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3)養量

布袋和尚悟道詩 唐‧布袋和尚 是非憎愛世偏多, 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忍辱, 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應依份, 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卻心頭事, 自然證得六波羅。 文/星雲大師 養量 語云:「宰相肚裏能撐船!」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就看你的器量如何。你的器量不顧別人,只顧自己,只能養己;假如你的肚量能涵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長;你的肚量能包容一縣,就能做縣長,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長,能包容一國,就能做國主。 包容一縣、一省的人,做不到縣長、省長,甚為可惜;能有肚量愛國愛民的人,也沒有適才適用,更為全民國家可惜。 歷史上,成功的帝王君主,並非他有三頭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也!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麼會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為人歌頌「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自古的學者都講究養能、養學、養氣、養德、養心、養量;按照做人處事,重要的是先要養量。 宋朝宰相富弼,處理事務時,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反覆思考,因為太過小心謹慎,因此就有人批評他、攻擊他。 幕僚人員對富弼說:「有人在批評你!」 富弼一點也不在意,說:「一定是在批評別人。」 幕僚說:「報告宰相,他不是在批評別人,他是指名道姓的在批評你呀!」 富弼淡然回答道:「天下同名同姓者也很多。」 就是這樣的器量,他能不做宰相嗎?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必多一分事業。雖說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後天學習、培養。我們閱讀歷史,多少的名人聖賢,有時不讚其功業,而讚其器量。所以器量對人生的功名事業,至關重要! 如何「養量」? 一、平時凡是小事,不要太和人計較,要經常原諒別人的過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塗,要有是非觀念。 二、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來臨時,能泰然處之,不為所累,器量自可養大。 三、受人譏諷惡罵,要自我檢討,不要反擊對方,器量自然日夜增長。 四、學習吃虧,便宜先給別人,久而久之,從吃虧中就會增加自己的器量。 五、見人一善,要忘其百非。只看見別人缺點而不見別人的優點,無法養成器量。 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有一打油詩云:「占便宜處失便宜,喫得虧時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 有量的人,必定是不會吃虧的啊!   ──摘自《迷悟之間》第六冊 第二六八頁    

MORE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2)自我肯定

《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偈 唐‧六祖惠能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 猶如覓兔角。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作者】 惠能又作慧能(六三八~七一三),中國禪宗第六祖,號六祖大師、大鑑禪師。祖籍范陽(河北),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在黃梅五祖弘忍禪師處受傳法衣,繼承東山法門。後來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弘揚禪宗,主張「頓悟」法門。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與北方同為五祖的弟子神秀並稱「南能北秀」。唐玄宗開元二年(七三○),在河南滑台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普寂,使得「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其生平教說由門人法海集錄成《六祖法寶壇經》,是中國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高僧之一。 【作者小故事】 據《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載,惠能大師的父親早亡,家貧,以砍柴為業,奉養寡母。一日聽聞客人讀誦《金剛經》,心中有悟,經客人的資助,安頓母親後就到黃梅拜見五祖弘忍。 初見面時,五祖試探他「所為何來?想得到什麼?」惠能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說:「你是南方的獦獠,如何能做佛?」惠能對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知道他的根器非凡,又怕引起眾人妒忌,便讓他到碓房舂米八個月。 有一天,五祖要眾人各寫一偈以傳衣授法,上首弟子神秀就在廊書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聽到了,認為這首偈還未真正見性,於是又請人寫了一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看到了,知道惠能是可以受法的人,就在夜間密授衣法,並要他連夜下山,等待時機再出來弘法。 惠能大師有一首偈語說得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說明了一個人要修行、悟道、成佛,都不能離開世間。只要一個人心中有佛法,以慈悲心待人,以智慧眼來看世間,人生的境界就會不一樣。   自我肯定 文/星雲大師 人,不能自我執著,但要自我肯定;人,自我肯定容易,但是包容別人的意見不容易。 自我肯定不是自我執著,自我肯定要能包容別人。自我肯定很重要!對慈悲,如不自我肯定,難道要瞋恨才好嗎?對道德,如不自我肯定,難道要放縱才好嗎?對美事、善舉、好話,要自我肯定,要有我能、我會、我可以的自信;對世間的善事不能肯定,便容易行惡做壞事。 美國黑人的教科書上寫著:「黑,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這就是自我肯定。一個隨時充實自己的人,自然擁有自信,自能自我肯定;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就無法給人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當然也無法取得別人的肯定。 佛門中的信仰,不是要大家信佛,而是要肯定自己、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信心。釋迦牟尼佛能夠自我肯定,故能不畏辛苦,終而夜睹明星,證悟成佛;六祖惠能大師因為自我肯定,因此雖然暫居磨房舂米,終能見到自性,而成一代祖師。 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站得住腳,要禁得起考驗,對自己的所想、所言、所願負責,自然就能受到別人的肯定。 鴻雁是一種大鳥,飛得很高,站在地面的人難以辨識到底是什麼鳥?越國的野鴨很多,越國人看慣了野鴨,往往就把飛在高空上的鴻雁當作野鴨;楚國的燕子很多,楚國人看慣了燕子,也往往把飛在高空的鴻雁當作燕子。 一對遨遊藍天的鴻雁,飛過了楚越兩國,雌鴻雁說道:「楚越兩地的百姓真迷糊,居然把我們看成是燕子或野鴨。」 雄鴻雁笑著答道:「不要怪他們了,儘管楚人把我們當成燕子,越人把我們看成是野鴨,但我們還是鴻雁,絕不會是野鴨,也絕不會是燕子,不是嗎?」 自己就是自己,即使在這世界上有好幾億人口,你還是你自己。遺憾的是一般人因為不能自我肯定,不能掌握自己的前途,因此不得不借助求神問卜、算命看相。然而看手相、臉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世間上的好壞,皆以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我們無法控制,但只要自己心中能夠自我肯定,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名位權勢、五欲六塵的境界牽著鼻子走;心能安住,則任憑天崩地裂,又豈奈我何? ──摘自《迷悟之間》第五冊 第四十七頁

