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時間是一匹馬

THE MERIT TIMES
文/歐銀釧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向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致敬作品。圖/歐銀釧
林正發崇拜米開朗基羅、羅丹、朱銘等大師,陸續創作了現代感的「紅塵」系列作品。圖/林正發
藝術家林正發和他雕刻的馬。圖/歐銀釧
進行中的〈身心自在〉。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來到三峽,空氣中有著清香。一匹馬在眼前,好像要穿牆而去。

「這件作品是三國風雲人物趙雲騎馬英姿。馬先雕好了,準備雕個趙子龍。」

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立即在我們腦海中展開。

五十六歲的木雕藝術家林正發滑動輪椅,來到工作室的另一邊。「這是台灣肖楠木雕刻的,水池邊枝葉繁茂的老松樹,母牛帶小牛戲水,小牛有點害怕,母牛要牠不怕,媽媽就在身邊。」他以靈巧的雙手雕刻,我們好像聽見母牛叮嚀小牛。

林正發在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台北市萬華,從小就有美術天分,國小、國中時期都被老師選派參加比賽。他喜歡閱讀,少年時期接觸名人傳記、禪宗公案故事。本來想接續讀夢想中的學校──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美工科。但是,家境不好,媽媽坦言無法負擔學費。

一九八二年,十四歲的他帶著介紹信,前往苗栗三義,跟隨著名木雕家曾國章、曾國燦學習。

「師傅以雕馬聞名,經營『自由藝品館』,他們教我:『做天然的東西,巧木巧雕,賦予材料新生命。』少年的我深受啟發。」他迷上雕刻,白天學習,晚上仍在自己房間做雕塑。一九八八年,二十歲的他首次參加全國木雕比賽評選展,獲第二名及榮譽獎,備受注目。

林正發得到師傅真傳,雕出奔跑騰躍的馬。每雕一匹馬,他就覺得心中有匹帥氣的馬,帶著他奔往夢想之路,從三義奔向台灣各地,跑向世界。其間,他和師兄合作的十八尺二層樓高的唐朝詩僧寒山像,充滿禪意,被日本人松谷耕策收藏。

一九九二年,二十四歲的他獲選台灣雕刻工會模範勞工。那年的五月二十一日,下班後,他回到房裡,繼續做人物雕塑。因為油土不夠,開車出去購買,為閃避一輛機車,發生車禍,下半身癱瘓。父母來醫院探視,他第一次流淚,「父親為我拭去淚水,說:『不要哭,要勇敢。』」

診治兩個月之後,轉到復健醫院,他迅速讀完復健手冊,了解自己終生坐輪椅,將要面對的方向。半年後出院,重返三義工作,之後回三峽,師傅拿小型木頭讓他在家雕刻。

在巨變中展開未知之旅,禪宗公案的智慧,是他心中清泉,也是創作的靈感。人生轉折,林正發埋首雕刻,深信黑暗之後就是黎明。

一九九三年,他完成受傷後的第一件木雕作品〈扶持〉,雕出花椰菜上的兩隻螳螂,大隻呵護小隻,活靈活現。他將作品捐出義賣,所得五十萬元全數捐給募款中的桃園縣庇護中心。他不斷創作,田園系列作品「人生的瓜」,以細膩手法雕出飽滿的苦瓜垂掛在藤蔓下,栩栩如生。

一九九五年,他代表台灣赴澳洲參加第四屆國際展能競賽,榮獲銅牌獎,二○○○年更遠赴捷克首都布拉格,參加第五屆國際展能競賽、國家展覽館個展與示範,精湛的創作,受到國際注目。

「數十年來,三義的兩位師傅、教育界的張天津校長、著名的毫芒雕刻家陳逢顯都引領我找到生命的光。」

「我在三義當學徒時,張天津先生忙著國立雲林工專創校事宜。有一天,他經過我們的店,被一件木雕〈五隻老虎〉吸引,佇足欣賞,暢談許久。後來,張校長收藏了這件作品,還常常買很多有關美學的書送我,建議我刻松竹長青、百馬爭輝。我在金門服役時,他寄來美術史,囑我研讀;出車禍後,張校長來復健醫院探視,叮嚀『不要喪志』,我告訴他:『還好上天保留我這雙手』。校長關懷不斷,直到他出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校長,乃至他退休,一直鼓舞我向藝術之路邁進。」

毫芒雕刻家陳逢顯在林正發的作品,看見生命哲思。早在二十六年前即推介他到國父紀念館舉辦個展,並且與他聯名展覽。人們驚豔林正發巧奪天工的雕塑,他的作品接連獲得國父紀念館典藏。

四十年來,他已雕塑不同材質、造型多樣的駿馬六千多匹。「馬是千變萬化的動物,剛開始學習雕馬是模仿形態,常常前往馬場研究牠的骨骼架構,發現每個時段的馬各有神采。後來,我開始刻畫馬的神韻,展現牠的心思;受傷後,作品偏向表現馬的嘶鳴、奔騰,似乎是內心的反射;再到後來,千帆過盡,我回到追求簡單、靜止的馬匹。雕塑馬,有如雕塑我的人生旅程。雕刻馬的時間愈長,愈覺得自己就是一匹馬。」

「殘障坐輪椅,影響我的視覺空間,很多大型創作、想法無法實現。不過,我在小型木雕裡,實現新的思考,也在玉雕、石雕中琢磨生命的味道。從粗糙中碾磨,發現玉石的光潔、溫潤。」他獨特的創作,吸引許多人慕名請益,促成他開班授課。

「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林正發引述南宋詩人陸游的詩,細說自己的心得:「石中自有真言在,不語的石頭具有生命力,只要凝神聆聽,將可以懂得萬物的語言。」

三十年來,他全天候神經痛,「我和痛做朋友,只有在創作時不覺得痛,連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平常手會抖,每天靜坐二小時,即會改善手抖及痛楚,心也沉澱下來。」他崇拜米開朗基羅、羅丹、朱銘等大師,陸續創作現代感的「紅塵」系列,詮釋人間的生老病死。

今年,他參加佛光山金光明寺「雕叢曉技」木雕藝展,他費時三年雕刻的〈百駿圖〉,百匹健壯的馬在樟木上飛奔,姿態各異,吸引不少人佇足觀賞。「我順著天然紋理,以透視法雕刻,最大的馬約三至四公分,最小的約一公分,這是懷著感念,將當年拜師的手藝及精神發揚光大的作品。」

來到他的住處,門前有他種植的紫茉莉、蕾絲金露花等十多種植物。撥開花樹,青銅雕塑的〈達摩一葦渡江〉、各種材質的馬飛奔,其中一匹是向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名畫致敬的作品。

肖楠木的香氣,環繞他的居所。我走向一個作品,他說:「這件雕的是僧侶打坐,我每天從工作室回來就繼續雕刻,作品名為『身心自在』,尚未完成。」

時間是一匹馬,林正發雕刻時光,策馬奔馳。我們離開三峽已是夜晚,好像聽見雕刻聲傳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