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態 | 人間福報

生活

把關供水安全 防震後降雨原水濁度飆升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擔心強震後降雨會導致原水濁度飆升,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副分署長林玉祥今(4/7)日指出,一旦掌握到高屏堰濁度達到8000NTU、甲仙堰達1200NTU以上都將會減量取水到南化水庫,改用伏流水備援,以確保民生用水水質正常。 林玉祥表示,因應花蓮大地震,南水局加速各項水利設施巡檢,並以無人機巡查邊坡、護岸及水庫,同時進行防汛整備維護工作;目前檢視各項水利設施結果為功能正常,因應餘震並持續加強監控測水庫集水區及邊坡區。 他表示,南水分署針對水庫旁邊坡的檢視,如曾文大壩左岸茅埔地滑區,全面進行震後巡查有無異常變化,也針對甲仙攔河堰堰區右岸國有林崩塌潛勢區進行地貌目視、空拍巡查,植被有無完整或崩塌等改變,並派員持續巡檢、觀測監測儀器以監控其數據變化。 氣象預報,近日天氣變化,會出現大雨,分署擔心強烈雨勢沖刷,恐會挾帶因地震崩落的土石與雜木導致原水濁度飆高等,所以會有專人巡檢與移除雜物。 另有24小時監看CCTV及儀控設備數據比對,一旦高屏堰濁度逾8000NTU、甲仙堰濁度逾1200NTU,就會減少原水取用量,並增加伏流水的使用比率,避免豪雨沖刷造成民生供水的濁度。 圖/水利署提供 分署表示,南部用水已採多元供水,且有備援措施,例有伏流水、抗旱水井等,其中高屏地區興田伏流水有10萬噸、抗旱水井124口,最多可取水約32.1萬噸等。分署說,因應颱風、豪雨或地震帶來的水資源供應問題,已擬定因應措施,足以調度正常供水無虞。

MORE

稀有冬候鳥「黦鷸」背發報器 台南將軍溼地現蹤

【本報台南訊】台南將軍溼地近日出現1隻稀有冬候鳥黦鷸,又名紅腰杓鷸,是鷸科裡體型最大的,特別的是牠身上還背著2年前在中國繫放的衛星發報器,每年幾千公里飛來台灣,相當不容易。 列名全球易危的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溼地覓食螃蟹特,屬於不普遍過境鳥,這隻特別的繫腳環和足旗編號J4+。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蔡秋雄表示,資訊顯示這隻在中國丹東市鴨綠江口2022年4月18日被繫放,當時腳上繫綠橘(J4+足)旗,綠旗已不見,也曾經被發現經過台灣東北角。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蔡秋雄表示,現在沿海的工業區、光電、風電,種種開發案,讓水鳥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大家應多多關注候鳥棲息地,參與生態保育團體替水鳥守護生存環境。 幾年前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1隻瀕危水鳥「黦鷸」,研判牠應跨海6000公里飛到台灣,當時依照該鳥身上的衛星發報器,認為「黦鷸」曾停留在台南學甲沿海一帶。 拍鳥俱樂部會長黃蜀婷表示,大杓鷸與黦鷸很相似,辨識方式是看牠們飛行時,翼下的顏色,大杓鷸翼下白色,黦鷸則滿布斑點。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MORE

用同理心關懷 《小彌的奇幻之旅》盼減少人猴衝突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繪本《小彌的奇幻之旅-愛的體驗》中的主角小彌就像是動漫《神隱少女》中進入異境的千尋,在一個不同以往的陌生環境中成長,他逐漸學會待人處世之道,也學會了愛與被愛,就不再恐懼了! 統計顯示高雄壽山有約千隻的台灣獼猴,群居的獼猴習慣各據地盤,不過掠奪遊客食物者卻多隨機搶奪,致高雄市人猴衝突事件時有所聞。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一直在協助降低人猴衝突事件,也提醒民眾以同理心看待山上的獼猴,提醒登壽山的民眾避免食物外露,以防獼猴掠奪。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以3年的時間完成繪本故事《小彌的奇幻之旅-愛的體驗》,繪本講述不受關愛的小彌,後來變身體驗獼猴的故事,當他以同理心去關懷彼此和周遭事務後,不僅擴大了社交生活,也有了好人緣,感受到生活中的溫暖。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今(4/2)日受訪表示,繪本沒有特別去凸顯人猴衝突事件,單純以角色的改變去關懷;慢慢地小彌在猴子的社群中感受到愛,也能以同理心去看待周遭的事情。 圖/記者王淑芬 協會還規畫繪本講座及贈送繪本給高市圖鼓山分館,邀文字及插畫師等人透過講座,分享創作歷程,同時也會提供民眾認識台灣獼猴生態及習性、科普知識,盼大家放下對台灣獼猴的成見,在故事中體驗獼猴的日常生活。

