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環保版愚公 30年移走垃圾山

【本報綜合報導】「這些垃圾一下子清理不了,但我再花1年、2年、3年、4年,大不了5年,肯定要清理完。」1990年代,中國大陸一名年輕人南加剛到青海湖草場工作,被遍地的「垃圾山」震驚,難過之餘,他默默許下這個「搬山」的宏願,沒想到一搬就超過30年。青海湖東南方這片已經枯竭的泊湖溼地,因為他的努力而復活,也讓他得到環保界「愚公」的稱號。 今年60歲的南加,杵著柺杖,慢慢行走在草原上。如果不說,或許大家看不出來他的右腿小腿是義肢。南加說,10多年前,他騎摩托車摔傷腿,留下腿疾,醫生叮嚀他要遠離風寒。 但他常年在環保一線,經常要下水清理垃圾,保護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久而久之,腿部感染惡化發炎,最終只能選擇截肢。即便失去一條腿,他仍不覺得遺憾,繼續守護著青海湖,堅持為環保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近期他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花甲之年的他,靠自己的腿,再也走不到青海湖了。但從1991年開始,先後保護普氏原羚、復甦小泊湖溼地、救助青海湖裸鯉(俗名湟魚)、360公里環青海湖撿拾垃圾的他說:「現在普氏原羚保護好了,青海湖垃圾治理好了,盜捕湟魚也絕跡了,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拚命跑腿去保護了。如今少了條腿,也不會遺憾。」 花3年清溼地  讓嘲笑變尊重  在他最初開始清理垃圾時,他變賣掉家中所有牛羊。換來的錢,用來設圍欄,買發電機及抽水泵,以便清理垃圾與種樹防沙。但當時的人們普遍缺乏環保意識,他的舉動招來了牧民的冷嘲熱諷,許多人說他無事可做才去撿垃圾,甚至笑他「腦子有病」。 南加不在意,他花了3年,終於將一片乾涸、滿是垃圾的溼地清理乾淨,然後找了草籽,播種、澆灌,細心照顧。這段期間,他還將他拍到的垃圾成山照片,展示給村民看。慢慢地,村民被南加的行為感動,加入撿垃圾的隊伍。一段時間後,溼地慢慢恢復,泉眼也重獲新生,草長鶯飛,甚至吸引黑頸鶴等珍稀動物的棲息。 「愚公」南加的努力,帶動了周邊的牧民,在經過媒體報導,更吸引中國大陸各地的義工加入,最多的時候,有300人一起跟著南加撿垃圾。他們在小泊湖設立溼地保護站、物種監測站以及生態博物館,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青海湖環保教育。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終於讓當地的生態有了較大的起色。 不斷巡邏草原 拯救野生動物 事實上,在開始清理垃圾之前,南加已開始救助青海湖周邊的野生動物。他不斷巡邏草原,幫助受傷的普氏原羚,無數次解救被掛在圍欄網上奄奄一息的羚羊,最終成功說服農戶,降低草場的圍欄網高度並拔去刺絲,避免刮傷羚羊。 南加的不斷努力,加上大陸環保政策加大對普氏原羚的保護,羊群數量從1990年代的300來隻,增加到目前的近3000隻。 現今,小泊湖從乾涸的鹽鹼地,變成墨綠的溼地,當地生態變得愈來愈好。現在的南加,把他的環保精神傳承給了孫子、孫女和無數的當地人,「有環保,才有未來」正在成為當地人的共識。他說:「我已經做了30年了,我還想做下去。」

MORE

2024不老騎士 追夢,100歲也不遲!

