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的有情有義

文/林信華(佛光山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教務處教務長) 2015年,礁溪林美山上的佛光大學。那一年,是我最後一次當面聆聽大師的開示。雖然已經過了八年,景象是清晰的,情義是存在的。其實不只八年,在南華大學任教的1997年,第一次見到大師,因緣已經開始,情義已經存在。在生命的存續與當下中,這不是八年,也不是十八年,其實是今生今世已經運轉的因緣與情義。 1997至2015這十八年之間,每年總有機會當面聆聽大師開示一、二次,因為大師會到學校來看我們。大師以非常活潑、輕鬆、隱喻以及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內心想要告訴大家的想法。說實在的,場景已經模糊,內容已經淡忘,但一個印象是永遠清晰的,至今在內心中仍充滿著力量──大師似乎一直在散發有情有義的波動,或者說,我至今對大師的印象就是有情有義。 見證慈悲力量 佛法是浩瀚的,有情有義也不容易,雖然它是人間經常被提起的用詞。大師總是讓我覺得充滿情感,沒有看過他生氣,但比較嚴肅的時候是有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情感跟我們日常講的不一樣,它是來自內心的,其實是一種慈悲的力量,這個力量之所及,不是只在一個人,而是對所有人都一樣。 或者說,每次我跟大師碰面時,感覺他的情感影響著不只我一個人,而是默默影響著不知多少人,因此我看見了這個慈悲的力量。在學校,大師會特別跟校長與主管交談,因為是這些人在推動校務,但我知道,其實這些人與其他教職員生,在大師內心是一樣的。我感受到,大師看見的是眾生。 要讓別人感覺你是有情感的,這並不容易。在社會生活中,大家彼此感受到的多是陌生,甚至是冷漠或者敵意。一個人可以故意讓他人感覺到是有情感的,但通常也是一次而已;濫情也是常見的,但總是沒有太大的力量,因為這往往很容易被感受到是濫情。 我知道,一種平靜又持續的感情力量,一定是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的,或者內心覺悟而來,很難詳細地用語詞表達出來。這種情感有時候感受起來是慈悲,有時候感受起來是一種豪氣,我印象中的大師,有豪氣,如果你有需求或困難的時候,他會挺你的,而且說到做到,義字當頭,如是而已。這不是說,大師是有求必應,而是他應允的事情,總是會做到。好幾次我在旁邊觀察到,其實對學校之所求,大師可能知道有困難,但總是給人歡喜與放心,最後都圓滿解決了。 其實大師不只解決學校的困難,也解決自己的困難,這是一種豪邁的勇氣,在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是缺乏的。後來我也知道,這是有捨就有得,佛光山的整個事務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一個人沒有豪氣,怎麼會有義呢?因為沒有力量,講的話怎麼會算數?我們都知道,用講的沒有用,有力量表現出來才會被看見。有力量的豪氣與義氣也是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的,或者內心覺悟而來的。 我們平常說這個人有豪氣,可能意味著這個人不是很在乎一些得失,個性豁達,喜歡承擔困難的事情或者內心五蘊清明。每一個人可能或多或少帶有這些特性,但要表現出持續與可見的力量,那需要一種穩定的場域,這其實是來自內心的覺悟。 自古以來,應該有些人具備這樣的力量,也許並不一定是依循佛法的修行而來,萬法一通而已。反觀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具備這種豪氣的人愈來愈少,我們很多時候是氣短,著重眼前事務,在乎得失。 當然這並不一定是大家的問題,可能是社會型態的關係,因為大家被迫這樣,不然可能就不容易生存。在大學教書已經超過二十五年,我看我們年輕人身上的氣息,愈來愈不容易表現這種氣度,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未來的世代也許有著跟以前不一樣的長處,也說不定。 格局決定未來 一個可以讓其他人感覺到有情有義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有格局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或者內心有所覺悟的人,通常不會拘泥小節或者限於一隅;他的時間與空間場域,必定比其他人更寬廣。當然我相信,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在人間當中不斷昇華與覺悟而來。 記得有一次聆聽大師的開示,他說他在中年的時候,面對著大眾講話,還是會有些緊張。在經過幾年之後,不論台下有多少人,對大師來說,跟沒有人是一樣的。 在這時候,來自內心的話語,可以自然地表述出來。對於每個人來說,特別對我自己也一樣,這個其實是走向昇華與覺悟的歷程。有的人可能是天生的演講者,面對群眾頭頭是道,只是我不是這種人。這十八年來,我親身經歷大師的生命之道,昇華之道,而這也是我嘗試看見自己的道路,一個觀看人間與自性的道路。 一個慈悲又有豪氣的人,其所推動的佛法與志業可能會與其他人不一樣。台灣各佛教教團的創辦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也都是令人景仰的導師。當然佛法的道理是一樣的,實踐的道路卻可能不一樣。我感覺,星雲大師的性格特質比較容易涉入人間的事務,這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只是有情有義而已。 事實上,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是需要這種特質的,因為這樣才會深入人間而又影響人間。在有情有義的力量下,有時候政治與社會、宗教事務並沒有不可跨越的界線,其實在覺悟的有情眾生中,這個界線本來也是虛幻的。 在二十年前,辦大學是不容易的,更何況在今天的高教環境中,不是政府或企業主導,不是在都會區,又沒有累積的龐大校友,辦大學真的很辛苦。我歷經了南華大學與佛光大學的成長,分別都是創校第二年到校工作,其艱辛真是歷歷在目。我也要道出真實的事情,不以營利目的在辦大學,不是口頭說講講的,兩個大學真的是如此。 大師長存我心 大學是人間的,如何談營利呢?也因為這樣,辦大學更是辛苦。董事會要撐起大部分經費的負擔,我常常在想,要是企業這樣在辦大學,怎麼可能呢?這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其道理也是有情有義罷了,一個覺悟了的有情有義。 自古以來,為了眾人去做這種絕地逢生的事情,除了曠世梟雄或者有情有義的覺悟者之外,還會有誰呢? 大師於2023年2月5日圓寂,7日回佛光山緬懷大師的歷程中,有情有義的力量更是清晰地被我看見。我相信,人往生之後,只是肉體的消散,魂魄仍然存在,如果是覺悟的靈性魂魄,它的能量與使命必然強大,並且可能化身出現而再次被世人看見。 在佛光山,有情有義的強大力量,讓我相信大師將依其所願,以可能的形式繼續護佑眾生,佛法也是如實存在於當下。 我在這十八年的人生,連結大師十八年的生命歷程,適逢緬懷大師,在這裡簡單回想自己的心得。至此我發現,大師其實早在我的心中,並且我一直依此生活著。 記得2002年擔任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的創系主任時,將社會學系的系訓與系徽表述為「有情有義」,並且一直沿用至今。2006至2018年期間,我在參與宜蘭的地方事務時,也在人間持續實踐這個想法。在2018那一年,我清楚地告訴宜蘭人,我要把宜蘭變成一個有情有義的地方。雖然人間因緣的變化,並不是可以掌握,甚至是瞬息萬變成為虛幻的無常,但在離相的覺悟自性當中,我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不變的東西,這是我所具有的,也是大師與所有眾生所具有的。 大師叮囑我們,教育是所有人間俗事的根本,未來要繼續推動教育的事業,特別希望繼續扶持其所創立的大學。雖然這件事情現在已經變得非常不容易,甚至也是上述絕地逢生的事情,但道理與邏輯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的是覺悟的情義力量。 我們會繼續奮鬥,我相信,有意願去愈困難的地方,生命必定會更有力量,也必定更能看見真正的自己。大師的有情有義,就如同佛法一樣,將會讓我們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 (轉載自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官網/星雲大師緬懷專區)