MORE

海島旅遊夯 海保署籲避免不當追鯨以免觸法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有民眾組團赴模里西斯共和國旅遊,拍下與抹香鯨共游及觸摸畫面,引發當地居民反彈。海保署今(4/23)日表示,類似行為恐違法且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呼籲民眾應遵守當地法規。 海洋保育署指出,模里西斯西部海域為著名賞鯨觀光聖地,當地政府2012年頒布「海豚與鯨魚觀賞條例」,禁止餵食、觸摸鯨豚或在動物附近投擲其他物品等觀賞準則,維護遊客與鯨豚安全。 海保署表示,條例規定除了科學研究或紀錄片拍攝外,禁止任何人下水與鯨豚共游,一般遊客觀賞鯨豚須搭乘合法執照賞鯨船,由船家依規定在保持安全距離下賞鯨。 海保署指出,不少民眾為與抹香鯨合影,未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特殊許可,擅自下水與抹香鯨共游及觸摸,不僅造成抹香鯨緊迫,也可能迫使抹香鯨改變自然行為,導致抹香鯨被迫遷徙離開海域、影響當地海洋生態,也可能觸犯相關法律規定。 海保署呼籲,民眾出國遊玩若在當地遇見或觀測到野生鯨豚,應遵守當地法律規範,不能因個人私慾或商業利益就騷擾動物,並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勿帶回或郵寄保育類動物產品,違反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及第52條,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所有鯨豚在台灣都屬保育類動物,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若蓄意騷擾動物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處1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科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

MORE

6次國道讓蝶道 助40萬紫斑蝶遷徙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台灣紫斑蝶與北美帝王蝶,是全世界「唯二」會遷徙的蝴蝶,每年春天台灣紫斑蝶會往北遷徙,中途自雲林縣林內鄉坪頂山區飛下穿越國道,形成一道道紫色蝶河景象,今年已有40萬隻紫斑蝶穿越國道,也讓高公局啟動6次「國道讓蝶道」協助紫斑蝶順利飛越。 高速公路局指出,台灣紫斑蝶屬於特有亞種,因北回歸線將台灣分為熱帶與副熱帶氣候,所以有較明顯遷移現象,每當春季回暖,紫斑蝶依春天腳步往北遷徙,途中聚集在雲林縣林內鄉坪頂山區,再配合氣流自坪頂山飛下,穿越國道。 高公局秉持護生、尊重生命理念,在國道3號(二高)251至253公里的林內路段設置保護措施,並首創「國道讓蝶道」以減低車輛行經的氣流,讓紫斑蝶順利飛越國道;經統計紫斑蝶道路致死率已由2007年的3%,大幅降低至2023年的1.49%。

MORE

北市動物園27日展示瀕危「豎琴蛙」 響應拯救青蛙日

【本報台北訊】全球兩棲類動物瀕危物種豎琴蛙在台灣非常稀少,每年4至9月僅在南投現蹤。台北市立動物園前年起透過跨單位合作,與中央積極推動豎琴蛙保育計畫,歷經兩年復育,園內已建立豎琴蛙的圈養繁殖技術,明天(27日)將在兩棲爬蟲動物館首度展出豎琴蛙復育成果,響應4月28日拯救青蛙日。 豎琴蛙分布在台灣及日本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西表島,已被IUCN列為全球兩棲類動物瀕危物種,台灣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國內目前僅在南投縣魚池鄉的蓮華池及日月潭發現。 豎琴蛙因為蛙鳴聲「登、登、登、登」猶如撥弄琴弦而得名,牠對於棲地品質的需求極高,族群活動範圍與族群量均極小,非常容易受同一威脅事件影響,造成族群數量強烈動盪,甚至滅絕。 台北市立動物園為推動保育豎琴蛙,參與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瀕危動物保育行動計畫,由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蒐集野外即將乾涸的豎琴蛙胚胎,送至動物園移地復育,建置域外備援族群,同時協助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及南投分署進行棲地優化與再營造,增加分布面積及族群數量。 動物園長諶亦聰強調,參與本土野生動物保育是動物園的重要工作項目,園內已建立豎琴蛙的圈養繁殖技術。適逢4月28日拯救青蛙日,明天將在兩棲爬蟲動物館台灣兩棲動物區首度推出豎琴蛙展示區,大小朋友屆時就有機會聽到正值繁殖季的豎琴蛙求偶的「登、登、登、登」蛙鳴聲。 位在洞口的豎琴蛙。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響應4月28日拯救青蛙日,明天將在兩棲爬蟲動物館台灣兩棲動物區首度展出豎琴蛙復育成果。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蒐集野外即將乾涸的豎琴蛙胚胎,送至動物園移地復育,建置域外備援族群。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豎琴蛙為了繁殖挖的泥窩,泥窩中可窺見蛙卵。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MORE

