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生活快門】落花亦美

文/薰依草 日前赴新北雙溪慢遊,街景充滿古意盎然的傳統建築,空氣中瀰漫古早味,寧靜的氛圍,讓身心感到舒暢無比。 走到雙溪渡船頭遺址,樹蔭下觀看溪流潺潺,好不愜意。一旁牡丹花展現嬌艷欲滴的姿態迎賓,春意盪漾。瞥見一旁石頭上,一朵落下的牡丹花靜靜躺著,優雅的模樣完全不輸仍在枝頭綻放的牡丹。我感覺到她在生命的最後,仍奮力燃盡最後一絲美麗,讓我好生感動。生活裡處處皆是風景,一朵凋零的花朵,魅力依舊,花開花落皆文章。

MORE

【多管齊下】從此不再過敏

文/美麗果 從小到大,只要天氣一變,就常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有過敏的狀況,不是鼻子過敏,就是皮膚過敏或眼睛過敏,我卻無法想像到底什麼是「過敏」?直到六年前冬季轉換春季的時節。 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皮膚開始發癢,原本以為抓抓就好,沒想到不僅愈抓愈癢,還起了一顆顆紅紅的疹子,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不但手腳內側癢不停,連腹部側邊、胸部及頸部也都起了疹子,奇癢無比。這時我才真正了解到「過敏」這個皮膚的敵人有多兇惡,直覺告訴我,必須去看皮膚科,才能對症下藥。 在向醫師諮詢時,我跟醫師說:「以前我從來都不會過敏」醫師給我的答覆是:「我們要改變『以前都不會』這樣的想法,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抵抗力減弱,以前不會並不表示現在不會。」那天,醫師除了開藥讓我服用外,還給我一些防過敏衛教的建議,譬如多喝水、多運動、早點睡,飲食均衡等。 「聽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醫之後,遵從醫囑的我,就報名健身課程,每日準時拉筋伸展,喝足量的水,補充蛋白質,飲食有節,運動揮汗,日行萬步,不再當夜貓族,保持樂觀的心態,有時間就和家人或朋友四處旅行,說也神奇,自從那次皮膚過敏康復後,我再也沒有「過敏」過。

MORE

【長大以後】沉默是金

文/陳玫靜 從小我就是個愛說話的小孩,每天放學回家,拉張小椅子坐在忙碌的媽媽身邊,可以吱吱喳喳說上許多話;也曾被老師以「愛講話」貼上處罰標籤,乖乖受罰。國中時,雖已進入「該埋頭安靜啃書的時期」,卻因為太愛和好友縱情聊天,老師語重心長的在簿本裡寫下「沉默是金」的叮囑,媽媽開始擔心起這個愛聊天說話的孩子。 但「沉默是金」這幾個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寫進了成長的脈絡,替換了那個愛說話的自己;慢慢長大後,居然也學會了把一些話不著痕跡的放在心底。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話語不再那麼重要? 還是愛說話的,只是看對象。學會了「沉默是金」,是因為歷經一些事情後,理解了有些事並不是誰聽了都理解,而人也不該期待透過說話就能完全表達,或減少那些不是因為語言而生成的距離。除了語言,慢慢學會品嘗在語言表象下的真實和感受。其實依舊喜歡和真能交談、願意交談的人說話,那種時候,言語自然而然有了自己的生命。 後來發現,對我來說,長大後的沉默其實也和不擅於巧言或掩飾有關,那是個性使然,自己似乎也無從改變。這幾年更發現,人所以沉默,也可能是因為有無法輕易對人言說的難言之隱。 分明是樂於坦誠相見,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性格,哪有什麼不可對人言之事?原來難言之隱裡,有時不是為了自己,是因為理解、同理、包容,是為了周全照顧身邊的人,又因為只喜歡誠實無偽的說話方式,保持沉默似乎是在他人和自己之間最平衡的解方,當然也可說是一種最阿Q的精神。 一天,當八歲的女兒,用悲憫的語氣和我分享《野天鵝》童話時,我才深刻懂了故事裡公主默默織錦的期盼,那縱使承受再多委屈都不可對人言的沉默,是因為害怕一旦說出口就真的無法實現。那個愛說話,充斥正義感,總是被媽媽告誡不可口沒遮欄的小女孩,終於體會、咀嚼、理解了那句「沉默是金」的道理。 原來,時光之河,始終帶著靜默的祕密同行,相信會有那麼一天,泅泳的我們只要低頭就能打撈到金子,因為它已自行閃閃發光。