MORE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1)千錘百鍊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百鍊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 留得清白在人間。 【作者】 于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因得罪王振入獄,後被起用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繼任兵部尚書,指揮明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諡號忠肅,有《于忠肅集》遺世。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作者小故事】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石灰工匠燒石灰。見到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當時還不到二十歲的于謙寫下了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送龐婆〉 丹霞子淳 剎剎西來意, 塵塵古佛心; 眉毛為道侶, 鼻孔做知音。 【作者】 丹霞子淳(一○六四~一一一七),北宋曹洞宗僧。俗家姓賈,劍州(今四川)梓潼縣人,幼年於大安寺出家,弱冠受具足戒。初參玉泉謂芳禪師,次訪真如慕、真淨克文、大洪法恩諸師,後參芙蓉道楷並嗣其法,為青原下第十二代法嗣。 初住丹霞山,後遷大乘山、大洪山,舉揚禪風,十方參學者眾,著名者有真歇清了、天童正覺、大洪慶預等人。有《虛堂集》、《丹霞子淳禪師語錄》等著作遺世。 【作者小故事】 丹霞子淳禪師說法直捷了當,富警悟機峰,座下英才輩出。《高僧傳》評丹霞禪師人格:「其性孤潔,氣和貌剛,心慈言厲。少年立志,至老不渝;以忘機為教化之本,以離識為宗通。提唱五位,優於諸方,可謂大丈夫。」與唐代馬祖道一禪師著名之在家弟子龐蘊居士一家為終身好友。 明朝的于謙有形容〈石灰詩〉云:「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詞對於一個人的立志奮發向上,有很大的鼓勵。石灰本來是土石的礦物,但是經過烈火的焚燒,雖然粉身碎骨,但是粉刷在牆壁上,就留得潔白無瑕給大眾。所謂「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就樹立了聖賢的榜樣。 世界上的偉人,哪一個不是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名垂青史?哪一個宗教家不是經過「千錘百鍊」,才能活在世人的心中。乃至現在社會上成名的人物中,何嘗不都是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創造出令人推崇敬重的豐功偉業? 例如,荊軻為了行刺秦王,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雖然明知此去生死未卜,依然慷慨就義,故能成為一代的俠義之士;岳飛為了精忠報國,所謂「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如果沒有「踏破賀蘭山闕」的勇氣,就不能成為一代名將。 南宋名相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寧死不屈,在獄中寫下〈正氣歌〉,以伸其志;清兵入關,死守揚州的史可法,誓死不降,寧以一死報效國家,氣節凜然。 燕國名將樂毅,在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後,因君王聽信讒言,陣前換將,他在悲痛之餘悄悄去國,所謂「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他寧可自己受辱,也不肯讓君王的名聲受到損害。 近代的抗戰名將黃百濤、張自忠,為國死難,為國捐軀,即使敵人也要受到感動而向他敬禮。參加清末維新的譚嗣同,發表「要革命,不流血,能讓人覺醒嗎?」的宣言,固然豪氣干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慨然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換取人民的覺醒,更是浩氣凜然,令人起敬。 富樓那要到蠻荒地區去弘法,那邊非常危險,但他願將生命奉獻給佛陀;永明禪師的「將此一命,供養眾生」,都是那麼的壯烈豪氣,令人肅然。 一個人如果不肯「粉身碎骨」,對世間能有貢獻嗎?我們即使做不到「壯烈成仁」,至少要有此理念,才能遺留人間的清白。你如果不把功行留在人間,不把犧牲、嘉言、思想留在人間,不能讓世人心生仰慕,如何與歷史大眾同在?因此,人生的意義,應該要像石灰一樣,留得清白在人間,千萬不要與草木同腐朽啊!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第二十九頁