MORE

願千里師徒再結來緣

文/本一(國際佛光會印度拉達克協會祕書) 我是國際佛光會印度拉達克協會祕書,雖然我不是出生在台灣,但有佛緣到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習佛法,有緣接觸師父,所謂「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尋」。 今生有緣跟隨師父學習人間佛教,覺得自己很有福報,在佛光山大乘菩薩道的僧團聞法修行,我永遠無限地感恩師父及常住大眾。師父,您永遠是我的慈父,在叢林學院學習的時光裡,您非常關心我們外籍學生,還特地召集我們,問道:「你們習慣了嗎?想吃些什麼?」您真偉大,很有包容心,真的是我心目中的大菩薩,非常愛護我們;師父的教導,我受用無窮。 我與佛光山因緣很深,我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第一屆的印度籍學生,也是當時年紀最小的一位外籍學生。每位師長和學長們都很照顧我,那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師父常常為我們上課、開示和接心。師父曾跟我們說,「忍」很重要,「忍」能夠增加福報、智慧、力量。 師父更是提到:「沉默一下,能夠解除很多麻煩與是非。」「好話不怕多多講,壞話一句都不能說。」「心量要放大。」「生活不離修行,生活即是修行。」「佛陀及其教法都在人間,是具人間性與生活性的。」 如今,我深深地體會到師父上人教導的「一切佛法皆是人間佛教」之信念。師父常說:「面對現實,有勇氣才能解決問題,不要逃避,要勇敢地解決問題。」敬愛的師父,您所教導我們的佛法,讓我受用無窮,當我起煩惱時,我把您教導的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就能心開意解。 此生何其有幸遇見您這麼偉大的人間菩薩,真是難遭難遇,只有感恩再感恩。

MORE

弘揚人間佛教 足跡遍布世界

文/吳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星雲大師一生弘法利生,在世界佛教界影響巨大。長期以來,大師孜孜以求,弘揚人間佛教,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以及兩岸名山古剎,創立佛光山和分布在世界上的各大道場,並創建五所大學,福澤後世,千古垂範。 無論順境逆境,大師仍然一心求法,矢志不渝,並培養僧才,提攜後學;嚴持戒律,精進修行;禮佛念經,廣度眾生。大師堪稱法門龍象,四眾弟子的楷模。 我曾有幸受邀參加2017年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得以親見大師,並蒙賜一筆字書法「佛」字條幅,至今仍高懸在本中心辦公室,令人懷念。 大師功德圓滿,辭世西歸,但其精神與思想永存,品行與學識不朽,足以繼往開來,啟迪後人,感動眾生。 今聞大師圓寂,不禁悲從中來,為世界佛教界痛失一位高僧大德而深感哀悼。 當此時,普天同哀,寰宇咸泣;叢林肅穆,萬物蕭瑟! 念大師,法身常住,護佑人間;天作之時,乘願再來! 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東亞系終身教授 吳疆 2023年2月6日於美國圖桑