MORE

【人生哲學】簡單的快樂

文/施少閎 我經常有一種想法,覺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在一個清爽宜人的早晨醒來,慢條斯理、悠哉游哉地塗滿刮鬍泡刮著鬍子,靜靜地端詳自己的臉,那可真是人間一樂。 記得我小時候的偉大志願是當郵差。一直很欣賞郵差那身帥死人不償命的綠色制服,尤其欽羨他所扮演如天使般的角色,風塵僕僕送來信件,幫等信的人解憂(小時候不知道,他也可能帶來不幸的消息。)只要看到收信的人臉上綻放笑意,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有位朋友喜歡泰戈爾的詩,平日受了薰陶,滿腦子田園風光、泥土芬芳的浪漫情懷。他曾提起,有一回收學生家長繳的學費,從收費袋取出的鈔票,散發一股濃重油膩的氣味,因此推測這位家長是做小吃生意,賺的是辛苦錢,感動之情油然而生,當下脫口讚歎:「哇,這錢有味道耶!」聽完他的描述,我捏了一把冷汗,擔心他被誤會,招致對方不悅…… 有時不免覺得,像我等物質欲望薄弱,不喜逞強好勝、爭名奪利的平庸之輩,眼中許多美好的事物,在多數社會大眾眼裡,往往毫無可取之處,當對事物的認知與評價差異過大,影響所及,甚至被貼上天真無知、涉世未深的標籤。 夜讀作家阮慶岳的文章,他寫道:「國中時作文題目〈我的志願〉,我認真的描述長大後希望有一塊田地,可以與世無爭的安心種地。這個自以為美好安詳的夢想,卻被導師叫去開導了大半天,原因是『年輕人不可以沒有志氣。』而我當時其實比較擔心的,是我根本不懂得如何種菜、種稻子啊!」讀著這段寫得悠哉,帶點自嘲的文字, 我不禁噗哧笑了出來。年輕人固然不可以沒有志氣,但每個人的志趣卻不盡相同。比起他的老師,中年的作家與中年的讀者我,顯然還不夠世故吧! 我偶爾會想,能從簡單的事物中得到快樂也是一種能力,當日子過得清心恬淡,快樂往往唾手可得。

MORE

【小鎮印象】漫遊關山心花開

文/蘇佳欣 我到台東關山欣賞秧滿田,想不到意外地享受了賞花趣。看著剛移植幾個星期的秧苗,在關山浮雲綠樹倒影的水稻田中準備長大,心中滿滿的感動,再加上崁頂一路上的櫻花、桃花、梅花參差其中,簡直說好似的一起迎接這個陽光愈來愈長的季節。 本來一出火車站,想要借自行車,但日正當中,租車店的老闆在店裡趴著睡午覺,我只好先在附近繞一繞,甚至還到舊火車站的歷史建築拍照,故意拖延時間。過了許久許久,他仍然還在沉睡,與其把他叫起來,我決定不等了,索性看看自己的腳力如何,能夠走多遠算多遠吧! 在不太熱鬧的鎮上,看到許多人背著大背包行走,聽說那是準備前往嘉明湖的登山客。跟他們的裝備相比,我算是輕鬆散步而已。繼續往前走,那些走在步道的路人,彼此照面都會打個招呼問聲好。原本心中糾結,我只是個過客,根本不認識那些陌生人,因此不好意思回應。不久後,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充滿善意,對我點點頭、微微笑,我也自然而然的跟著照做了。 一路走到盡頭,空中框景掛著「早安關山」和「出公工」的裝置設計,大概是全鎮出動巡田水或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公共事務的意思。在這裡眼見花田一路,體驗山水一同,沿途所見處處皆風景,所遇人人都和善。雖說關山是全台灣人口最少,且是唯一少於一萬人的小鎮,但是什麼都具足,好極了。

