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蔬食歌手「唱」議永續 用歌聲做公益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位於松山車站旁的「植境複合式概念館」開幕滿周年,6月周末活動不間斷,今(2)日植境於永續唱議會中,首度公開蔬食創作歌手吳汶芳,為植境打造歌曲「找到直徑」,同時結合公益活動,為0403花蓮大地震募款,用歌聲與公益為開幕月揭開序幕。 環境議題刻不容緩,企業、學校、個人皆在用不同方式落實永續生活,身為公眾人物的吳汶芳也透過自身行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本次歌曲「找到直徑」,便是她為推廣永續的品牌「植境」量身製作,用歌詞傳遞植境是通往「永續」的捷徑。 淺談與植境合作的原因,吳汶芳表示:「這是一個適合帶著所有飲食者都來體驗的場域,除了有健康美味的VEGANala餐廳,自備容器購買食材的未來超市,還有能待一整天閱讀、喝咖啡的靜思書軒;最棒的是不定期的展覽和市集,能夠吸引更多人認識永續,並且親身實踐。」 植境作為載體傳播永續認知,與吳汶芳透過音樂散播影響力的理念「一拍即合」,因此於周年慶首度為植境獻上新歌「找到直徑」,讓影響力達加乘效果。活動中,吳汶芳不僅演唱植境新歌,同時也帶來三首暖心歌曲,與歌迷互動。 本身為蔬食者的她,也在與粉絲的互動中,大方承認另一半也吃蔬食會很加分,因海洋汙染議題而改變飲食習慣的她,正透過能力可及的方式去愛護環境,像是自備餐具、吃蔬食,已成吳汶芳的日常標配。 永續唱議會也透過公益行動援助0403花蓮強震,號召現場民眾共同為花蓮募款,讓「善循環」持續在社會流動。圖/植境提供

