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閱讀

【護生畫集】鸚鵡和歌

文/林少雯 河間王琛,有妓朝雲,善歌。又有綠鸚鵡,善語。朝雲每歌,鸚鵡和之,聲若出一。號為「綠朝雲」。──趙令畤 《侯鯖錄》 《侯鯖錄》為宋朝趙令畤所撰。趙令畤,字德麟,燕王德昭元孫。紹興初年,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工於詩,以柔婉清麗見長,著有《侯鯖錄》八卷。此書收錄故事詩話,詮釋名物、習俗、方言、典實,記敘時人交往、品評、佚事、趣聞及詩詞之作,冥搜遠證,頗為精贍,具文學史料價值。 這部古籍中記載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是關於一隻善音律、能和聲的紅嘴綠鸚鵡,不但有著美妙動聽的歌聲,還擅於學人語,被疼愛牠的主人稱為「綠朝雲」。這隻鸚鵡,乃河北河間府王琛所飼養。王琛家中,還有一位歌妓名叫朝雲,天生有一副好歌喉,每當朝雲唱歌時,這隻鸚鵡就在一旁為她助唱。 王琛家的鸚鵡,除了善歌,還善解人意,並有一副聰明的頭腦,能察言觀色,更有超強的記憶力,能將歌妓朝雲唱過的所有歌,都熟記在腦海中。真是巧妙啊!一人一鳥同聲歌唱,讓一旁的聽眾也倍加歡喜。 這隻鸚鵡,可能前世也是一位歌者,熟悉音律,又有一副好歌喉。即使此生投胎成為一隻鸚鵡,仍保有對音律的記憶,不但以歌唱為樂,更喜聽人們的讚美。 與眾不同的鸚鵡「綠朝雲」,與歌妓朝雲一樣,深得王琛家人的歡心。王琛也因為這隻能歌善語的綠鸚鵡,而被記入古籍,留名千古。

MORE

【2023靜地遍路──莊家勝個展】 花開

文/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遍路」源自日文「辺路」,意為行者日日沿著海岸線修行之路。緣此,屏東在地藝術家莊家勝重新檢視自己生命過去的歷程,莫不以土地上的一切來供應藝術創作的養分,靜默鋪陳一條從此端到彼岸的藝術修行之路;及至未來,祈求地土一切圓滿靜好,並願藝術修行更接地氣。 花開的季節最是燦爛,一陣雨後便紛紛落地,藝術家用花的隱喻姿態與樹的晃動造型,暗喻生命的無常與對真理的尋覓。花開花謝道盡許多人生真理,然而又有多少真理被探知,只能隱翳在作品不起眼的角落,隱隱綻放當下剎那、一閃而過的微光。 展期:即日起~5月14日 時間:10:00~18:0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佛光山屏東講堂

MORE

【走進大西南】龍與湘西苗族(二)

