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說喻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說喻 傳燈老人

一九九五年,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請符芝瑛小姐為我寫了一本傳記,叫做《傳燈》。出版之後,不到半年,就已經銷售二十萬冊以上,據說在金石堂書局的銷售排行榜中,連續十個月的排行都高居首位。 這期中,有一位蕭松枝老居士,他對這本書的護持,讓我很受感動。蕭先生過去曾擔任多間郵局的局長,因作風清廉,杜絕貪腐有功,而蒙總統多次召見。他從宜蘭羅東郵局退休後,就一直長住在羅東。 《傳燈》出版之後,無論天氣陰晴,他天天到書店購買一、二本,送給親朋好友。如此一次買、二次買……買久了,書店的店員遠遠地看到他來,都高喊:「傳燈老人來了!」實在說,「傳燈老人」這個稱號,用在他的身上真是當之無愧,因為那時候他已經高齡八、九十歲了。 有人問他:「為什麼你這麼熱心地購買《傳燈》送人呢?」他都說:「因為星雲大師要傳燈,雖然我懂的佛法不多,但是我知道,應該要將他的法燈接過來,分燈給更多的人,讓這個社會更加光明。」 所謂「傳燈」,意思就是一燈傳百燈、百燈傳千燈、千燈傳萬燈,燈燈相傳,燈燈無盡。例如,佛陀傳法給大迦葉,大迦葉之後,代代相傳,就傳到了二十八祖達摩祖師。後來,達摩祖師東來中國,又傳給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如此燈燈相續。 其實,人人也都可以傳燈,例如:父母傳財產給子女,師傅傳技術給弟子,甚至不一定是傳遺產、傳技術,還可以傳信仰的燈、傳道德的燈、傳慈悲的燈、傳知識的燈。 傳燈是傳一個歷史,傳燈是傳一個美好的內涵。今日的社會,為人父母關心兒女,就要多將一些美好的觀念傳給兒女;為人師表教育學生,就要將一些美好的理念傳給學生;做為社會大眾中的一份子,就要將好人好事不斷地發揚出去。甚至於傳頌一句好話,將佛陀說、耶穌說、孔子說、孟子說傳揚開來,也都是傳燈。 讓我們大家一起把好因好緣傳播下去,人人都做「傳燈老人」吧。

MORE

星雲說喻--一億村的夢想

文╲星雲大師 以前有個名為「一億村」的地方,擁有一億財富的人,才有資格進住。「一億村」是許多人的夢想,他們一生的希望就是賺到一億元,好住進一億村裡享樂。 有一個人努力賺錢,拚命地儲蓄,好不容易存到了九千萬元,卻不幸染上重病。臨終時,他把年輕的兒子叫來:「兒子,你可要繼續努力,一定要賺到一億元,完成我住一億村的遺志啊!」 可是他的兒子秉性善良,看到別人有困難,總會忍不住伸出援手,「樂善好施」的稱譽也就因此四處傳揚。 多年以後,父親存下的千萬資產,隨著兒子從事造橋鋪路等慈善事業,所剩無幾。年邁的母親傷心流淚地對兒子說:「你做善事,我沒有理由反對,但是你父親的遺志,沒有能夠完成,我覺得遺憾。」步入中年的兒子聽到母親的一席話,心裡非常難過,但是仍不後悔把千萬錢財喜捨布施。只是沒有料到,一年後,兒子竟然因為意外而死亡,留下了孤苦無依的母親。 這時一億村裡的一對年輕夫妻剛生下了一個兒子,不分晝夜地啼哭,弄得他們心慌意亂,決定請一個奶媽來照顧。一億村徵聘奶媽的消息一公布,每天來應徵的婦女如過江之鯽,可是三天來,沒有一個婦女得到這份工作,因為每一個奶媽都無法令嬰兒停止哭聲。 這位年輕喪偶、老年喪子的母親,聽到鄰人談論「一億村」應聘奶媽的事,抱著對「一億村」的好奇,也來到了這對年輕夫婦的家。奇怪的是,嬰兒一見到她,馬上不再啼哭,而且還對她微笑。從此她成為「一億村」的奶媽,受到這對年輕夫婦的禮遇。 一天夜裡,她聽到有人喊「媽媽」,環顧四周,卻不見人影,原以為自己聽錯,但一會兒又聽到:「媽媽,你認識我嗎?」她嚇一大跳,原來是床邊的嬰兒在說話。「媽媽,我是你的兒子,由於喜捨布施的功德,讓我們一家人都得到團圓。那個年輕人就是去世的父親,我們都如願地住進一億村了。」故事中的父親以積聚的方式來獲得財富,但終其一生,仍然無法達到住進一億村的願望,而兒子卻以布施的功德,使得全家人在一億村裡團圓。 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收穫最大的是自己,所謂「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就像田地播了種,才會有收成,人要想發財,當然也要肯布施。