MORE

家有叛逆狗? 毛小孩也有青春期

文/彤彤 原本乖順聽話的小狗,突然在半大不大時開始搞叛逆,難不成狗狗也有青春期?有此直覺的飼主「答對了」,狗狗受到體內賀爾蒙影響,勢必在「轉大人」過程中,會歷經一小段風暴期,飼主可千萬別誤會狗兒頑劣難馴,一個衝動就棄養了…… 想像一下,自家毛小孩突然間就像隔鄰國中生一樣,老是和你唱反調,叛逆、不受管教,難不成毛小孩也有青春期? 如果是自幼犬開始養起,大多數家長難免會歷經一段「頑皮小犬」好動期,這段期間,毛小孩大多會好奇、好動、好吃、好玩,且勤於探索和冒險──什麼東西都要摳一摳、咬一咬、抓一抓、啃一啃,但整體而言,只要主人以堅定的語氣大聲制止,或誘之以零食、玩具,狗兒一般都能順從聽話、停止闖禍。 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長到一定年紀的毛小孩,某一天突然變得「很叛逆」,不太聽主人的命令,甚至常常「故意」惹麻煩,和主人反著來,再偷偷注意主人的反應…… 毛小孩的青春風暴期 別擔心,一份由英國諾丁漢大學、愛丁堡大學及紐卡斯爾大學完成的研究,證實了飼主的直覺:就像人類會進入青春期一樣,狗兒也會進入牠們的「青春期」。 由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行為倫理學家Lucy Asher教授所帶領的這項研究,發現狗狗就像人類一樣,會因體內賀爾蒙變化進入青春期,經歷一段「叛逆」時光,而這也是牠們從幼犬成長為成犬的重要過程。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以69隻導盲犬為研究對象,在牠們5個月大及8個月大的時候,分別評估狗狗們對照護員及陌生人下達「坐下!」指令的反應。 誤解導致棄養率提升 不論是由照護員或是陌生人下令,青春期前的狗兒們很快就會服從命令。但8個月大進入青春期後,牠們彷彿變了一條「狗」,若是由照護員下達「坐下」命令,狗兒往往會多次拒絕從命。但若是由陌生人下達「坐下」命令,狗兒反而很快地就會服從命令。 另一份由同樣團隊執行,針對285隻導盲犬的問卷調查也顯示,青春期前或是青春期之後的狗「更容易訓練」,至於「青春期」狀態下的狗兒,則是一群最讓人心累、煩躁的叛逆狗。 過去,許多飼主不了解該如何照顧突然進入青春期的狗狗,以為狗狗的天生個性如此,日後也不可能改變或馴服,因而選擇棄養,造成狗狗淪落進入動物庇護所的下場。 全都是賀爾蒙在作祟 行為倫理學家Asher教授指出,青春期的狗會有這類行為,並不是真的想搗蛋、鬧革命,而是因為牠們體內的賀爾蒙及大腦正在發生變化。 Asher教授說,「我們知道正值青春期的哺乳動物,體內的賀爾蒙及腦部都在變化,所以我們相信:類似的情形也會發生在正值青春期的狗兒體內。」 可惜由於大部分的飼主,並不了解狗兒也會有青春期,因此往往採用懲罰、忽略的手段對治,最後甚至為狗兒貼上「頑劣」標籤放棄飼養,將狗兒送進動物庇護所中。 研究狗是為了暸解人 Asher坦承,目前科學家仍不清楚青春期和狗兒行為改變之間的具體關係。但科學家們認為,這項發現顯示青春期的狗狗和青少年之間,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藉著研究狗狗,科學家對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將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Asher也建議飼主,當家中的毛小孩進入青春期,最重要的是,飼主必須先正確認知一件事:青春期終究會結束!並用獎勵代替懲罰的方式,陪伴狗兒度過這段連牠們也陌生、迷惘的狂亂期。 「對狗而言,青春期是一生中相當重要的階段。」Asher教授表示,在這個階段,狗兒會發現牠已經不再是過去那隻可愛的幼犬;飼主也會發現無法像過去一樣控制、訓練自己的狗。但正如同人類青少年一樣,飼主們必須認知到:「你的狗最終仍然會度過這段時期。」 以愛對待此重要階段 話說回來,家有青春期的狗,飼主該怎麼辦?Asher教授給飼主們的建議是:保持冷靜並以獎勵代替懲罰。「也許暫時之間,人狗間的關係會落入低谷,但飼主只要保持冷靜,並用愛心與獎勵而非懲罰、喝斥對待狗狗,牠們很快就能穩定度過風暴期。」 Asher提醒飼主務必要謹記在心,狗兒們絕非故意要搗蛋,這只是牠們生理機制的一部分。總體來說,建議這段時間飼主仍然要善待自己的狗,並了解「這段時間只是暫時的,最終一定會過去。」 狗兒會有更年期嗎? 雌性狗狗不像人類每個月都會來月經,那麼,狗兒會經歷更年期嗎? 一般來說,一隻母狗在7歲左右開始減少發情頻率(變得不規則甚至可能間隔一年以上)。母狗雖沒有月經,然而牠們每4到12個月會經歷一次發情期,通常持續2到4周。發情期的前中後期,每個階段都會有行為、身體、臨床、荷爾蒙、生理和細胞學(陰道抹片)等相關的不同症狀及現象變化。 一般人類女性經歷更年期後,將不再有月經周期,並且在此後的餘生中,身體中的黃體酮和雌激素水平極低。至於狗狗,基於動物的本能,終其一生都會發情和具備生殖能力(此點與人類女性大不相同),但不可避免的,當狗兒漸老時,還是會隨著年齡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樣態。 也就是說,狗狗不會經歷人類明顯的停經更年期,但是,仍會展現一些明顯的變化。除了年老後體力及視力變差、氣喘氣虛或腎臟病變、毛髮變稀顏色變淡、聽力變差、牙齒鬆動……母狗的生育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萬一懷孕了,老狗和人類高齡產婦相同──生育風險會增大,分娩會更困難。此外,在8歲後懷孕的母犬,更容易出現子宮蓄膿這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一般獸醫不建議老年母狗進行繁殖的行為。 再者,對於老年母狗而言,久久間隔一次發情反而是健康的,如果狗狗真的完全不再發情,則有可能是健康問題的徵兆,如卵巢囊腫、閉合性子宮蓄膿等問題,飼主還是必須多加注意。 雖然母狗不必經歷更年期,但當毛小孩已經到了老年,飼主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幫助老年狗狗提高生活品質。 建議如下: 1.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健康均衡的飲食。 2.及早結紮並遠離公狗 。 3.保持狗私處的衛生(穿生理褲、私處周邊的毛要修剪)。 4.每半年健康檢查1次。 5.多包容習慣、脾氣稍有改變的老狗。