文/記者陳玲芳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024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活動,3月7日從台中市熱血啟程!29位平均年齡75歲的不老騎士,在百歲不老騎士郭深森領軍下,一路往南,以10天時間,逆時針完成1175公里的環島旅程。郭深森代表所有不老騎士贈送簽名感謝卡,上頭更貼上熱情粉絲贈送的小貼紙:「追夢,100歲也不遲」。 不老騎士之旅,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於三月十四日當天「前進總統府」晉見準總統賴清德,除向準總統展現長輩們熱血有愛的不老精神外,也藉此傳達在邁向「超高齡」台灣的道路上,政府與民間將持續攜手,打造高齡友善社會。 不老騎士車隊,十四日當天邁入環島旅程第八天,一早從新北市萬里區出發,當天傍晚抵達桃園市,累積已完成一千零二十五公里旅程,雖然歷經多日溼冷天氣與蘇花公路、南迴公路的大挑戰,不老騎士們一大早仍精神抖擻的前進總統府。 百歲騎士熱血不減 不老騎士車隊從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正大門騎進總統府前廣場,並在安檢完成後,踏入總統府敞廳和準總統賴清德合影留念。準總統賴清德除致贈紀念保溫瓶外,也特別在郭深森的衣服背後貼上寫有「我一百歲,環島中」的熱血貼紙,讓他在騎乘路途上,能快速的被更多人認出來,一起為他加油打氣。 在完成合照與互贈紀念品的流程後,準總統賴清德也在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弘道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等人陪同下,和不老騎士一起走向府前廣場,除好奇查看長輩們騎乘的車輛外,最後更透過揮舞不老騎士大旗,為所有阿公阿嬤們加油打氣。 賴清德在接見不老騎士時提到,「不老騎士為愛千里」的意義,第一個是「追逐夢想」,年輕時的夢想,到了這個年紀繼續追求,這分勇氣不簡單;第二個是「挑戰自我」,這個精神意義更強,不會因為年紀大了,就放棄一切,或是覺得自己的體力不夠,就裹足不前,不敢挑戰自我;第三個是「公益助人」,每年不老騎士環島時,還替弱勢募款,真是令人羨慕與欽佩。 歐兜邁追夢第13年 今年是弘道基金會第十三次辦理「不老騎士」歐兜邁追夢旅程,再度聚集了一群令人矚目的騎士:出生於一九二五年的郭深森,將以一百歲的高齡挑戰「第五度」騎車環島,一圓他九年前許下的夢想。 面對即將完成的夢想,郭深森少了一點澎湃熱血,更多是對自我的督促與使命感,他說,「我知道自己的行動與故事,可以鼓勵更多老人家願意走出家門,勇敢追求夢想,這是比環島更有意義的事。」 團隊中的「小老弟」,是六十五歲的邱吉興,他四歲就因車禍截去右腿。目前裝設義肢的他,不讓身體的「缺陷」成為人生的阻礙,不但會開車,還能騎腳踏車,最大興趣是爬山,更在二○二一年成功挑戰攀登玉山,驕傲的站上台灣最高點,而他現在最大夢想,就是完成歐兜邁環島。 此外,不老騎士更已成為家庭成員間的共同目標與話題,今年不但有兩對夫妻檔一起圓夢,更有三對親子檔,是由孩子陪著父母圓夢的同時,也以義工角色一起支持其他長輩;甚至,還有兩位義工是有感於父母參加不老騎士後的轉變,希望回饋專業能力,幫助其他長輩,因而投入旅程。 環島追夢愛的倡議 弘道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表示,「不老騎士推動多年,我們樂見老人家環島或展開其他追夢行動,已是普遍現象,而『不老騎士』持續辦理的目的,則是因為:這不只是一趟追夢旅程,更是一趟溫暖有愛的公益旅行。」 王乃弘表示,所有參與的不老騎士們,都率先捐款五萬元,投入「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展現「老助老」的精神;旅程中,也將前往一所小學、兩間養護機構交流,將不老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此外,不老騎士們更要「為銀髮發聲」,在幫助弱勢餐食外,也號召社會大眾共同關注長輩的餐食健康議題。 因此,今年旅程設計的一大特點,是結合「食農教育」的模式,帶著不老騎士們體驗與認識一些在地優良食材,透過他們,將這些食材的營養價值,分享給更多人;其中,不老騎士們也親自下田拔蘿蔔、挖地瓜,獲取的食材,還將送回台中的中央廚房,為弱勢長輩的餐食加入更多營養與健康。 弘道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指出,「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活動所募得的款項,將全部投入於「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此計畫每年幫助許多獨居弱勢長輩免於因經濟弱勢、失能或老化、居住偏遠等情況,而無法自行備餐或外出購餐所造成的飢餓、營養不良等困境。 公益大使接棒響應 今年度經費需求為一千七百萬元,將投入於二十萬人次的餐食服務,而為了號召更多社會大眾能一起捐款支持,今年挑戰全新合作模式,結合目前廣受年輕人喜歡的「貓貓蟲咖波」貼圖,一起推出獨家限量的捐款紀念品,讓喜歡咖波的粉絲,在展現愛心捐款的同時,也能收藏獨特可愛的紀念品。 「貓貓蟲咖波」適逢十周年,概念以環繞著「愛」、「生活」、「台灣」為出發點,與不老騎士的精神相符,希望透過公益合作,鼓勵更多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可以勇敢追夢,同時推出聯名紀念品,一起為獨居弱勢長者餐食募款而盡力。 咖波授權的商品合作夥伴「卡特島創意」,也同步捐贈多款精美周邊商品響應公益,提供基金會用於臉書抽獎活動。此外,「咖波」也將於四、五月展開「極愛台灣」環島快閃活動,由不老騎士打頭陣、貓貓蟲咖波接續,攜手「用愛接力」,一起展開公益環島旅程。  