MORE

貧僧傳奇

文/林素玲(菲律賓作家) 一代貧僧,三世明師; 烽火燒不盡慧根,逆增緣點燃佛苗。 恰如一蘸墨、一揮而就的覺有情; 一念的抉擇,守望承諾永不退票。 自此一筆寫下百年佛緣, 誓把身心奉獻給人世間。 為佛教,為眾生, 藝文興教弘法開啟革新; 辦學育才度眾正法永住。 大慈大悲大智造福人類, 僧俗共修精進勤耕心田。 一代貧僧,三世導師; 以眾為我,以教為命。 明星照亮晦暗,祥雲觀止娑婆; 為佛教,為眾生, 燃燒著光明與希望。 百語啟迪心靈,法海承載孤舟; 三好遍傳世界,願心滋潤大地。 教育翻轉人生,歡喜布滿人間, 問他平生何所求? 平安幸福照五洲!

MORE

師恩難報 永駐於心

文/蘇春閃(國際佛光會中華北區協會督導) 星雲大師是慈悲寬容,善解人意的長者。每每遇境,大師的「以退為進」、「以無為有」、「慈悲喜捨」、「我是佛」等善法哲學,總讓我度過無數關卡,也在參與弘法的活動中,體驗到多采多姿的人生經驗,懂得待人圓融自在。 2011年當選佛光會督導長時,大師親臨視察位於三重的香海文化單位,我在三重禪淨中心承擔知賓工作。當時家中大樓因建商的買賣問題,波及無辜官司纏身,心中祈盼大師給我力量。在歡送大師時,當我靠窗只說一句「晚上召開住戶大會」,話沒說完,善解人意的大師從車窗伸出那雙佛手,如佛祖、慈父般在我頭上加持,當下心中波濤洶湧,感恩之淚如泉湧而下。 還有一次在「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禮讚會」活動中,我有緣和督導會長們一起在大師面前表演「哭婆與笑婆」的故事──世間的事物好壞一體兩面,煩惱和菩提也在一念之間。原本上台前緊張的心,在見到大師溫暖笑容後,隨即把握當下、安住身心,一心只想著呈現最完美的模樣,給大師與現場大眾觀賞。圓滿完成話劇,獲得滿堂喝采,內心無比感動。 大師!您的恩德,無以為報。我永遠感念您,不僅是因為您是偉大的佛教長者,更是人類社會中,對佛法貢獻和傳承的先驅,讓人深感敬佩。 如今星雲大師圓寂,卻仍在各個角落,看見大師的言教與身教。對我而言,大師不曾離去,而是永駐於心。我將秉持大師的願力精神,持續弘揚人間佛教。

MORE

山即是他,他即是山──有緣遇見大師

文/方舒眉(香港作家、世紀文化出版人及總編輯) 佛家很著重一個「緣」字,有幸得見星雲大師也是緣。 疫情前的幾年,幾乎每年都去高雄佛光山。緣起於佛光山《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約稿,我和馬星原認識了山上的編者,一位法師,也是我認識的第一位法師。 他輾轉看到我和星原在二十年前合寫出版的《漫畫禪》,其中有些故事很喜歡,希望可以刊登在學報‧藝文,我們當然欣然同意。在電郵約稿和交談中,我們熟絡了,法師知道星原擅寫水墨羅漢,於是促成星原2017年在香港「佛光緣美術館」開了一次畫展。有次我們往台灣高雄訪友,遂順道到佛光山一遊。 第一次來到佛光山,正是一年一度浴佛節,我們有緣去浴佛,也跟隨法師們在齋堂過堂用齋,超過百人一同用膳,氣氛祥和,齋菜清香。佛光山上真箇鳥語花香,山上植物也令我難忘,在曼陀羅的玫瑰園旁漫步,四周都是與別不同的青綠,法師都一一叫出名字來。後來更送我一本記述山上植物的專書。法師於觀音日出生,而我在一段人生低潮中,在寺廟裡禮佛時,竟然看到垂首低眉的觀音大士向我眨眼微笑,之後一切無礙。我也與觀音有緣。 第二次來到佛光山,感覺更加深刻,這座寶山磁場和睦,氛圍莊重。山中數日,塵慮盡消。 在山上閒逛,我愛信步走到山頂的花園裡。一天我忽地沒來由對星原說,這兒最好有一個咖啡室喔!其實佛光山已有幾處招待善信的「滴水坊」,要喝咖啡無論如何也不會沒有地方,只是我所期望的是在這別處尋不到的澄明秀雅山上,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植物就好了, 因自然景色實在出塵清美。 想不到第三次來,竟然夢想成真!這天,我和星原在午後如常散步,就在進入花園的道旁,一抬眼就看見一間精緻小巧的咖啡室「香花迎」,非常的不真實。天啊!觀音顯靈!裡邊除了香噴噴的咖啡,還有滋潤心靈的書籍。不錯,是咖啡書店耶! 後來才知道,能夠有這片夢幻咖啡書店,原來是星雲大師的意念。我心道,大師也和我一樣喜歡喝咖啡呢!於是暗地裡非常高興,我竟然和大師有相同的美願!或者,我小小人物在佛光山上的小小想法,大師竟然也會關注到兼且為我達成,真是感恩再感恩! 又是一個佛光山上的夜晚,我們飯後在大雄寶殿附近散步,這趟竟遇見了星雲大師。其實大師已過九十高齡,甚少見客也不輕易外出。 大師坐在輪椅上,由弟子推著散步,精神不錯。 我們上前跟星雲大師問安,大師得悉星原曾在香港和澳洲雪梨的佛光緣美術館開過畫展,喜愛藝術的他非常高興!說著說著知道小兒正在學習陶藝和水墨等藝術,立即囑咐弟子送贈一張他的墨寶作禮物。小兒受此善緣笑得合不攏嘴。 如是者,我們幾乎每年都去高雄佛光山。是的,凡是喜歡的地方,我都會一去再去,尤其是這裡我實在覺得具有無比的吸引力。疫情前,每年沒有間斷,後來疫症三載不能出門,都為了不能上山而惆悵若失。 更想不到今年十五元宵,得知大師功行圓滿,安詳示寂。日後上山,也沒有機會見到他老人家了。 夜靜合十,誦著《心經》,想念大師在佛光山普照眾生,山即是他,他即是山。他慈悲祥和的臉容仍然常在我們心中。 心香一瓣,遙寄誠思。 (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 藝文第45期)