文/出谷司馬 湘西苗族是一個與龍有著密切關連的族群,龍對於湘西苗族人來說是吉祥的象徵,對於龍的想像也與降雨、生產及富饒有關,由此應運而生的,就是以「請龍」與「敬龍」為主的「接龍儀式」。 湘西苗族的接龍儀式除了可在湘西一帶看到,鄰近的貴州東部如松桃等地的苗族人也會舉辦接龍儀式,所以也可以說是湖南與貴州之間苗族人共同的宗教活動。 舉辦接龍儀式的目的,在於祈求村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因此多半會在秋收後的農閒時舉辦。這是一個擾動全村寨的大型活動,所以,每次舉辦接龍儀式時都是相當熱鬧的。 主持接龍儀式的,是被稱為「巴代雄」的苗族祭師。在湘西苗族的社會裡,巴代雄負責進行苗族的傳統祭儀,而與漢人相關的祭儀(例如專欄之前介紹過的「還儺願」)則由「巴代雜」來負責,在宗教儀式的分工上是相當明確的。 接龍儀式,大致分為「請龍」、「接龍」、「分龍」與「安龍」四個步驟。活動前幾日,村寨裡的人會先聚集在一處,藉由打苗鼓、對苗歌等傳統活動為儀式暖身。而所謂的「請龍」,就是邀請龍神降臨。雖說是請龍神,但祭儀卻是由祭雷神與祭祖開始。有一個說法是,希望雷神不要與龍神作對,讓龍神可以順利降臨並且大展神威。 接著,在吹奏樂隊的樂聲中由巴代雄祭師領隊,帶著主祭者與村民們浩浩蕩蕩地來到村子的大水井取水,取出來的水稱為「龍水」;然後再由祭師領軍,帶著大家一起返回寨子。行走的過程中,村民們會排成兩列長長的隊伍,一手抓著一條長長的布,意味著龍的身體;另一手則撐開雨傘,最前面則有龍頭引領,遠遠看起來像極了龍的身軀與鱗角。 另外,主祭者家中會布置成「龍堂」。當祭師帶著村民一起回到村寨後,將「龍水」倒一半在主祭者家裡,剩下的分給眾人,接著再由祭師到村民家中分別進行「分龍」與「安龍」儀式。這樣,就算是把龍給請到村寨中了。 至於接龍儀式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現在大概誰也說不準了,不過倒是有一個說法頗為有趣。 自清朝以降,湖南、貴州一帶的苗民常常跟政府起衝突,甚至發動戰爭,也常有所謂的苗族皇帝或苗王出來領軍。所謂的「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顯然不僅僅適用於台灣而已。 據說在這樣的衝突下,清朝政府擔心苗族有一天真的會出現「真龍天子」,於是便派人到苗族人居住的湘西、黔東與四川等地,以破壞風水的方式「斬龍脈」(這種故事也曾經在台灣流傳過,甚至與「嘉慶君遊台灣」的傳說有關)。而苗族人為了將「龍脈」保存下來,就開始舉辦「接龍儀式」,名義上是為了五穀豐登,其實暗藏著保有自己「龍脈」的想望。 從斬龍脈到接龍儀式,似乎也讓這個宗教祭儀增添了不少族群的主體意識。