MORE

水下攝影賽 拍猴子竟然奪首獎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提到水中生物,一般人通常最先想到就是魚類,全球最大水下攝影獎「海洋藝術水下攝影比賽」(Ocean Art Underwater Photo Competition),今年稍早公布2023年得獎名單,最大獎「最佳展示」(Best of Show)拍攝的主題卻不是水下生物,而是一隻認真潛泳的獼猴,科威特攝影師阿拉蒂奇(Suliman Alatiqi)在泰國皮皮群島(Phi Phi Islands)拍下這張難得一見的作品〈水生靈長類動物〉(Aquatic Primate),還得到大賽的「肖像」類別首獎。 猴子游超快 難捕捉身影 阿拉蒂奇說,這些皮皮群島的獼猴早就適應環境,善於游泳的牠們,可在水下閉氣半分鐘,短距離內游得比人類還快。除了覓食,牠們也會為了降溫、清潔、玩耍等因素下海;阿拉蒂奇還以一幅群聚的灰三齒鯊的作品〈臥舖夥伴〉(Bunk Buddies)獲得「廣角」組首獎。 阿拉蒂奇聽說泰國獼猴會游泳時,開始記錄牠們的行為,阿拉蒂奇發現,猴子游得很快,因此很難捕捉好的鏡頭,他花了幾周時間耐心拍攝,最終得到他想要的畫面:一隻獼猴明亮的黃棕色眼睛在海中睜大,手伸到前面,長尾巴伸到後面。 波加尼(Peter Pogany)在菲律賓拍攝的作品〈婚禮後〉(After the Wedding)獲得裸鰓類第1名,他表示:「過去2年我在阿尼洛(Anilao)潛水3次,遇到這個物種,很高興發現牠們正在交配。」獲得廣角組第4名的〈面對面〉(Face to Face),則是馬扎雷塞(Giancarlo Mazarese)於印尼拉賈安帕特群島(Raja Ampat)拍攝的作品。 禁AI後製 100%真實 「海洋藝術水下攝影比賽」由《水下攝影指南》雜誌(Underwater Photography Guide)主辦,總獎金12萬美元(約新台幣389.5萬元),今年為第12屆,共收到來自90多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幅參賽作品,展示前所未見的行為、迷人的黑水場景、有關海洋保護的鼓舞人心的信息、巧妙的照明技術和令人驚嘆的動物肖像,慶祝不斷發展的攝影技巧和技術進步。 為了回應人們對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照片的日益擔憂,主辦單位本屆加設禁AI後製條款:「儘管人工智慧(AI)革命迅速改變全球攝影格局,但今年的獲獎者證明了人類在攝影領域的創造性毅力,由於新規則禁止在我們的主要類別中使用生成AI圖像,因此這些照片100%真實。」不過有2項組別「水下數位藝術」(Underwater Digital Art)、「水下時尚」(Underwater Fashion)開放後製。