MORE

【草木堪為友】花序似福袋 大葉巴克豆

文/德禪 高雄市澄清湖北側有一棵很高的大葉巴克豆(Parkia roxburghii),是日本人藤井直喜於1911年(標示牌寫1912年)所栽植的三株。藤井於1926年經商失敗而攜眷返日,1970年代又因水災和整修停車場,致使其中二株枯死;僅存的一株樹齡已逾百年,當地居民稱為「百年合歡老樹」。這棵老樹於2010年左右曾遭雷殛,南邊樹幹折斷,傷口直至樹根,木質部大面積裸露。雪上加霜,2016年9月又遭颱風莫蘭蒂削去枝幹。 這棵樹目前株高約20公尺,樹幹通直,樹皮淡灰褐色,小枝綠色。二回羽狀複葉,互生,羽片15至40對,每枚羽片有小葉20至80對。小葉線形,略為鐮刀狀,無柄;小葉基歪鈍,小葉端銳尖,表面綠色而有光澤,背面較淡。小葉多而密,形成大葉巴克豆的重要特徵。 大葉巴克豆1月開花,小花多數,呈密集排列的頭狀花序,花托具長柄,先端膨大近於球形,白色,酷似福袋。花序下方為白色或紅色的雄花或中性花,上方為黃色或紅色的兩性花。舌形小苞片,宿存;花萼筒狀,先端5淺裂;花冠隱於萼筒內,先端裂片三角形。雄蕊10枚,突出,花絲基部合生,花藥長圓形;雌蕊的子房上位,花柱絲狀。 授粉後結長條形或長圓形莢果,大型,具果梗;成熟時開裂,內含卵形的黑色扁平種子15至21枚,種皮厚而硬。

MORE

慢遊偶感

文/木秦 以往規畫旅遊行程,著名景點力求一網打盡,但隨著年紀漸長,腳步跟不上行程表,心態也開始改變。如今,常是把握當下,說走就走,反而有意外的風景。南橫行,前晚在池上歇息,打算隔日清晨出發。翌日打開旅宿大門的剎那,太陽正從山後上演日出秀,分秒不差。我們為自己拉開一天的序幕。 池上稻浪最佳賞期是六月和十一月,但到訪時,稻秧甫列隊整齊插上,我們錯過了豐收盛宴。秧苗青翠的毫芒很不顯眼,遠看像一池未秧水塘,朝陽薄霧伴著山巒在池面上倒映若鏡,清新靜謐如詩如畫。 鹿野高台的高遠開闊,是心心念念必訪之地,但明明是熱氣球嘉年華卻沒車沒人?原來,我們錯過了熱氣球的繫留時間,賺得兩小時清場。 繽紛的滑翔翼從山頂接續飄落,驚險有趣;順著氣流悠然迴旋的老鷹,時而呦呦呼喚同伴,時而向下俯衝捕食。〈紅蜻蜓〉不再是一首歌,牠真實滑過我眼前。 造訪梅山剛好遇上公休,但也意外地發現,這裡竟是紫斑蝶遷徙路徑。藍紫色斑紋的翅膀輕盈優雅地搧動著,定睛細察,品種多樣,前所未見。 照片只能留住視覺影像,那吹拂過髮際颯爽的風、毛孔張吐溽暑黏膩的水氣、沁入鼻腔花草木的芬芳、耳膜共振鳥獸蟲蛙嘶鳴啾咕聲,以及與旅伴共享當下的心情,都得悉心收摺存入記憶。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把握當下,慢遊細覽,貼近四時風土人情,貼近大自然呼吸脈動。 我們都是天地萬物眾生之一,把自己融入此時此地,感受造物神奇和自身的渺小,感受終有一日「這土地我一方來,將八方離去」。