MORE

星雲說喻--非理法權天

文/星雲大師 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武將楠木正成將軍壯烈犧牲後,旗幟上留有「非、理、法、權、天」五個字。這五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非,就是不對的事情。所以,「非」不能勝過「理」,這是當然的。 理,不能勝過「法」。例如,在法官之前,即使你講說多少道理,但是他也可能說:「我知道你有很多的理由,不過你做的這件事情不合法。」所以,在法律之前,道理也不算道理了。 法,不能勝過「權」。例如,古代有權勢的人,他可以改變法令。就是今日,世界上也還有許多地方只講權力,沒有法制。 權,不能勝過「天」。天,就是最高的真理,也就是因果的道理。一個人權力再大,就算是逃脫得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在因果、天理之前,必定也要受報。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綜觀這個世間上,有許多人絲毫不畏懼因果,什麼非法的壞事都敢做,到了最後鎯鐺下獄,才悔不當初。也有很多人玩弄法律,以為可以一手遮天,事實上,儘管他權力再大,就如人家說的:「暗路走太多也會遇到鬼。」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因果報應總有來的時候。因此,每一個人要相信最高的「天」,真理是必然的,因果是必然的,大家要能學習菩薩畏懼「因」;畏懼「因」,也就不致有壞的結果了。

MORE

星雲說喻-- 意外的因緣

文/星雲大師 一九七四年,佛光山舉辦「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在台灣應該還是初創的營隊,來自全台的大專院校青年前來研究佛法的為數不少。那時候,我們心裡想的都是要如何好好地待遇他們,與他們結緣。 兩個禮拜的課程結束後,我忽然想起我們的朝山會館才剛裝修完成,應該帶他們去參觀一下裡頭的設備,看一看佛光山現代化的建設。因為想到佛經中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黃金鋪地、七重行樹、亭台樓閣、水鳥說法,何不讓佛光山的建築之美,也能對這許多大專青年做一個現身說法呢? 就這樣,我請知客法師帶領著他們,從這一間房間走到那一間房間,就好像在參觀觀光大旅社一般。他們走在前面,我則走在最後。入館不久,不曉得何時跟來了四位年輕的女性遊客,操著不太標準的中文口音。 詢問之下,知道她們遠從新加坡來,便邀請她們一同參觀。 隨著一間間房門的打開,驚歎聲此起彼落地響起。當大家參觀到一間比較特殊的套房時,同學們更是如同看到一般飯店所謂「總統套房」似地,雀躍不已。其中一位新加坡少女甚至說:「哎喲!這麼好的房子,如果可以讓我在這裡住上一晚,我死了也甘願。」 我一聽,這麼嚴重?只要住上一晚死了都甘願?聽到她這樣的願望,又怎麼忍心不滿其所願呢?我立刻說:「歡迎你們今天就住在這裡。」她感到很意外,就說:「真的嗎?」我說:「當然是真的。」 話一說完,我隨即下樓向辦事的人索取鑰匙。最初她不肯,磨蹭了一會兒,才不情願地交出鑰匙。但是事後她就怪我了:「師父!怎麼可以隨意將這種上等的套房給不認識的人住呢?」我心想,也可以有個現代的天方夜譚吧!一夜皇帝都能做了,何況她說住一夜死了都甘願,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這四位女孩回到新加坡以後,我收到了她們一紙數十萬元的支票,此後每年佛光山舉辦什麼法會、做什麼善事、功德,她們也都會寄上一大筆的善款來支援。 佛光山至今常能有一些好因好緣,或許就如當年我提供房間給四位女孩住,讓她們獲得意外的因緣,後來她們也持續護持佛光山多年,讓佛光山同樣受到了意外的因緣。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多結一些意外的緣分!