MORE

【天倫之樂】單車上的祖孫

文/慧均 聽著埋怨的字句,我只在阿伯臉上的晒斑,看見小孫女一天天成長茁壯的光彩呢! 那日,尋著微風,騎U-bike去開店,回家因為是上坡,上班又站了一天雙腿疲憊,心想用步行的會比騎腳踏車省力點,就決定走路回家。就在離開店裡沒多久,身後傳來叮鈴、叮鈴的聲響,回頭一看是我經營的餐廳所在社區的鄰居阿伯,騎車載著她的孫女兜風,那台老舊的腳踏車,就像是他們祖孫的座頭鯨,帶著他們遨遊附近里鄰的巷弄間。 阿伯的兒子從事房仲業,媳婦自己開髮廊,阿伯則是在社區內有間洗衣店。房子有了,孩子養大了,洗衣店自有熟識的顧客會光顧,因此大部分的時間是阿伯的太太在顧店,沒有經濟壓力的阿伯,就幫忙仍在奮鬥事業的兒子媳婦,照料兩位相繼出生的孫女。 初識阿伯時,他的大孫女已經上小學了,阿伯悉心照顧中的小孫女則還未滿一歲。這對祖孫,艷陽高照的晴天,會瞥見他們像風滑溜而過。社區的前方是占地頗大的水泥地,可以騎著腳踏車玩,快到吃中餐的時間,又可見他們從反方向回來。 社區的後方有座小公園,大葉欖仁、鳳凰樹,及各種不知名的大樹交錯其間,為公園的溜滑梯、搖搖馬,鋪上綠蔭,陽光透過枝條的間隙灑落在祖孫倆身上,就算天空下著小雨,阿伯也會載著孫女,到她想去的公園綠地遊玩,在阿伯臉上,我看見滿是含飴弄孫的幸福。 傍晚,街坊鄰居聽到耳熟能詳的〈給愛麗絲〉,會提著垃圾出來等垃圾車到來,此時不但是敦親睦鄰聊上幾句的好時光,聽覺靈敏的我也會聽見現在流行的兒歌,配著規律的機械運轉聲出現在右手邊,我就知道小妹妹坐在她的拉風跑車上,出來享受傍晚時分的涼風了。只見阿伯亦步亦趨地跟在車子旁,就怕孫女一不小心駛進坑洞內或撞上柱子,而旁邊就是出社區的階梯,更是大意不得! 小女孩仗著爺爺體力好,胃口倒是被養大了,有時,阿伯看見我坐在窗邊打文章,會把龍頭一轉,帶著小妹妹來跟我道早安,或問我:「阿姨,我可以餵魚嗎?」怯生生的娃娃音,著實惹人疼愛,怎能拒絕呢?店前那魚池內的錦鯉們此時可有口福了,早上我才滿足過牠們的口腹之欲,這下又能吃點心了。在和阿伯閒聊時,阿伯經常苦笑說:「吼~後面的小公園現在去膩了,不去了,現在小孫女會指定要去○○公園,實在是……』哈哈,聽著埋怨的字句,我只在阿伯臉上的晒斑,看見小孫女一天天成長茁壯的光彩呢!

MORE

【人間小品】當別人的貴人

文/徐絹單 醫生說,如果再晚幾分鐘送來就沒命了。 那是發生在職場裡的小故事。我的同事阿敏,單身且獨居,患有紅斑性狼瘡。她滿頭斑白髮絲,銀光閃閃,好像先向時間銀行賖借年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 有一次,阿敏消失了。連著兩日沒在工廠出現,親近的同事連撥了幾通電話,亦無人應答。主管向老闆報告此事,工廠裡的富老闆揮了揮手,保持一貫事不關己的冷漠,說再看看。 同事們心裡著急,程度不亞於熱鍋裡的螞蟻。礙於上班時間無法外出,眾人商量後,派遣同事阿珠的老公老李前往探看。家裡開洗衣店的老李聽聞消息,他趕緊放下手邊熨燙的衣服,風風火火地趕往阿敏的住家。 老李向大樓的守衛說明來意。只見守衛揮了揮手,冷冷的說必須等大樓主委回來,會同警察才能開門。國有國法,愛莫能助啊。 老李無功而返,來電回報,我們一群人也只能乾著急。中午吃飯時間,同事們又拜託老李再跑一趟。到了守衛處,碰巧遇到阿敏的妹妹,會同鎖匠上樓開鎖。喀一聲,打開多日未啟的門扇,為黑暗納入一縷暖光。這時只見阿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不識來人。 緊急送醫後,阿敏住進了加護病房。穿著白袍的醫生說幸好早點送來,不然後果……,他的眼神裡彷彿看見有天使出現,便對家屬點點頭,轉身離開。 如果同事們冷漠對待,如果同事的老公不肯前去探視,如果再等一天看看,在無人聞問的時刻,命運演繹的將是一首悲歌。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貴人相助,幾日後阿敏終於脫離險境,平安轉至普通病房。 知道消息後,眾人稍感安心。我正想和同事們商量是否再盡一分心力幫助阿敏,午餐時,同事們已紛紛慷慨解囊,從微薄的薪水裡捐出一筆款項,準備前去探視。 張惠菁在《步行書》寫道:「在傳統產業的工廠裡……有音樂,有交談,總之,有人的面貌在裡面。」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傳統工廠裡,薪資不高,福利欠佳,但這裡有很多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良善,以及更多的溫暖。 「就當別人的貴人吧!」縱使平庸如我輩,都將相信生命裡時時有貴人,處處是貴人。