MORE

不攻頂的人生

文/茉子 象山是我與室友常親近的步道,多半時候是室友一個人去爬,她的目的是「運動」,所以,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攻頂」。 風和日麗的時候,偶爾我也會和室友一起去爬象山,我雖也到過山頂,但,更多時候我和她會在一條岔路上分開走,室友走的是可直攻象山頂的石階,我則選擇通往永春亭的緩坡,這條步道不僅容易走,沿途還可聆聽蟲鳴鳥叫,遇到吸引我的景色或植物便停下來拍照,對於想親近山林的我,這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抵達「永春亭」後,我便在涼亭裡坐看山腳下的台北東區。一天,我的背後傳來一家人的對話。一個童稚的聲音問媽媽:「今天的風好大啊!現在是幾度?」媽媽有些遲疑說:「不知道耶」「有沒有九十度?」「沒有,九十度太熱了!」「那五度?」「五度太冷了!」「那到底是幾度呢?」「嗯,大概二十度吧!」 終於問到答案的小朋友,高興的跟幾步之遙的爸爸說:「爸爸,現在是二十度耶!」「喔,那麼冷啊!」 二十度,算冷嗎?這一家人對溫度的理解還真有趣,我聽著這段關於溫度的對話,感覺春天的象山充滿了童趣。 樹林間傳來一陣陣如敲木魚的鳥叫聲,小朋友又發問了:「媽媽,這是貓頭鷹在叫嗎?」「應該不是貓頭鷹」「那是什麼鳥?」媽媽一陣沉默……我忍不住轉過身回答:「小朋友,這是五色鳥的叫聲,貓頭鷹現在在睡覺,牠要晚上才會叫喔!」媽媽接口說:「對啊,阿姨說這是五色鳥,貓頭鷹晚上才會起來活動。」 因為轉身才看清楚那是一個約莫五歲的小男孩,不久,一家人離開了,我從遠處捕捉小孩與媽媽的背影,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小男孩回過身來看我,一個美好的春日印象,就此停格在我的記憶中。 對室友來說,每次縮短攻頂的時間,是一種挑戰,她覺得這是向目標衝刺的必經訓練。但對經歷過不少人生波折的我而言,體會到人生的難以計畫,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而所謂的「成功」就像層巒疊嶂的山峰,一山還有一山高,所以,與其追求永遠無法超越的頂峰,不如放慢腳步,珍惜每一個當下的美好,其收穫未必少於登頂的快樂。 芸芸眾生中,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都不盡相同,「成功」是一種目標,但「隨遇而安」何嘗不能當人生的另一種目標看待?「攻頂,是一種人生,但不是唯一的人生。」

MORE

守護海洋 「珊瑚特潛聯盟」監測珊瑚白化生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今(6/1)日是「世界珊瑚日」,海保署指出,今年攜手20家潛水業者成立「珊瑚特潛聯盟」,並認養40處珊瑚礁棲地,以掌握珊瑚健康狀況,同時也設「海保署珊海俱樂部」,提供民眾瞭解海洋及珊瑚保育知識,共同守護海洋資產。 海保署指出,珊瑚礁生態是地球重要的生態系,約有25%的海洋生物仰賴珊瑚礁生存,但是受到氣候變遷等影響,珊瑚正面臨嚴峻的威脅。 海保署攜手潛水業者,還邀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鄭有容等專家舉辦珊瑚保育課程,培訓逾60名潛水教練,成立「珊瑚特潛聯盟」,透過課程讓教練瞭解指標性海洋生物、環境倫理、珊瑚生態監測及實務操作情形。 業者各自認養2處珊瑚礁棲地,並實際監測及關注珊瑚變化,回報珊瑚白化資訊,也讓國內不同地區的潛水愛好者實際參與,以增加珊瑚白化預警效果,共同投入以守護美麗的海洋資源。 小琉球潛水教練劉秉軒指出,長久以來關注到小琉球海域受到暖化、颱風、人為活動等干擾,導致珊瑚覆蓋率減少,業者願意透過潛水課程,傳遞遊客減少對海洋破壞的觀念。他也加入「珊瑚特潛聯盟」,允將所學分享給更多潛水員和民眾,並建議潛水民眾調整好自己的中性浮力,避免誤傷海洋生物。潛水教練鄭有容也分享珊瑚保育的重要,允為海洋資源的保護盡一份心力。 圖/海保署提供 在「世界珊瑚日」的今天,海保署成立「海保署珊海俱樂部」LINE官方帳號,歡迎對海洋、珊瑚保育有興趣的民眾加入,瞭解珊瑚白化現況,投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鼓勵,潛水教練、民眾為環境永續而努力,共同許一個海洋美好的未來。

