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民間信仰 | 人間福報

宗教

開基玉皇宮捐款助教育扎根  讓孩子勇敢開口說英語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為協助孩子打好英語教育根基、營造國際化校園。台南市教育局結合開基玉皇宮捐款,推動國中小國際義工駐校專案計畫,補助永康國中、蓮潭國中小、安佃國小、崇明國小、仙草實小和西埔國小等6所學校,引進國際英語義工,提升師生英語交流能力,發揮宗教慈善精神。 香火鼎盛、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開基玉皇宮,是年代最早的天公廟,因而有「開基」美譽,每逢農曆大年初九的玉皇大帝誕辰日,參拜信眾人潮絡繹不絕。市府表示,感謝開基玉皇宮的善款捐贈、支持教育,讓孩子自信開口說英語。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112學年度共有125位外籍英語教師,在149所學校推動雙語教育。此外,通過國際英語村情境教學和行動英語村巡迴服務,讓學生有機會體驗不同文化,提升全球溝通能力,從台南走向世界。 永康國中校長周憲章表示,來自德國的國際義工Mara深受學生喜愛,她協助介紹德國職業教育和傳統節日聖尼古拉節,並在輔導室外設置英語學習角,增加師生使用英語的機會。

MORE

探索媽祖文化 66小時短片大賽開跑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北港朝天宮6日下午舉行「北港媽祖66小時短片大賽」開幕儀式,適逢朝天宮媽祖來台330年,參賽者將以「在330看見朝天宮的榮耀」為主題,在66小時內進行創作,透過短片詮釋媽祖文化,讓民眾認識媽祖慈悲、正向與和平的象徵。 廟方指出,朝天宮媽祖是清康熙33年(1694年),由佛教臨濟宗第34代樹璧禪師自湄洲天后宮奉請來台。歷經330年的演變,媽祖的慈悲與護佑,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與潮流,近年來更吸引眾多年輕人的熱情參與。 朝天宮肩負歷史與社會責任,希望透過「北港媽祖66小時短片大賽」與青年學子進行深度對話,讓學子們在創作過程中深入探索媽祖的歷史、文化與精神,也在當今焦慮與功利的社會氛圍中,能為青年提供一次寶貴的思考機會。 「北港媽祖66小時短片大賽」6日下午在朝天宮廟埕展開,開幕儀式由廣播金鐘獎主持人Lucus主持,比賽自6月6日下午6時開始,到6月9日中午12時結束,限時66小時,作品將於6月9日下午評審的同時,也在朝天宮廟埕展映。 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表示,「北港媽祖66小時短片大賽」遇到「朝天宮330周年」,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今年,北港朝天宮成為我國唯一傳承「北港進香」及「朝天宮迎媽祖」兩項重要民俗保存者,歡迎國內外影視創作者記錄這特別的一年。 主辦單位表示,這次短片大賽的主題為「在330看見朝天宮的榮耀」,並結合雲林10種農產品主題,包括咖啡、花生、茂谷柑、蒜頭、蕃薯、米、玉米筍、洋桔梗、木瓜和小黃瓜,參賽者需進行抽籤,將抽到的農產品融入創作中,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與挑戰性。 朝天宮指出,短片大賽限時、限地雲林縣創作,旨在讓青年學子透過影像創作,深刻理解媽祖文化,並通過社群平台傳播,能夠影響更多其他青年,讓更多人感受到朝天宮的歷史與文化,促進文化傳承與正能量的擴散。

MORE

一覽廟宇之美  保安宮發行千份摺頁呈現宗教內涵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有「眾神之都」稱號的台南自古以來宮廟林立,其中六甲保安宮更是歷史悠久,是當地信仰中心。為推廣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發行上千份宗教摺頁免費與大眾結緣。 據保安宮沿革記載,六甲區舊稱「赤山堡」,境內甲南里昔稱「蕭厝角」,為清朝蕭姓家族墾地之一,日治時期屬六甲第三保。六甲區有多間擁有多元文化底蘊的經典古廟,為讓大眾有機會認識古廟淵源與故事,廟方發行千份摺頁,希望透過圖文並茂的宮廟介紹,來發揚宗教內涵,領大眾一覽廟宇之美。 保安宮表示,六甲保安宮中壇元帥盛名遐邇,除給予民眾精神上支持外,廟方亦年年舉辦「保安迎新麟鳳求環」及「中壇元帥太子爺文化季」,護佑鄉民。此外,保安宮門神及全廟彩繪更是人間國寶彩繪大師洪平順親自手繪作品,工藝精湛。 保安宮主委鄭文平表示,為慶祝今年台南迎來四百年,廟方率先出刊六甲保安宮摺頁,共譜保安宮在六甲的歷史軌跡,讓民眾免費索取結緣。