MORE

【人間情緣】家翁辭世五周年

文/愛麗絲 二○一九年六月六日斷腸日前一天,先家翁告別了我們,也告別他精采一生,一眨眼五年過去了。 回憶彼時,原本我們夫妻計畫好從上海去巴厘島度假,順道回新加坡陪伴家翁,不料在出發前被通知家翁因作胃鏡檢查,意外出血,住院觀察,但在醫院短短幾天卻感染了肺炎,然後病情直轉急下,變成肺衰竭,醫院開出病危通知,一連串的意外,先翁就在兩周內與我們天人永隔! 最後家翁一再要求回家,我們準備好氧氣筒,病床,私人護士,六月五日中午用救護車把他帶回家,黃昏時刻,他就跟我們永別了。然後是外子三兄妹合力通知親戚朋友,辦理喪葬事宜,時間就如白駒過隙飛逝。 結緣家翁二十五年,他留下了許多風範可以給我們晚輩學習: 他來自一個基督教家庭,尚在繈褓中就在教堂受洗了;但在往生前皈依了佛教,原因是他希望骨灰能跟家婆放在一起, 在一個佛教的寺廟,方便我們祭拜,老人家也可以夫妻團圓,在我看來真是一個老人對妻子最深情的告白啊。 家翁是位很體貼人的長輩,每周我們從上海和他視頻,或打電話,他總說身體一切OK,沒問題,不要我們擔心他;後來才知道從胃鏡看出長了淋巴癌,這也許是他過世前半年暴瘦的原因, 而他居然就這樣忍受著。回想起來,腦海中還是他最後那幾天在醫院的畫面,一身皮包骨,全身插管,疼痛每隔五分鐘就向他攻擊,每次疼痛來襲,他臉上就露出皺眉撇嘴痛苦的表情,但他也不會要求加重藥量,只是安靜的等待最後一刻的來臨。他就是這樣體貼人。 家翁受英式教育,是位中英文俱佳的紳士,我不曾聽他口出惡言,一生勤勤懇懇,入院前還每天自己開車上班, 經營著他的保險經紀及股票買賣。自他二十歲那年,一無所有的從馬來西亞,隻身來到新加坡,半工半讀念完南洋大學英文系,然後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事業。不僅養活家人,幫助親友,老年還回饋社會,創立助學貸款,幫助和他當初一樣清寒的學子。 回憶與家翁相處時光,他最討厭虛華,請他去高級餐廳吃飯,絕對是自己討罵,然後他會全程擺臉色給你看;他最喜歡坐在路邊吃快炒,到牛車水吃平價的廣東點心。「賺錢不容易,不要亂花錢」,是我們家的家訓。 有時跟他分享工作經驗,他會像一個好奇的資深實習生,問很多問題,不斷吸收新科技,新知識,然後給予我們一些建議。隨著逐漸老化,他開始口述他的奮鬥史,每一次聽下來總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經商的技巧,對我們人生及事業的啟發很多。 祈願家翁去了天堂,去了極樂世界,病痛消失,又變回那個瀟灑多情的才子,然後跟他的愛妻我的婆婆,環遊世界。

