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國際 | 人間福報

全球

港餐飲業 平安夜生意降逾1成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稱,香港餐飲業者今年平安夜整體生意比去年同日下跌逾一成,約有四十三萬港人選擇在假期中北上中國大陸過節。 據《星島日報》報導,黃家和二十五日上午在香港電台節目中表示,今年平安夜由於不少港人北上或外遊消費,估計業界整體生意額三點八億港幣左右,比去年同日的四點三億港幣低,跌幅超過一成。 黃家和估計,過去兩天出境的香港市民,當中不少人較有消費能力,香港雖然一些旺區的人流不錯,但消費力度仍然較差,其中傳統中式酒樓情況尤為明顯,如果不是辦宴會,「散客生意可以說是門可羅雀」。 黃家和稱,尤其現在港人喜歡北上買菜,連帶香港菜市場、商場等也都十分寂靜。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估計,這個耶誕假期約有三分之一的港人,到中國大陸或出國旅遊,相信到中國大陸的香港市民人數可能已超越疫情前的水平。 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二十三日有超過一百零六萬人次經香港各個口岸出入境,是香港自從疫情復常以來,首次破百萬人次出入境。其中逾五十七萬人次經陸路口岸離港赴陸,香港居民占四十三萬人次。

MORE

搭乘颱風順風車 這隻海鳥狂飛千餘里

編譯/潘楠慕 2019年9月,當中度颱風「法茜」(Faxai)侵襲日本東南部,一隻海鳥乘著暴風雨,展開一場歷時11小時、長達1146公里的瘋狂旅程,牠以比正常飛行時高出4500多公尺的高度、平常的3倍速度,不顧一切地放膽去飛,最後平安地回到同伴身邊,寫下一段令人驚嘆的冒險故事。 這是一段其他同類鳥兒都會避免走上的旅程,所幸當年8月日本東北大學生物學家塩見梢(Kozue Shiomi),為了調查鳥類築巢行為,剛為14隻白額鸌裝上衛星定位追蹤器,科學家才能夠記錄到這隻大膽的成年雄性白額鸌,挑戰極限「與颱風同行」,一窺海鳥承受極端暴風的能耐。 這份9月在「美國生態學會」(ESA)旗下刊物《生態學》(Ecology)發表的報告指出,定位紀錄顯示,這隻體重約585公克的白額鸌,在這11小時中,以時速90到170公里之間的速度飛奔,跟著颱風的旋轉和移動,總共打轉5次,在路徑紀錄上畫出5個直徑50到80公里的完整圓圈。 白額鸌通常飛行速度為時速10到60公里,飛行高度不高於100公尺,而且多半在大海上空。但是這隻白額鸌進入新領域:在約4700公尺的高度飛行。一般小型飛機的飛行高度在600到3000公尺之間。 牠飛越日本本島陸地後,隨著颱風出海被帶回太平洋上空,此時,颱風威力正在減弱,這隻白額鸌的定位追蹤數據也恢復正常時的情況。 雖然研究人員沒辦法肯定地說,這隻海鳥確實勇於冒險,或者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牠當時沒太多選擇,只能隨著氣流走。 衛星定位時間軸顯示,這隻鳥曾在颱風中心逗留了一下,不過,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暴風圈外圍,繞著更大的圈子飛行。牠啟程時間略晚,是傍晚從繁殖地出發,這一點科學家也覺得就白額鸌來說不尋常,同種鳥通常在日出前幾小時就出發覓食,研究報告指出,「這一點或許顯示,這隻鳥當時試圖先避開惡劣的條件,但是最後還是沒能躲過」。 無論如何,這隻白額鸌的不平凡旅程,突顯在氣候變遷正造成更極端天氣事件之際,海鳥族群所面臨的威脅也正在升高。如白額鸌等遠洋鳥類,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廣闊的大海上空度過,飛往陸地只為了繁殖。儘管牠們具備多種迴避惡劣天候的機制和行為模式,如停留在風暴中心,或者飛到更高的高度,但是,更頻繁、更劇烈的風暴,正使許多鳥兒愈來愈難以應付。