MORE

全台最古老岳王廟 連文藏頭籤詩傳奇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灣寺廟最常見的籤詩為〈六十甲子籤〉,但台南後壁旌忠廟的籤詩,並非以六十甲子排序,而是由56首「連文藏頭詩」組成,非常獨特。相傳這56首藏頭籤詩,是清代一位雲遊僧留下,頗具傳奇色彩,至今廟方仍留有清代籤詩古印版。 位於後壁下茄苳的旌忠廟,是台灣最古老的岳王廟,主祀「岳武穆王」岳飛。相傳清代初期,當地田間稻作經常在夜間遭啃食,居民輪班守夜,發現是一匹白馬作祟,向神明請示後,獲降乩指示要在田中立一塊「岳府大元帥」木牌,白馬果然不再出現;後來村民建「元帥廟」保佑地方安寧,乾隆初年改為「旌忠廟」。 除了建廟緣由頗具靈異色彩外,旌忠廟的籤詩也相當獨特,與一般寺廟常見的〈六十甲子籤〉不同,旌忠廟的籤詩是56首「連文藏頭詩」組成,各籤首字合成:「台灣府諸羅縣北路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感籤詩,凡爐前弟子及四方信士來問卜,當誠心潔淨,抽出一枝,又求金杯為準,吉凶禍福,明斷有應」。 相傳這套籤詩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有位雲遊僧到旌忠廟掛單,他平日既不住廂房,也鮮少與香客互動,只見白天振筆疾書,晚上則在神案下過夜。有一天,雲遊僧不告而別,眾人檢視他留下的物品,發現是一套56首的籤詩,經整理後,每張籤詩首字,剛好排列成上述藏頭文。 至於這名神秘僧人,有人認為可能是來自台灣府黃蘖寺的僧人,因為乾隆年間,有天地會成員在黃蘖寺落髮出家,住持方丈不慧大師因而遭拘捕,最後僧眾四散。旌忠廟因地處偏僻,可供僧人暫時藏身,且廟中奉祀抗金名將岳飛,與天地會抵禦外族理念相同,僧人為岳武穆王寫藏頭籤詩,頗符情理。 此外,籤詩開頭即稱「台灣府諸羅縣」,而「諸羅縣」在乾隆52年(1787年)林爽文之亂後改稱「嘉義縣」,因此推斷這套藏頭籤詩,應該在乾隆52年之前即已寫成,推測完成時間在1775-1787年之間,至於寫作的神祕僧人,極可能是黃蘖寺高僧。 所謂「千迴百轉心中事,一紙四聯說分明」,這套56首的藏頭籤詩,在清朝時就已付梓印刷,供信眾解籤釋疑,據說籤文相當靈驗。如今廟方仍妥善保存籤詩古印版,以及《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籤》註解本,詳細註解56首籤詩的寓意及吉凶禍福。 有趣的是,後壁區有「連文藏頭籤詩」的不只有旌忠廟,安溪寮福安寺有一套76字的藏頭籤詩,為同類型中詩文最長,藏頭文曰:「台南府嘉義縣下茄苳堡安溪寮庄清水祖師靈感籤詩,利人方便,凡我本境弟子及遠近善男信女,問筮吉凶,懇請禍福,宜潔淨誠心,許爾焚香禮拜,抽出一枝,再請金杯為準,未卜先知,明斷有應。」 此外,後壁區新嘉里福安宮有46首籤詩,為同類型中藏頭文最短者。而後壁區下寮福安寺土地公廟的籤詩,是以古天文的「二十八星宿」為籤題,依東北西南的順序排出28籤,並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頭牙」時,擲筊預卜年度農作收成,據說相當靈驗。 為了讓民眾了解籤詩之妙,台南市文化局特別舉辦「跟神明來聊天-後壁的籤詩小旅行」活動,由專人導覽介紹籤詩的種類、由來,以及在醫藥不普及的過去,神明是如何兼任醫生、透過「藥籤」來調理民眾身體,讓民眾認識地方的信仰文化。

