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5、16) 光復之後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豐碩飽滿的高麗菜田 民國49年,一處田地種植菜葉寬大、豐碩飽滿的高麗菜。高麗菜又稱洋白菜、包菜、包心菜、大頭菜、甘藍菜等。一般在秋季播種,經過冬季長期低溫的成長期,並在春季開花結籽。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光復後農村的耕作景觀 民國49年,屏東一處水田,農夫牽著水牛犁田的情景。犁田的時候會將土壤翻起,使其變得鬆軟,此時藏在土壤下的蟲子與蚯蚓也會被翻出,吸引鴨群前來覓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兩名農夫背著農具正準備下田 民國49年,南台灣一處農田邊,兩名農夫背著農具正準備下田,歲月的風霜刻在臉上,卻不掩樸質的笑容。田間成片竹林,為台灣農地與山間常見的植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貝湖岸的晒穀場 高雄大貝湖(今澄清湖),一名農婦在湖岸晒穀。最早大貝湖為高雄曹公圳的支流,一開始為農田灌溉之用,日本時代擴建為工業生產用水的基地。民國43年,市政府重新規畫,逐步收回農地,並在湖邊種樹造林、美化環境,使湖岸周邊煥然一新,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裝載草繩的牛車 民國49年,一輛牛車載著大批的草繩走過馬路。草繩是稻草浸水再晒乾後,由機器編織而成的,相當耐用。一般商家多以草繩來固定貨物,因此許多農村都設有織草工廠,成為農村經濟的一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農婦帶著孩子到田裡工作 民國49年,南台灣的農田,農婦帶著孩子一起工作。照片中孩子的年紀比較大了,有時候還可以幫媽媽拿點東西。雖然幫不上太多忙,但已經可以自己在田邊玩泥巴、抓泥鰍,不用媽媽背著時刻看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甘蔗採收 民國49年,南台灣採收甘蔗的現場。甘蔗採收時,種植的農家會動員全家大小一起收割,孩子們幫忙採集甘蔗葉,成堆的葉子堆放在地上,如同柔軟的床墊。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群農婦跪在田地裡除草 民國49年,南台灣的烈日下,一群農婦跪在田地上除草。農家依靠種植來維持生計,一家溫飽都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農婦們厚實的背影呈現的不僅是身軀的力量,也代表生命的意志與強韌的精神,雖然身上沾滿泥土,但這就是務農人家與大自然的連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位農夫牽著水牛整平農田 民國49年,屏東一處農地,站在碌碡上的一位農夫讓水牛拖著以整平農田。犁過的田地因為土壤被翻起,會呈現凹凸不平、泥塊散落的狀態,需要整平之後才能開始播種插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位農夫在田邊林蔭下乘涼 民國49年,台南縣一位農夫在田邊乘涼。南台灣的酷暑炎熱難耐,卻也譜成了優美的農村景致:藍天白雲,大地滿是綠意,雨後蛙叫,夏夜蟬嗚。許多在南部農村成長的人,成年後到台北工作,終日忙碌,然而「夜來幽夢忽還鄉」,入眠後仍不時會回到那稻浪飄香、雨蛙夏蟬的原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貝湖岸的晒穀場

高雄大貝湖(今澄清湖),一名農婦在湖岸晒穀。最早大貝湖為高雄曹公圳的支流,一開始為農田灌溉之用,日本時代擴建為工業生產用水的基地。民國43年,市政府重新規畫,逐步收回農地,並在湖邊種樹造林、美化環境,使湖岸周邊煥然一新,成為著名的風景區。



光復後農村的耕作景觀

民國49年,屏東一處水田,農夫牽著水牛犁田的情景。犁田的時候會將土壤翻起,使其變得鬆軟,此時藏在土壤下的蟲子與蚯蚓也會被翻出,吸引鴨群前來覓食。



農婦帶著孩子到田裡工作

民國49年,南台灣的農田,農婦帶著孩子一起工作。照片中孩子的年紀比較大了,有時候還可以幫媽媽拿點東西。雖然幫不上太多忙,但已經可以自己在田邊玩泥巴、抓泥鰍,不用媽媽背著時刻看顧。



豐碩飽滿的高麗菜田

民國49年,一處田地種植菜葉寬大、豐碩飽滿的高麗菜。高麗菜又稱洋白菜、包菜、包心菜、大頭菜、甘藍菜等。一般在秋季播種,經過冬季長期低溫的成長期,並在春季開花結籽。



一位農夫牽著水牛整平農田

民國49年,屏東一處農地,站在碌碡上的一位農夫讓水牛拖著以整平農田。犁過的田地因為土壤被翻起,會呈現凹凸不平、泥塊散落的狀態,需要整平之後才能開始播種插秧。



一位農夫在田邊林蔭下乘涼

民國49年,台南縣一位農夫在田邊乘涼。南台灣的酷暑炎熱難耐,卻也譜成了優美的農村景致:藍天白雲,大地滿是綠意,雨後蛙叫,夏夜蟬嗚。許多在南部農村成長的人,成年後到台北工作,終日忙碌,然而「夜來幽夢忽還鄉」,入眠後仍不時會回到那稻浪飄香、雨蛙夏蟬的原鄉。



兩名農夫背著農具正準備下田

民國49年,南台灣一處農田邊,兩名農夫背著農具正準備下田,歲月的風霜刻在臉上,卻不掩樸質的笑容。田間成片竹林,為台灣農地與山間常見的植物。



裝載草繩的牛車

民國49年,一輛牛車載著大批的草繩走過馬路。草繩是稻草浸水再晒乾後,由機器編織而成的,相當耐用。一般商家多以草繩來固定貨物,因此許多農村都設有織草工廠,成為農村經濟的一環。



甘蔗採收

民國49年,南台灣採收甘蔗的現場。甘蔗採收時,種植的農家會動員全家大小一起收割,孩子們幫忙採集甘蔗葉,成堆的葉子堆放在地上,如同柔軟的床墊。



一群農婦跪在田地裡除草

民國49年,南台灣的烈日下,一群農婦跪在田地上除草。農家依靠種植來維持生計,一家溫飽都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農婦們厚實的背影呈現的不僅是身軀的力量,也代表生命的意志與強韌的精神,雖然身上沾滿泥土,但這就是務農人家與大自然的連結。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