MORE

星雲大師 是我修行的引領者

文/當慈法師(福建開元文化研究所副主任、泰寧慶雲寺監院) 最近幾年,末學在閒暇之餘一直喜歡品讀星雲大師的作品。前天晚上,外面下著小雨,漆黑的夜已到子時,我在夜讀之時,突感一陣悲傷襲上心頭。第二天一早就驚聞星雲大師已離開人間,去了另一個世界! 星雲大師一直是我心中恭敬和修行的引領者。今生有幸兩次遇見大師,第一次是在2008年河南中原世界大佛佛像開光時。當時,我就讀於佛學院,被學院安排去為開光大典做服務,主要負責為主法大和尚們展具。我也因此有了今生與星雲大師同框的珍貴時刻,並被保存到了為2008年世界大佛開光而製作的紀錄片和宣傳冊中。 當時,作為佛學院的學生,我對星雲大師了解甚少,只知道世上有這麼樣一位有弘深大願的出家僧伽。也只銘記了他曾講過的「佛光菩提種,遍灑五大洲,開花結果時,光照寰宇周」這句名言。 直到佛學院畢業後,留學於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時,方才知曉星雲大師已在全球創建了二百餘所寺院道場,後有多位留學於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的碩士學長們,都選擇到美國西來大學繼續深造,這所大學也是由星雲大師在1991年所創辦。 閱讀大師著作 深獲啟發鼓舞 第二次見到大師是在北京,我在親耳聆聽星雲大師一場名為「貧僧有話要說」的演講時,認真做了筆記。直至今日,我還會時常拿出來翻閱自勉。此後,我一直懷揣再次遇見大師的夢想,願意再次聆聽大師的教誨。 而今,大師的離去使我無法圓夢,我只能把對大師的欽佩和懷念深埋心中,以念佛功德回向大師往生極樂,上品上生。 此刻,心中唯一感到些許安慰的,是我一直堅持閱讀大師的著作和名言,一直用隨筆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大師著作給予我的啟發和鼓勵。在閱讀和反思的過程中,我從認識星雲大師本人,提升到悟懂星雲大師的為人,末學也想在此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星雲大師於1927年出生於江蘇江都。他從12歲出家,後來在1949年赴台,從1967年開始創建佛光山道場,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宗旨,終生致力於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 從星雲大師在2013年發表了作為自己遺囑的〈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後,我就多次用心研讀原文,不斷感悟和總結,歸納星雲大師一生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淡薄名利 富足內心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二、隨緣簡樸 不講排場 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櫃……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做一個隨緣的人。 三、謙恭隨緣 很少說教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業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單。因為集體創作,我只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對於世間的一切,來了,並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四、忘我奉獻 利樂眾生 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我也發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裡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裡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五、守戒自律 智慧增長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 六、不忘初心 揚善弘法 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範……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 七、看淡生死 奉獻佛陀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沒有帶來,死也沒有帶去」,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不知道曾為人間帶來什麼?但我帶走了人間多少的歡喜、多少的善緣。我難以忘記多少信徒對我的喜捨、對我的護持、多少同門的祝福,我也難以忘記刻骨銘心的助緣。我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誼,真是無比浩蕩,我應該在人間活得很有價值。我願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為大眾服務,以此上報四重恩。 星雲大師更是明確表示: 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今天,伴著窗外的細雨,又一次重溫了星雲大師的真情告白,我的內心除了讚歎,不由得發出一種誓願:大師的告白,就是出家人對人間佛教的最深理解和最好踐行,是大師用終生的行動,為所有出家人做出的示範。作為出家人,我們就要像星雲大師在告白結語中所倡導的那樣「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裡成長,以實踐菩薩道做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祈願大師不捨眾生苦,早日乘願再來。 (本文轉載自鳳凰網佛教文化)

