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宗教 | 人間福報

宗教

【晨齋語錄】千手千眼

文/心保和尚 安徽九華山化城寺大雄寶殿的對聯:「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 我們要學習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用種種方法,度種種眾生。

MORE

【人間行者心】環保就是生活——人間行者歐洪素錦

文/雪松 義工菩薩歐洪素錦從北台灣基隆移居旗山三十多年,曾參與旗山禪淨中心的建寺歷程。而後有感參與環保工作的人手太少,因此全力投入回收、分類、環保的工作。每周五則回佛光山大寮擔任揀菜的工作。 一個人居住的歐洪素錦,把大部分時間投入義工的服務,她秉持丟棄物的分類就是垃圾變黃金的概念,讓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是她認定的使命。 採訪當天,我們碰面就看到素錦師姐機車左右把手吊著撿拾的寶特瓶。素錦師姐說:「我出門不會空手回家。」 歐洪素錦體悟任何工作都要用智慧去思量,既然發心就要承擔,就要長久做下去,要量力而為,不適宜透支體力,在動和靜之間要和諧分配;因為這樣的思惟,讓她學會緩衝工作的速度,希望在細水長流的服務裡,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空間。 歐洪素錦的交通工具是一台老舊摩托車,我問她,摩托車載運量能不高,來來去去的移動,諸如一大堆物品要如何載去回收場呢?她回答:克服困難啊!是的,克服困難,只要有心,困難總能解決的。 歐洪素錦引領我去存放回收的地方。一個個標示清楚的回收桶,桶子外散放的一包包回收物品。往往在趕時間的當下,標示的張貼起不了預期的效用;歐洪素錦就需要花時間、體力慢慢、細細分類,用時間投資一個更清淨的生活環境,同時也一點一滴淨化著自己的生命。 歐洪素錦說,用了心思和體力去分類、整理後總是滿身大汗,流汗排毒,感受內在和外在無比清爽、潔淨。 每周五早上八點半,歐洪素錦會搭公車前往佛光山大寮揀菜,法師吩咐什麼就做什麼,跟其他師姐切磋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也是生活中的愉悅。 當放下一切執著,秉持恭敬心待人做事,輕安感自然而然湧現,也絕對是生活的美好之一。 歐洪素錦偶爾會去市中心女兒家,她跟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外孫說:「阿媽不會走錯路,你也要走對的路。」殷殷身教、言教就在其中。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草地最美的是螢火蟲的閃爍,而人間最美的則是善心。 抬頭仰望夜空的星星,帶給人們無限浪漫與想像;低頭俯視碧綠柔美的螢火蟲亮光,我們感恩自然環境的美好。更美好的是人世間的善心,在各個領域裡散發暖暖、瑩瑩光芒,溫暖著彼此。讓我們向人間行者禮敬!