塩見梢說,更進一步探究遠洋鳥類如何因應愈加極端的氣候,至為重要,以利了解這些物種能否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做出調適因應。 鳥屎咖啡…挑嘴雉鳥變成金雞母 對巴西來說,諺語「會下金蛋的鵝」的真實版,是會排出昂貴「鳥屎咖啡豆」的鳳冠雉「雅庫」(Jacu)。這種雉鳥很懂得挑選成熟度適當的咖啡果實來吃,其糞便中所含咖啡豆,經處理後,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少數風味獨特的咖啡。 在巴西聖埃斯皮里圖州(Espirito Santo)的卡莫辛(Camocim)咖啡農場,員工科斯塔(Agnael Costa)邊挖起雅庫鳥排出的糞便,邊說:「牠會挑最好的果實、熟度最適當的。」在巴西國內,雅庫鳥咖啡豆每公克能賣到1118巴西雷亞爾(約新台幣7128元),出口後價錢還能再翻一番。 農場原本並不歡迎雅庫鳥,認為牠們總是來吃掉作物,是害鳥。但是,當農場主人斯洛佩( Henrique Sloper)得知,印尼出產高價「貓屎咖啡」,他認為雅庫鳥或許能成為盟友,幫助農場產出品質更好的咖啡豆。 與印尼麝香貓咖啡,時有將貓囚禁籠中來提高產量的虐待傳聞不同,卡莫辛農場的雅庫鳥都是野生的,在農場裡自由來去,吃喝拉撒全都依照牠們自己的步調,並無人為介入。斯洛佩說:「這種農林間作(agroforestry)系統創造了生產這種獨特咖啡所需的條件。」雅庫鳥的胃口好壞,影響咖啡豆的產量,是這種咖啡豆高價的其中一個原因。 泰國也有使用大象糞便所含咖啡豆生產特色咖啡,一些看法認為,這些動物消化時間較長,發酵作用賦予咖啡豆更好的風味。不過,咖啡專家尼托(Ensei Neto)指出,雅庫鳥消化系統並無特別之處,牠們消化時間極短,比狸貓或大象快得多,牠們「只是因為專挑成熟果實」,才造就出甜酸風味合宜的咖啡。 動物怕怕…人類聲音比萬獸之王恐怖 獅子向來被視為世界上最可怕的陸地食肉動物,但是一項研究指出,還有比「萬獸之王」獅子可怕的動物:人類。對大象、犀牛和長頸鹿等野生動物來說,人類的聲音更令牠們感到害怕,這項研究也支持了人類是世界上「超級掠食者」的說法。 研究人員在擁有全球最多獅子族群的南非大克魯格(Greater Kruger)國家公園多處水源地實驗,當動物接近水源地,會觸發隱藏式攝影和播音系統自動啟動,播出多種不同聲音並拍下動物的反應。測試的聲音包括獅吼、狩獵聲、狗吠以及人類男性和女性以當地語言平靜地講話聲等,對照組則播出不具威脅性的鳥叫聲。 19種非洲草原哺乳動物中,長頸鹿、斑馬、花豹、鬣狗、大彎角羚等18種動物,一聽到人類聲音就跑掉的機率,是聽到獅吼聲跑掉的2倍,聽到人聲就放棄眼前水源的速度也快上40%;但是不同物種的害怕程度有別,長頸鹿、斑馬等比較快跑掉,犀牛、大象比豹、水牛還快放棄水源。 這個10月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的報告說:「整個非洲草原哺乳動物族群,對人類的恐懼,顯著超過對獅子的害怕。」 研究掠食動物引起之恐懼對動物族群造成何等影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札奈特(Liana Zanette)說,實驗結果令她感到驚訝,「也令人沮喪」。恐懼本身可能對動物有龐大影響:逃離威脅,通常得付出犧牲獵食機會和維持良好狀態的代價。 最新這項研究突顯出非洲野生動物保育區的兩難,因為許多保育區得依賴觀光才能維持下去,但是即使遊客只是在野生動物周邊談話,都有可能對牠們造成之前未被識別出的影響。

MORE

昔發電廠灰壩 變身美麗畫卷

中國大陸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的高椅嶺景區,有著罕見的丹霞地貌景觀,曾是發電廠尾渣排放處理的中型灰壩,土地損毀植被破壞,生態退化嚴重;近年開展生態治理,碧水環繞風景絢麗,呈現出一幅美麗畫卷。圖/新華社