MORE

【河畔風光】各吹各的調

文/Ada 每次沿著基隆河畔自行車道騎乘,總會刻意在內湖橋下停留。在這宛如薩克斯風共和國的國度裡,樂音悠揚,或雄壯,或輕快,或優柔。 用最慢的車速來一圈橋下廣場巡禮,有位戴著棒球帽的年輕人吹奏著〈愛情轉移〉,靠近河邊石椅上有位光頭阿伯正演奏著〈惜別的海岸〉,有兩位小女生在腳邊玩玩具的牛仔褲帥氣大姐吹著輕快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大橋墩兩側分別有位綁馬尾男生和戴著墨鏡的老先生吹著〈諾亞方舟〉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人專注的盯著譜架上的譜,有人神情輕鬆的將錯就錯,有人無需看譜閉眼陶醉其中。不管哪一種姿態呈現哪些曲子,熟捻也好,生疏也好,吹對吹錯,吹好吹壞,好像都不干別人的事。 偌大廣場裡似有隱形的隔間,人人在各自的空間裡自得其樂,明明同時聽得見好多首不同的歌曲,卻又好像不會互相干擾。有趣的是旁聽者我們也絲毫沒有轉換曲調感受的困擾或違和感,從悲情的台語老歌可以立刻轉入輕快的恰恰,從國語流行歌可以迅速切入西洋老歌。 在屋舍比鄰的水泥城市裡,河畔橋下仿若是這些愛樂者的天堂。只有在這裡,他們可以放任自己釋放每個樂音,恣意擁抱每一個抑揚音符。有人或許周末才來,在這裡釋放累積一整周的工作壓力。有人或許有空就來,努力練習成為一個優秀的街頭藝人。有些或許是天天都來的退休族,在這裡度過最愜意的人生下半場。這橋下,大家雖然各吹各的調,但這些樂音讓人微笑,這氛圍讓每個細胞都跳躍。

MORE

【走讀城鄉】通往煤礦的故鄉 鄉長厝橋

文/丹青 在五堵火車站附近的星光橋,是新北市著名的僅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的景觀橋。但自二○二三年二月四日起,在更靠近五堵車站處,落成了一座由舊長安橋拆除、改建的鄉長厝橋,也是連接基隆河兩岸的人行跨河橋,不過建築工法更特別,除具有耐震和抗洪能力外,橋跨中央特別設置的遊憩觀景空間及蒸氣機關車(三分仔車)等地方文史意象,讓遊客認識汐止是煤礦的故鄉,也配合既有的自行車路線,成為汐止地區指標性橋梁。 此橋取名鄉長厝橋,乃因今鄉長里舊名鄉長厝之故。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據前期,位於汐止基隆河北岸的鄉長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鄉長厝庄」。在日據時期,該庄的鄉長厝山發現煤層,因此開發了合興煤礦,光復後更名為東山煤礦。 為了運煤出去,一九二五年曾在基隆河上建了運煤專用的吊橋,上面鋪設台車軌道,由車伕以人工方式運送煤礦到五堵車站,再由火車轉運到各地。煤業興盛時期,每日經此橋輸送出去的煤礦,常高達數百輛台車。及至一九七○年左右,煤礦採竭,產業道路也開發了,此吊橋才拆除改建為水泥橋,即長安舊橋,仍是煤礦區的鄉長里與五堵車站這邊長安里的交通要道。而礦坑廢棄後,東山煤礦辦公室改為煤礦博物館。 但四十多年前興建的長安舊橋,因當時造橋技術尚落後,原設計橋面高度不足,且於河道中有三處落墩,常造成基隆河排水受阻,颱風季節更容易溢堤,導致封橋改道,車輛和行人皆無法通行。市府於二○一二年底,配合基隆河整治計畫,以兩百年洪水頻率規畫河道整治,在距離舊長安橋二百七十公尺處興建了新長安橋。 新長安橋完工後,本應拆除舊長安橋,但當地民眾認為若拆除舊橋,將造成居民不便,甚至夜間返家用路的危險,未來若遇火災等緊急危難,消防車無法由新橋通過里內狹窄的鄉友街,屆時恐造成更大的災難,故強烈反對拆除舊橋。經不斷溝通協調,汐止市公所終於和社區民眾達成共識,另外興建一座現代化的橋梁,以鄉長厝為名,設計上保留部分煤礦區的歷史軌跡。 二○二一年十月啟動舊長安橋拆除及鄉長厝橋新建計畫。首先將橋面抬高二‧五公尺,並採單跨不落墩的橋式,以符合防洪標準。其次,此橋梁最引人矚目的特色,係採用國內少見的「旋轉工法」施工,即工程以舊橋橋面當作鋼構組裝場地,組裝完畢後再利用千斤頂將橋身旋轉推至定位,不但節省施工便道與構台的經費,也克服天候跟防汛期的問題,大幅縮短工期。 鄉長厝橋經一年多施工,於二○二三年二月完工開放通行,橋長約一○三公尺,橋寬七公尺。此橋採「華倫式」桁架,設計簡潔,透空性佳、結構量體輕巧,橋上增設可供行人休憩的觀景平台、人行步道及自行牽引道串連河濱自行車路網,還布置了舊礦區文史資料展示,提供民眾多樣化的休閒空間,現已成為基隆河上的新地標。

MORE
/52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