MORE

【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八方青年義工 共成道業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當時宜蘭通訊兵學校的「三劍客」——楊錫銘、周廣猷、朱家駿常來道場幫忙,師父很照顧他們。如果他們忙得比較晚,師父會煮麵給他們吃,或是讓他們住下來,有時候還叫莊法師送棉被給他們。那時候莊法師還沒出家,都會很為難:「我是女孩子,怎麼叫我去送!」師父其實沒有男女相,只是我們當時的社會男女眾分得比較清楚。因為師父的熱忱招呼,很多通訊單位的軍官都很喜歡來雷音寺。 師父的待客之道 別看師父長得高大,他的心思比女孩子更細膩。例如:客人要掛單,他都會事先到寮房看看,有沒有牙刷、衛生紙、拖鞋、棉被……樣樣都要準備妥當,晚上有沒有煮點心給客人吃。如果沒煮,師父會跟愛姑說:「我肚子餓了。」愛姑就會去煮,煮好了,師父再悄悄端給客人。從中,多少我們也學到了師父的一點待客之道。 像早期佛光山剛辦佛學院時,交通、食宿條件都不是很夠,聘請老師來上課很不容易,所以只要老師來上課,不管多晚,師父都會站在山門外等候,並且親自燒熱水給老師盥洗,煮一碗麵或是泡一杯熱牛奶給老師;即使到現在也一樣,只要有客人晚到,師父一定會交代我要給客人準備一碗麵。 師父常跟我們講,佛教的未來要靠青年,他們來寺廟做義工是放下工作或利用假日,很不容易,我們要感謝人家,也要幫他準備好所需要的工具,不能讓人家來了找不到。甚至讓他們來寺裡都要有回家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會真心為佛教奉獻。 師父引領青年學佛 師父真的很疼惜這些青年義工,所以愛姑如果對青年不好,他都很不歡喜。像莊法師、楊師姑這些年輕人每天都會到寺院來當義工,一開始是搶工具,最後變成藏工具。好幾次妙觀師要打掃,覺得很奇怪,工具都到哪裡去了,怎麼找不到?師父知道了也不會怪他們,就請妙專師多買一些,讓每個人都有工具打掃。 師父對每個青年都很好,大家對師父很有向心力,只要聽到師父弘法回來,都很高興,就會來寺院找師父。青年如果有不如法,師父會各別找他們談話,不會當眾指責,讓他們覺得難堪;或是在講演時,引用佛經的故事,讓犯錯的人明白。師父在度人、培養人才這方面很用心,像帶惠法師、容法師他們出去布教,師父會事先寫好稿子讓他們背熟再上台,給他們有表現的機會,也幫他們上國文課。 青年到講堂唱歌、參加青年會,老信徒覺得他們很吵鬧,常會念他們,並跟師父抗議。師父告訴這些老信徒:「我們度眾心量要大,如果不想聽,就到裡面拜佛,隨他們去。」 青年跟師父去弘法,回來時大家都很高興,我沒有跟他們出過遠門,我要上班,沒辦法請那麼久的假,他們會跟我分享布教的情況,感覺每個人都很開心。 一九五六年,美國白雪溜冰團第一次來台北表演。我跟三個同事很想去看,但又擔心搭不上末班車回宜蘭,在台北又找不到地方住。師父知道後就跟我們講:「不要緊,你們可以到三重埔文化服務處來住。」那天表演結束十點多回到文化服務處,師父很貼心,還煮番茄麵給我們吃。

MORE

【敦煌經變】敦煌釋迦說法圖

文/本報綜合報導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除了修行,成道後的四十九年裡都在說法度化眾生,是信眾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導師。在敦煌壁畫中,大量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所呈現的即是佛陀講經說法的場景。 釋迦說法圖 莫高窟第251窟,建於北魏。在人字坡下的山形空間,畫一佛、二脅侍菩薩和四供養菩薩、四飛天。釋迦佛施無畏印,手握袈裟,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演說佛法。圖/資料照片 雙樹釋迦說法圖 莫高窟第244窟,建於隋代。釋迦佛施無畏印,結跏趺坐八角須彌座說法,兩側侍立弟子和菩薩,手持蓮花、經卷、華蓋,旁有雙樹,枝繁葉茂,青翠鮮豔。圖/資料照片 交手釋迦說法圖 莫高窟第249窟,建於西魏。圖中釋迦佛、菩薩立於寶池蓮花上,佛身修長,右袒袈裟,左手扼右腕,交於胸前。脅侍菩薩戴三珠寶冠,著帔巾長裙或穿袈裟,體態優美含蓄。有二弟子、二菩薩聽法。圖/資料照片 天神請法經變圖 莫高窟第148窟,建於盛唐。一天神攜二眷屬,跪在佛前,請問佛法。釋迦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舉手回答,左右有二弟子、二菩薩聽法。圖/資料照片 靈鷲山釋迦說法圖 莫高窟第332窟,建於初唐。此圖繪於東壁門北,靈鷲山山峰聳峙,山前釋迦佛身披大紅袈裟,施說法印,坐須彌座上,兩側菩薩脅侍,力士腰圍戰裙,手持金剛杵,威武勇健。圖/資料照片