MORE

寫單季最大減幅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遽減 韓越黑臉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智慧手機上季出貨寫下歷來最大單季減幅,顯示出明確的消費者需求降溫跡象,這也凸顯出南韓與越南等製造重鎮可能面臨更多苦痛。 根據IDC研調業者26日公布數據,全球智慧手機2022年第4季出貨年比下滑18.3%,僅略高於3000萬支;2022全年而言,出貨減少11.3%,總出貨量跌至10年低點。 IDC研究主管波帕爾表示:「以往從沒見過年終購物季的出貨量如此低。」她說,除了通膨和經濟不確定性外,中國大陸的新冠封鎖措施,是衝擊手機產業的另個因素,包括蘋果的iPhone銷售。 波帕爾表示:「當季大量的促銷幫助擺脫既有庫存,而非帶動出貨成長。」此外,蘋果在大陸的生產基地2022年底發生騷動事件,也干擾當季手機出貨。 智慧手機是南韓最大出口品項之一,也是越南的重要收入之一,三星電子在南韓和越南設有工廠。

MORE

要當歐洲綠能領頭羊 西班牙衝鋒綠氫產業

編譯/潘楠慕 西班牙擁有充足的陽光和風力,也因此將自己定位為歐洲未來綠氫生產的領導者,全力發展太陽能、風電和水力發電等產業。 氫氣的生產方式,是以電解分離氫氣和氧氣分子;若以再生能源供電,產生的氫氣就是綠氫。 目前,多數氫氣是使用化石燃料提供電力,綠氫則以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生產,也愈來愈受布魯塞爾當局重視。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綠氫生產過程不會產生使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但目前全球生產的氫氣,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綠氫。 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能源系統占了七成五,有鑒於此,歐盟正積極推動能源系統轉型,以在二○五○年前實現氣候中和目標。歐盟執委會已公布能源系統整合戰略與潔淨氫能戰略計畫,藉此發展更高效的能源產業,希望同時促進環保和經濟成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氫能產業在歐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是全球生產氫氣所需燃料的最大供應國。隨著西方國家對俄國實施制裁,歐盟正把注意力重新轉向境內供應鏈,以滿足其能源需求。 歐盟能源專員西蒙森(Kadri Simson)說:「再生能源,包括綠氫,是歐盟﹃REPowerEU﹄計畫的核心,該計畫是歐盟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依賴的新戰略。」 除了提升能源安全,綠氫也攸關歐盟推動淨零排放的行動。歐盟執委會希望到二○三○年時,讓成員國的總排放量比一九九○年的水準減少五成五。因此,歐盟執委會提出「REPowerEU」計畫,其中一環是提議歐盟到二○三○年自行生產一千萬噸綠氫。 西班牙、法國、德國和葡萄牙已同意,將建造一條氫氣輸送管道,每年向法國輸送約兩百萬噸氫氣。 西班牙在綠氫領域擁有極大優勢,原因是該國幅員遼闊、風力充沛,且年均日照時間超過兩千五百小時,為風電和太陽能提供理想條件。西班在二○二○年公布綠氫計畫,目前正持續擴大綠氫的產能;IEA預估,西班牙將占歐洲綠氫所需清潔電力的一半。 歐洲氫氣平台計畫「HyDeal Ambition」的創始人暨總裁勒佩克(Thierry Lepercq)表示:「長期而言,未來歐洲最大的兩個氫氣生產國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氫氣是新的石油。」 勒佩克指出,氫氣可用於生產鋼鐵、氨和化學品,是這些產品生產過程所需高溫的重要燃料。另外,氫氣也能作為運輸燃料,有助改善航運和航空業的汙染問題。 儘管綠氫的成本比使用化石燃料生產還高,但西班牙的太陽能價格極低,讓當地的綠氫具有市場競爭力。目前,勒佩克正與西班牙天然氣管道公司Enagas和全球鋼鐵巨擘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等公司合作,設計出一種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綠氫生產模式。 火箭頻繁升空 臭氧層再遭殃 聯合國的最新報告指出,在各界的努力下,臭氧層有望在四十年內恢復;然而,這項令環保人士振奮的進展,可能因火箭發射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化為烏有。 臭氧層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陽有害紫外線(UV)的傷害。一九八五年,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出現破洞且持續擴大,主因是自一九七○年代中期以來,特定工業用氣溶膠在地球的平流層持續消耗臭氧。 國際社會開始關注臭氧層遭破壞的問題,在各界的努力及合作下,《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於一九八七年生效,禁止使用特定化學物質,以扭轉臭氧層受到的損害。經過多年觀察,科學家發現《蒙特婁議定書》確實已發揮作用,臭氧層的破洞開始縮小。 然而,最新研究發現,隨著全球航太工業發展迅速,許多業者開始投入利潤豐厚的火箭發射產業,發射火箭的次數迅速增加。然而火箭在穿過大氣層時排放的氣體和微粒,可能會破壞臭氧層恢復的進度,甚至讓臭氧層破洞再度擴大。 科學家指出,目前的火箭發射主要使用四種型態的推進燃料,包括液體煤油、低溫燃料、自燃燃料和固態燃料。這些燃料燃燒時會產生一系列氣態和微粒廢氣產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氣、黑碳、氧化鋁、活性氯化物和氮氧化物。這些產物會破壞臭氧層,但火箭發射使用的燃料,至今沒有適當的法規來監管。 研究人員指出,迄今為止,火箭發射尚未對臭氧層造成重大影響;不過這項產業預期將在未來幾十年內迅速成長,若不及早防範,可能讓保護臭氧層的行動受挫。專家建議,火箭發射業者應與監管機構、科學家合作,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推動這項產業。 保育受挫 採油業踏進烏干達 法國能源大廠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在烏干達的石油鑽探計畫引發疑慮,保育人士警告,該計畫將破壞自然生態,危及生物多樣性,並造成嚴重汙染。 道達爾能源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和烏干達國家石油公司合作,在烏干達鑽探石油,並通過一條約一千五百公里長的管道,將石油輸送到坦尚尼亞的港口出口。 為了終止這項計畫,六個非政府組織聯合提告,希望此案成為法律先例,有助未來可強制停止更多有害環境的開發計畫。 然而法國法院已將告訴駁回,業者將繼續在烏干達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Murchison Falls National Park)進行石油鑽探。 雖然遭到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但支持者表示,這些耗資一百億美元的油田和輸油管道計畫,將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業者也宣稱,這些鑽探作業結束後,多數區域可恢復原狀,他們也會重新種植植物,盡可能減少工程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社區的管理員卡格洛(Wilson Kagoro)則表示:「動物們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多數動物的活動並未被鑽探活動阻擋。事實上,國家公園的範圍很大,鑽探作業的區域僅占其中一小部分。」 環保人士主張,在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內開採石油將傷害動物,威脅該地區的供水,還會使烏干達每年的碳排放量增加一倍。 非政府組織「烏干達支持多樣性保護主義者」(Pro-diversity Conservationists in Uganda)的成員特韋巴澤(Paul Twebaze)表示:「能源業者在國家公園開路、施工,這會破壞植被,使一些動物的棲息地消失,降低生物多樣性。」

