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 看得見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 看得見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78觀看次
參禪三偈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參禪前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參禪中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悟道後
看山仍是山
看水仍是水。
──行思禪師

【作者】
行思禪師(?~七四○),唐代僧。吉州安城(江西安福)人。幼年出家,隨六祖慧能大師學法,與南嶽懷讓並稱二大弟子,同嗣六祖之法。後住吉州青原山靜居寺,故號「青原行思」。門徒雲集,禪風大振,其流派相對於南嶽下而稱為青原下。其後又自此法系衍出雲門、曹洞、法眼等三系。僖宗賜諡「洪濟(一作弘濟)禪師」,塔名歸真。

【賞析】
開悟之前,世界是一片迷濛渾沌,開悟之後,又是一番怎樣的氣象呢?開悟之前,人生是一場貪瞋痴愛,開悟之後,將是一段如何的風光?悟後的觀念,與未證悟之前會有什麼不同的轉變呢?
古人說:「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萬般可忘,難忘者閒名一段。」世間上的人執迷於塵勞五欲,一面繫縛自己,一面又要別人幫助他解脫。悟,是觀念的改變,智慧的體現:未悟之前,心裡種種執著,貪戀功名富貴,計較人我是非,沉溺虛幻情愛,放不下也解脫不了;開悟之後,能掙出名韁利鎖的綑綁,衝破情關欲海的迷離,朗朗觀看世間,頂天立地生活於宇宙。
有人以參禪前後的不同感受來說明悟後的心境:沒有參禪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開悟後再看,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為我們內心貪求執著,w不能體會山水的清明,因此看山是山,與我無關;看水是水,於我何益?但是經過一番歷練提昇之後,再來看看山水萬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水鳥樹林都是我的朋友,溪聲流水都是我的知音。
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非真理法身;一沙一石、一山一水,無不是如來妙諦,山河大地、宇宙虛空乃至一切眾生,都是從我清淨自性所湧現出來的。山水不再是心外的山水,而是我心內所流露的智慧活泉。

 ──摘自星雲大師〈證悟之後的生活〉,《人間佛教系列(八)》,第八十五頁





看得見


裝一盞燈,為什麼?為了要看得見室內的一切;開一扇窗戶,為什麼?為了要看得見窗外的世界。

看得見,才能感到安心。人情世故看得見,才能把人際關係經營好;看不見人我關係,冒冒失失,就會衝撞別人。因此,做人眼睛要亮,心眼要開,才能看得見世道安危;將心比心,互換立場,才能看得見別人。

別人的表情,是歡喜,是惱怒,要看得見;自己的心裡,是好心,是歹念,也要看得見。能看得見現在,也要看得見未來;能看得見別人,也要看得見自己。看得見物,也要看得見心;看得見壞,也要看得見好。

佛教講悟道前後的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都是看得見。

是山是水,看得見;不是山,不是水,也很清楚。看得見,不是只用肉眼去看,人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人的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而且眼睛會老化,會病變,所以人要以慈眼、慧眼、法眼、佛眼來看內外,看遠近、看好事、看善事、看美事。

有的人雖有眼睛,但是看不清世道人心;有的人雖然眼盲,但他看得到世路坎坷,看得清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法。

有一球員,雖然深度近視,但是每投必中,因為他是用心眼來投球。木匠測量水平線,都是用一隻眼去看,可見獨眼看得正確。男女交往,在未結婚前要用雙眼去看,考慮結婚的時候應用一隻眼來看,結了婚以後最好就不要看,不看對方的缺點,只要想到對方的美好。

照相,焦距要對準,才能看得見目標,才能按下快門,照好一張相片;超車,看得見對方有無來車,才能保障安全。做人,不能沒有因果觀念,不能沒有道德仁義;沒有因果觀念的人看不見未來,沒有道德仁義的人看不見人情。人生的路,看得見自己的目標,才有希望,看得見自己的理想,才有未來。

──摘自《迷悟之間》第八冊 第九十四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