MORE

突破職場天花板 消防員、馴犬員女力不設限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中等身材,選擇當消防員,鄭繡敏對工作有清楚的體認,即使出勤20公斤的裝備上身,還要在火場拉起約5公斤的水帶跑步,一點都不喊苦,她說「每次的勤務不僅和時間賽跑,也是體力的考驗,希望人員平安。」 明(5/1)天就是勞動節,在兩性平權的時代,職場上的女性各自展現堅毅的一面,巾幗不讓鬚眉,不管是客貨車駕駛,還是馴犬員、消防員都有女性的身影,她們盡心盡力的在崗位上默默付出,不少女力已成了職場上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且還是出色的主角。 高雄市消防局鼎金分隊消防員鄭繡敏是一個媽媽,她24小時執勤待命的工作,一旦忙起來是昏天暗地;特別是出勤務時,消防衣帽、鞋子及氣瓶的重量全上身逾20公斤,還要在濃煙密布的火場拉起水帶滅火,是份吃重的工作。 已經有14年資歷的她,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她說,在兩性平權的職場,女性沒有特別待遇,消防員出了勤在充滿危險的火場該衝、該跑或上下雙節梯,不能遲疑,完全是「救援擺第一」。 為了維持身體的靈活度和好體力,鄭繡敏下崗後還要健身、跑步及重訓,以強化心肺功能及救援耐力。她說「打火救援是我的日常,每當完成任務後聽到民眾一句民眾的『謝謝』,心中會有溫暖和感動!」 圖/鄭繡敏提供 鄭繡敏坦言女性在打火的行列有先天體能的不足,但是在救助的過程中,女性的細膩心思常會讓傷者感動。 認真的女力還有高雄市搜救犬馴養中心的領犬員鄭莛芸,因為喜歡狗狗,所以她從消防員轉換跑道當馴犬員。走過7年的馴犬歲月,已先後訓練過5隻搜救犬,Mina咪娜是目前鄭莛芸的好拍檔,每天和咪娜朝夕相處,彼此已有良好的默契與互信。 搜救犬馴養中心的領犬員都是男性,鄭莛芸是唯一的女性。鄭莛芸於咪娜出生後就接手照護,當起狗褓母,不僅要關照狗狗的營養、活動力,還要追蹤牠的體能,從攀爬瓦礫堆開始訓練起,訓練搜救犬走水平梯,跑步、接拋拾回等;過程中狗狗會有畏懼退縮等情形,領犬員要發揮更大的耐心,陪伴及鼓勵,才能帶著搜救犬反覆的練習及充實牠該有的搜救技能。 「馴犬的辛苦在於人、犬沒有共同的語言,只能靠彼此的默契、信任!」鄭莛芸坦言,曾經有過因為教不會搜救犬的技能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也曾萌生放手。後來同事分享馴犬心得及送暖鼓勵,才讓她慢慢與適應咪娜的節奏,也彼此培養出更好的默契,並成功的馴化了咪娜。 即將滿4歲的咪娜,在鄭莛芸的鼓勵及訓練後已取得國際MRT搜救犬救援能力認證,未來將有出國救援服務的機會了。 一般都是男性的馴犬員,鄭莛芸無視於職場的艱辛,7年來,她帶著搜救犬前進災區,咪娜也於0403花蓮地震立下汗馬功勞。

MORE

貓都不跟我玩 專家說培養感情是上策

【本報綜合報導】你都怎麼和貓咪培養感情呢?相信所有鏟屎官心中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貓咪黏人又聽話。但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貓咪不是看到你就跑,就是總對你哈氣,想跟貓咪變熟怎麼那麼難呢? 根據Royal動物醫療中心文章指出,和貓咪培養感情其實比多數人想得更容易,有七個技巧可以幫助飼主更快與貓咪拉近距離、建立信任感。 1.建立玩耍時間:和貓咪變熟最有趣的方法就是和牠一起玩,玩耍除了可以讓貓咪更健康快樂,更會讓牠覺得你是個好玩伴。每天只需要拿出5~10分鐘和一根逗貓棒,就能讓貓咪更愛你,超簡單的吧! 2.觀察貓咪性格:花時間了解你的貓咪性格與行為很重要,不要太著急,耐心觀察牠的一舉一動,了解並滿足牠的需求,如此一來,貓咪一定會注意到你的用心。 圖/記者張睿杰 3.撫摸貓咪:這一招超級簡單,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撫摸貓咪,像是出門前輕拍貓咪跟牠說掰掰,或是看到貓咪靠近你的時候就摸摸牠,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不知不覺變好喔! 4.幫貓梳毛:就像撫摸一樣,幫貓咪梳毛也會讓貓咪感到舒服、有安全感,而且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藉機檢查貓咪的身體是否有受傷、腫塊。 5.不要對貓吼叫或打牠:貓咪常常會做出搗亂的行為,但是打罵只會讓貓咪更討厭你,也不利於建立持久的信任關係。 6.餵食:加強和貓咪之間的聯繫,最直接的就是成為餵食者。但只是偶爾把飼料倒到牠的碗裡還不夠,重點是每天要一直反覆執行,而且還要不時給牠一些好吃的零食,久而久之,牠就會把你當作衣食父母,從此離不開你。 7.要有耐心:跟貓咪培養感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每隻貓咪與飼主建立信任感所要花費的時間都不一樣,特別是流浪貓或成年貓,需要付出更多的等待跟努力。但當你看到貓咪對你撒嬌的那瞬間,相信過去這些付出都會是值得的! 圖/記者張睿杰