MORE

【歷史趣聞】你不知道的李表哥

文/王文隆 漫畫以圖像形式呈現故事內容,舉凡角色的塑造、劇情的鋪排與故事的牽引,都能藉著圖畫與對話框的搭配,讓讀者能更直觀地踏入創作者刻畫的世界。正由於漫畫有著眩惑的魔力,許多孩子也容易沉浸在漫畫的世界裡,曾在課堂裡傳閱的《老夫子》、《少年快報》,就是許多人一段共同的回憶。 而除了娛樂效果之外,漫畫也有嘲諷政治亂象與社會百態的作用,會心一笑之餘還能讓讀者回味無窮。如此簡明易懂,甚至還能為當局所用,使得漫畫在政治宣傳、意識輸出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早期的《牛伯伯打游擊》、《牛小妹打游擊》都是這類作品。 此外,也可以漫畫人物描繪一國形象,比如我們熟知的「山姆大叔」:鷹勾鼻、留著山羊鬍子、頭戴高帽,代表的就是美國。然而多數人或許不知道,我國政府也曾經想利用漫畫形象描繪國人,創作出來的角色名喚「李表哥」(Cousin Lee)。 這位「李表哥」,並非出於華人漫畫家之手,而是一位美國籍猶太裔漫畫家勞瑞(Ranan Lurie)的作品。勞瑞是美國知名的時論漫畫家,長年為《時代雜誌》(Times)、《新聞周刊》(Newsweek)畫政治漫畫。一九八三年,勞瑞曾畫了一位太郎先生(Taro san),作為日本國際形象的表徵,一度在日本吹起一股旋風。因此,當時的國際地位在退出聯合國後大幅衰退的中華民國政府,打算效仿日本做法,邀請勞瑞動筆,為中華民國設計一個擬人的漫畫形象。 一九八五年,特別重視國際宣傳的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張京育,在副局長戴瑞明的策畫下重金禮聘勞瑞來台蒐集素材,希望塑造的是「現代中國人」的模樣,有別於以往漫畫上所呈現的,嘴上有著八字鬍、頭綁長辮、身穿長袍馬褂的傳統形象。 勞瑞受託到訪台灣,參觀了故宮、摩耶精舍、中研院、工研院、金門等地,也前去拜會總統蔣經國、行政院長俞國華、台北市長許水德及高雄市長蘇南成,甚至還與胡茵夢、孫越等影視紅星及工商界人士會面。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勞瑞經過數月構思的作品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亮相。他所繪製的「李表哥」有著濃眉鳳眼、黑髮覆額,配上大耳與朝天鼻,且下巴突出,穿著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白色功夫裝;姿態上,腳踏弓步、「看我出招」的架勢,頗有幾分影星李小龍的味道。 為了要進一步在國際上推廣「李表哥」,英文《中國郵報》(China Post)在新聞局的贊助下,舉辦了一場「李表哥國際漫畫大賽」,由勞瑞擔任評審委員召集人,邀集中華民國新聞學會理事長楚崧秋、中華民國漫畫學理事長李闡、台大教授顏元叔、師大教授王建柱、趙寧,以及立法委員紀政、林鈺祥等人擔任評審委員。 評選結果,獲得第一名是西班牙的哥梅茲,第二名是西班牙的薩拉斯,第三名是荷蘭的貝蘭德,而獲得佳作的國內漫畫家則有孫家裕、羅慶忠、鄭松維、沈禎、陳國進和黃木村等六人。 即使投下重金,還配合國際宣傳,但這一位「李表哥」卻不怎麼討人喜歡。不久之後,國際局勢丕變,冷戰的兩極對峙不再;而台灣在蔣經國總統過世後加速了本土化的進程,台灣人的認同與自我定位逐漸轉換,也使得「李表哥」這般代表中華民國的象徵,很快為眾人所淡忘。

MORE

【長期徵文】

敬邀各地文史、以古鑑今、世界趣談等圖文作品,字數300~800字。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如需退件請附回郵信封,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書藝心語】問前先思考

文/廖慶華 學問學問,要學要問,但是問之前得要先思考一下。我常鼓勵學生發問,有些同學問的問題非常深入且正中核心,也有同學不經大腦就隨便發問,兩者差異很大。近年我在製作Podcast時也要設計問題,發現問問題也是一門學問,問了好問題才能有完美的互動,讓講者充分發揮他的專業,也讓聽者有豐盛的收穫。

MORE

【優游藝林】奧地利阿爾貝蒂娜美術館

文/陳雲和 阿爾貝蒂娜美術館(Albertina Museum),位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舊城區。這座建於十七世紀、原名Tarouca的宮殿,曾是哈布斯堡皇室成員阿爾伯特公爵和克莉絲蒂娜公主夫妻的居所,後結合收藏創始人之名稱為「阿爾貝蒂娜美術館」。 西元一九一九年哈布斯堡王朝瓦解,建物和收藏品移交給剛成立的奧地利共和國。二戰後期曾遭空襲毀損,二○○三年改造成現代化建築。 這座美術館典藏了超過六萬幅圖畫,一百萬件版畫、攝影作品和建築繪圖,是世界上收藏最多版畫的美術館。阿爾伯特公爵雅好藝術,廣泛蒐購現代和當代藝術史上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從法國印象派如莫內、竇加,立體派如塞尚、畢卡索,超現實主義畫派如德國的恩斯特、康丁斯基,西班牙的米羅,美國的普普藝術如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到英國赫斯特的觀念藝術等前衛畫家畫作。 一九九九年,館方接受了一批捐贈的攝影名作;二○○七年又接管一批來自列支敦士登某個藝術基金會典藏的藝術傑作。不但豐富了美術館的深廣度,也實踐了創始人阿爾貝特公爵不斷擴充發展收藏品的願景。 二○一九年,我踏上一段寬廣、畫滿藝術家名字的階梯,來到位在二樓的美術館,進入富麗優雅的展間:莫內的〈睡蓮〉,池面綠柳倒影襯托著三組淡紫色葉片的睡蓮,呈現夢幻的氛圍;米羅〈迎向太陽的女人〉,以三兩筆勾勒出女人形象,迎向一輪火紅的太陽;夏卡爾〈沉睡花下的女人〉,營造出安詳幸福的畫面;恩斯特的雕塑〈巴黎橋下〉,以簡單的結構塑造出巴黎大橋的意象…… 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我彷彿上了一堂精采豐富的藝術史;更驚喜的是,有些畫作是不曾在畫冊上看過的。流連在不同風格的大師真跡前,我化身為穿越時空的賞畫人。