罕見長鬃山羊下山!首次現蹤稻田自在遊樂

【本報台東訊】台東「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日前在海岸山脈下的關山鎮電光里水稻田,記錄到長鬃山羊追趕在稻田覓食的環頸雉與花嘴鴨,不僅長鬃山羊到水田罕見更見證這有趣畫面。 從畫面上看到,1隻尚未成年長鬃山羊從山坡下到水稻田,先是驅趕水稻田內環頸雉,接著東張西望,看到遠處田間有花嘴鴨降落,於是又快步趕過去嚇走花嘴鴨,讓生態監測人員感到驚訝,「牠好像在幫農民驅鳥」。 拍攝畫面的熊良心生態公司負責人林耿弘表示,公司正在執行水利署八河川分署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的卑南溪高灘地補植樹木生態監測計畫,工作人員意外在周遭拍攝到長鬃山羊;據公司了解,這是國內首次記錄到長鬃山羊出現水田,以及有趣追趕鳥類畫面。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長吳昌祐表示,林保署目前在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卑南溪流域保育軸帶,持續都有不同點位的環境監測,這筆長鬃山羊資料是否為個案,須更長期資料累積,但提供了很好資料;後續累積的野生動物監測資料,將可作為國土生態綠網保育策略,甚至是海岸山脈、卑南溪綠廊縫合的參考。 根據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資料,台灣長鬃山羊是台灣唯一野生牛科動物,屬特有種,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於海拔200~3800公尺間的山區森林,也常出現於裸露岩石崩塌處及險峻陡峭山區,少有出現在低海拔的淺山農田。

MORE

研究揭恐龍活躍地球逾億年演化 關鍵是成長快速

【本報綜合報導】恐龍繁衍興旺長達1億6500萬年,其演化如此成功,其中一個特徵就是牠們的成長速度,從暴龍那樣的大型肉食動物,到阿根廷龍那種巨大植食性恐龍皆然。 路透社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追溯到最早的恐龍,阿根廷龍骨化石的顯微特徵顯示,牠們的成長速度與當今哺乳動物和鳥類相當。 這項研究本月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第一作者明尼蘇達州麥卡利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古生物學家羅傑斯(Kristi CurryRogers)說:「快速成長讓有機體得以避免生命歷程中因長期體型小而帶來的危險,讓牠們一生中有更多時間繁殖,成為讓牠們代代相傳的進化適存法門。」 研究人員針對保存在恐龍骨骼中的模式,以及2億3100萬年到2億2900萬年前活在阿根廷西北部一些牠們遠親進行研究。 羅傑斯說:「微小的骨骼礦物晶體和蛋白質結構,以及血管和細胞組織,在在反應牠們的成長相對快速。當然,這些又濕又軟的部位早在幾百萬年前骨骼變成化石的時候就腐化了,但堅硬部分持續保留著那些濕軟部位曾經存在過的空間,讓我們重建並且比較不同動物的成長模式。」 研究人員研究的5種早期恐龍共同特徵包括用雙足行走、行動敏捷、有爪、手部具抓握能力並有尖牙。 其中3種為肉食性的艾雷拉龍(Herrerasaurus)、聖胡安龍(Sanjuansaurus)、曙奔龍(Eodromaeus),另外兩種則是體型火雞大小的始盜龍(Eoraptor)和顏地龍(Chromogisaurus)。 羅傑斯說:「由於這些恐龍和作為牠們遠親的諸多其他動物都有成長快速的特徵,在動盪環境中能夠成長快速似乎對大家都好。成長快速加上生理學、生物學和行為上的諸多其他獨特面向,很可能助恐龍一臂之力。」