MORE

美人腿女孩 沈利倩馴鷹教勵志

文/派翠西亞 一出生就確診罹患血癌,周歲前歷經10次化療,沈利倩雖然重拾健康,卻不得不截右肢保命。為了穿戴義肢,她曾經痛過、哭過、傷心過,好在媽媽引導她:「美人腿就是你獨一無二的特色」,加上跟著爸爸養鷹、馴鷹,終於讓她開朗站上講台分享生命故事…… 就讀台中華盛頓中學時,沈利倩成立「老鷹紅豆服務隊」,3、4年間,演講超過40場大型活動,每場平均400人,對象從幼兒園、中學生、大學生,到成人社團、組織…… 高中時,她和團隊夥伴聯手出擊,有人說故事繪本,有人拍攝紀錄、有人場控遞麥克風……曾以「我的美人腿」獲得第7屆台中市文學獎青少年散文類國中組第1名的沈利倩,則是繪本《老鷹紅豆的故事》作者,更會帶著書中的老鷹主角「紅豆」現身會場,在沈利倩的指揮下花式飛翔、穿越障礙,或乖乖站在木架上讓小朋友觀賞…… 和爸爸組成堅強團隊 高中畢業後就讀清華大學特殊教育系,因為夥伴四散服務隊暫時解散,但沈利倩並沒有停下服務的腳步,繼續和從事廣告設計的爸爸,以住家台中為基地,前往全台各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進行生態教育。 有時媒體邀訪,爸爸工作忙碌無法同行,沈利倩便穿著輕便的恤衫短褲,一個人搭高鐵北上南下受訪,一路上無視路人好奇盯視的眼神,落落大方的展示自己的「美人腿」,甚至回答路人好奇、關心的提問…… 接受獨一無二的自己 「其實我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坦然面對別人的眼光!」沈利倩穿戴義肢、穿著長褲時,旁人完全感覺不出她有什麼異常,但國中時,她還是曾被同學無情嘲笑是「掰腳(台語)」,甚至被惡劣的言語霸凌氣哭傷心。 媽媽開導她說:「不要在乎別人的言語和眼光,『美人腿』就是你獨一無二的特色。」沈利倩小時候不能理解,長大後逐漸接受自身的狀況,甚至認為自己擁有獨特的外觀,更有利於推廣理念和實現理想。 慶幸出生在樂觀家庭 回想自己一路走來吃過的苦,沈利倩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感謝自己出生在樂觀的家庭中,從小父母就會陪她一起運動,親友也不以特殊眼光對待她,讓她不畏前行,甚至能將熱情發揮到生態保育議題上。 一出生,沈利倩就因500萬分之一的得病率,罹患新生兒白血病,出生幾小時內緊急全身換血,3天後開始進行化療,周歲前共經歷10次化療,好不容易才撿回一命。 8個月大時,因為骨髓移植引發手術併發症,沈利倩兩腳黑化不得不截掉右肢。但在沈爸爸的回憶中,「不論是隔著保溫箱或者截肢甦醒後,她看到我們都笑得好像她是最快樂的孩子。」 登高望遠煩惱就變小 對幾乎失而復得的女兒,沈爸沈媽決定此生只想擁有這個孩子。有趣的是,和其他截肢孩子不同,沈利倩最喜歡的運動,竟然是靠手腳和核心肌群不斷向上的攀樹活動,而受到爸爸影響,她也愛上養鷹和馴鷹! 