MORE

零售業引進AI 人性化反應成亮點

編譯/韋士塔 近來,美國速食連鎖業者溫蒂漢堡(Wendy's)推出人工智慧(AI)點餐服務,該公司的生成式AI機器人「Wendy's FreshAI」的表現令人驚豔,除了人性化,系統的速度、準確度及禮貌也讓許多人感到驚喜。 AI成為當前最火熱的議題,各產業正持續探索把AI應用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拓展市場的潛力,溫蒂漢堡就是一例。儘管零售業的AI系統仍處於起步階段,有些環節依舊仰賴人工,但許多零售商已開始對AI系統投入大量資金,AI機器人也將在可預期的未來取代大量人類勞工。 專家指出,零售業者亟欲實現自動化,主要的考量不僅是削減工資;事實上,掀起零售業「勞動結構重組海嘯」的驅動力,是21世紀商業的隱藏命脈:數據。 零售業的員工,通常不會向企業回饋太多數據。在工作以及服務客戶的過程,員工培養的經驗或專業知識都屬於個人,較少與其他人或公司分享,這也是企業希望員工能長期任職的原因之一。 反之,零售產業的AI機器可以完全自動化數據收集,這些機器人是企業廣泛電腦系統的一部分,它們與客戶互動的詳細資訊都直接傳輸到資料庫,再透過這些資料,調整未來對每位客戶提供的完整服務,包括問候語、音量、語氣、節奏、對客戶問題的回答。 此外,AI機器人還可收集各種數據,包括客戶的性別、年齡、體型甚至是否有紋身。目前的技術日益成熟,AI機器人可透過視訊、音訊紀錄與客戶互動的所有內容,供電腦進行比對、分析。 因此,零售業部署AI機器人後,過去屬於人類員工個人的數據,將成為企業的共同資源。 AI機器人的商業應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循環使用數據。以零售商業來說,業者關注的重點之一是「接觸點」(touchpoint),也就是客戶會接觸到品牌或是企業的任何機會,包含所有的人、事、物。 過去,人類員工透過訓練或個人經驗來判斷及提供有效的接觸點,例如速食店店員見到衣著色彩鮮豔的青少年,會詢問「是否要點份薯條?」然而,客戶的數量和種類非常龐大,人類員工無法完全掌握;AI機器人則可即時進行「數據循環」,從大數據即時比對,分析當前客戶並決定如何與客戶互動,並且會把最新數據立即回傳資料庫,以便修正問題,未來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在零售業中,涉及大量數據,仍由人類員工負責取得的職務,很可能最先被AI機器人取代。 專家表示,數位化已成為當前的趨勢,「數據循環」的需求也正推動AI技術不斷突破;業者勢必採用AI機器人,一方面可壓低支出,一方面更能透過數據循環讓營運更順暢,打造讓客戶更滿意、企業自身獲利的雙贏商業模式。

