症。 他表示,目前已有多種治療可減緩近視增加的速度,如低濃度散瞳劑藥水、角膜塑型片、治療性鏡片或日拋軟式治療性隱形眼鏡。 孩子應從3歲起就定期做視力檢查,及早進行近視控制。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若想矯正近視度數,常見方式有配戴傳統鏡片或隱形眼鏡,可恢復當下清晰視力,但如果不良習慣仍無改善,度數依然加速惡化。 吳佩昌分享,近視應及早開始控制與預防,研究證實每天120分鐘的戶外運動,最能保護眼睛。 他建議爸媽可透過4招,與孩子一同建立良好的生活用眼習慣,包括每日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注意用眼距離及姿勢,眼睛與書本保持最少35至45公分距離;用眼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充足睡眠、均衡飲食。 台灣近視病醫學會也在今年推出新版兒童近視衛教手冊「近視病知多少」,整理相關近視衛教資訊,納入目前經過許可的近視控制治療方案,如近視控制治療性軟式隱形眼鏡及近視控制治療性光學鏡片等。 資料來源:近視成全球流行病!醫揭:年紀越小「近視度數飆越快」10%恐失明 圖/資料照片

MORE

自問5問題 清雜物有效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年底到了,許多人開始準備收拾家裡雜物,日本網站「michill」近來分享,在整理物品時,不妨透過五個問題自問自答,如此一來,就能有效讓自己更下定決心「斷捨離」,決定東西的去留。 一、當被問「可以賣我嗎」的時候,會捨得賣嗎?好比說,就算別人說想立刻買下你的手機,自己也可能會考慮到一時沒有了手機,生活上有什麼不便,因此不願賣出。這代表如果東西還有用,就算能夠賣錢,自己也捨不得放手。 二、願意再買一次同件物品嗎?想像自己原先手上沒有這件東西的狀態下,遇到店家在賣的話,自己願意買下來嗎?在整理衣櫃,看到許久沒穿到的舊衣服時,可以這樣自問,也許可以清出不少空間。 三、何時會用得到呢?有些東西可能會因為季節性等原因,需要等待使用時機。但也可以好好去思考,像是這件物品只有夏天能夠用到,那麼到了明年夏天時,這東西還會好用、流行嗎? 四、是否能被取代呢?有些東西會覺得放著是「備而不用」,但在猶豫「或許之後派得上用場」的同時,也能反思「也許到時候也可以用別的東西代替」。 五、有要使用的計畫嗎?平時老覺得「或許哪天用得到」而買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那個「哪天」卻不曾出現過。 因此可以給自己制訂計畫,要自己在某個時間點一定要用到東西。如果發現無法做到,那就代表或許並不需要這項物品。

MORE

金門農工三好社團 33件禮物送暖弱勢

文/金門農工提供 金門農工的三好社團「安妞韓流文化研究社」,日前在歡樂過節氣氛中,由5位社員為代表,將社團準備的33件禮物送到家扶中心,陪小朋友過節。社團指導老師陳慧娟老師表示,藉由節慶引導學生「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學生學習以正向能量影響同儕、影響家人,進而影響社會,正是「三好社團」的最佳表現。

MORE

神經母細胞瘤癌童福音 GD2抗體療效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癌症當中,除了腦瘤、淋巴瘤之外,最常見的固態惡性腫瘤,約占兒童癌症的7.8%左右,但在兒童癌症死亡占比卻高達15%。半數以上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屬於高危險群,即使已經以高劑量化學治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將癌細胞清除,復發率仍舊極高。 林口長庚醫院特聘講座教授陳鈴津,在超過千名患有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兒童進行的臨床試驗中證實,免疫治療藥物GD2抗體,可以幫助此類罕見癌症病童延長壽命,研究成果並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林口長庚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世翔指出,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癌症當中,除了腦瘤、淋巴瘤之外,最常見的實體惡性腫瘤,約占兒童癌症的7.8%左右,但在兒童癌症死亡占比卻高達15%。 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表示,陳鈴津院士作為免疫標靶治療的先驅,發現GD2抗體可以與神經母細胞腫瘤表面的GD2抗原結合後,誘發免疫系統攻擊並殺死癌細胞,是數十年來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的重大突破。 陳鈴津表示,GD2抗體已於2015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同年8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正式給予藥證許可,可惜的是,在台灣許多適合使用GD2抗體的癌童家庭都在高價的自費藥物前望之卻步。 陳鈴津表示,研究團隊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聽到台灣健保的好消息,造福更多病童。

MORE
/16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