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11) 香的語言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11) 香的語言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08觀看次
佛陀紀念館。圖/如輝
均提童子偈
呆菴莊禪師偈
文/星雲大師

香的語言

讚美人的語言就有香味;香的語言就是要說善良的語言、慈悲的語言、促進和諧的語言。反之,惡口、粗言、妄語、邪說等損人的話,都會讓人掩鼻難聞。

一般電台招考播音員,首先音色、音質、音聲要美;所以從事播音工作者,都要訓練講話。

其實講話聲音要好聽,最重要的要發自內心的真誠,所謂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能夠利人的語言雖然簡單,但是鏗鏘有力;有的人儘管大聲吼叫,但不得人望,因為他的話語不能給人利益,不能讓人歡喜,所以他的語言沒有香味。

經云:「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心中無瞋無價寶,不說妄語是真常。」就如「香口沙彌」,因為他多世不曾妄語,所以他說話時口中都帶著香氣,因此名曰「香口沙彌」。

《六祖壇經》裡說到「自性五分法身香」,說明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中,都能散發出本有的佛性芬芳。例如蓮花沒有受到汙染,所以清香撲鼻;梅花愈經寒冷洗禮,愈是香氣迎人。所以梅、蘭、竹、菊都是花中的君子,都像「五分法身香」一樣令人歡喜,令人陶醉。

所謂「五分法身香」就是:

第一、戒香:所謂「戒香」,就是要每一個佛弟子在自己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稱為戒香。

第二、定香:所謂「定香」,就是要觀照各種善惡的境界,自心不亂,稱為定香。

第三、慧香:所謂「慧香」,就是自心修行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作諸惡,即使做善事也不執著,敬上念下,愛護鰥寡貧窮者,稱為慧香。

第四、解脫香:所謂「解脫香」,就是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覺無礙,稱為解脫香。

第五、解脫知見香:所謂「解脫知見香」,就是自心既然對於善惡都無所攀緣,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須廣學多聞,認識自己的本心,通達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真性毫不變易,稱為解脫知見香。

若人具備有此五香,則燦爛芬芳,香氣迎人,何患自己不能到處受人歡迎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七冊 第二三五頁

均提童子偈

           均提童子

面上無瞋是供養,
口中無瞋出妙香;
心內無瞋無價寶,
不斷不滅是真常。

【作者】
均提童子,生卒年不詳,相傳為文殊之侍者。這四句話是唐末無著文喜禪師朝禮五台山,途中於金剛窟般若寺與文殊菩薩擦身而過,乞請均提童子所賜之偈頌。

【賞析】
「面上無瞋是供養」,不將瞋恨表現在面容上,要時常保持笑容。世間上最美的表情是微笑,世界上最好的善舉是布施,最好的供養,就是以微笑來布施他人。只要你多一點點笑容給人,就是對人間最好的布施,也是最好的供養!
「口裡無瞋出妙香」,佛經裡記載,過去有一位沙彌因口中因為經常誇獎他人,讚歎三寶,不說妄言、惡語,久而久之,他的口中自然飄散出一股異香,大家都稱他「香口沙彌」。因此我們與人相處,不說諷刺的話語,沒有惡口、妄言、綺語、兩舌,不傷害對方,出言吐語就是「口出妙香」了!
「心上無瞋無價寶」,先從面上不表現瞋恨的容貌,再到口中不出怒言,然後打從心底做到一點都沒有瞋恨的念頭。
心上無瞋,舉心動念常常不忘為人服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像這樣心上沒有瞋恨,甚至進一步利益他人,就是無價的珍寶!我們能安身立命,在沒有瞋恨的身口意中,就是「不斷不滅是真常」的意境了。
──摘自《星雲說偈2》第二頁

呆菴莊禪師偈

        明.呆菴普莊

人人皆是天真佛,
晝夜六時常放光;
剃了眉毛觀自得,
何勞特地禮西方。

 

【作者】
普莊禪師(一三四七~一四○三),明初臨濟宗楊岐派禪僧。台州(浙江)仙居人,號呆菴,又稱敬中。於天童山出家,後參謁天寧寺了堂惟一,為其法嗣。有《呆菴莊禪師語錄》八卷行世。

 

【賞析】
「人人自己天真佛」,每一個人都具有佛性,佛性是不假外求,是人人本具,個個皆有。所以,我們不要忘失了自己,人人都具有佛法僧自性三寶,真如佛性不時會在我們心中放光!
「晝夜六時常放光」,晝夜六時,是過去印度計算時間的方法,印度將白天分成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三時;夜晚則分為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三時,因此說晝夜六時常放光。
「剔起眉毛觀自得,何勞特地禮西方?」意思是「靈山就在汝心頭」,不必向外尋找,要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不需特地去禮西方,只要能懂得自己心裡的真如佛性!

──摘自《星雲說偈1》第一五○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