「攀爬的過程,讓我覺得人生也是不斷努力向上的過程,從樹頂往下看,一切顯得那麼渺小,那些霸凌、挫折、害怕也變得微不足道了!」沈利倩站在7層樓高的樹梢上,放飛家中飼養的老鷹,猶如振翅欲飛的「風之少女」,眼光開闊了,煩惱變小了…… 改變世人對身障誤解 除了攀樹,沈利倩還喜歡溜蛇板、滑板及騎腳踏車。只要一踏上蛇板,她靈巧如風般四處滑行,變換姿勢,隨之左手一揚,又成了老鷹振翅飛來降落其上的「鷹之少女」。 更因為自身在學著穿戴義肢期間,身受其苦及遭受校園霸凌,沈利倩決定大學選讀特殊教學系,希望能透過志願服務及理念宣揚,改變世界和世人誤解。 「學穿義肢時常磨擦疼痛到哭,而由於截肢部位會隨身體成長骨頭增生,我每隔2、3年就得動刀一次修整骨頭……還常被取笑、霸凌。」沈利倩坦言,小時候不明白為何細細的「美人腿」是自己的特色,慢慢成長後才感受到媽媽的話,帶給自己很大的力量。 得獎多更願行善天下 如今開朗正向的沈利倩,每個月都會到美術館當志工,高中時還曾擔任四淨活動(淨山、淨灘、淨川、淨街)副隊長及聽障者服務志工。也因此獲獎無數:清大2024行健獎、2023年「未來大人物」、2022年總統教育獎、全國10大傑出青少年獎、台新青少年全國志工菁英獎、保德信志工菁英獎、Formosa女兒獎…… 「從小我從醫護那邊得到很多幫助和關懷,讓我想效法他們幫助其他人。」沈利倩的心願是:一般人因為不夠了解身心障礙者,常會加以排斥、霸凌,我想要當身心障礙者與社會的橋梁,消除彼此隔閡,讓身心障礙者能被平等對待。 受邀演講 紅豆是最佳夥伴 8年多前,沈利倩讀國中時,爸爸迷上養栗翅鷹(哈里斯鷹),這是台灣少數可以合法飼養的鷹種(總共有5種),沈利倩也愛上在大肚山上,放飛老鷹自在飛翔、海闊天空…… 為了養好栗翅鷹,爸爸努力取得馴鷹師證照,沈利倩不落人後,也跟著爸爸學習,取得馴鷹師的資格。「老鷹雖然是猛禽,但具有一定的智慧,只要懂得如何和老鷹溝通,其實牠們很親人。」 沈利倩家中目前一共有4隻栗翅鷹,統一都叫「紅豆」,所以每次沈利倩呼喊「紅豆~」,4隻鷹都會轉頭看著她,甚至飛到她身邊,讓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 之所以為老鷹取名「紅豆」,是因為栗翅鷹的翅膀上有一處紅色飛羽。「常有小朋友問我為何不分別取名綠豆、花豆、黃豆……但我覺得『紅豆』最搭配,所以都叫一樣的名字,牠們也比較好理解。」沈利倩每次去演講,會輪流帶其中1、2隻到現場,人鷹搭配和諧,默契十足。 在養鷹過程中,沈利倩了解到:農人為了避免農作物被老鼠、麻雀等吃光,會在田裡投放農藥,老鷹誤食中毒的小動物,也會中毒身亡,讓老鷹數量愈來愈少,對整個生態都有影響…… 至於會開始向學童宣導環境永續及生態保育,則是因小學老師獲悉她養鷹、馴鷹,特別邀她返校演講,沒想到誤打誤撞的機緣下,吸引愈來愈多的各界邀約。