MORE

佛法真義 香港是僧侶開闢的

文/星雲大師 香港素來被稱為「東方之珠」,由於它是個國際性的商業貿易中心,文化發達,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是今日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受到舉世矚目,直可比美紐約曼哈頓;甚至對於世界經貿發展的影響力與重要性,也堪與華爾街並稱。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二、三百年前,香港也只是一個小漁村,幾百年來發展快速,令人刮目相看。當然,香港能由一個彈丸之地,發展成為今日全球重要的國際經貿與航運中心,必定有它發跡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僧侶杯渡禪師,他應該是香港繁榮的第一個啟動者。 杯渡禪師是晉代僧人,根據《梁高僧傳》記載,他的神異奇蹟很多,例如能「浮木杯於水,憑杯渡河」;正是由於他能乘木杯渡水,所以世人便以「杯渡和尚」、「杯渡禪師」稱呼他。現在我們唱的〈僧寶讚〉裡,有一句「浮杯渡海剎那時」,講的就是杯渡禪師乘木杯渡海到屯門山的故事。 「屯門」是中國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屯門山就是現在的青山,當時杯渡禪師在此居住,並建有一座「青山寺」,最初的寺名就叫「杯渡庵」或「杯渡寺」,這也是香港最古老的佛寺。 因為有了杯渡禪師到香港開拓之後,相繼的香港就有了佛教信徒,並且慢慢發展。一直到一九三○年前後,棲霞山的若舜老和尚,以及泰州的靄亭長老,他們到香港弘法,從此香港的佛教便開始動了起來。 人才相繼 推展文化教育 此中若舜老和尚得到何東爵士與蓮覺居士,以及後來的何世禮上將(曾任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支持,在香港九龍塘建了鹿野苑道場,成為棲霞山的下院,實際負起佛教弘法利生的度眾功能。而蓮覺居士也創立了東蓮覺苑,並設立第一所佛教學校「寶覺第一義學」,以及成立「寶覺佛學研究社」,專門培養弘法人才。其晚輩,也就是第二任苑長林楞真居士,繼承前人志業,繼續致力於興學育才的佛教弘法事業,對香港佛教做出極大的貢獻。 再然後國共內戰,很多出家人紛紛湧入香港,如金山寺的太滄、常州天寧寺的證蓮、佛教論師印順法師等人,以及年輕一代的演培、海仁、仁俊、月基、佛聲等,他們也加入了香港佛教的行列。甚至「東北三老」,即:倓虛、樂果、筏可,他們的弟子如覺光、洗塵、永惺、大光、聖懷、宏量、應成、融靈等,也紛紛到香港弘法,所以形成江蘇和尚與東北出家大眾共同在香港創辦學校、醫院、老人院、圖書館等各種佛教事業的局面。 此中值得一提的是,嚴寬祜居士早年成立了「香港佛經流通處」,大量刊印、流通佛經,甚至到美國興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會,開辦菩提學院中文學校等;後來也和我們的佛光會合作,在大陸各地興建希望小學及醫院。他不惜一切,把所有資產全部投注在佛教文化、教育及慈善事業的推展上,真是古今少有。 佛經講座 改變港人生活 最近數十年來,我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幾萬人的佛經講座,每年三天,從未間斷,也未曾減少;每次都是場場滿座,擠不進來的人只好在門外看電視牆,真是比歌星的演唱會更為盛況。一下子也把香港佛教提升到了頂點,不但信徒增加了,各寺院庵堂人滿為患,也帶動香港各大學,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幾乎每年都會安排我去做一次講演,每次也都是座無虛席。聽眾當中,有學者、教授、醫生、律師、政府官員、銀行家、企業家、演藝人員等,也在香港造成轟動。 除此之外,香港大學還成立佛學研究中心,授課的老師大半是佛教的法師,如廣興法師、法光法師等。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也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辦「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並承蒙二校均頒授給我榮譽博士學位。尤其一直讓香港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把我一年一度的佛經講座,譽為是「香江的一朵淨蓮」,認為佛法改變了香港人的信仰與生活。 所以,揆諸香港今日的繁榮,不是由佛教僧侶所帶動、助長的嗎?佛教的動能、力量,確實能幫助社會和諧、繁榮、進步與發展。因此,希望香港的特首、官員們,不可忘記佛教對香港的開創之功。 