MORE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開發擬再啟 恐衝擊一級保育類珊瑚

【本報台北訊】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2009年取得環評許可,但受新冠病毒影響因此未依計畫期程開發,近期再向環境部申請開發內容異動欲取得許可。但環團憂心,本案開發恐衝擊一級保育類「福爾摩沙偽絲珊瑚」棲地;環委認為開發單位須補充說明與濱海公園的關聯性、變更前後土地使用的面積變化、施工及營運期間空汙管制措施,本案補正再審。 環境部今召開「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環境影響說明書變更內容對照表」專案小組初審,本案基地位於台灣東部三仙台風景特定區內,轄屬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位於成功東北方約3公里處, 台11號省道112K處,東為三仙台島,西接高台南臨太平洋, 北至白守蓮。 開發單位寶盛海洋牧場開發公司說明,2009年取得環評許可、2011年完成事業計畫核定作業、2014年完成水土保持設施、2018年取得主題館建築執照核發及開工,但2021年受新冠病毒影響停止相關工程作業,今年4月再提出興辦事業計畫(第一次變更)及環說書變更對照表申請。 寶盛表示,此次變更內容包含取消濱海公園人工設施、修正音樂酒吧興建面積為578平方公尺,此外同步依現況修正開發期程並辦理興辦事業計畫變更申請;變更原因為遊樂區範圍因「地籍分割」,由54筆土地變更為102筆土地,面積由原7.2930公頃修正為7.238008公頃。 地球公民指出,此案通過環評距今已有15年,期間僅有兩次因應水保要求整地,並無正式開工,早已逾越環評法第16-1條規範的3年時間。 地球公民認為,此案開發會破壞在地居民、文化及生態系賴以存續的基翬海岸,該海岸不僅是部落傳統領域,更是一級保育類「福爾摩沙偽絲珊瑚」的棲地,呼籲環境部應先釐清環評程序是否完備、要求開發單位應重新提出環現差審議,確認環境是否有變化、舊的因應對策是否仍有效,並補做珊瑚礁調查。 經閉門會議討論後,環委要求開發單位應說明清楚本案與濱海公園的關聯性及相關權責單位;此案變更前後土地使用的面積變化,包含汙水處理廠、音樂酒吧、停車場等;補充施工期間營建工程及營運期間餐飲業空汙防制管理促施;另也要加強聯外道路交通規畫及補充目前執行的環境監測計畫成果。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緊臨基翬海域,可能直接衝擊這塊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圖/地球公民提供 基翬海岸是比西里岸、芝田、基翬等部落的傳統領域,是傳承文化與生態知識的重要空間。圖/地球公民提供

MORE

學甲溼地有黑面琵鷺生病 鳥友摸黑即刻救援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學甲溼地生態園區昨(30日)傍晚發現1隻病懨懨黑面琵鷺,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副總幹事黃永豐跨過急水溪河床溝渠,身陷急水溪泥沼1個多小時,摸黑順利救到黑琵,近8點送抵南市慈愛動物醫院急救中。 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昨(30日)下午3時半許,鳥友張順雄與「黑琵先生」王徵吉前往學甲溼地賞鳥做紀錄,發現學甲溼地賞鳥亭對岸的河床黑面琵鷺棲息處,有1隻黑面琵鷺似無力蹲在河床無力展翅,黃永豐與鳥友李進裕趕抵,初判黑琵已生病。 黃永豐與李進裕2人下溪救援,黃永豐到急水溪對岸現場,穿著青蛙裝跨過排水溝渠,然後再穿越有10多公尺的紅樹林灘地,一步一步慢慢前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5點33分順利抱起黑琵。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副總幹事黃永豐(左)及鳥友李進裕(右),摸黑順利救到受傷黑面琵鷺。圖/鳥友張順雄提供 不料,黃正轉身離開溼地河床,才發現身穿青蛙裝的他竟然雙腳身陷泥沼,全身動彈不得,險象環生。 王徵吉及鳥友張順雄目睹,以手機教導黃永豐緩緩行動以及脫掉青蛙裝束縛,6點36分脫困先將受傷黑琵交給李進裕接手,先用乾毛巾擦拭黑琵避免失溫死亡,黃永豐後抹黑用手機照路徒步走上急水溪北堤岸,約15分後抵達賞鳥亭會合。 黃永豐疾駛,晚上7點50分送達台南市慈愛動物醫院急救,前後4個多小時戰戰兢兢,盼能順利搶救黑琵生命。 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副總幹事黃永豐摸黑順利救到受傷黑面琵鷺。圖/鳥友張順雄提供

MORE
/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