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9)心的觸動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9)心的觸動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81觀看次

文/星雲大師

心能讓人上天堂,也能讓人下地獄。如唯識家所說的「一水四見」,眾生面對相同境界時,因各種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見解認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心,時而在天堂,時而下地獄,如此周轉不知多少次;我們也可以說,人的一生當中,好心就常常上天堂,壞心就常常下地獄,一生中,天堂,地獄來回無數萬次。
《心地觀經》說:「心如流水,念念生滅;心如大風,飄遊四處;心如猿猴,跳動不已」。所以,心的觸動是喜怒周轉,而且是善惡無常的。
心是最有反應、最有感覺的器官。我們看大自然的山川鳥獸、花開花落;我們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無常;我們看世間的生住異滅、輪迴流轉;以及他鄉遇故知、人際的往來,我們的情緒,都會因心的觸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現。
心如山谷,有聲音就有回音;心如鐘鼓,有敲打就有聲響;心如燈光,有觸動就會有變化;心如池水,有風吹就有波動;心如浮雲,有溼度就有雨水;心如水氣,有冷熱氣壓,就有颱風。
因此,我們常聽人說:「那首歌,動人心弦」;「那部電影、震撼人心」;「那句話,讓人痛徹心腑」;「他的行善,讓人銘感五內」;「那場戰爭,讓人驚心膽破。」
心,是即使你沒有動它,它遇到各種的境界,都會有所觸動。尤其是異鄉遊子、文人墨客的心,常因喜喪婚慶、生死離別,而撥動心中的絃;詩人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的「客中無日不思家。」都是因情、因境,在心靈上有了心的觸動,而有傷春悲秋的感慨。不過禪師們,卻是因為有心的觸動,而大徹大悟。
人的心,有時候心神不寧、有時候心煩意亂、有時候心情緊張,有時候心驚膽顫。心像猿猴跳動不停、心像盜賊為非作歹、心像國王發號司令、心如工廠出生產品,最重要的,五人之心要像《般若心經》所說:要心不執著,意不顛倒,所謂置心一處無所不辦。
如果能讓心見賢思齊、見善嚮往;讓心擁有正義、柔和善美;讓心清淨自在、如如安住;讓心不被外境觸動,不被外境所奴役,如此則能作心的主人。
人要學會不動心,要聽無聲的聲音,看無色的世界,處不動的環境,要做到「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因為世間的「風動幡動」,實為己之心動耳!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二冊 第一九四頁

龐居士語錄
       唐‧龐蘊
但要無心於萬物,
何妨萬物假圍繞;
鐵牛不怕獅子吼,
悟似木人看花鳥;
木人本體自無情,
花鳥逢人亦不驚;
心境如如只遮是,
何慮菩提道不成。

【作者】
龐蘊(?~八○八),字道玄,湖南衡陽人,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悟境很高,有「中國維摩詰」之稱譽,與傅大士並稱。世人稱他「龐居士」、「龐翁」、「襄陽龐大士」。

【作者小故事】
龐蘊自少年時,便有志探尋生命真相,後皈依佛門。初參石頭禪師,問道:「不與萬法為侶的,是什麼人?」石頭用手捂住他的口,龐蘊豁然省悟。
後來他又以同樣的問題到江西參禮馬祖道一禪師,馬祖回他一句話:「等你一口吸盡西江水時,再跟你說。」龐蘊於言下領悟,又留下來參學兩年。
自此以後,機鋒迅捷,曾與馬祖、石頭、丹霞天然等禪師酬對機鋒,也與當時著名的禪者如藥山惟儼、百靈、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頻繁往來。
龐蘊曾將數萬家當拋於湘江,帶著妻子、兒女躬耕於鹿門山下,並編製竹器販賣過活,簡化所求,一心向道,一家人沉浸於禪悅法喜之中。「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樂頭,共說無生話。」就是這個佛化家庭的最佳寫照。
龐蘊將要捨離世緣時,叫女兒靈照到門外觀看時日,靈照返回屋內回答:「已經日正當中,而且還是日蝕呢!」龐蘊才踏出門外觀看,靈照馬上就搶先一步登上父親的座椅,合掌坐化。
等到龐蘊進門一看,知道上了女兒的當,便笑道:「我女機鋒敏捷啊!」於是延後七天才入寂。州官于由來探望他,討論佛法,龐蘊見時機已至,就假裝疲倦,把頭枕放在他的膝上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說完,就入滅了。
當龐婆知道龐蘊與靈照都已遷化,嘆息說:「這痴女和無知老漢竟然不告而別,何其忍心啊!」趕緊把這消息告訴在田裡耕作的兒子。兒子聽了,「嘎」的一聲,拄著鋤頭,也立化而去。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