MORE

【敦煌經變】釋迦牟尼佛說法圖

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以悲、智、願、行度化眾生;「牟尼」意為寂照,指達究竟圓滿的境界。不僅自心寂然不動,且具足大悲願行,自覺覺他。佛陀一生可以「八相成道」呈現:一、降兜率;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說法;八、涅槃。 佛陀感於眾生迷失本覺,沉淪苦海,故於成道後,先至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後更以大悲、大智、大願、大行,遊歷四方,化導群倫,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回歸本覺,離苦得樂。終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度有情,其數無量。 佛教繪畫濫觴 根據《律藏》記載,須達長者布施祇園精舍後,曾請教佛陀如何裝飾寺院,佛陀教以青、黃、赤等色彩繪圖,為後世壁畫的濫觴,也是佛教繪畫的起源。佛陀時代繪畫有四個目的:一、莊嚴寺院道場;二、宣揚佛陀教法;三、顯揚佛陀聖德;四、增益修道因緣。 佛教東傳後,漢明帝命人於洛陽城西雍門外起建佛寺,於其寺壁畫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又於南宮清涼台及開陽城門上作佛像,這是中國最初的佛畫。南北朝以後,擅長佛教繪畫的名家輩出,如東晉的顧愷之為瓦官寺畫維摩詰像,觀賞者絡繹不絕。 唐代吳道子畫〈地獄變相〉,使屠夫、漁民懺悔改業;詩人王維因親近佛法,將其悟境融入畫作。根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在西安、洛陽兩地就有數百幅繪有極樂世界、地獄變相圖,以及佛陀、菩薩、羅漢、力士等圖像的壁畫。 敦煌經變藝術 敦煌自前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門樂僔因見三危山金色閃耀,似千佛放光,於是頂禮發願,開始開鑿石窟,此後各朝代皆陸續開窟造像,至今保存四百九十二個洞窟,壁畫五萬餘平方公尺。 中國繪畫史上,以唐代的佛教繪畫最興盛,尤其壁畫一時蔚為繪畫主流。敦煌壁畫可說是一部中國繪畫史的縮影,被譽為「牆壁上的博物館」,壁畫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中「經變畫」是莫高窟壁畫最主要的部分。 所謂「經變」是把佛經中的故事,變成形像化的圖畫。這些生動而多樣的經變畫,如〈釋迦說法圖〉、〈維摩示疾〉、〈彌勒淨土變〉、〈阿彌陀淨土變〉等,畫師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將經文的情景以生動的描繪技術表達出來。 敦煌壁畫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中「經變畫」是莫高窟壁畫中最主要的部分。圖/資料照片

MORE

一覽廟宇之美  保安宮發行千份摺頁呈現宗教內涵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有「眾神之都」稱號的台南自古以來宮廟林立,其中六甲保安宮更是歷史悠久,是當地信仰中心。為推廣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發行上千份宗教摺頁免費與大眾結緣。 據保安宮沿革記載,六甲區舊稱「赤山堡」,境內甲南里昔稱「蕭厝角」,為清朝蕭姓家族墾地之一,日治時期屬六甲第三保。六甲區有多間擁有多元文化底蘊的經典古廟,為讓大眾有機會認識古廟淵源與故事,廟方發行千份摺頁,希望透過圖文並茂的宮廟介紹,來發揚宗教內涵,領大眾一覽廟宇之美。 保安宮表示,六甲保安宮中壇元帥盛名遐邇,除給予民眾精神上支持外,廟方亦年年舉辦「保安迎新麟鳳求環」及「中壇元帥太子爺文化季」,護佑鄉民。此外,保安宮門神及全廟彩繪更是人間國寶彩繪大師洪平順親自手繪作品,工藝精湛。 保安宮主委鄭文平表示,為慶祝今年台南迎來四百年,廟方率先出刊六甲保安宮摺頁,共譜保安宮在六甲的歷史軌跡,讓民眾免費索取結緣。