MORE

龍元宮迎建廟200周年慶典  神農帝遶境6/1起登場 

【記者羅智華桃園報導】身為桃園龍潭信仰中心的龍元宮,為慶祝建廟200周年里程碑,感謝五穀爺長年來庇佑鄉里,將於6月1日起舉辦神農大帝遶境、平安宴及酬神大戲等宗教活動,集結信眾誠心一同為台灣祈福。 主祀神農大帝的龍潭龍元宮,創建於清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民政局表示,今年適逢創建200年,廟方特別規畫為期半年的慶祝活動。其中,主要活動將於6月1、2日接續登場,除將依循客家傳統古禮進行三獻禮祭儀,還有豐登巡境、百草廟市、夜戲神農、野台宴神等系列活動、熱鬧可期。 龍元宮主委林錦浪表示,龍元宮長年來一直是龍潭的生活文化與歷史重心。此次為迎接建廟200年慶典及系列活動,廟方可說是全體總動員,也希望藉此傳承悠久信仰文化與宗教內涵。

MORE

西港香遶境5/24開跑  香科摺頁介紹信仰內涵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有台灣第一香美譽的國家重要民俗西港香,將於明天起展開遶境活動,是台南每三年一次的宗教盛事,沿途將行經近百個村落,為讓信眾了解路線位置,廟方也公布相關遶境路線。市府表示,配合這次活動,市府還製作香科摺頁,介紹信仰內涵。 廟方表示,適逢台南400,也是西港香240周年。此次除了重要傳統科儀之外,也有蜈蚣陣、白鶴陣、金獅陣、水牛陣、宋江陣等特色陣頭,且西港香的蜈蚣陣為「世襲制」,除了深具在地特色,也展現了西港香對傳統文化永續傳承的重要性。 配合這次2024甲辰香科年,台南市觀光旅遊局也製作2024香科年摺頁,並在台南旅遊官網彙整了香科專頁,除了有今年重要香科活動的介紹,還幫大家列出周邊景點,推薦大家追香以外還可順道走訪。 另外,今年遶境期間早上10時到晚上7時,在西港茄苳腳保安宮,還有熱鬧的市集、表演跟體驗活動供大眾參加。

MORE

美國媽祖廟 恭迎北港媽

【本合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媽祖廟十四日恭迎「北港媽」,不少異鄉遊子湧入參拜,在美求學工作七年的孫得崴說,宗教力量幫助他度過思鄉。他雖然無法到休士頓參加遶境,但已廣傳給各個朋友,推廣媽祖文化。 一九八六年,舊金山朝聖宮分靈北港朝天宮,成為美國第一間供奉媽祖神像的廟宇,又稱美國媽祖廟。 過去每隔四年、現在每隔三年,朝聖宮分靈北港媽祖會回到台灣娘家,雙方情感深厚,相互交流也促進美國對台灣「宗教文化」的認識。 十四日,「北港媽」在相隔多年後再次巡禮美國,並擴大為「美國遶境文化藝術節」,從舊金山、休士頓、到紐約,媽祖以「世界和平女神」之名宣揚至各地。 為了恭迎「北港媽」,美國媽祖廟舉行隆重參香團拜儀式。除朝天宮和朝聖宮人員,駐舊金山代表處在處長賴銘琪帶領下幾乎全員出席。廟內還湧入大批來自各地的信徒,有年輕人特地向公司請「北港媽祖遶境假」前來參拜。 這次「北港媽」美國巡禮,在休士頓會有類似台灣的「遶境儀式」,不過,駐駕在舊金山期間,僅會供信徒參拜,不會有遶境活動。

MORE

全台規模最大  「六房媽過爐」今登場

【記者羅智華雲林報導】逾300年歷史的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今天登場,大批信眾恭迎六房媽神尊登轎並點燃起馬炮,恭送六房媽過爐至斗南鎮烏瓦磘臨時紅壇,過爐遶境隊伍綿延數公里、相當壯觀,今年過爐儀式適逢周末假日,隨香人次上看10萬人。 六房媽是台灣獨特的媽祖信仰,六房媽無固定廟宇,而是安奉於爐主所興築的「紅壇」為祭祀場所,每年搬遷到下個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也讓六房媽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搬家神明,極具特色。縣府已於2013年將六房媽過爐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017年通過文化資產局重要民俗認證,成為國家級宗教民俗活動。 雲林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六房媽過爐」保存者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日前發表專書《綴陣過爐: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紀錄五股34庄頭及台灣各地信眾的總動員,讓珍貴的宗教文化內涵可以永續傳承。 「六房媽過爐」是國內「有神無廟」祭祀中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雖然沒有固定廟宇,但信眾卻來自四面八方,成為獨特宗教信仰,每年的六房媽過爐遶境慶典,更是雲林重要宗教盛事。