MORE

與星雲大師的般若法緣

文/邱秀堂(老夫子哈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去年(2023)乍暖還寒三月初,好友汪詠黛經《人間福報》的法師應允,邀我加入《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395冊的校對行列,我欣喜若狂,一口答應。因為時間緊迫,我和詠黛抓緊時間,晚上約在捷運站見面,我先捧回兩冊回家仔細校對。 校稿時因字裡行間充滿畫面,富幽默且又深具啟發性,讀著讀著,不時的笑、不時的哭。尤其是看到大師和弟子的對話,精采絕倫,變成早餐後的「為愛朗讀」,讀給另一半王澤教授聽。有一回讀到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寺,得知某位徒眾生病一事,大師向他說「對不起……」我哽咽讀不下去,王澤溫柔地拍拍我的手,我深深吸一口氣,才能繼續接著朗讀。 佛光善緣代代傳 「星雲大師」的名號,在我小時候早已如雷貫耳,因為祖母邱鍾細妹(1907-1983)於晚年在佛光山皈依受戒,依止星雲大師學佛,成為在家居士,家族和佛光山結的善緣因此一代傳一代。 娘家客廳最顯眼的牆壁上,掛著一幅星雲大師的「諸事吉祥」金箔匾。那是2019年佛光緣美術館的法師帶著美術館義工們,蒞臨屏東縣竹田鄉美崙村參觀王澤教授「老夫子彩繪壁畫」和娘家盛開的石斛蘭,這對小小的美崙村來說,是何等榮耀的加持。 當時我在台北,不克親自接待,但立即連絡竹田鄉傅民雄鄉長和「美崙烘焙咖啡」的主持人邱錦蘭女士,請他們協助我娘接待法師等一行二十五位貴賓。 法師蒞臨寒舍,那年九十歲的媽媽非常歡喜,她請看護準備茶水、點心。事後法師致贈「諸事吉祥」匾,成為我娘家最珍貴的傳家寶。 而我,是《人間福報》的讀者也忝為作者,曾在佛光山台北道場、台北車站,欣見星雲大師坐著輪椅迎面而來,我合十點頭微笑卻不敢上前打擾。非常榮幸的,我於2019年1月31日,在《人間福報》刊出一篇拙作〈一半一半〉,隔天即在LINE收到:「師父(星雲大師)讓妙廣法師讀秀堂的文章給大眾聽。」讓我受寵若驚。 拙文提到,王澤和我在香港和知名視覺藝術家又一山人伉儷見面,他們是虔誠的佛教徒,當我們談到景仰的星雲大師,又一山人問:「聽過星雲大師寫的〈一半一半〉嗎?」我搖頭表示沒聽過,信佛且學佛的又一山人立馬發了一則簡訊到我手機。原來〈一半一半〉早已成為熱門音樂的歌詞,我為自己的孤陋寡聞汗顏。很幸運的是,拙文事後也被選入《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21期,這是何等的殊榮啊! 感謝參與校對因緣 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是大文學家、思想家、創意大師。2017年秋日,我和法師、詠黛到國家圖書館參觀「星雲大師著作藏書特展」,滿懷感動。當年大師高壽九十,他的生活閱讀與寫作之路,長達八旬餘,不僅著作等身,更令我們驚歎的是創作多元,文類廣涉散文、小說、詩歌、戲劇、童書、論文等。勤於寫作的大師總是利用零碎時間,不執著一定要有書桌,點滴完成利益眾生的395冊《星雲大師全集》,讓佛學成為文學與哲學的總合。 謝謝詠黛在參與《星雲大師全集》初版365冊後,推薦我也成為「增訂版」的校對一員,為這套人類智庫寶典奉獻一點綿薄之力,感謝《人間福報》法師們給我們這樣的因緣。 有道是:利用時間需「見縫插針」,黛黛和我選在夜黑風高,不是交換情報,而是在捷運站交換校對稿。兩天後,又送來另一本《星雲大師全集》校對本,我倆互道一聲「加油!」各自回家專心校對。 清明連假第二天,天氣冷颼颼,心頭熱呼呼,因為繼續校對《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內容盡是感人肺腑的佳作。詠黛奶奶陪完孫子,下午趕來跟我取書,回去夤夜校稿,再回台北道場續校換新書。明天我又可「取經」了,真是好福報。 清明連假最後一天,好箇風和日麗,黛黛約了臨時情商緊急協助校對的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到國父紀念館交書。我也趁著出門買菜做晚餐之前,過來一起賞花、喝杯咖啡、吃一球冰淇淋,開心小聚,為連假畫上完美句點。黛黛不忘叮嚀:「吃飽喝足,請兩位姐妹繼續幸福校稿喔!」 那陣子全心專注於這件重要任務,完成後,雖然鬆了一口氣, 心情竟是依依不捨,不捨結束。交給黛黛最後一本校對書稿,她轉給我一串法師贈送的手珠,寓意深遠,紀念這一期一會的殊勝因緣。 法師說:「這紅色硃砂,代表吉祥如意,諸事順心。」黛黛的是白玉菩提根,「期許精進於菩薩道,不退菩提。」我倆歡喜合十納受,有法師的祝福與期許,二六時中皆吉祥,我們自當更努力精進。 《全集》增加生命廣度 曾在臉書上看到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的一則貼文提到:「校稿和種菜,一個耕耘心田,一個耕耘農田;一個收穫法喜,一個收穫作物。」今生我感到最榮幸的事,就是可以參與《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的校對。 詠黛和我自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終生從事文字工作,對於星雲大師說「回憶歷史,可以增加生命的長度」這句話特別有感,也多了一層體悟:「校對《全集》,可以增加生命的廣度。」文字的力量,無限大矣,誠如大師所言:「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 謝謝大師為眾生留下這部不朽的《全集》,讀書如讀人,大師從未離開過我們,從未。