MORE

3大衝擊 釀加勒比海缺水危機

編譯/韋士塔 提到加勒比海,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幅充滿異國情調、遠離都市喧囂的場景。然而,這個被視為天堂般的地區,卻有一場前所未見的危機掩藏在藍天、白雲以及溫暖的海灘背後:缺水。 加勒比海島嶼正面臨水資源危機,當地政府已示警,缺水可能成為新的常態。過去5年來,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正面臨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政府被迫實施用水管制,限制措施至少持續到2024年6月,違反用水規定者將被處以罰款。牙買加也因淡水供應不足,當局下令採取間歇供水措施,部分地區每日僅供水幾個小時。 另外一個出現缺水危機的國家則是多明尼加,該國擁有遼闊的山地雨林,但當地的淡水資源正大幅減少,缺水問題日益嚴峻。素有香料島之稱的格瑞那達,供水系統也受乾旱衝擊。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巴貝多近年也已數度實施用水管制。 種種現象,均突顯加勒比海地區已成為全球水資源最吃緊的地區之一。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乾旱以及降雨模式改變,造成加勒比海地區的供水壓力,但真正導致該地區用水供不應求的主因有三,包括快速都市化及工業化、旅遊業大量耗水、水利基礎設施的治理不完善。 加勒比海地區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約4分之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且這個比例持續上升,增加了公共供水系統的壓力。同時,農業工業化及商業化的發展導致水質惡化,也侵蝕集水區,影響土壤的保水能力。不受管制的地下水開採,也使問題惡化。 第2個引發缺水危機的因素是旅遊業,加勒比海地區是熱門旅遊目的地,但觀光產業需消耗大量用水,還可能汙染水資源。此外,為了經濟成長考量,即使在配水期間,水資源也優先供應給飯店、旅遊業相關場所,導致當地居民無水可用。 第3個因素則是供水基礎設施的管理疏漏,導致民生用水大量流失。調查發現,加勒比海地區的水利設施普遍缺乏適當的管理、計量不準確,並有輸水管線洩漏及竊水等問題。 除了人為疏失,加勒比海地區的供水系統也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加勒比海地區當地島嶼常面臨地震、山崩、颶風,可能會導致基礎設施受損;隨著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異常風暴更導致土壤侵蝕、洪水與淡水遭鹽水汙染的風險增加。 專家指出,加強治理及投資,有助減少因竊水與管線洩漏造成的水資源損失。政府政策、輿論力量及加強對遊客宣導,也有助減少酒店、度假村節約用水。此外,運用最新科技收集雨水,也能減少水資源壓力。供水安全已成為基本人權,對所有人類活動及公共衛生至關重要,專家也正持續調查水資源危機,並尋找有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改善供水系統。

MORE

【印象旅人】四分子古道雨中行

文/滿佳 參加石碇四分子百年古道健行,一早天陰無雨,甫上接駁車,領隊即問雨具帶了沒?山區多雨有備無患。果然到古道入口,天「落水」了,既來之則安之,走吧! 古道一開走就是上坡路,迎著細雨向上爬,遮陽帽權充雨帽走來頗有「溼」意。經過一座小石橋,導覽說它已有百年歷史,道旁先後又見到兩塊石碑,字跡已模糊難辨識,滄桑感十足。不遠處一塊大石頭底下供了隻木刻的虎爺,平常都供在神桌下這會兒竟跑到外面來,這虎爺有點調皮噢! 愈走愈深入林間,雨持續下著,山徑二旁長滿大小各式蕨類植物,處處是枝幹高直長得像個問號的筆筒樹,可見這裡的確相當陰溼。因著天雨,生長茂密的葉片幾乎掩蓋路面,步道溼滑泥濘且不明顯,曾經跌落山崖的陰影再度蒙上心頭,用登山杖小心撥開草蕨,穩健的步步為營,再重蹈覆轍可就不好玩了。 終於抵達修記煤礦遺址,煤窯左右各一,土生土長石碇人的導覽說,這裡燒製的焦炭品質有口碑,他小時候家裡就用過,後來瓦斯興起,不環保的焦炭逐漸被淘汰,煤窯走入歷史,徒留遺址供憑弔。 導覽非常有心,隨身帶把鋸子,當場鋸斷仆倒擋路的樹幹,清除路障讓我們安然過關。雖然我因背包勾到樹幹跌倒,沾了滿身汙泥,但依舊十分感謝他,如果不是靠他幫忙開路,說不定我會跌得更慘呢! 他說鋸子是他們從小入山闖蕩必備的開路工具,若遇樹幹上山蘇嫩葉,就砍回鮮炒,脆甜可口,是他力推的野菜,抬頭看看油綠張揚的山蘇,真想咬它一口。微妙啊!我們走的未知山路,卻是他熟識的遊樂場,往後有機會吃到山蘇,定會想起這趟雨中行的因緣。 其實走這種高低起伏的原始土路,才有「爬」山的感覺,尤其蓊鬱廣袤的山林會凸顯個人的渺小,而潛藏其間的潔淨水源和清新的空氣,會讓人更尊重大自然,更懂得珍惜山水資源,當然也由衷感恩它們的默默成長奉獻。