MORE

毛小孩也有名分!農業部推寵物身分證、查詢資訊更便捷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明日是國際寵物日,國人飼養寵物數量增加,全台犬貓累積有279萬隻,農業部今日宣布,將於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新增飼主專區,民眾可於飼主專區內檢視「寵物身分證」資訊,並載明寵物溯源履歷,以杜絕非法繁殖和走私行為來保障動物福利。 根據《動物保護法》及《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犬為我國應辦理登記的寵物,如未辦理登記,可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農業部今天舉辦「飼主專區看過來 寵物身分證上線」發表記者會。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說明,國人飼養寵物數量增加,去年新增寵物登記數已達23萬餘隻,因寵物晶片號碼多為10或15碼數字難記憶,且以往飼主領取紙本寵物登記證常有遺失、汙損等情事,於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擴增「飼主專區」功能,將紙本登記證化為電子「寵物身分證」。 江全文表示,寵物身分證方便飼主檢視犬貓絕育狀態、年齡、前次施打狂犬病疫苗紀錄及商用犬貓買賣歷程等資訊,更簡化異動申辦流程,如飼主聯絡資訊須變更,亦可即時辦理更新,免除民眾於寵物登記機構往來奔波。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截至112年全台犬貓有279萬隻,近幾年施打寵物晶片,線上登記約236萬隻,已經達到7至8成,希望透過寵物身分證讓資訊查詢更便捷化,呼籲飼主要善待所有寵物,落實「終養而不棄養」。 另為杜絕非法繁殖和走私犬貓,江全文指出,輔導業者使用線上系統登記繁殖紀錄,並建置商用犬貓履歷管理系統,並於寵物身份證內建置「晶片歷程」及「寵物母資訊」供飼主查詢,讓寵物履歷透明化,於合法特定寵物業店家取得犬貓之飼主,可於寵物身分證內檢視犬貓來源之店家資訊、母犬(貓)資訊。 農業部呼籲消費者善用寵物身分證功能,共同監督所購犬、貓來源,若消費者發現繁殖、買賣業者犬貓來源不明時,可積極向所轄地方動保機關檢舉,斷絕非法繁殖、販售行為。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未來將研議開放寵物登記資料介接功能,便於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自由取用,並藉由多單位交流回饋,強化資料加值效應,以提高飼主辦理寵物登記意願,並開發多管道之寵物資訊便民應用服務,例如健康提醒、各類寵物食衣住行育樂活動資訊等,提供飼主更多加值服務。 農業部提醒,已為所飼犬貓植入晶片並完成寵物登記之飼主,於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成功登入飼主專區(網址:https://www.pet.gov.tw/),即可參加抽獎活動,如家中仍有尚未完成寵物登記之寵物,請儘速攜帶犬貓就近至各寵物登記站辦理晶片植入及寵物登記作業。

MORE

AI未來終將成為職場夥伴

文/蘇林 2024年初,日本芥川文學獎得主坦言,作品中有5%內容是靠ChatGPT生成的文字加以完成的。事實上,亞馬遜技術長Werner Vogels正好也在同時間,公布「2024年及未來技術趨勢預測」,認為此後各個職場的眾多場域,將會大量應用生成式AI協助工作進行。 生成式AI應用普及 Vogels指出,人類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明各種工具和系統,不僅增長了能力,也造就新的工作和職位;這些變革的速度在過去一年急劇加快,雲端技術、機器學習以及生成式AI變得更加普及,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人類將迎來更多產業創新,推動技術的廣泛應用,幫助人類跟上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而這一切都將源於生成式AI。而隨著生成式AI未來將更細膩地、具備跨文化能力的理解人類體驗以及複雜的社會,未來全球用戶只會更方便應用且依賴生成式AI。 有效縮短開發過程 Vogels也預測,未來AI助理將成為開發者、創新者的夥伴,產業界勢將重新定義「生產力」。事實上,在2023年Stack Overflow(一個幫助寫程式的人們解決問題的平台)進行的開發者調查中,70%的受訪者表示在開發過程中,曾經使用或計畫使用AI輔助工具。 也就是說,在開發或創新過程中,AI助理可能從基礎程式碼生成器,演變為導師和合作夥伴,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提供支援。此外,AI助理可以用通俗語言解釋複雜的系統,提出針對問題的改進建議,並處理重複性任務,讓開發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具影響力、推動創新的創意性工作上。 效率變高品質提升 Vogels表示,AI助理未來將具有高度的可訂製性,可以針對個人、團隊或企業級的需求進行客製化訂製,讓初級開發者快速熟悉不了解的基礎架構,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則可以快速理解新的專案或程式碼庫。 過去需要花費數周才能完全理解程式碼更改的影響,AI助理能立刻對變更進行評估,概述可能產生的影響,並根據需求提供改進建議。因此可預期:開發團隊將變得更加高效率,開發出更高品質的系統,並縮短軟體的發布周期。 教育體系產生變革 在此同時,教育體系也將隨之產生變革,才能緊跟上科技創新步伐。 隨著愈來愈多產業要求員工具備專業化的技能,學校教育與雇主需求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Vogels表示,對於學生而言,教育成本不斷上升,許多人對傳統大學學位的價值產生質疑,尤其現在可以透過實務培訓學習技能。對於企業而言,新員工也仍然需要在職培訓。 就像數十年前的軟體發展過程,如今的科技教育也到來到了一個關鍵點──過去為少數人量身訂製的在職培訓,逐漸演變成面向廣大人群、由產業驅動的技能教育。 產業主導教育機會 不少企業自身也開始大規模投資於技能教育,例如亞馬遜便宣布已在全球培訓了2100萬名技術學員──主要透過機械電子與機器人技術學徒計畫,以及Amazon Cloud Institute等專案。 Vogels認為,這些專案讓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學員,能夠獲得需要的技能,而無需承擔傳統多年制專案的承諾。不過,傳統學術學習仍然至關重要,尤其在非科技產業中,技術和產業將會帶頭主導教育機會,這種保持學習與好奇心的終身學習方式,對個人和企業而言都大有益處,將是不容忽視的潮流。