MORE

珊瑚白化 海洋生物的家變成鷹架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17日表示,壯觀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白化現象。 大堡礁常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結構,綿延2300公里,擁有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包括600多種珊瑚和1625種魚類。但是「今年夏天整個大堡礁遭受的累積影響,比往年夏天還要嚴重」;1000多個珊瑚礁,約有730個已經白化,GBRMPA說,這是過去8年來,第5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 珊瑚對地球至關重要,被稱為海洋建築師,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家,容納了25%海洋物種。珊瑚一旦死亡,魚類等利用珊瑚噪音導航的生物很難找到回家的路,如同失去支柱。去年8月,全球平均海洋溫度打破歷史紀錄,此後幾乎每天都高於平均值,世界各地珊瑚承受不起熱壓力,變白甚至死亡。 10年周期現象  變成每年發生 珊瑚對生長環境極為敏感,環境條件的改變,直接影響珊瑚與蟲黃藻(zooxanthellae)的共生關係,當珊瑚為了存活而排出蟲黃藻時,就會發生白化,如果高溫持續,珊瑚最終會變白並且死亡。 坐落在澳洲東北角的蜥蜴島(Lizard Island)過去有著生機勃勃的珊瑚礁,如今卻像是一座水中墳墓。 在蜥蜴島工作33年的海洋生物學家霍格特(Anne Hoggett)表示,珊瑚白化現象大約每10年出現一次,但現在這種情況則每年都發生,蜥蜴島珊瑚礁上脆弱的軸孔珊瑚(Acropora)約有80%在今年夏天白化。 澳洲投注千億 減少氣候影響 霍格特向媒體表示:「我們還不清楚這些珊瑚是否已經遭受太多傷害而無法復原。」澳洲當局已投資約50億澳元(約新台幣1043億元)用於改善水質,減少氣候變遷影響,以及保護受威脅物種。 科學家憂不妙,因前3次全球白化事件每次都比上次更嚴重。第1次是1998 年,20%珊瑚礁白化;第2次2010年比例為35%,第3次是2014~2017年,影響56%珊瑚礁。 報告發現,海洋高溫已影響世界一半以上珊瑚,包括澳洲大堡礁、坦尚尼亞、模里西斯、巴西、太平洋島嶼及紅海和波斯灣的海岸線。 唯一的好消息是,隨著地球變暖,生活在大堡礁較冷、較深水域的珊瑚能比淺層珊瑚存活更長時間,顯示深水珊瑚可在全球暖化程度比工業化前高3℃下存活。但就算有深水珊瑚或少部分珊瑚恢復,也無法彌補全球珊瑚的損失。 科學家比喻珊瑚死亡,對海洋生物而言,就像家只剩鷹架,誰想住在鷹架裡?對人類也將產生巨大影響。科學家示警,只有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限制海洋變暖,才能確保至少剩下一些珊瑚。