MORE

星雲說喻--積果得果

文/星雲大師 佛經裡有一則譬喻故事,在印度有兩個婦人,同時得到一種名叫「菴摩羅果」的水果。甲婦人一得到菴摩羅果,便連果帶子統統吃下肚了。乙婦人卻只吃果肉,而把子留下來,繼續栽植培養。不久,這個種子又再長出果實,她一樣只吃了果肉,留下種子,然後又將種子拿去栽種,如此一年、二年、三年下來,竟使她擁有了一大片的果園,獲利無窮。 所謂「因緣果報」,有了因,還要有緣,才能有結果。在人世間,凡事都要留一點餘地、留一點退路,好比用錢,不要統統把它用盡,要留一點應急;用力,也不要統統把它使盡,要留一點勁頭。就像故事中的婦人,能留下那麼一點種子,也就有之後無窮無盡的獲利了。 因此,平日生活,我們對於家中的子女,要留一點道德給他;對於朋友,要留一點方便給他;對於長輩,要留一點恭敬給他;哪怕是一隻貓、一隻狗、一隻鳥雀,我們也都要留一點慈悲給牠。 一個人能留一點東西給別人,表示你是富有;什麼都不肯留一點給人,光是自我享受,表示你是貧窮。希望世間上所有人等,都能留一個笑容給人,留一句好話給人,留一個因緣給人,讓你、讓我、讓他、讓大家,都能得到彼此留下的一點好種子,以後必定受益無窮。 再說,人生在世,有那麼多錢,留一點幫助給人,有什麼不行?有那麼多好話,留一點讚美給人,有什麼不好?因此,做人處事,不要把自己所有統統都保留了,留一點給別人,很重要啊!

MORE

星雲說喻 加倍付費

文/星雲大師 有一個慈善團體為了籌募善款,用以救濟傷殘、孤兒寡女,於是發起舉行一場演藝會,邀請各界人士前來觀賞。 當五彩的燈光亮起,演藝人員在台上賣力地演出時,有一個人卻始終緊閉雙眼,像似老僧入定一般,看也不看一眼,不肯隨喜隨緣。 只見節目表演到一半的時候,主辦單位拿著樂捐箱出來向觀眾收錢,每人都給上十塊錢,但是來到這個自以為有修行的人面前時,他卻怎麼也不肯付,還說:「我一直閉著眼睛,你們的節目我都沒有看,還要給錢嗎?」 收費的人見狀,便說:「先生,別人做好事只要付十塊錢就好,你必須要付二十塊錢!」 那人聽了當然很不服氣,就問:「為什麼?」 收費的人再說:「因為別人參加慈善晚會,都是用眼睛看表演,只要付十塊錢就好,至於你呢?你是閉起眼睛用『心』看,所以要加倍付費。」 由此可知,一個人不要以為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就是大修行。其實,內心的貪欲、瞋恨、愚癡、邪見、嫉妒,那才是更可怕的。真正有修行的人,要能隨喜隨緣,當看就看,當聽就聽,並不是要表現得古裡古怪,刻意標新立異;自以為有道德、有仁義,而內心卻汙穢不淨,那可是會給人看不起的啊! 因此,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內外一如」,從內心清淨做起,進而眼清淨、耳清淨、語言清淨,一切都清淨!

