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經貿組織與協定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總統大選剛結束,對外關係是候選人多次交鋒的重要話題,亦因《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項目收緊,更聚焦在經貿層面的攻防,包括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乃至目前台灣已是會員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參與。各種經貿組織與協定的簽洽,雖不若民生議題那麼的直接,但對整體產業與國家實力的影響卻是巨大且深遠。

在台灣對外的各項經貿協議中,選舉時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ECFA。由中國大陸方面主動提出檢討結果公布的時間點,最早設定於選舉前一天來看,此議題的政治意涵堪稱濃厚,確實有挾取消經貿優惠影響選情的用意,各候選人也提出重啟談判、接受但要分散風險等不同的主張。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被陸方點名檢討的五個產業別中的石化業和機械業。前者是台灣早期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後者則是近年來擠身兆元產業呼聲最大的業別,均有代表性,且其中機械公會的回應相當特殊,它們是透過對岸的同業公會,去向國台辦和商務部爭取繼續適用ECFA的優惠待遇,換言之,一來不願成為兩岸間角力下的犧牲品,二來寧可跳過台灣各單位的協助,直接向對岸提出訴求,如果五二○後新政府無法改變現況,讓兩岸對口單位恢復溝通,須擔心愈來愈多的企業循此模式,來保護本身的利益。何以傳統產業為主的企業,如此的重視關稅減免的影響?要回答此問題,可先從WTO說起。我國加入WTO以來最大的好處,是該組織完成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使得台灣的資通訊產品賣到世界主要國家時,幾乎都沒有課徵關稅。換言之,在台灣的企業家,如將其人力、資金、技術和研發能力放在資通訊產業的發展上,相較於使用在傳統產業上更有優勢,長此以往,使得台灣的產業結構呈現「科技產業一枝獨秀」的特殊現象。

這也是為何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表達「RCEP是由中國大陸主導,參與要審慎」的態度,令產業界感到擔憂的原因。RCEP原是東南亞國家為主的區域經貿組織,後來陸續加入了中日韓、紐澳等國,開始運作以來,他已是超越歐盟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量體,更重要的是,對於區域內的主要貿易往來項目,各國達成了「以十年為期,將關稅逐步降為零」的共識並開始推行。在此情況下,台灣只要一天不加入這個組織,我們來自關稅的壓力就會愈來愈大,長此以往,幾乎可以斷言,傳統企業為了求生存,只好把工廠的設置遷出台灣。換言之,台灣對東協地區的投資與貿易年年成長,實在不須以「新南向政策成功」的角度來解讀,數字愈大代表台商因意識形態而受傷的程度就有多深。

至於三黨候選人一致表態要爭取加入的CPTPP,或許因為政治因素相對單純,成為較無爭議的國際經貿組織,但要參加此一組織的難度一點都不低。因為這是個高水準的組織,包括數位貿易、政府採購等都寫入協議內容中,複雜性反而遠高於單純以降關稅為主的RCEP。

建議即將成立的新政府,要排除以意識形態來看待國際經貿組織與協定的思惟,盡最大可能的參與運作,若廠商受到傷害而一走了之,則台灣經濟的前景堪慮。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