MORE

反制美韓軍演 北韓射戰略巡弋飛彈 或可攜核彈頭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在美國和南韓自當天起一連11天舉行大型聯合軍演「自由護盾」前幾小時,1艘「鯨魚級」(也稱新浦級)北韓潛艦12日清晨在濱臨日本海的咸鏡南道新浦市外海,試射2枚「戰略巡弋飛彈」,以8字型軌跡飛行達1500公里,花費2小時6分鐘,成功命中目標物。南韓聯合參謀本部(合參)研判,該飛彈可能可搭載核彈頭。 合參隨後亦證實北韓試射潛射巡弋飛彈,其2月23日曾懷疑北韓聲稱已試射巡弋飛彈的真實性。但合參強調,仍在分析可能性,暫時無法斷定。當局也對北韓公開數據持保留態度,表示「和軍方掌握資訊有差異」,正在仔細研究北韓是否發表不實資訊或對數據灌水。 據北韓中央通信社報導,這次試射很成功,飛彈擊中朝鮮半島東岸附近海域的指定目標。報導並未說明指定目標的方位,但稱這次試射行動證實了這套系統的可靠性,並測試北韓潛艦部隊水下進攻戰力。 路透報導,南韓合同參謀本部表示軍方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南韓情報機構也正與美方一同分析這次試射行動的細節。 此外,南韓首爾市長吳世勳表示,即使冒著引起國際反彈風險,南韓也應建造核武以加強對北韓的防衛,還說南韓不能被非核化目標約束。民調顯示,超過7成南韓人支持發展核武,達到有史以來最高。