MORE

溫暖細膩的普門大士

文/蕭晟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班學生) 一、普門 得知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時,心中第一個情緒不是傷感,是慚愧……慚愧自己還未完成與大師的諾言。 元宵夜,我悵然望著大師的法相,諷誦《金剛經》,聆聽大師早期講說《金剛經》的音檔──「猶如日月『住』虛空」,大師的法身常住人間,慚愧弟子心地未柔軟清淨,不能與您心心相印。 隔日至醫院回診後,即刻搭車回到大師座前。由高雄長庚開往佛光山的路程,是大師行化人間最後的足跡,「千年石上古人蹤」,此刻在大師曾走過的路上,歸心似箭。 沿途望向窗外,看見大師親自提筆寫下的墨跡「佛光山普門中學」,這是大師對教育的重視,是大師留給人間的祝福,是大師盡形壽勤奉行的布施波羅蜜。睹字思人──「普門」二字,正是大師一生的最佳寫照。 正如大師在〈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寫道:「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大師一生,無盡地給,能普施十方,也能細膩關照到每個人的需要,應機教化;把握每個當下,今日有緣今日度,更以語言文字給予未來人們得度的因緣。《華嚴經》所描述的:「竭盡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都在大師的身上展現。 二、隨身聽 2016年末,小腦萎縮疾病發作,當時在長庚腦神經內科病房的住院期間,一日清晨,看到大師因腦中風而動手術的消息,不禁潸然淚下。 聽聞大師手術後恢復,第一句話是對護理人員說:「謝謝!」,第二句話是:「我要回去弘法!」深深感動於大師身體煎熬之時,心心念念還是為了佛教、為了大眾。 大師住院之後,我每日央求媽媽,推輪椅帶我到大師的病房門前,我雙手合十,祝禱大師能順利恢復健康,繼續帶領我們。 出院後的恢復期間,病苦難耐,心中時刻憶念著大師,過於思念,寫了一封信〈師公,我好想您!〉。一個月後,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親自將大師的禮物送給我,是一台iPod touch的隨身聽,裡面有大師的開示與法音清流。 從此,那台隨身聽成為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每當我癱軟無力只能臥床時,大師溫暖的揚州口音一直伴著,時刻提醒著我:「要與病為友!」「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三、囑咐 2019年5月,在佛光山親自見到大師,當面向大師表達無盡的感謝。記得當時非常緊張,只能結結巴巴地重複說著:「謝謝師公!謝謝師公!」大師伸出暖和的大手握住我,視力模糊的大師,朝著我右前方的空地,說了六字囑咐:「好好保重自己。」 隔年夏日,回山參加孝道月大雄寶殿的早晚課,接到傳燈樓的來電:「大師知道你在山上,有禮物要送給你,你慢慢走過來。」道悟法師轉述大師的囑咐:「很用功、很上進的孩子,嘉獎他,繼續努力!」收到大師送的月餅,心中惶恐萬分,回家後把整盒月餅分享給父母家人,感謝長輩們勞心勞力的照顧。 「好好保重自己。」「很用功、很上進的孩子,嘉獎他,繼續努力!」大師的這二段囑咐,我視為咒語般恭敬持誦著,時常在我耳畔響起── 第一:師公要我好好保重自己! 第二:師公要我用功上進! 第三:師公要我繼續努力! 第四:我在師公的心中,永遠是個好孩子! 四、相望 十歲那年,和大師在同一台電梯裡面,我抬頭看著大師,我好像仰望著一座高山,好像仰望著一片遼闊無邊的星空。我把信交給大師,大師用渾厚的大手,摸一摸我的頭,再緩緩從袖袋拿出一串念珠,放在我的手上。 我凝望大師的眼眸,明明電梯只是從六樓到五樓,很短的距離,卻像經過了無數億劫,好長好長的時間;在大師的眼中,看見了浩瀚無垠的虛空宇宙。 與大師相望的剎那,彷彿時空泯滅、世界靜寂。分別在十歲、十四歲、十六歲,有三次與大師眼神對望的微妙體驗。 五、問候 國中時,佛光山舉行徒眾講習會,用完藥食(晚餐)後,一位馬來西亞的法師叫住我:「年輕人!你腿長走比較快,幫我到傳燈樓送貨!趕快回來!」我匆匆走進傳燈樓,看見一樓的走道,大師威儀地端坐在輪椅上。 當我在填寫資料時,身後傳來濃厚的揚州腔:「吃飽飯了嗎?」因為趕時間,就以為大師在問別人,我沒有回答;隔了幾秒,大師又提高音量用台語問我:「呷飽沒?」我才驚覺大師是在問我!想到大師聽力不好,緊張地用國台語夾雜大聲回答:「呷飽啊!吃飽了!」大師聽到我吃飽了,才露出安心的表情,點了點頭。 年少時的飢餓經驗,讓大師發願此生要「普門大開」,讓每個人都能溫飽。這段來自《星雲大師全集》的記述,在此次大師的殷切問候中,親自見證一代大師的平等與體貼。 一台隨身聽、一句囑咐、一個深邃的眼神、一句家常的問候……大師無時無刻都在「給」──給人因緣、給人祝福,給人應機說法的智慧,給人溫暖細膩的慈悲。原來,普門大士不在他方淨土,菩薩就在人間。 六、相應 國高中時,只要聽聞大師在佛光山上集眾開示的消息,就會立即搭乘客運到如來殿大會堂,企盼親聆教席;得知大師圓寂,也一直想著要立刻回山。但心中自我觀照,如佛陀自忉利天宮回到人間時,蓮華色女急於飛奔至佛陀面前,這樣的執取攀緣,能與大師接心嗎? 想起大師曾說:「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正是大師一生的寫照。《星雲大師全集》散播在整個人間,《全集》也必須實踐於人間。「處處總成華藏界,從教何處不毘盧?」遍大地是法,滿虛空是星,提醒、考驗著我:如何與大師的星光相應?