過午不食 根據《五分律》記載,佛世時,佛陀的弟子迦留陀夷比丘,因為皮膚黝黑,有一天傍晚入城到一戶人家去乞食,由於光線不足,一位孕婦誤以為是鬼魅,受到驚嚇而流產;因為這樣的因緣,佛陀因此制訂「過午不食」戒。 過去在佛學院時,我也有一段時間,為了砥礪自己嘗試過午不食,實踐一段時期後,身體漸漸消廋,無法支持下去,才不再堅持。 可是現在有一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道行,實行過午不食,或是日食一餐,更甚者只喝水充飢、或以水果裹腹……,這些作為,只是造成別人的麻煩而已,佛陀也批評過這是不如法的。 例如:為了你過午不食,重要的會議開到一半,就非得停下來用餐,以免耽誤中午的時辰;為了你晚上不吃,只能喝流質,別人還要特地為你煮流質的食物,增添許多的麻煩。如果說,吃水果、野菜就是有修行,那麼山林裡的猿猴牛羊,不都成道了嗎? 佛陀未成道之前,經過六年日食一些麻麥的苦行生活,最後體悟到苦行是不究竟的,所以毅然放棄苦行,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得以體力恢復,最終在金剛座上證悟成道。 對「過午不食」的修持,我並不主張,吃或不吃,是健康的問題;美食陋食,是經濟問題,或是環境、風俗、習慣、制度等問題。多吃與少吃、應吃與不應吃、可吃與不可吃,對修行來說,應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 像患有糖尿病的人,如何過午不食呢?尤其現在的社會,大家工作忙碌,也不必堅持要過午不食。倒是能「過午少食」,少吃一些,或是晚上避免因為工作加班,再去吃宵夜,補充體力。依現在醫學保健的角度來看,晚間吃宵夜,不但容易造成腸胃的負擔,身體也容易出狀況;若能少食則有益於腸胃的保健,身心會感到舒服,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不過,現代人多是「遇早不食」,早上不習慣吃早餐,常常與午餐一起吃。其實用過晚餐後經一夜的休息,腸胃經過十幾個小時未進食,若早上不食,胃腸容易磨損受傷,這時還要勞煩別人看顧。像這樣道行還沒有修持,就已經損滅許多福報了。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吃得飽,對於一天的精神力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想,修行並不一定要在「吃」的上面計較,當吃則吃,不當吃則不吃,身心平衡才是修行之道。 非人 世間上的人都習慣罵人,佛陀會呵斥不明理的人嗎?會的,不過佛陀呵斥的很藝術。比方他說你愚痴、你不知慚愧,甚至最嚴重的一句話:「非人」。所謂「非人」者,就是「不是人」。「不是人」是很嚴重的事,他沒有道德、沒有禮貌,不像個人,應該笑的時候不笑,應該講話的時候不講,應該歡喜的時候不歡喜,應該做好事的時候不做,應該跟人相處的時候卻孤癖、不隨緣。 佛教是以人為本,因為人有人性,有仁慈的心,有正派,有道德,如果你沒有慈悲心,好殺、好鬥、自私、欺人、邪惡,佛陀就定為「非人」。確實,在今天的社會裡面,有很多的人不隨緣、不和諧、不隨喜、不隨作,古怪的性格與人格格不入,孤僻怪異,又不能合群,我們應時時檢查自己,在團體裡要做個合眾的人。 佛陀曾批評不發心行菩薩道的人,自私自利,不願普度眾生,只想自己解脫,這種無法延續佛法慧命的人是「焦芽敗種」。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其實在社會上,有一些人只知明哲保身,不護公理,沒有正義,只知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會感嘆社會風氣敗壞的人,也是焦芽敗種,算是非人。 所以佛陀教誡弟子,不可以做五種不像人的「非人」,表面看起來,雖然一樣有眼、耳、鼻、舌、身五根齊全,可是他的言行、思想、性格不像人。例如聞善不著意、應喜而不喜、應笑而不笑等,就不像一個人。 我們平時看到一隻小狗,歡喜對牠,牠也會對著我們搖尾巴。甚至花草樹木,如果你經常對它愛語讚美,它也會活得很茂盛,開得更美麗、燦爛,展現美麗的風姿來回報你。這個時代是個有聲音的世界,講話要大聲;這個時代是個有彩色的世界,臉上要有笑容,笑容就是彩色;這個時代是個有動作的世界,你有動作,才表示你是一個活著的人。 非人不可做,要做「全人」,也就是有德的人。期許每個人要培養「隨緣合眾」的性格,當別人歡喜的時候,也能跟著一起歡喜;應該讚美他人的時候,就要隨喜讚美;當大家在交談,氣氛愉悅時,也可以隨喜加入;大眾出坡工作時,更不能偷懶置身事外,也要一起參與。能夠如此,才是人格健全,才算具有隨眾隨喜的菩薩性格。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2-5)】公乃天下 五之五