MORE

自適應服裝 讓未來換季免換衣

編譯/韋士塔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可編程(programmable)的變形纖維,能隨著溫度升高而收縮,溫度降低時則自行伸長,不需搭配任何嵌入式感測器或其他硬體;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未來有望不須在不同的季節更換外套,只要有一件使用這種自適應( self-adaptive)材料製作的衣物,就能靠其隔熱功能在寒冬時保持溫暖。 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MIT Media Lab)有形媒介研究小組的研究生福爾曼(Jack Forman)表示,他們開發的纖維稱為「FibeRobo」,生產成本並不昂貴,只需使用現有的紡織技術就能製造,包括織布機、刺繡及工業針織機,不須另外使用新型設備,且可以大量生產。因此,設計人員能夠輕鬆地把FibeRobo的感測功能應用於各種織物。 此外,FibeRobo也能與導電電線搭配,當電流通過時,導電線就成為加熱元件,透過這種方式讓纖維變形,並透過遠端資訊控制紡織品的形狀,例如:根據心率感測器的讀數產生變化。 福爾曼說:「除了一般的服裝,許多物品也使用紡織材料,例如飛機使用強化纖維複合材料,國際太空站(ISS)使用紡織物阻擋輻射。多數物品所在的環境都會變化,但紡織品卻不會主動產生反應,我們的產品將可改變這一點。」 目前市面上已出現一些能變形的纖維,但功能不夠完整,多數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無法應用於現實生活。 例如,一種稱為「變形合金」(shape-changing alloy)的纖維只能收縮約5%,且變形後不可逆轉,常在運作幾次後就失效;也有一款稱為McKibben的氣動纖維,需使用空氣壓縮機才能產生變化,實用性不足。 MIT的研究團隊嘗試開發一種能夠大幅變形,且與既有的紡織工藝相容的纖維;經過多次實驗,福爾曼與團隊選擇一種稱為液晶彈性體(LCE)的材料。液晶的分子能像液體一樣流動,但也能堆積成晶體。研究人員發現,隨著LCE材料升溫,晶體分子原本的排列被打亂,導致纖維收縮,但熱量消失後,分子會恢復原來的排列,材料也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研究團隊隨後測試不同的化學物質比例來合成LCE,進而控制纖維的特性,包括厚度及開始變形的溫度。此外,研究團隊也將製程改良,生產能在不燙傷皮膚的溫度內變形的LCE纖維,用來製造穿戴式的織物。 福爾曼強調,由於使用目前的設備即可生產LCE纖維,從化學合成到成品線軸過程約需要1天,可生產大約1公里長的纖維。他說:「這一點讓我們滿意,LCE纖維的製程相當簡單,但具有許多新功能,這讓我們大感振奮。研究團隊將持續探索其他製造機能性纖維的工藝,並調整纖維的化學成分,製造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纖維。」

MORE

美貨輪失控撞橋 官民合作把傷亡降至最低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凱伊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26日凌晨遭一艘DALI號貨輪撞斷,造成至少6人死亡,而DALI號撞上橋墩前曾不止一次發布求救訊號(Mayday)稱船隻失去動力,讓政府能及時封鎖出入口、阻止車輛進入,挽救了更多生命,馬里蘭州的州長摩爾(Wes Moore)大讚「這些人都是英雄」。 美國海岸防衛隊指出,DALI號貨輪26日凌晨以高達8節速度向凱伊橋急駛,快要撞上前才緊急轉向,但為時已晚,數秒後船體撞上橋墩,橋面在10秒內斷裂成至少4截,造成8人落水失蹤,還有數輛汽車墜入水中。 稍早馬里蘭州交通部部長保羅(Paul Wiedefeld)證實,其中6人死亡,2人獲救,其中1人重傷,正在搶救中。 州長摩爾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大橋遭撞和恐怖攻擊活動有關,而船員在事故前曾不斷發布求救訊號,讓政官員能把握時間緊急封鎖橋梁出入口、阻止車輛進入,進而挽救更多生命,「這些人都是英雄」。

MORE

保糧安 陸補貼種糧農民443億

【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確保「糧食安全」的背景下,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共中央財政日前已下達挹注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43億元),向中國大陸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以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報導指出,此次補貼對象為大陸的實際種糧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展開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實際種糧的生產者手中。另此舉用意還包括統籌支持春耕生產。 去年耕地面積 淨增加約130萬畝 大陸財政部表示,各地區應結合有關情況綜合確定補貼標準,充分運用現代化資訊技術手段,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位。 另據大陸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7日,大陸全國已春播糧食面積超過1.4億畝。目前,大陸春播已完成意向面積的15.1%,進度比去年同期快0.6個百分點。 分作物看,目前大陸早稻育秧基本完成,播栽近6成;薯類已播過3成,春小麥過4成,春玉米過1成,春大豆近1成。 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還顯示,截至2022年底,大陸全國耕地面積達19.14億畝,較2021年底淨增加約130萬畝。 促消費 專家籲補貼特定群體 此外,為了促進經濟復甦,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建議,應給予特定群體發放一次性現金補貼,「比如3歲以下嬰幼兒和65歲以上老年人」。 他指出,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消費的作用。陳道富針對繼續加大對特定群體的救助與補貼力度,提出3點意見:1是適度擴大失業保險、社會救助等的適用範圍和支持力度;2是給予特定群體發放適當現金補貼;3是創造性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陳道富建議,可適當提高保險費的替代率、免除用人單位將失業人員名單向社保經辦機構備案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失業登記辦理難度,和逐步擴大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等。

MORE
/38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