MORE

跟著光走─就愛天空最亮的那顆星

文/永光法師(菲律賓佛光山總住持) 自從師父圓寂了以後 夜裡,我總是望著天上那顆最亮的星 白天,我找尋天上那片多彩驛動的雲 口裡,唱著「人間音緣」的歌曲思念著您 眼裡,看著法身舍利的《全集》找尋著您 師父師父您在哪裡? 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 師父師父您在哪裡? 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 師父師父您在哪裡? 不在這裡 不在那裡 師父師父您在哪裡? 就在這裡 在我心裡 在讚頌典禮上,師父您長期支助的菲律賓「佛陀傳」的演員及光明大學的學生來到現場唱著「師父您在哪裡?」個個淚流滿面。 當初因為讀了師父所寫的〈佛陀,您在哪裡〉一文深受啟發,給予我靈感創作的這首歌,沒想到能在讚頌典禮上,由「佛陀傳」音樂劇演員與光明大學的學生親自唱給師父聽。 師父,您聽到了嗎? 思緒不禁拉到1980年── 師父翻轉我的生命 首次見到師父,是在台北中山堂,我與幾位青年前往聆聽師父的佛學講座,一連三天的講座場場爆滿,我們坐在擁擠的走道上聽師父講說佛理,雖然汗流浹背但非常歡喜感動,也因此讓我與師父、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進而有幸跟隨師父出家,師徒法緣由此展開。 40餘年的前塵往事歷歷如在眼前,而師父已離我而去。像高山突然傾頹,像天地在眼前崩塌,我的身心彷彿失速般,突然陷入一片空白:我該如何述說和師父的深厚法情?該如何細數師父給我的諸多教導?我又該如何描繪,師父在我的生命乃至未來世所為我開發的自性寶藏? 師父翻轉了我的生命,啟發了我的內在,指引我前路光明,引導我走進佛法大海。像游泳在廣闊無邊的寧靜大洋,我得以在這裡汲取養分並且不斷地學習、茁壯。 而師父所教導我的面向,我從師父身上學到的種種,山高海深難描也難繪,我又該從何說起? 我學習到師父的教育是給出來的。 師父的教育,胸懷,精神,理念,已經跨越宗教,跨越種族,甚至跨越了生命。 1989年我銜命赴菲律賓宿霧,隻身來到這虔誠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在舉目無親的異鄉,我也曾迷惘、惶恐。是師父給予我極大的信心勇氣,是師父支撐起我的意志與鬥志,我才能不斷往前。因為知道師父會是我永遠的後盾和明燈,我只要遵照師父的教導和心願,佛法必定可以在天主教國家深耕、遠播。 菲律賓耕植30年,師父數度親臨菲國,講座、視察並明確指示人間佛教的弘揚理念與方向。 星雲大師行履所到之處,總是帶來歡喜帶來希望。尤其熱情可愛的菲律賓孩子見了星雲大師,不由將師父視為天主教教宗,甚至親昵地喊著:「Pa!Pa!」(對教宗的稱呼) 這就是我心中的師父,巍巍如高山卻永遠有最柔軟的悲心。師父教導菲律賓弘法的方向是: 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藝術體育弘揚佛法 師父說菲律賓的孩子,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小孩需要教育,也需要有展現才華的舞台,師父希望宿霧能有藝術學院;為了嘉惠更多菲律賓孩子,翻轉更多人的生命,師父也希望在菲律賓蓋起大學。 30餘年過去了,在師父的期許、鼓勵下,人間佛教在菲律賓已蔚然有成,各項弘法利生的工作正在菲律賓各島開展。始終真心秉持「我能為你做什麼」的師父,一直全力支持著菲律賓的弘法事業。師父的心和眼,永遠俯視著每一個眾生,永遠為這個世界付出奉獻。師父總是在給,不斷地給…… 在菲律賓, 師父以教育給出了光明大學, 給出了「佛陀傳音樂劇」, 給出了300間三好校園遍布全菲律賓, 給出了一座國際三好體育館, 更給出了首支佛教男子籃球隊。 師父的教育影響了無數人的心,開啟無數人的生命,師父是獨一無二的那顆星,永遠指引我們勇往前行。 