MORE

【海闊天空】一個人旅行 沿途拋下壓力

文/陳卓威 即將步入微中年,雖然從事著熱愛的服務業,也自認是個樂觀主義者,但是一年之中,總會有一段時間落入低潮,對於眼前的一切失去熱忱,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提起背包,獨自前往一個有海的地方旅行。 今年我選擇到花東,以金崙車站作為旅行的開場。 一站一站化去煩心事 清晨搭上區間快車,從斗六站出發,看著車站一站一站經過,表情藏不住興奮,期待與東海岸會面。途中,鄰座的乘客談論起生活瑣事,讓我想起促成這趟旅行的煩心事,不免輕輕嘆氣。 金崙大橋與寬闊海岸線,是我選擇它為首站的主因。剛下火車,就看到期待已久的海風迎面而來,人行道旁的鹿頭路燈,像是在夾道歡迎我的首次到訪。 出生在雲林縣的我,眼裡的台東是一個新世界,每一個叉路,每一個轉角,都藏著一個驚喜。來到沙灘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正走進5K液晶螢幕的背景圖片中。 金崙海岸的寬闊世界 金崙大橋的雄偉壯觀,水藍色的大海一望無際,看起來是那麼震撼,那麼不切實際。那些擱在心上的瑣事隨風而去,蒸發在33度的烈日之下。金崙海岸讓我意識到眼前的世界是這麼寬闊,不該花時間執著在大腦中那塊零點幾毫米的瑣事中。 晚上入住台東市區一間小而美、門禁管制嚴謹的旅社。這是一個人旅行時最重要的一環,一切以安全為重。 第二天清晨前往北邊的花蓮玉里。此行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品嘗遠近馳名的玉里臭豆腐與玉里麵。 美景與美食缺一不可 一個人旅行,不可或缺的是要有美食相伴,一個美景搭配一碗熱騰騰的在地美食,是記憶永存的關鍵,而不按牌理出牌的驚喜,更能夠錦上添花。 玉里神社遺址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原先只是打算在用餐後,步行釋放飽足感,所以才走進這個歷史遺跡,沒想到意外發現這裡的視野,可以遠眺玉里鬧區的全貌,宛如以巨人視角觀看小人國,非常的舒壓。 走路是最佳散心方式 下午前往池上車站。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池上,跟上一次一樣,我以步行前往伯朗大道。用APP計算路程,來回要將近9公里。這個數字聽起來驚人,但是在走的過程中,卻完全感覺不到路途遙遠。 池上伯朗大道,最著名的除了金城武樹,還有望眼看去綠油油的稻田。親身走進那片稻田,聽到風輕輕撫過稻田那沙沙的輕脆聲響,猶如走進天堂,尤其是步行前往,與它相處的時間拉長,更加深了對每一株稻穗的感情。 遊太麻里猶如境外玩 所以我通常會建議朋友,旅行最好以步行為主。看到美麗的景色固然開心,但如果只是搭乘交通工具呼嘯而過,到此一遊,打卡拍照,感受都很有限,唯有步行才能深度的以視覺、聽覺與味覺,來和沿途美景建立情感。 第三天,我在鯉魚山觀景台遠眺台東市區,與它揮手道別,之後就前往太麻里。 太麻里總是能給我一種不屬於台灣本島,而是一座太平洋島嶼的錯覺。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到台東旅行都會感覺像是在出國。何況,太麻里的空氣與太平洋島嶼有著同樣的淡藍色香氣。 靜心觀察與自己對話 品嘗完療癒心靈的杏仁豆腐花甜湯後,到沙灘拍攝看海的影片,來娛樂自己,也和大自然同樂。 有人問我:一個人旅行會不會無聊?會不會因為孤獨而覺得慌張?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生活在群體社會,我們必須將時間適當分配給周遭的人,導致能夠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變少。一個人旅行,學習靜下心來觀察眼前的每一個景色,學習與自己對話,光做這兩件事,時間就不夠用,所以我格外珍惜能與自己獨處的機會。 出遊是最佳舒壓方式 曾經有一位工作20多年的長官跟我說:「人一定要找到舒壓的方式,這樣路才能走的更輕盈更遠。」聽了他的建議,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終於找到並確定自己最合適的舒壓之道。 每當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時,我就會提起背包,找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在車上鬆開內心的壓力,將它拋出車外。不用擔心拋下後,會讓沿途的花草受到傷害,因為大自然很輕易就能消化(消滅)人們所拋出的壓力。 所以煩心時,且一個人到沒人認識你的地方漫遊吧!

MORE
/8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