MORE

日本AI工具以數據分析 預測員工何時離職

【中央社/東京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研發出一項人工智慧(AI)工具,擔心員工流動或想知道新聘人員能堅持多久的老闆們現在能求助於AI,預測下一個可能離職的員工。 法新社報導,這項AI工具由日本研究人員開發,目的是要幫助管理階層為員工提供針對性的支持,防止他們離職。 由東京都市大學(Tokyo City University)教授白鳥成彥和東京一家新創公司合作研發的這個AI工具將處理公司員工出勤紀錄,以及年齡和性別等個人資料。 這項工具也分析已離開公司或請假員工的資料,為每家公司建立員工流動模型。 媒體教育專家白鳥成彥19日告訴法新社,這樣一來,當輸入新聘員工資料時,它就會「以百分點」預測誰有辭職的風險。 圖/Freepik 白鳥成彥表示,「我們正在與幾間企業合作測試這項AI工具,並為每家公司建立模型。」 他指出,由於AI顯示員工可能正面臨困難,老闆可以利用結果向高風險員工暗示,公司已準備好提供支持。 研究人員以先前一項研究為基礎來建立這項工具,研究利用AI預測可能輟學的大學生特徵。 他們現在正計畫進行升級,使這項AI工具能透過分析新進員工面試資訊、特徵和個人經歷,推薦適合新員工的工作任務。 日本企業傳統上每年都會在同一時間僱用畢業生,根據政府資料,這些社會新鮮人每10人中有1人會在1年內離職。日本厚生勞動省資料顯示,3年內約有3成大學畢業生會離職。 圖/Freepik

MORE

意外闖入神祕車廂 「唐寶寶」公益廣告有洋蔥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唐氏症基金會突破傳統,打破一般公益廣告的框架,以緊張、懸疑的手法拍攝影像,隱喻社會大眾面對身心障礙者的疑慮與擔憂。影片上架二周,即引發全網熱議,網路點閱率達50萬人次觀看。 影片中敘述一位平凡的上班族,偶然在上班途中搭上捷運的最後一節車廂,突然發現車廂內都是唐寶寶,上班族對唐寶寶充滿好奇,試圖在車廂中觀察唐氏症者的生活樣貌,隨著列車的啟動,唐寶寶跟一般人一樣的展開日常生活,沒想到劇情急轉直下,最後上班族才是成為受益最多的那個人。 「世界因不同而美麗,因瞭解而更好。」原來這支廣告是唐氏症基金會所拍攝的公益宣導影片,基金會年度代言人李千娜心有所感的真心呼籲。 仔細觀看除了這支長達2分鐘的影片外,基金會還特地剪輯了一支片長僅有十秒的預告片,首次挑戰公益影片的尺度與框架,片中採用緊張、懸疑的手法呈現,特寫每個唐寶寶的眼神,隱喻的提醒社會大眾,看似警覺、深遂的眼神,其實一點也無害,所有的擔心與害怕,其實只是人心的反射,因不夠瞭解而產生的距離。 廣告最後想要表達的是「如果人們能夠打開心胸,多一點尊重與包容,用愛關注這些孩子,這世界也會因此而更友善。」 圖/擷取自YouTube 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透過公益影片不僅傳達出唐氏症與身心障礙者的日常,更能帶出公益的溫度。「透過影像,希望能夠打破冰冷的表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喚起大眾對弱勢議題的關注和反思,並以實際行動,替社會盡一份心力。」他也呼籲民眾正視 SDGs 所提倡的「減少不平等」議題。

MORE
/4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