MORE

【香火傳承】亦佛亦神的三平祖師

文/謝貴文 唐宋時期因佛教南傳,在閩粵地區出現不少兼通道法的僧人,他們在山林潛居修行,又為地方造福除害,寂滅後民眾祈禱有應,而被奉之為神明,形成特有的「祖師公」信仰群,三平祖師即是其中之一。 三平祖師法名義中,俗姓楊,唐代高陵人,生於福建福清。十四歲在宋州律宗大師玄用門下剃度出家,二十七歲受具足戒,先後追隨百巖、西堂、百丈、石鞏、大顛等禪師修習,成為接續六祖法脈的南宗高僧。寶曆初年來到漳州,在偏僻的三平山闢建寺院,許多修學者慕名而來,常有三百餘人。 唐武宗在位的會昌期間,推行一系列「毀佛」政策,義中的寺院亦無法倖免,故遁入山中深巖處避難。唐宣宗即位後,又恢復佛教的運作,漳州刺史鄭薰重建州治開元寺,晚年義中即在此常住弘法,直至九十一歲示滅。 宋代以後,民間流傳不少義中的神蹟傳說,最為人知是在山中避難時,曾被山鬼多次拋入深潭,但都安然而回,山鬼驚訝欽服,乃為其建造寺院,後成為「毛侍者」。這座三平寺因僻處山區,曾幾度荒廢,幸有地方士紳多所護持,而使香火延續不輟,但也朝民間化、神廟化轉型。 明清時期,因三平祖師已擁有一批信眾,故能維持信仰的興盛發展,且在其出資修建下,三平寺不僅規模大為擴展,也跳脫傳統佛寺的格局,而更接近民間信仰的廟宇。整體建築有山門、大殿(大雄寶殿)、中殿(又稱祖殿)及塔殿(傳為祖師的埋骨處)等。其中香火最盛的是供奉三平祖師的祖、塔二殿,內部還配祀由「毛侍者」衍化而來的蛇、虎侍者,頗具特色。 三平祖師的香火也由此向外傳播,由三平寺所在的漳州平和傳至周邊的南靖、龍溪,再擴展至漳浦、長泰、龍岩、永定等地,並且隨著移民而傳播至海外,包括台灣及東南亞華人社會,擁有不少廟宇及信徒。各地常將「三平」祖師書為「三坪」,亦會以其封號「廣濟」作為神稱或廟名。 近年來,漳州平和三平寺多次整修與擴建,不僅是海內外三平祖師信徒的進香中心,也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每年遊客高達五、六十萬人。尤其每逢農曆正月初六出生日、六月初六出家日、十一月初六成道日,都會舉行盛大祭典,進香團絡繹不絕,十分熱鬧。 而台灣現有主祀三平祖師的廟宇僅有十餘座,常與清水、慚愧、三代等祖師合祀,亦時有混淆的現象。雖然香火遠不及王爺、媽祖、關帝等神明,但祂仍默默守護地方信眾,也為佛教與民間信仰交融留下見證。