一分感恩,萬千感動 「如果我活不到那一天,來世一定會再來看你。」 難忘2016年7月29日禪學營,師父提供30個名額給光明大學的學生參加。大師與青年接心開示時,來自菲律賓光明大學的三年級生Lady Anne站起來對大師說:「我們向您保證:10年後,所有光明大學的畢業生都會弘揚人間佛教。我將傾其所學,為世界和平努力。」面對Lady Anne的真誠告白,大師的回應讓人熱淚盈眶。 大師當場回答:「如果我活不到那一天,來世一定會再來看你們。」 在場的禪學營學員、佛學院學生、義工及常住大眾無不感動落淚。當時拿著麥克風負責翻譯的妙光法師,哽咽到幾乎無法繼續翻譯下去。 一個16歲小女孩與一位90歲大菩薩的對話。一分感恩,萬千感動,這是一場超越種族、超越年齡乃至跨越時空的相遇。所有在場的人也同時浸潤在和平慈善的神聖光輝中。那是我內心最鮮明最珍貴的畫面,也將是我聽過的最美好、最動人的語言。 我學習到師父的圓融善巧。 當我在叢林學院,師父說「學佛不一定要出家」,結果吸引許多青年就讀叢林學院,我正歡喜地與師父分享成果,師父下一句卻告訴我:「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但如果要出家也很好。」 當我帶領著悉達多青年藝術家時,師父說:「一個人可以有兩個信仰。主修天主教,副修佛教」,解決了想學藝術的孩子們的信仰衝突。當我與師父分享成果,師父竟說:「茶喝多了就不會想喝咖啡了。」 我在蘭陽別院當住持,師父說:「滴水坊要改『五十齋』,讓人喜悅地吃素。」依教奉行後,正與師父分享滴水坊改「五十齋」後,人果然增多的喜悅。師父又說:「但沒有人上去禮佛!」啊!我又再度受教了! 師父的心量廣大圓融,師父包容世間的一切卻又含著悲心,諄諄教導所有人學習「互為作用、互不相礙」的華嚴世界。 師父!您總是循序漸近、善巧方便,一再開發愚徒的潛能。我是多麼慚愧!但我又是多麼地幸運! 誓將人間佛教弘揚世界 師父身上永遠有數不清的感動── 菲律賓Celestra校長,日前榮獲菲國總統頒發的優秀教師獎,Celestra校長立即前往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設立的大師追思堂,將獎盃、勛章呈獻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校長非常敬仰大師「以三好做為辦學理念,以四給跟社區結合」的精神,目前三好校園在菲律賓已高達300所,他表示將持續發揚光大。 找到好老師教導孩子 讓孩子看到前途希望 這是師父的教育方法。 也是師父的畢生心願。 於是全世界五大洲都有師父的愛與足跡。 我學習到師父的平等慈悲。 是誰翻轉我的生命 是誰給我翅膀飛翔 是誰帶我遨遊世界 是誰讓我生命多彩 是您翻轉我的生命 是您給我翅膀飛翔 是您帶我遨遊世界 是您讓我生命多彩 是您──星雲大師 敬愛的師父! 這首歌,是您以教育改變學生們生命的寫照;這首歌,也是我四十年來對師父的真摯心情。 師父,您圓寂了,但您的法身如光遍滿全世界;您的慈心悲願重如泰山,您視生死無畏輕如鴻毛。 無論白天夜晚,日升日落,我仰望天上那顆最亮的星,追逐虛空那飄逸的雲,師父!我但願,循著光,追著雲,唱著歌,讀著您的文字時,您就無處不在。這樣一來,我的身心有了依怙,我的步伐也有了方向。今後,在沒有了師父的世間,我們會遵照您的〈真誠的告白〉裡的囑咐,勇當人間佛教使者,持續將人間佛教弘揚全世界。 這世與師緣四十年 師父師父 如師如父 亦師也亦父 今生的平安幸福,得自在師父座下學習 師父! 期待來世再結師徒緣 我相信,跟著光走 師緣不斷 就愛天空最亮的那顆星 (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MORE
/8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