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戒香餘散馥 慧炬復流風 ─星雲大師對我的啟示 | 人間福報

戒香餘散馥 慧炬復流風 ─星雲大師對我的啟示

THE MERIT TIMES
文/普傑(前美國德州休士頓市政府副局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佛光山不二門。圖/喜心
文/普傑(前美國德州休士頓市政府副局長)

學佛的啟蒙恩師

媽媽九十歲了,是早期的佛光會員,我少年時代對佛光山的印象就是一些會員紀念品,如分會致贈的鬧鐘、背包等,其中極有紀念意義的是1989年行腳托鉢袋和佛光山開山紀念鉢。

第一次真正接觸佛光山,應該是國中畢業旅行。那時還沒有接觸佛法,沒聽過「不二法門」,所以看到頭山門的「不二門」牌樓書法,就和同學們猜是什麼字。最後大家一致決議,應該是「來二門」,大概是指來山上的第二道山門。打打鬧鬧中,卻也沒有人去關心第一道門在哪裡。

真正接觸佛法,是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星雲大師在我們學校開了一門佛教人生哲學,因為聽學長說這門課很補,出家師父很慈悲,都給很高的分數,所以迫不及待地選了這堂課。也因為師父的善巧方便,接引了我入佛門。

當時大師很忙,都是請徒弟代課,代課的師父用輕鬆的方法引導我們學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用〈生日快樂歌〉的旋律教我們念佛。當時全班都樂壞了,讓我了解佛法可以是輕鬆的,更可以用在生活上,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用意和背後的圓融慈悲。

利樂有情 化身千百億

畢業後當兵、出國念書,常常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大師在世界各地巡迴弘法的消息,對這位佛教界的高僧愈發有著一分莫名的景仰和親近感。也曾經到佛光山休士頓的禪淨中心參加過多次法會和家庭普照,但是真正的有福報親近大師的機會只有三次,而且都是在異鄉美國。

第一次是大師到休士頓玉佛寺弘法,傳授三皈五戒。第二次是大師主持佛光山中美寺破土典禮;第三次應該是中美寺的住持陞座儀式。前兩次都是夾雜在法會人群中,遠遠的聆聽大師開示,瞻仰風采。慚愧的是,現在已經忘記當時說法內容了,但印象深刻的是會中人山人海,大眾聽得如痴如醉,有笑聲也有讚歎聲,會後久久不肯離去,讓我深切的感受大師善說法要的魅力,和愛語說法的親和力。

大師曾說,下輩子還要做和尚,弘法利生和大家結緣。我想,大師和我們眾生所結的善緣、法緣,應該是在前生或多生之前就開始了,要不然今生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追隨者,在世界各地護持佛光山?

第三次是陪同宏師父(美洲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師)去拜會大師,得以近距離聆聽法音,大師循循垂問宏師父菩提中心近況,以及談到舊日山上的生活,這讓我感受到大師非常關愛後輩和關心佛教在海外的發展。這時候的大師坐在椅子上,像極了一位慈祥的父親,言語中少了在台上的醉人風采,卻多了一分台下的溫馨親切,如話家常。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

雖然沒有福報親近大師,但是大師著作等身,從閱讀這些法身舍利,我有幸可以進一步了解大師做人處世的特質、用人的方法,以及人間佛教的真實義。

閱讀大師的第一部著作是《星雲禪話》。那是我在美國工作的第一年,遇到了一些困擾。《禪話》第一冊摘錄了一篇趙州禪師「我不是佛」的公案,讀罷令我豁然開朗,了解在職場上遇到不合理的人和事,不需要一直忍耐退讓。

我們都知道大師鼓勵四眾弟子大聲說出「我是佛!」當我第一次聽到這說法時,不禁想起了《禪話》裡的一段公案。「我不是佛」是為了對治只學禪而不悟禪的世智辯聰,用來降服魔怨;「我是佛」則是為了鼓勵我們以戒為師、以法為師,用來激發菩提心;一個是隨緣善巧,一個是直下承擔,不一不異,都是佛法。

我常常想,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追隨大師呢?我認為,除了前世結的無量善緣之外,大師為人著想的個性,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老二哲學》這本書,大師寫到請義工服務之前,我們要先服務義工。例如請義工寫海報宣傳前,必先把紙筆桌椅準備好,伺候茶水飲食。請義工打掃環境時,要先把掃把抹布準備好。換位思考帶人帶心,這種做事觀念對我日後當義工、執事或職場管理上,幫助非常大,三十多年來和道場師兄和職場同事同修共事,也因此都能合作愉快。

大師雖然親和但絕不敷衍馬虎,在《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一書中,空師父(依空法師)談到大師對於細節絕不隨便搪塞,有引人入勝的說話神態和隨機應變的技巧,對於徒眾後輩極為愛護,很自然的一個隨手不經意的動作,只因為那麼真心自然,常常讓接受的人銘記良久。

慈惠長老也提到,大師雖然疼愛後輩,但是對於影響佛門威儀的穿著或行為,是會在適當時機糾正當事人。

從大師的著作裡,我們更發現他是一位有赤子之心的人,他曾經替義工倒茶,為徒弟炒上一鍋麵,有了這種為人利他的心,才能做好自己的本分,也是一種純真的菩提心。

以人為本 逆境處之泰然

學佛的人都知道「忍」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行,一切法得成於「忍」。大師在《合掌人生》中提到,他一生中忍受飢餓的經歷很多,其中有一段送雜誌到新北投某寺廟的描述,大師兩天沒吃飯的經歷最讓人不捨。

一般人受了委屈難免會怨天尤人,但是文中大師不但不怨恨,反而因為這個逆增上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將來我有能力建寺時,我要給人吃飯!」這是多麼平凡又偉大的誓願啊!讀到這段文章,我總覺得大師年紀輕輕的,當時已經放下我執,雖然餓得頭暈、腳步蹣跚,但心中只是想著不要讓別人也受到同樣的苦。我常謹記這一段教誨,日後在逆境時,儘量試著處之泰然,學著做到:如果我是大師,我的下一步反應會怎麼做。

忍飢餓、寒冷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能忍一口氣才是功夫。大師在書中教導我們,忍不是懦弱無用,而是一種慈悲智慧的力量和藝術,去承擔責任和化解困難。這種「忍無可忍」的修行,加上「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應該是推動佛光山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動力。

過去的困難再多、再密,阻礙再大、再高,也阻止不了大師弘法利生,推動人間佛教的願心。「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這應該是大師一輩子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而我們現在則是要把棒子接好、接穩。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