MORE

走過4甲子馨香路 西港香科登場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有「台灣第一香」之稱的西港香,名列國家重要民俗,傳承至今滿240年。西港香的特色在刈香、王醮合為一,甲辰年香科將於18日請王後展開,重頭戲為24至26日的遶境活動,香科全依古禮進行,綿延數公里的香陣將走過96個庄頭。 市府指出,台南有「眾神之都」、「藝陣之鄉」的美名,西南沿海將神明「遶境」活動稱為「香科」,多數為3年一科,祈求地方平安。西港慶安宮香科醮典為「南瀛五大香」之一,屬於曾文溪流域王船祭,也是台南香科年最後壓軸的香科。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表示,西港香起源於乾隆49年(1784年),每3年一科,至今有240年歷史。今年甲辰年是第81科香,境內96庄頭參加的宮廟有75間,參與鑑醮的各路神明約600尊、文武陣頭62陣,其中以傳統文武陣和百足真人蜈蚣陣最為聞名。 傳說慶安宮所在地為「鯉魚穴」,日治時期開始有分靈「金鯉魚」令旗供信眾迎回家供奉的習俗,俗稱「鯉魚公」。每3年舉行一次西港香時,這些分靈出去的「鯉魚公」會返回慶安宮鑑醮,今年「回娘家」的鯉魚公約有3000隻。 方一峰指出,甲辰年香科醮典將於18日請王起展開,19日舉辦千歲爺南巡活動,23日請媽祖,24至26日香科遶境,27日燒王船。其中最長的香陣「百足真人蜈蚣陣」,往年有70名神童參與,今年增加至72名。慶安宮「百足真人蜈蚣陣」的神童採世襲制,與其他宮廟不同,相當特別。 台南市觀光旅遊局表示,今年「西港香」滿240周年,走過4個甲子,別具意義。「西港香」不僅傳承歷史文化,更譜出常民生活故事,24至26展開的「三日香」預計將吸引眾多信眾及遊客追香,而27日的「送王」燒王船活動,更是整個醮典的最高潮。

MORE

西勢仔拍面宋江陣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南市西勢仔黃府王爺壇「拍面宋江陣」,以36人扮演梁山好漢,身穿傳統黑衫紅短褲、頭戴黑布帽、繫黃腳巾、穿草鞋等傳統裝扮,保存傳統宋江陣臉譜資料、手繪本等陣頭文物,深具民俗價值,獲登錄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指出,位於歸仁區西勢仔的黃府王爺壇,所奉祀的「黃府千歲」相傳是唐朝北夷人,16歲投效唐軍,在唐僖宗(862—888)年間,因戰功顯赫,受封為蒼州城主,後因黃巢之亂,城破身亡,享年39歲,受封代天巡狩。 西勢仔「拍面宋江陣」成立於清末,每逢台南南關線三大廟(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王醮期間,必會組陣參與。成員在出陣前均需拍面(畫臉),共有六大花、三小花,另有三位女角,為保西代天府「八堡」境內的名陣。 文資處指出,西勢仔「拍面宋江陣」成員依傳統,頭戴黑布帽、綁藍頭帶,身穿滾白線黑衫、紅短褲,腳穿紅襪、草鞋,腰繫黃腳巾等五行裝扮,陣式有「鴟鴞陣」、「雙獅陣」、「排八城」等,更有「時遷仔」逗趣表演等橋段,兼具儀式性、戲劇性與藝術性。 文資處表示,該陣教練團深具文化傳承使命感,不僅保存臉譜資料與手繪本,更編有陣式圖,留存多樣陣頭相關文物、瓊麻草鞋等,深獲西勢仔居民認同。組陣期間,居民熱心參與,出錢出力,展現出庄頭間的向心力,深具民俗價值。

MORE
/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