文/星雲大師 公轉地球一圈一年 公正誠信眾人信賴 公允客觀行事恰當 公懲會上接受處份 公推直選實踐民主 公儲不夠處理困難 公民聯署爭取成功 公開相助給予支持 公信原則交易安全 公認一致大眾贊同 公開辯論表明主張 公然犯錯毫無顧忌 公敵行為引以為鑒 公善良知最高德行 公廟祈福人神聯誼 公案意義要您開悟 公爵頭銜榮譽高位 公婿公孫王親貴冑 公侯將相立功立德 公舉賢士造福社會   透明化 公家預算要透明化、選舉政見要透明化、公用物品要透明化、人事制度要透明化、工程招標採購要透明化、法院審判要透明化、升貶獎懲也要透明化。透明化就是公開、公平、公正的意思。 人民的事物與權益,應該要透明化,但私人的穩私我們要保護,不可隨便地揭發。現代的媒體,不斷報導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其實是誤導了群眾「知」的方向,這種透明化,是不合透明化的道德標準。 在台灣不能有名,一有了名,就會遭受傷害。就如選舉,只要一參選,候選人的祖宗八代,都會被搬出來批鬥,而家人也會在媒體的一再追蹤報導下,影響全家人的生活。 古人,隱惡揚善,希望給人多多鼓勵,縱使有過失也會讓犯錯者有自我反省,以及改過的機會。但是,現在的社會,是隱善揚惡,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每天打開報紙或電視,都是一些壞人壞事,好像台灣是一個犯罪的社會,已經沒有好人好事了。 我們雖然不希望媒體隱善揚惡,但我們希望每個人要自己反省、自我改過,自己以透明化的方式向朋友、家人或是信仰的對象,表白自己的過失以示改過。 佛教的發露是對佛菩薩、師長,將自我的過失,毫無隱覆地表白;佛教的布薩、問遮難、舉過、三番羯磨,也都是將所犯之過失透明化;法院的陪審團、公聽會,也是為了將審判過程透明化。 此外,人我是非要透明化,才能讓世人了解善惡得失;晉升管道也要透明化,才能讓員工知道努力的方向;商業股東財務更要透明化,才能監督管理,讓企業正常運作;國家政策要透明化,才能讓國民有所依歸;各種的競賽也要透明化,才能公平選出實至名歸者;選舉不但要透明化,更要公平化,才能選賢與能。 此外,企業的機密、產品的構造、銀行的密碼、國防的秘密,國家的外交,有透明化的,也有需要保留的。 君子不欺暗室,凡事講清楚、說明白,不要黑箱作業,才不會讓人有疑忌,如幻象戰機、拉法葉軍購案,都是因為沒有透明化,才會有至今仍然無解的舞弊醜聞與命案。 所以,只有透明化才能消除腐敗、投機、不平、冤獄、貪汙,以及賄賂。唯有透明化,國家才能清廉公正、企業界才有公平競爭、人民才肯服從政府的領導。 萬里晴空之下,事事物物都能欣欣向榮,如果失去了透明化,當黑夜來臨時,就會有偷雞摸狗的惡事,所以吾人要有光明磊落不怕透明化的情操。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第十二冊 p.159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2-3)】公乃天下 五之三

