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我一定生病了!你有罹病焦慮症嗎? | 人間福報

我一定生病了!你有罹病焦慮症嗎?

THE MERIT TIMES
陳玲芳
字級
收藏文章
98觀看次
心理師提醒,「罹病焦慮症」可能會打亂生活步調、降低生活品質、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破壞人際關係。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我一定生病了!可是去醫院檢查,為什麼都說沒事?」心理師指出,「罹病焦慮症」患者,通常即便沒有明顯身體症狀,也會確信自己生病了,只要身體出現一些現象或輕微症狀,即便只是正常的生理感覺,或一般不被認為是疾病的身體不適(如流汗、打嗝、腸胃蠕動),患者也會自行錯誤解釋為「罹病」。

40歲許小姐,近幾年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三不五時就往診所及醫院跑,頻繁請醫生幫她做各種健康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許小姐還是很擔心自己有「潛在疾病」沒被檢查出來,因此每周要到醫院報到好幾次,醫院各科都被她看了好幾遍。

尤其疫情期間,她更是天天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在無形中已「確診」,只要一咳嗽便快篩,但每次結果都是陰性,即便在疫情趨緩、沒有身體不適感的日子,她還是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工作期間,也常請假去看醫生,和親友聊天,話題常繞著健康問題打轉,甚至焦慮到睡不著覺。在朋友建議下,到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原來自己有「罹病焦慮症」!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圖/國泰醫院提供

反覆擔憂惡性循環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表示,如果患有特定生理疾病,一般人可能會因為當下身體狀況而有短暫性憂慮,然而,罹病焦慮症患者,雖然可能已經有其他疾病,或有可能發展成某一疾病的高風險因素(如有家族病史),但對身體健康的擔憂依然「過度」,與病症的嚴重程度明顯不相符,如曾被醫生告知血壓偏高,但已有長期穩定控制血壓,卻仍強烈擔心會因「中風」而完全「失能」。

在此擔憂下,他們會頻繁就醫檢查,甚至到很多科別(尤其是內科)就診,也有人會在網路上頻繁且大量搜尋疾病相關資訊,看了之後又加深了對生病的擔憂。

楊宇祈說,患者常因看到疾病相關報導、聽到朋友生病消息,變得兩極化,不是過度檢查,就是逃避就醫,進入一個反覆擔憂的惡性循環中。最後可能會打亂生活步調、降低生活品質、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破壞人際關係。

心理師建議,一旦出現疑似「罹病焦慮症」情況,可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專業協助。圖/pexels

5撇步遠離焦慮

楊宇祈建議,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可到精神科/身心科尋求專業協助。此外,她也傳授5個改善的方法:

1. 在感到焦慮時,適當轉移注意力至其他活動中。

2. 充實生活安排,多從事愉悅活動及運動,規律生活作息。

3. 練習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

4. 減少重複查找疾病相關資料,適度觀看疾病相關新聞。

5.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與身邊可信賴者聊天、適時抒發情緒。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