MORE

【尋覓心中的佛陀——慶祝2023國定佛誕節特展】不忘初心

文/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提供 高雄市滾水社區發展協會、彌陀公園圖書館長青班、尚仁教育發展協會一群年齡五十到九十歲的務農長者,以接地氣的鋤頭換成畫筆,彩繪出他們心中的佛陀,與佛接心,也帶著大家從作品裡尋找你心目中的珍寶。 長輩們將農具、廚具換成畫筆,像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真情描繪心目中的佛陀。畫面中有著充滿鄉土活力的色彩、強悍樸拙的筆觸與接地氣的創作型態,處處充滿他們獨特的審美。 也許菩提樹下的佛陀、五比丘聽聞佛法、玄奘大師孤寂的西方取經、星雲大師的弘法願心……都不是您曾經欣賞過的經典印象,但都真實地傳達在每一個作品中。 展期:即日起~6月4日 時間:9:00~17:00(全年無休‧免費參觀)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總館/佛光山寺 ◆教育推廣活動 5月27日(六)09:30~11:30 樹枝畫創作體驗 5月27日(六)13:00~15:00 創意紙漿公仔體驗 5月28日(日)09:30~11:30 樹枝畫創作體驗

MORE

【走讀城鄉】洲美絕景 舊雙溪河步道

文/丹青 雙溪河,原是故宮博物院旁沿著至善路的一條溪流,往下一路流經士林平原,到達台北市承德路五段新兒童樂園的斜對面,也就是現在的北投洲美蜆仔港公園附近,與一條五分港溪支流合併;故五分港溪也曾被為稱為雙溪河。之後,雙溪河再與另一條磺港溪匯流,於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 然而,由於雙溪下游的洲美街與基隆河士林、社子(現為基河路)一帶河道蜿蜒,導致水患頻生,故在民國五十四年進行截彎取直工程,讓雙溪河於雙溪橋下直接注入基隆河(即本欄曾介紹過的士林雙溪溼地公園處)。而原來洲美的五分港溪支流,反得以偏安一隅,保留了原本的河道,由雙溪分流進入洲美地區,走著既有的原始河道,從北投焚化爐旁匯入基隆河。 洲美聚落原本名為「洲尾」,是舊基隆河上一片沙洲的尾端,原屬台北士林區,民國七十九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士林區劃歸北投區。故此五分港溪舊河道,雖與士林區雙溪溼地公園距離不遠,已屬不同行政區。 民國九十五年,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在五分港溪沿岸興建一條河邊步道,仍取名「舊雙溪河步道」。由於沿岸有濃密竹林包被,較少人知曉,保持了相當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成為洲美地區步行者與單車騎士之祕境。 原來的五分港溪上游設有大壩,昔日為附近農田灌溉之用。台北市後來開發日盛,五分港溪附近的田地,可說是市區唯一還能見到秧苗、綠禾與黃金稻穗等不同稻田景色之處;每年的關渡花海節,則利用休耕時在附近稻田裡舉辦。若要前往舊雙溪河步道,一般會取道北投焚化爐旁的洲美運動公園,穿過公園裡的網球場和籃球場後,即可尋得進入步道之小徑。 與士林雙溪溼地公園開闊的景觀不同,舊雙溪河步道沿岸腹地雖較狹窄,但途中有木棧道,也有一般水泥步道,常可見兩岸濃密樹林倚水而生,水面倒映著天光,彷彿綠色隧道般迷人;部分地區,更有進入亞馬遜森林那般蒼蒼鬱鬱之感。兩旁翠綠的樹林沿著河岸蔓延,有時在小徑上僅能隱約看見茂密樹林下碧綠的河流,直走到木棧步道時整條河畔才完整露出,彷彿來到另一個世外桃源。 水天一色的景觀不長,二十多分鐘即可走完,到了尾端一座壩橋前,往左轉即可進入承德路熱鬧地段。若往右走,三、四月可見一片綠禾稻田,多數民眾會沿著小徑走下田埂,去看看都會中久違的稻田和灌溉水圳。這片絕景,也是舊雙溪河步道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

MORE
/12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