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找到自己 | 人間福報

找到自己

THE MERIT TIMES
星雲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自古以來,相傳在深山、大海裡,蘊藏著無限的寶藏,近代科學也已經證明,確實在山間、海底藏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因此考古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商業家們,無不千里迢迢,上山下海探取寶藏。
其實,心外的寶藏有限,真正豐富的寶藏是我們的「自性真如」,它隱藏在我們的心裡,等著我們去挖掘,如何尋得自我的寶藏,僅提供四個方向:
第一、從佛像經書裡,可以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佛像、經書就如同一面鏡子,是最誠實能反映真實自我;也是帶領我們穿透迷霧,親見本來面目的途徑。
第二、從花草沙石內,可以認識自己內心的世界:宋朝蘇東坡居士從山風吟嘯,流水潺潺體會「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真如。」寒山禪師說:「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叫我如何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大自然的花草沙石裡蘊藏著無邊的法界,只要你有一點靈犀禪心,即可悟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第三、從拜墊禪椅上,可以堅守自己無限的生命:諸佛菩薩不需要我們眾生的恭敬禮拜,乃是藉由我們身體的禮拜,以認識自己永恆的生命,猶如「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在一起一拜之間,昇華自性,曠大生命。藉由關閉諸根之妄動,攝持心念於專一,方能體會無邊的世界,展現自我是佛的昇華。
第四、從人我是非中,可以體會自己真實的寶藏:禪門詩云:「閒居無事可評論,一炷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意喻不把人我是非攬自身,不舉人過添煩惱,便不至於攪亂一池春水。唯識家說人我之間的是非好壞,都是我人自心之顯現,因此若能堪破自他不二,心境一如,便能認識取當下自我如如不動的真實寶藏。
學佛,學什麼?念佛,念那尊佛?學佛就是學自己,念佛就是念自心。
如何能找到自己?下列四點意見:
第一、從佛像經書裡,可以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
第二、從花草砂石內,可以認識自己內心的世界;
第三、從拜墊禪椅上,可以堅守自己無限的生命;
第四、從人我是非中,可以體會自己真實的寶藏。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