文/星雲大師 公規公矩維持秩序 公是公非道德勇氣 公事公辦合情合理 公正義行菩薩心腸 公眾人物以身作則 公關良好樹立形象 公約制定國際遵守 公信昭告誠實無私 公私兩便相互受惠 公務執行依法辦理 公平合理正直無私 公道公理伸張正義 公評議論取眾信任 公規密件審慎評估 公而忘私崇尚道義 公正不阿為人耿直 公開秘密不算稀奇 公告訊息告知大眾 公諸同好一起分享 公平正大光明磊落   公理在哪裡 自然界中,大魚吃小魚、貓吃老鼠、蛇吞青蛙、蜘蛛吃飛蛾;你說,公理在哪裡? 在這世間,富者欺負貧者、聰明人欺負愚笨者、有力量的人欺負弱者、大人欺負小孩、明眼人欺負盲者、健全者欺負殘障者;你說,公理在哪裡? 在這世間,我有辦法,我會把你的變成是我的;我有力量,我可以讓你不能不為我奉獻;我有權威,你不敢不聽從我的命令;我有金錢叫法律聽我的話,定你死活;你說,公理在哪裡? 你是小人,因為我需要你,我會保護你;你是君子,因為我不喜歡你,我可以定你種種罪名;你是豪富之家的兒女,生下來就是金枝玉葉;我是貧民窟裡的子弟,生下來就是貧窮卑賤;同樣的生命,同樣的生存權,只因為出生的背景不同,即刻分出貴賤;你說,公理在哪裡? 世間上,政治上的人物,主流派的人,你可以為所欲為;非主流派的人,卻遭受種種打壓,這有什麼公理?世間上,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又所謂「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這有錢、無錢之間,有何公理?世間上,所謂「人善被人欺」,當白道遇到黑道,白道者硬是受黑道宰割,這有何公理?世間上,當良家婦女遇到黑夜之狼,受到欺負委屈,這有什麼真理? 公理、公理,你說,公理在哪裡? 在這世間,有人說:不合理的「非」,不能勝過「理」;再好的道「理」不能勝過「法」;「法」不能勝過「權」;但是「權」不能勝過「天」。「天」是什麼?「天」,是最後的因果也! 「因果」是人間最高的真理,不管如何,貧富貴賤都要受到因果的制裁;「生死」是因果,管你什麼人,最後都逃不了生離死別;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政客、富豪、有權勢者,你們應知道:善惡罪報,最後還是在因果之間!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p.84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2-2)】公乃天下 五之二

文/星雲大師 公報私仇卑劣行為 公設私刑無法無天 公器私用損人害己 公款挪用破壞信用 公子哥兒應有分寸 公主身分與眾不同 公婆權威媳婦難為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公民素養自尊尊人 公司行號誠信交易 公演活動提升文化 公交完善四通八達 公路行駛安全第一 公車載客便民往來 公有國宅便利貧民 公營事業增加國庫 公園設施娛樂休閒 公寓為家敦親睦鄰 公廁清潔後人受惠 公德善念為人根本 世界公民 每一個人都有國家,理所當然成為這個國家的國民。現在也有的人離開祖國,失去本國的國籍,但是到了另一個國家又不被承認,到最後成為無國籍的人民。無國籍的人很痛苦,不但凡事得不到保障,甚至連旅行都被限制。 現在也有一些人從這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擁有雙重國籍,甚至多重國籍。當然,也有的人忠於自己的國家,在外國服務多年,始終不入籍別的國家,不願成為外國公民,一心忠於自己的國家,終身不做二國公民。 其實,天下一家,民族之間不該狹義的分成你和我,人與人要交通,國與國之間要交流,所以這個世界如果有人願意做「世界公民」,也未嘗不好。 世界公民的產生,首先要發給他世界的護照,讓他可以在世界上到處為家,去來自由,如同佛國世界的人民互相來往。現在有人要到月球去買土地,想當月球的公民。在此之前,不妨在地球上發行世界公民護照。 世界公民護照如何發行呢?可以比照人口,比照人民的意願,先發動世界上一千萬人當世界公民。當了「世界公民」的人民,不可以分地域、種族,不能有你我的狹隘觀念,要有弘願為世界的福祉與和平而貢獻。 世界公民每年要自我成長、表現,每經過五年、十年後考試一次,如果沒有為全民福祉而努力的人,就取消他的資格。反之,真正實踐公民理念的人,繼續再去影響別人,如此由一千萬、一億、十億……,直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成為世界公民,那就是一個大同世界的呈現了。 成為世界公民的人,可以優先到處訪問,不管走到哪裡,在交通、食宿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充分享有各種優厚待遇;但是相對的,他對世界的苦難也要有多一分的關心。因為世界其實本是一家,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所以現在在台灣,學校與學校、醫院與醫院合併,銀行與銀行、航空公司與航空空司聯營等。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上有WTO(世界貿易組織),政治上有聯合國,有聯邦、邦聯等體制,運動方面也有奧運聯盟,乃至有紅十字會的世界救援組織等。 所以,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其實大家都有共同的希望與願景,何不讓我們從地區、國家,擴而大之到世界一家,成為「世界公民」呢?希望具有世界威望的政治領袖們都能出來呼籲,讓我們都能榮幸的成為「世界公民」吧! ──摘自《迷悟之間》第六冊 p.297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2-1)】公乃天下 五之一