MORE

星雲說喻--難民收容所

文╲星雲大師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蘆溝橋事件引燃了中日戰爭。 同年,大雪飄飄的臘月,烽火彌漫到了南京,不幸演變成「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悲劇,造成生靈塗炭。在南京棲霞山寺,流離失所的百姓,就像過江之鯽般蜂擁而來。當時,家師志開上人正在棲霞山擔任當家,他義不容辭地成立了難民收容所。據聞,那時候,每天都有十萬人以上要吃飯。於是在天寒地凍的日子裡,志開上人動員了全寺住眾和信徒幾百個人,一同煮粥供應。但是受難的人太多,儘管一鍋接著一鍋煮,有時候仍然來不及供應。 忙了一段時期,時局終於慢慢穩定,寺方便全力協助難民往大後方去。 等到八年抗戰一結束,我們的國家勝利了,卻有一些想要發「勝利財」的人也出現了。即便棲霞山只是一座寺院,竟也有人覬覦它廣大的林地。只是,佛教道場沒有什麼力量,眼看著即將被人瓜分侵佔了,寺方也束手無策。 正當大家愁容以對的時候,很意外的,新六軍的軍長廖耀湘派人帶來了一塊牌匾,說要送給棲霞山。原來八年前,抗戰期中,他也是難民之一,接受過棲霞山的援助,當時他還只是個營長,現在已經是軍長,為了報答棲霞山救助的恩惠,便以牌匾表示感謝。當那塊牌匾一掛上,地方上的流氓惡霸,因為畏懼軍方的威權,再也不敢壓迫棲霞山了。 其實,棲霞山於戰爭中施粥救急,懷抱的是「不忍眾生苦」的悲心,並沒有想到要他人回饋。不意卻因為這麼一個善行,保住了棲霞山的寺產,也讓道場香火得以延續。 從這件事情來看,一個人做好事,雖不一定想求什麼功德、回報,但是因緣到了,很自然就會有。就像一顆種子播撒到地上,有一天因緣具足了,自然就會發芽、生長。所以,在這個社會裡,大家要多多做好事,多多積功德,將來必定是會開花結果的。

MORE

星雲說喻 善求?惡求?

文/星雲大師 古代印度波羅奈國有一位富人,他的妻子懷胎期間,性情忽然變得比平常慈善柔和。十個月後,婦人生下了一個男嬰,相貌端正,深獲眾人喜愛。高興之餘,夫婦倆決定設宴招待親友,並且禮請全國最有名的相師來為兒子取名字。 在親友的祝賀聲中,相師問富人:「這個孩子出生前,家中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嗎?」富人於是述說了妻子性格的轉變。相師聽後,就為這個男子取名為「善求」。善求長大後,心地善良,經常救助小動物,看到病苦之人,也常會央求父母救濟。 一年多後,富人的妻子再度懷胎。十個月後,在一個烏雲密布的天氣下,第二個兒子出生了。所不同的,二兒子不但其貌不揚,而且稍有不順他意,就憤怒大哭。 這一回,富人同樣延請相師前來為兒子取名。相師一到,就問:「這個孩子出生前,母親有什麼異樣嗎?」富人說:「妻子在懷他時,性情變得暴躁易怒。」最後相師便為這個孩子取名為「惡求」。惡求成長到會走路時,喜歡踐踏螻蟻小蟲,又好嫉妒,只要父母對哥哥善求流露關懷之情,他就上前撲打推擠哥哥。 等到兩人到少年時期,父母為了讓他們學習獨立,就要兩兄弟各自帶著五百侍從,一起入海尋找寶物。 兄弟一前一後出發了。路途中,善求一行不幸遇到盜匪搶奪糧食,飢渴交迫,正處於生死邊緣之際,他們看到不遠處一片空曠的地上,有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於是跪地祈禱樹神救濟。果然,他們的誠心感得了樹神現身。樹神說:「只要你們砍去我身上的樹枝,就能取得你們所需。」依著樹神的指示,他們陸續砍去樹枝,也一一獲得了甘泉、佳餚、衣服、寶物。 不久,惡求一行也抵達現場,看到哥哥收穫滿滿,便詢問原因。沒想到,惡求竟起了惡念:這棵樹的樹枝能生出種種好物,更何況是它的根呢?如果砍了它的根,一定能得到更多寶物。 善求知道了這個噩耗,立刻告訴弟弟:「這棵樹是我的救命恩人,當我們在飢餓無援的時候,承蒙樹神的救濟,才得以活命,你不應懷著惡心去砍伐它啊!」雖然善求苦苦哀求,但是被貪欲蒙蔽的惡求,一句話也聽不進。善求不忍心看到樹身頹倒喪命,便率領大眾先行返家。 在善求一行走遠後,惡求及大眾興奮地挖掘著樹根,忽然,五百羅剎從地底湧出,把他們全都給吃了。 惡求伐樹掘根,使他們喪命的,並不是張牙舞爪的羅剎鬼怪,事實上,貪心的惡鬼早已吞噬了他們的良知和道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善求、惡求,心懷感恩,就是善求;貪心不足,就是惡求,你的心中是「善求」多呢?還是「惡求」多呢? 圖/123RF

