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10-5) 台灣中部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北港朝天宮宏大富麗的建築 1930年代,北港朝天宮。由於泉州移民從事海洋事業者眾多,祭拜媽祖祈求海上平安,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北港媽祖廟香火極盛,從大清到日本時代歷經多次重修,規模不斷擴大。不過,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壓制台灣民間深具中華色彩的宗教和文化,強迫民眾祭拜日本神社,北港媽祖廟不但禁止燒金紙,金爐也遭到拆除。經歷寺廟整理運動,部分神像遭到燒毀或由廟方私下收藏保管,祀神一度僅剩下媽祖及五文昌。 台灣光復以後,本土民間宗教解禁,北港媽祖廟又重新恢復往日盛景,後來更被指定為國定二級古蹟。300年來,北港媽祖廟一直是中部地區人民的信仰中心,雖然曾經過些許波折,但民間的媽祖信仰始終屹立不搖,其宏大富麗的建築,更是力量與平安的象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富裕人家的隆重喪禮 1930年代,台灣一個富裕人家的隆重喪禮,靈柩裝飾華麗,並且僱用了樂隊、民俗穿扮,以及僧侶念經送行。當時,每一間大寺廟均有提供念經送行的禮儀服務。 ﹝林壬癸評注﹞ 這真是大富大貴人家的出殯行列,那靈襯可與現今日本寺廟祭典相比,只是素裝飾,36人推車,陣頭行列接引西行,南北管樂,西樂隊遊街,沿路有擺案祭送,乞丐窮民隨地置供品跪拜(喪家有專人回禮金)綿延到城外。喪家孝男披麻載草圈足登草拖鞋露腳指,孝女媳披麻帶孝扶棺哭。此時改16苦力抬棺至山頭。棺披繡緞錦被,法師經團引領。大孫捧米斗坐藍轎!弔客外家姻親請回!至親喪家孝男女群送!光復後保留部分改車輛運送。好友騎機車,車掛小花環隨行至山頭!隆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附日本寺院與神社》定價2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1500元,意者請洽新世語文化: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彰化孔廟大成殿 1920年代,彰化孔廟大成殿,為中部地區孔學傳播的重鎮,是台灣少數從前清時代就已興建的孔廟,也反映出中部地區移民發展之繁榮興旺。 大清雍正年間,由彰化縣知縣張縞倡建孔子廟。乾隆年間,仕紳施士齡倡議重修,獲知縣程運青准許,但至知縣王鶚任內才主持重修,且因資金不足僅重修櫺星門。不久,明倫堂因風雨全毀,其他建築亦受損,知縣張世珍再次倡議重修,設泮池與照牆,並重修明倫堂。 嘉慶初年,歲貢生鄭士模重修孔廟,明倫堂與學署卻未重建。後彰化知縣楊桂森再度倡議重修,改至孔廟左側復建明倫堂,並置有禮樂器,招佾生,於春、秋二季舉行祭典。接著,知縣吳性誠在明倫堂舊址興建文昌祠,並於重修白沙書院後重建教諭署。之後,道光、同治到光緒年間,在地方官員和仕紳的支持下,孔廟多次重修。 日本時代,當局曾經計畫將孔廟遷移他處,遭到到地方人士反對。台灣光復後,孔廟亦因坍塌多處、建築老舊,加上位於市中心,亦有遷移之議。後經地方人士奔走,並由文化人士審議,最後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 1930年代,北港朝天宮,宮前搭建了日式前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北港朝天宮的傳說 1920年代,北港朝天宮的華麗造型,又稱「北港媽祖廟」,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古老寺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有關這一座寺廟有不少傳說,常聽到的說法是,康熙年間,樹壁和尚創立北港媽祖廟。他將福建湄州島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時,曾在一處古井旁休息,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然而樹壁和尚要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因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正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彰化孔廟大成殿

1920年代,彰化孔廟大成殿,為中部地區孔學傳播的重鎮,是台灣少數從前清時代就已興建的孔廟,也反映出中部地區移民發展之繁榮興旺。

大清雍正年間,由彰化縣知縣張縞倡建孔子廟。乾隆年間,仕紳施士齡倡議重修,獲知縣程運青准許,但至知縣王鶚任內才主持重修,且因資金不足僅重修櫺星門。不久,明倫堂因風雨全毀,其他建築亦受損,知縣張世珍再次倡議重修,設泮池與照牆,並重修明倫堂。

嘉慶初年,歲貢生鄭士模重修孔廟,明倫堂與學署卻未重建。後彰化知縣楊桂森再度倡議重修,改至孔廟左側復建明倫堂,並置有禮樂器,招佾生,於春、秋二季舉行祭典。接著,知縣吳性誠在明倫堂舊址興建文昌祠,並於重修白沙書院後重建教諭署。之後,道光、同治到光緒年間,在地方官員和仕紳的支持下,孔廟多次重修。

日本時代,當局曾經計畫將孔廟遷移他處,遭到到地方人士反對。台灣光復後,孔廟亦因坍塌多處、建築老舊,加上位於市中心,亦有遷移之議。後經地方人士奔走,並由文化人士審議,最後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富裕人家的隆重喪禮

1930年代,台灣一個富裕人家的隆重喪禮,靈柩裝飾華麗,並且僱用了樂隊、民俗穿扮,以及僧侶念經送行。當時,每一間大寺廟均有提供念經送行的禮儀服務。

﹝林壬癸評注﹞

這真是大富大貴人家的出殯行列,那靈襯可與現今日本寺廟祭典相比,只是素裝飾,36人推車,陣頭行列接引西行,南北管樂,西樂隊遊街,沿路有擺案祭送,乞丐窮民隨地置供品跪拜(喪家有專人回禮金)綿延到城外。喪家孝男披麻載草圈足登草拖鞋露腳指,孝女媳披麻帶孝扶棺哭。此時改16苦力抬棺至山頭。棺披繡緞錦被,法師經團引領。大孫捧米斗坐藍轎!弔客外家姻親請回!至親喪家孝男女群送!光復後保留部分改車輛運送。好友騎機車,車掛小花環隨行至山頭!隆重!



北港朝天宮宏大富麗的建築

1930年代,北港朝天宮。由於泉州移民從事海洋事業者眾多,祭拜媽祖祈求海上平安,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北港媽祖廟香火極盛,從大清到日本時代歷經多次重修,規模不斷擴大。不過,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壓制台灣民間深具中華色彩的宗教和文化,強迫民眾祭拜日本神社,北港媽祖廟不但禁止燒金紙,金爐也遭到拆除。經歷寺廟整理運動,部分神像遭到燒毀或由廟方私下收藏保管,祀神一度僅剩下媽祖及五文昌。

台灣光復以後,本土民間宗教解禁,北港媽祖廟又重新恢復往日盛景,後來更被指定為國定二級古蹟。300年來,北港媽祖廟一直是中部地區人民的信仰中心,雖然曾經過些許波折,但民間的媽祖信仰始終屹立不搖,其宏大富麗的建築,更是力量與平安的象徵。



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

1930年代,北港朝天宮,宮前搭建了日式前門。



北港朝天宮的傳說

1920年代,北港朝天宮的華麗造型,又稱「北港媽祖廟」,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古老寺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有關這一座寺廟有不少傳說,常聽到的說法是,康熙年間,樹壁和尚創立北港媽祖廟。他將福建湄州島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時,曾在一處古井旁休息,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然而樹壁和尚要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因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正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附日本寺院與神社》定價2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1500元,意者請洽新世語文化: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