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10)死水和活水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10)死水和活水

THE MERIT TIMES
南宋.朱熹
字級
收藏文章
95觀看次
有「人間仙湖」之稱的喀納斯湖。喀納斯湖位於大陸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深處,地處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交接之處,自然景觀及人文風貌始終維持原始風貌,有「人間淨土」之稱。圖/資料照片

〈觀書有感〉
           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
朱熹(一一三○~一二○○),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江西婺源)。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開創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程朱理學集大成者。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為教本。

【賞析】
這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寫的感悟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在一方池塘的水面上,天上的陽光、雲彩,都一一映現出來,這是作者比喻自己的內心境界。
「問渠哪能清如許」,心湖裡的水何以那麼清淨呢?因為人的真如本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被煩惱無明的黑風揚起了波浪,而擾亂本自清淨的佛性。
「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真如自性心海,本來就是清淨無染。一如樹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淨,不斷地讓清淨的活水滾滾流出,這一塘水就可以永保清淨。
假如我們的心中能恆常不斷流露出智慧、慈悲、清淨、菩提、懺悔、禪定的法水,心海就會非常清淨、美妙,一如源頭流出活水,能使清淨的塘水映現出「天光雲影共徘徊」。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自然會容易與真理相應,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進而體證豁然自在的人生境界了! 

──摘自《星雲說偈1》 第七十六頁

佛印禪師詩偈
        北宋‧佛印禪師
一樹春風有兩般,
南枝向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
一片西飛一片東。

佛印禪師(一○三二~一○九八),北宋饒州浮梁人。 幼聰慧,三歲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在竹林寺讀《楞嚴經》,不久出家,歷任淮山斗方寺、廬山開先寺、歸宗寺,丹陽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寺住持。

這首偈語是說佛印禪師、蘇東坡、秦少游三人之間的一段公案典故。
有一天,秦少游和蘇東坡一起吃飯,發現桌上有一隻蝨子緩緩爬動,蘇東坡說:「人的身上實在髒,你看,身上的垢穢都變成蝨子。」秦少游聽了,就回答:「蝨子哪裡是人身上的垢穢變成的,是棉絮變成的呀!」一個說是垢穢生出來的,一個說是棉絮生出來的,因此相持不下,互起爭執。最後決定去問佛印禪師,請他做個決斷。
第二天,當著兩人的面,佛印禪師一語化解了爭執:「說到蝨子,他的頭部是垢穢變的,身體是棉絮變的。」蘇東坡和秦少游不約而同佩服佛印禪師的智慧。
這首偈語就是化解爭執的妙方,你看一樹春風有兩般,南面的樹枝向暖,北邊的樹枝向寒,可都是一樹兩枝,現成的一段西來意,何必分高分低?蝨子算什麼?佛印禪師勸蘇東坡和秦少游:「一片西飛一片東,兩個人都不必爭了。」

──摘自《星雲說偈1》第一三○頁

死水和活水

一池靜止的死水,和一條涓涓細流的活水,同樣是水,但是我們即刻可以判斷出水質的不同。
死水,表示沒有生命;它沒有跳躍,沒有流動,沒有未來。而活水雖然是細流,但奔放向前,與阻礙奮戰,自能流出無限的前途。
生命一如流水;流水淙淙,永不停息。我人的心念,念念不停,恰如流水。唯識宗更將第八阿賴耶識喻為瀑流。
生命如水!但是,有的人自己本身保守固執,不把生命、心靈跟大地眾生共同活躍起來,宛若一灘死水,無益於世。有的人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這都是沒有活用生命,故而讓生命變成了死水。有的人覺得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這也是沒有發掘自己的潛能、才華、專長,所以活水不來,就如同死的生命。
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的生命有所不足時,就是死水;當一個人不肯發心利眾時,就是死水;當一個人不願把自己的所有分享別人時,就是死水。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們有了般若智慧,就是有活水。
吾人應該善用我們生命的活水:
枯萎的禾苗,我以甘霖的活水滋潤之;
瞋恚的怒火,我以忍耐的活水熄滅之;
汙穢的身心,我以智慧的活水洗淨之;
焦渴的人生,我以佛法的活水飲用之。
不只生命如水!其實:
人情如水:如果只蓄不流,就是死水;如果能彼此互動,相互往來,就是活水。
金錢如水:金錢不用,就是死水,能活用金錢,就是活水。
人性如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生能有「逆水行舟」的精神,逆生死之流而上,生命即可活躍,即是活水。
人心如水:水會流,心會動;當我們把心活躍起來,就是活水。
一只茶杯打破了,茶杯本身不能復原;但是裡面的水流入地層,經過遇熱蒸發,遇冷凝結致雨,仍然可以還原回來。所以,生命如水,流遍十方;能否活出生命的價值?就看自己的生命是死水還是活水!

──摘自《迷悟之間》第二冊 第一八三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