MORE

星雲說喻--子路救人

文╲星雲大師 春秋時代的魯國有一條法律: 如果魯國有人做了他國人民的臣妾或奴僕,只要有人願意將他們贖回,為人贖身的那個人,就可以到國庫領回自己所花費的錢財。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從鄰國贖回了本國人,卻沒有從國庫拿回自己所付出的錢財。孔子知道了,便告訴眾人:「子貢的處理方式不正確啊!從今以後,魯國人恐怕不會再去贖人了。事實上,從國庫取回自己所花費的錢財,並無損個人的德行修養;如果人人都效法子貢的做法,那麼就不會有人願意去贖回自己國家的人了。」 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在路途中救起了一個溺水的人。那個人非常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便送了一頭牛作為回報,子路當下接受了他的饋贈。孔子知道了以後,滿意地點頭說道:「很好、很好,以後魯國人搭救溺水者就會越來越多了!」 毀譽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但是當某件事情關係到團體、社會,乃至國家的利害時,如果你肯得放下個人的得失,著眼於大眾的利益;肯得放下一時的成敗,著眼於團體的前途,那麼距離聖賢之路,也就越來越靠近了。 甚至進一步說,小至一個團體,大至一個國家,如果以大眾安樂為前提的人多了,以個人得失為考量的人少了,不論從團體以至國家,必然也會更加繁榮興盛了。 所以,希望人人都能學習聖賢的胸襟,共同為開創世間美好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MORE

星雲說喻-- 一書之緣

文/星雲大師 話說二十多年前,佛光山在台北松江路上,有一間在大樓裡的小道場,叫做「佛光山台北別院」。 有一天,當我正要離開台北別院的時候,在電梯口碰上了一位身穿工人服裝的中年男士,他走向我,問道:「你們這裡有沒有《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這本書?」 在我的印象中,這本書是好多年前就出版了,全書彩色印刷,內容介紹全台灣的寺院庵堂,頗有價值。我看到他對佛教寺廟有很高的研究興趣,便回答他:「這本書應該是絕版了,不過你等我一下。」我回過頭來就去找尋,剛巧台北別院有這麼一本書,我就拿給他。他問我:「這本書多少錢?」我說:「就這麼一本書,不必講價錢了,算我跟你結緣吧!」他非常感謝,歡喜地就把這本書拿回去了。 第二年,我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佛學講座,他特地跑來找我,說:「每次講座不是都會有經本子要送人嗎?今年就讓我來發心印贈。」我一聽,心想,每天數千人聽講,連續三天下來,也要有幾萬本,所費不貲,便希望他不要勉強,隨喜隨力就好。但是,他堅定地告訴我說:「沒有問題!」就這樣,連著三年,佛學講座的日期一接近,他就來捐獻印書。 甚至後來台北別院因為信徒日益增多,容納不下,擬在民權東路設立普門寺。他聽聞此事,提了一個紙箱來找我,說:「大師,我雖不是很有錢的人,只是開了一家小型的鐵工廠,但是紙箱裡的三百萬現金,我要捐給普門寺,盡一點心意。」 我一聽,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在二十年前,三百萬元是可以買上幾棟樓房的。我就說:「林居士,這幾年來,你為什麼這麼護持我呢?我也沒有特別去關照你,到底是什麼原因?」林居士回答說:「當年我要找那本《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問遍很多地方,他們看我一身工人打扮,大多冷淡或敷衍以對,只有你熱心幫忙啊!」 後來林希松居士夫婦移民到美國洛杉磯,不但在我們的西來寺做義工,每天都到廚房裡揀菜,為大眾服務,甚至仍不忘要印經、印書,與大眾結緣。 多年前的「一書之緣」,讓他從此對佛法生起大信心,也是一段意想不到的因緣。 所以,做人處世不要輕忽小小的緣分,一個舉手之勞,一句好話跟人結緣、一本好書跟人結緣,都能有善的因緣果報。

MORE
/1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