文/星雲大師 公忠體國模範公僕 公職人員愛國愛民 公事門中最好修行 公眾事務人人關心 公產公有平均分配 公私分明一清二楚 公產國有不可徇私 公權力量不容私用 公害發生全力處理 公益善舉大家讚美 公視平台眾人稱道 公辦民營集體創作 公聽會上決定是非 公海之上各國平等 公證文書法律效應 公堂法庭大眾平權 公會同業互助合作 公安維護眾人有責 公域共識和平往來 公之大眾昭告天下 天下為公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生前留下一句不朽的名言「天下為公」。天下,小至國家,大至宇宙,都在天所覆、地所載之下運作。國家為全民所有,所謂「民有、民治、民享」,宇宙也為全眾生所有。 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大海有國際公海,經濟有國際貿易,甚至有國際法庭、國際公關等,大家在聯合國領導下,和平共處,這是「天下為公」的最高理念。 所謂「公」者,辦事,叫做辦公室;講話,要服從公論;政治要公道,法律要公正,做人要公平,凡事要有公理。所以,國家的園林叫「公園」,道路叫「公路」,政治人物叫「公僕」,慈善事業叫「公益事業」。 《六韜》裏的「文韜」說:「天下者,乃天下人所有;非一人之天下也!」這就是「天下為公」的思想。所以,全民享有「天公地道」的人生,大家必然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認識。董仲舒先生強調「天人感應」論;儒家說「天地人」為三才。這都可以成為「天下為公」的注解。 常有人問:天在哪裡?王陽明先生說:宇宙就在我的心中,我的心就是宇宙。由此觀之,天下皆在我們的心中。我心中有人,我心中就有天;我心中有國,我心中就有天;我心中有宇宙,我心中就有天。「天涯若比鄰」,還不如說:天就在我們的心中! 自古中國人就具有天道的思想與理念。所謂「靠天吃飯」,不得不敬天、畏天;人如果作惡多端,不好好做人,就說他「無法無天」,甚至詛咒他「天打雷劈」、「老天」也不能容你。 既然「天地人」是為「三才」,應該「三才合一」。但是有一些人所行所為,真是「天地」不容,那麼只有「一才」怎麼能獨立呢?不過也有的人過分依賴天,凡事都要求天保佑,求天幫助。旱災了,求天下雨;雨水多了,求天放晴。 天既然在我們的心中,與其求天,無如求己。乾旱未到的時候,就要節約惜水;雨水太多的季節,就應該疏通渠道、水溝,做好防洪的準備。如此不要老天來幫助,自己內心的老天就會給自己幫助了。 所以,自助才有天助。我們不要老是經常「無語問蒼天」,不要老是抱怨「老天不公」,所謂「天下為公」,天何其難哉!天何其難哉!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第十冊 p.205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1-4)】法如是 四之四