MORE

全台最古老岳王廟 連文藏頭籤詩傳奇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灣寺廟最常見的籤詩為〈六十甲子籤〉,但台南後壁旌忠廟的籤詩,並非以六十甲子排序,而是由五十六首「連文藏頭詩」組成,非常獨特。相傳這五十六首藏頭籤詩,是清代一位雲遊僧留下,頗具傳奇色彩,至今廟方仍留有清代籤詩古印版。 位於後壁下茄苳的旌忠廟,是台灣最古老的岳王廟,主祀「岳武穆王」岳飛。旌忠廟的籤詩有五十六首,各籤首字合成:「台灣府諸羅縣北路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感籤詩,凡爐前弟子及四方信士來問卜,當誠心潔淨,抽出一枝,又求金杯為準,吉凶禍福,明斷有應」。 相傳這套籤詩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有位雲遊僧到旌忠廟掛單,他鮮少與香客互動,白天振筆疾書,晚上則在神案下過夜。有一天,雲遊僧不告而別,眾人檢視他留下的物品,發現是一套五十六首的藏頭籤詩。 由於籤詩開頭為「台灣府諸羅縣」,而「諸羅縣」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林爽文之亂後,改稱「嘉義縣」,因此推斷這套藏頭籤詩,應該是在乾隆五十二年之前即已寫成,如今廟方還珍藏清朝時的籤詩古印版,可謂鎮廟之寶。

MORE

南屏別院健走、淨灘 護持高雄佛教堂工程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高雄報導】佛光山南屏別院於五月二十六日舉行「『未來與展望──為佛光山高雄佛教堂新建工程』健走及淨灘活動」,南屏別院的佛光人、佛光之友、林園鄉親等八百多人共襄盛舉。除了踐行「環保與心保」,也發願要用聚沙成塔的方式,為高雄佛教堂的新建工程盡一分心力,為了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從發車開始,車上就不斷播放〈準提神咒〉,祝願高雄新佛教堂的新建工程能夠順利圓滿。到達林園時,天空下起小雨,但澆不息大家的熱情。林園區區長簡水彬特地到集合地點歡迎,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致贈結緣品,感謝當地眾多校長、里長、里民的大力支持。 鳴鑼三聲後,大眾一邊健走、一邊聆聽「林園愛鄉協會」導覽義工的解說,認識當地特色植物。一行人健走來到林園的月牙彎淨灘,通力合作撿拾了塑膠類二十一袋、玻璃類二十三袋、一般垃圾七十袋、紙類五大箱。還給了林園月芽彎原本的美麗容貌。 大眾又歡喜地來到爐濟殿公園「市境之南樹」,將手中的一小杯沙子倒入高雄佛教堂的模型內,祈願佛教堂的新建工程能順利圓滿,完成「聚沙成塔」的宣誓。

MORE

星雲大師圓寂周年 大馬學者座談追思

【人間社記者心崇吉隆坡報導】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馬來西亞佛光山教育中心及《星洲日報》,於五月二十五日在馬來亞大學聯辦「二○二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座談會,主講人為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賴雪燕、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兼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黃文斌,以及馬佛青總會會務顧問梁國興,以「星雲大師與馬來西亞佛教」為主題,追思大師,探討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佛光山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致詞表示,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主張佛教應回歸人間,強調佛教的生活性、利他性和普及性,認為佛教應從消極遁世轉變為積極參與社會,通過整合各派別的思想分歧,推動佛教現代化。 黃文斌指出,大師自一九六三年首次隨中國佛教會訪馬以來,到二○一三年累計到訪二十四次。他的貢獻在於推動馬來西亞漢傳佛教走出傳統寺廟,提升為重視教育與生活的人間佛教,使佛教更加現代化和平等化。 賴雪燕強調,大師重視教育,認為教育是民族興旺之基、人民幸福之本。他在全球創辦多所學校、大學和佛教學院,通過教育弘揚佛法。大師還利用音樂傳播佛教教義和價值觀,透過合唱團、音樂表演及錄製音樂,增強社區精神,使教學更容易理解和愉快。 梁國興指出,馬來西亞十五至三十九歲的青年比例一直很高,而「青年佛教」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師認為青年是佛教的未來,並為此付諸大量行動。自一九七○年以來,馬來西亞的佛教在全國各地佛教團體和馬佛青總會的努力下逐漸轉變,顯示出大師在促進馬來西亞佛教發展方面的巨大貢獻。

