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12) 〈高山青〉的世代傳唱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阿里山貨運火車 民國56年(1967),載運貨物的阿里山火車。當時,貨運仍然是森林火車的主要功能。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從運材到客運列車的浪漫森林之旅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的運柴火車穿越車站。阿里山的開發最早是為了開採檜木,森林火車最早的功能是運送木材下山。光復以後,伐木事業持續,森林火車仍然保持運材的功能。儘管如此,小火車的旅遊功能逐年提高,最後成為純粹的客運火車,代表了浪漫的森林之旅。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小火車窗口的微笑 民國54年(1965),日本遊客搭乘阿里山小火車,倚著窗口展露微笑。搭乘小火車可說是遊覽阿里山最開心的經驗,不僅因為沿途千變萬化的風光,也在於小火車是介於一般火車與遊樂園玩具車之間的迷你運輸工具,勾起童心的同時又具有強大的登山動力。坐在小火車內順著山勢而上,其樂無窮。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遊客走在木架橋的鐵軌上 民國56年(1967),搭乘森林火車到阿里山的日本遊客走在鐵軌上穿越木架橋,當時這種做法十分普遍,後來遭到禁止。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里山鐵道竹崎站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鐵道竹崎站,簡易的日式木造平房內有小型商店,販賣簡單的飲品和食物。竹崎站距離起點嘉義站14.2公里,海拔127公尺,是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也是鐵道的登山起點。離開竹崎站後火車便開始向上攀爬,兩旁植被也出現明顯的變化。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神木與小火車的浪漫象徵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鐵道穿越神木下方,一群日本訪客趁機會捕捉精采鏡頭。神木和小火車均是阿里山的象徵,兩者合一更成為阿里山的地標。照片中的神木經過歲月風霜,對比日本時代稍顯枯萎,但始終屹立於鐵道旁。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里山的小火車:〈高山青〉悠揚曲樂世代傳唱 民國56年(1967),一群日本遊客在阿里山下車,打量著小火車的外觀。儘管日本已結束殖民台灣多年,但日本人對阿里山依然印象深刻,旅遊台灣一定會到阿里山一遊。至於台灣本地人,日本時代有幸造訪阿里山者幾稀。 台灣光復後,阿里山成為本地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主要受到歌曲〈高山青〉的影響。這是民國38年所拍攝的電影《阿里山的姑娘》主題曲,由鄧禹平作詞、黃友棣編曲。歌頌阿里山的悠揚樂曲世代傳唱,每一個台灣人從小就會唱這首歌,甚至流行到東南亞華人社會和中國大陸,對於「阿里山的姑娘」和「阿里山的少年」充滿嚮往之情。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里山奮起湖站周邊 民國54年(1965),阿里山奮起湖站,本地遊客好奇地看著剛下火車的日本訪問團。這張照片,如實地反映了此一時期阿里山沿途車站的周邊環境。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神木與小火車的浪漫象徵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鐵道穿越神木下方,一群日本訪客趁機會捕捉精采鏡頭。神木和小火車均是阿里山的象徵,兩者合一更成為阿里山的地標。照片中的神木經過歲月風霜,對比日本時代稍顯枯萎,但始終屹立於鐵道旁。



日本遊客走在木架橋的鐵軌上

民國56年(1967),搭乘森林火車到阿里山的日本遊客走在鐵軌上穿越木架橋,當時這種做法十分普遍,後來遭到禁止。



阿里山的小火車:〈高山青〉悠揚曲樂世代傳唱

民國56年(1967),一群日本遊客在阿里山下車,打量著小火車的外觀。儘管日本已結束殖民台灣多年,但日本人對阿里山依然印象深刻,旅遊台灣一定會到阿里山一遊。至於台灣本地人,日本時代有幸造訪阿里山者幾稀。

台灣光復後,阿里山成為本地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主要受到歌曲〈高山青〉的影響。這是民國38年所拍攝的電影《阿里山的姑娘》主題曲,由鄧禹平作詞、黃友棣編曲。歌頌阿里山的悠揚樂曲世代傳唱,每一個台灣人從小就會唱這首歌,甚至流行到東南亞華人社會和中國大陸,對於「阿里山的姑娘」和「阿里山的少年」充滿嚮往之情。



阿里山貨運火車

民國56年(1967),載運貨物的阿里山火車。當時,貨運仍然是森林火車的主要功能。



小火車窗口的微笑

民國54年(1965),日本遊客搭乘阿里山小火車,倚著窗口展露微笑。搭乘小火車可說是遊覽阿里山最開心的經驗,不僅因為沿途千變萬化的風光,也在於小火車是介於一般火車與遊樂園玩具車之間的迷你運輸工具,勾起童心的同時又具有強大的登山動力。坐在小火車內順著山勢而上,其樂無窮。



阿里山奮起湖站周邊

民國54年(1965),阿里山奮起湖站,本地遊客好奇地看著剛下火車的日本訪問團。這張照片,如實地反映了此一時期阿里山沿途車站的周邊環境。



阿里山鐵道竹崎站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鐵道竹崎站,簡易的日式木造平房內有小型商店,販賣簡單的飲品和食物。竹崎站距離起點嘉義站14.2公里,海拔127公尺,是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也是鐵道的登山起點。離開竹崎站後火車便開始向上攀爬,兩旁植被也出現明顯的變化。



從運材到客運列車的浪漫森林之旅

民國56年(1967),阿里山的運柴火車穿越車站。阿里山的開發最早是為了開採檜木,森林火車最早的功能是運送木材下山。光復以後,伐木事業持續,森林火車仍然保持運材的功能。儘管如此,小火車的旅遊功能逐年提高,最後成為純粹的客運火車,代表了浪漫的森林之旅。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