文/星雲大師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以身試法明知故犯 貪贓枉法目無綱紀 舞文弄法鑽法漏洞 行止如法潔身自重 嚴刑峻法嚇阻犯法 想方設法用盡心機 奉公守法廉潔行事 現身說法菩薩示現 分燈傳法續佛慧命 祖師陳法後世沿用 春秋筆法記於史中 永字八法運筆之方 正己明法以身作則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捨身求法為道忘軀 般若妙法心空易明 緣起諸法說盡真理 名相百法經論有據 講經說法淨化人心   守法的重要 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秩序,都是靠法律來維繫,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甚至軍人有軍人法,宗教有宗教的戒律等。 一個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是立法院,如果立法院本身不尊法重治,必然減弱國家運作的功能;法院是專責執行法律的地方,如果法官也徇私舞弊,則法律不公,政府無以服眾。 在民主國家裡,選舉有選罷法,銀行有銀行法。如果選罷法不彰,則選舉就會不公;如果銀行法不公,經濟就會混亂。過去備受關注而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廣電法,就因為內容不夠周全,致使業者與消費者雙方意見叢生,難以平息。 目前政府雖然不斷為各行各業訂出各種辦法,各行各業則最怕政府訂法,認為有了法令,就有諸多的束縛、阻礙,不能自由。 事實上,守法守戒究竟是自由呢?還是束縛呢?表面上看起來,戒律、法令都是給人某些方面的限制,但是,唯有守法才能自由,不守法就會喪失自由!例如,犯了佛教的五戒:殺生、偷盜、婚外情、造謠、吸毒等,就會鋃鐺入獄,不得自由。因此,一個國家,軍人守軍人法,工商守工商法,記者守記者法,各宗教徒守各宗教徒的法;唯有社會大眾皆養成守法的習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說到守法,必須從上而下,居上位的人如果遊走法律邊緣,以權越法,以勢壓法,以便違法,則國家不成法治國家,社會不成法治社會,自然亂象紛陳。因此,今日世界,凡是進步繁榮的國家,都是法律嚴明;凡是進步成長的優秀團體,也都有一套嚴謹的管理法。 在法治的國家裡,一個紅燈,它就是代表著不能通過,這是法律的權威,也是安全的重要;一條斑馬線,行人優先通過,斑馬線的權威於焉樹立;一個禁止通行的牌子,甚至一條繩索攔阻,雖然牌子繩索本身沒有價值,但是它就是代表法律的權威,因此不能不重視。 所謂「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個人的健全,一個社會的有序,一個國家的強盛,唯有人人守法,方可致之!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p.66

MORE

【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1-3)】法如是 四之三

文/星雲大師 言出法隨立即生效 不依法理難服人心 修改法條須先公告 目無法紀胡作非為 逍遙法外漏網之魚 天理法權人人畏懼 移送法辦制裁罪犯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禪悅法喜輕安自在 佛光法水遍傳五洲 一多法界平等不二 不二法門緣起中道 道情法愛同參情誼 僧和法住佛教興隆 功德法財微妙殊勝 醍醐法味供佛齋天 甘露法雨給人清涼 悠遊法海深入經藏 同登法界共證菩提 有佛法就有辦法 正當大眾為現今許多暴力事件、人情、道德低落、價值觀改變等種種問題產生而失望、懷疑時,近來社會上流行一句話「有佛法,就有辦法」,彷彿是在穢濁的惡風中,注入一股清流,讓人重拾信心和希望。 僅舉數例先申其義,以饗大眾。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財富、名譽、事業、和諧的人際關係,甚至建立一個全方位的人生。其實,不妄語而說好話,就能有好名聲;能喜捨而行布施,就能擁有財富。像美國微軟公司前總裁比爾蓋茲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建立了電腦王國,富可蓋世,卻很少人知道,他的熱心布施是全美排行第一,他的對人尊重,贏得全體員工的好評和信任。在家庭內,兩性關係逐漸轉變,有人害怕婚外情,有人害怕感情不睦。事實上,只要夫婦雙方持守五戒中的不邪淫,以愛語、同事的心情相互扶持,不忘初心,家庭和諧便有保障。 社會、國家想安定、富足,固然需要上位者的智慧領導,更需要有「為民設想」的體恤。印度史上著名的阿育王,所向無敵,戰事皆捷,四方小國無不臣服,卻得不到民心;等到信仰佛教以後,幡然醒悟,以慈悲仁義治國化民,自此德風遠播,留下一代轉輪聖王的美名,此即說明:法的勝利,無與匹敵。 而當我們羨慕西方歐洲國家社會井然有序之時,卻很少人想到,他們對法律的尊重和實踐。像在奧地利,報紙掛在電線桿上,需要者將零錢投入筒內即可取之,沒有人會不投錢而拿走報紙,更不會有人自取筒內的錢。人人持戒,就是最好的法律。 誠然,這個世間仍舊存在邪惡與黑暗,我們發願淨化現今社會風氣,相信佛法必能帶來正確的理念,引導人人開發本具良善、光明的一面。 此處必須說明,什麼是佛法?慈悲喜捨是佛法,利人利世是佛法,忍耐無我是佛法,積極行善是佛法,乃至於八正道是佛法,六和敬是佛法,七覺支是佛法,三解脫是佛法,所謂世間上的好事好理,無一不是佛法啊! 「有佛法,就有辦法。」誠信然也。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p.129

MORE
/55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