MORE

高嘉屏偏鄉29校 佛光山聯合畢業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永遠從關懷出發──一一二學年度偏鄉學校聯合畢業祝福禮」,五月三十一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緣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對偏鄉學童的關懷,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的善美因緣,今年有來自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的二十九所學校參加。所有畢業生、在校生、師長,以及前來祝福的貴賓,一千六百人共同見證一場難忘的畢業祝福禮。 指導單位佛光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屏東縣政府及嘉義縣政府教育處;主辦單位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大學暨南華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及貴賓等人,為畢業生獻上祝福。 師長殷殷祝福   三好、四給傍身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表示,星雲大師知道偏鄉學校沒有大型畢典和畢業旅行,所以舉辦聯合畢業祝福禮,透過莊嚴儀式,讓大家有溫馨又隆重的畢業典禮。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吳文靜說,首次參加聯合畢業祝福禮,走進現場就很有感受,期許大家將來有能力回饋社會,讓社會有更多正能量,締造善的循環。 心保和尚期勉畢業生學無止境,還有要有承擔力,「承擔」就是對自己負責,對社會心懷責任;並學習「三好」,受用一生,大家都能實踐三好,就如同大師說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中華古今人文協會理事長劉宗澧期許,行「三好」可以帶領人生走向光明正途,以「四給」回饋社會,可以廣結善緣。 佛光山普門中學董事會駐校代表王文俊表示,感謝多年來辦理聯合畢業祝福禮,今天上了一堂名為「三好」的課程,相信大小朋友都領受到了。 畢業生高雄市金山國小陳泊誠、許博昀,以台語敘述大師關懷偏鄉的心意,大師助人不求回報是學習的典範。屏東縣內埔國小王惟煦、吳可薇說,他們承載著眾人的期許,勇敢向未來前進。 畢業生代表以卡片向師長訴說感謝之情,將代表學校的信物交由在校生,象徵薪火相傳。心保和尚等頒贈「雲水三千書包」做為畢業賀禮,恭讀大師〈為畢業生祈願文〉和獻燈。 會中更邀請魔術師李佳峰表演魔術,以及溪埔國小鼓藝隊、普門中學原音社、嶺口國小扯鈴隊、興田國小小提琴社演出。 師生訴說離情   場面隆重、溫馨   金山國小校長蔡佩娟表示,學校今年十一位畢業生,因為畢業生少,畢典往往雖隆重但冷清。集結偏鄉學校,使學生有所交集,彼此會有認同與歸屬感。這是場感恩與永續的教育,能為孩子帶來正向力量,有勇氣面對挑戰。前鋒國小畢業生宋季涵說,感謝能留下美好畢業回憶。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學務管理科科長鄭如華、澳門廠商聯合會理事長馮信堅和馮梁燕萍伉儷、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星雲大師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順章、蘇素賢、陳和順、戚品淑、劉珀秀、劉美杏、江陳喜美、陳瑞珍、陳慶純。以及佛館顧問戴玉琴、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張添永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張歐淑滿,勝宏實業公司董事長陳勝昌和陳蔡璧玉伉儷、合邦國際儲運公司董事長張淑娟、何陳號執行長陳美玉、上禾發展公司總經理林啟嵩和司美惠伉儷、富仁教育永續基金會董事長鄭富仁等貴賓與會。  

MORE
/26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