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蔬食 | 人間福報

蔬食

【搶救糧食】 全球食物逆轉「剩」

文/灃食客蔬食季刊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3、約14億噸食物遭到耗損或浪費。環保署統計,每日平均回收的廚餘約為2000多公噸,其中更不乏無法做成菜餚的食材,還有賣相不好看的蔬果。這些浪費,都值得大家重新思考,如何能夠讓剩食發揮更大的效能。 目前已經有人開始行動,讓剩食展現出更強大的力量,例如:「食物銀行」長期推廣食物永續行動,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停止食物浪費的習慣;「Tasteme惜食×嘗鮮」則建立平台,讓剩食分享給需要的人,降低處理廚餘帶來的環境負擔。 全球問題 政府立法 「營養不良」是飲食資源豐沛與貧困地區家庭孩子的通病。生活寬裕的孩子,選擇多而挑食;經濟匱乏的家庭則需仰賴有限物資度日。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全球人口約6.8億人有營養不良問題,相當於每11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然而,全球每年卻有1/3食物在食品供應中被丟棄,這些被浪費的食物量,足以解決近30億人的飢餓問題。 1967年,美國開始發起食物銀行(Food Bank)概念的機構,伴隨剩食議題愈來愈受重視,全球各地陸續跟進,食物銀行組織慢慢遍及各地,甚至影響政府著手立法,例如,法國就在2016年強制中大型超市捐出剩食,義大利也擬訂類似政策。 食物資源 循環利用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祕書長劉露霞分享了如何有效分配、利用食物資源的方法。食物銀行為了將食物更有效地回收與分配,可根據本身儲存空間、能力來調整服務方式,所以大致分成3種經營方式: 1.標準倉儲型:這是最主要的形式,用本身的倉庫收集、儲存進行分發。 2.現成食物發送:食物直接從飯店、餐飲場所、餐廳等地,用車輛發送給個案。 3.虛擬食物銀行:不經手處理,僅從事協調、聯絡,讓有需要的人直接至捐贈處領取。 目前台灣各地已有許多民間協會,以及中央主管單位推動的食物銀行,主要協助因家庭經濟因素無法負擔飲食費用,或者是偏遠地區物資較不豐裕的居民。而除了協助分配物資,也舉辦講座、活動,讓需要的民眾了解更多飲食知識,學習如何攝取到均衡、營養的飲食。 綠色餐飲 生態環保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成立於2011年,是全球食物銀行聯盟GFN台灣唯一的認證會員機構,結合食物銀行、林業單位、農學市集、環保組織等跨領域單位,共同推廣珍惜食物、綠色餐飲的概念,期許深入日常生活的綠色消費,動員全台達到零廢棄,生生不息的循環生活型態,翻轉台灣。 雖然食物銀行減少食物浪費的理念立意良善,但要根本解決這種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在消費時,可以依據用餐人數與家中冰箱的容量狀況來決定購買多少食材。回到家時,可依據一餐的食用量,以小容器分裝;烹調前,可確認用餐人數後再下廚。發現有即期的食品時,如食品狀況尚稱良好先別丟棄,可轉贈食物銀行或有需要的人。 透過建立良好習慣,減少食物浪費,才不白費食物生產時,所花費的土地、水資源等珍貴資源,讓食物能發揮最好的效用。 惜食嘗鮮 簡單不浪費 店家將沒有賣出去的麵包丟棄,一般人也許會視為理所當然,但「Tasteme惜食×嘗鮮」創辦人葉柏軍看到這個情況,卻感受到食物不應浪費,如果再透過改變商業模式串接資源建立平台,讓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降低處理廚餘帶來的環境負擔,可達到店家、消費者與環境三贏的局面。 良食福袋 惜食嘗鮮 「Tasteme惜食×嘗鮮」APP是從共享經濟出發,解決食物浪費的惜食共享平台,採及時媒合方式透過「良食福袋」降低時效性產品的耗損,讓店家減少剩食處理成本。消費者透過APP取得閒置食物資訊,並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建立起「良食循環經濟」。該平台從2021年4月上線至今,已有8萬會員及500多間店家加入。 葉柏軍表示,剩食這個字眼聽久了會覺得害怕,加上過去沒有人嘗試過「Tasteme惜食×嘗鮮」平台所做的事,因為比較少人理解就容易產生排斥感。於是,他轉換觀念,傳遞「剩食」是可以再次被使用的「良食」,將品牌名稱取為「Tasteme」,從食品角度傳達「我是好的,可以來嘗試我」。 葉柏軍觀察到,大家關注的是如何省錢,假如生活都過不下去了,就沒有餘力管到環保,因此「Tasteme惜食×嘗鮮」讓消費者先省錢,以「良食福袋」方式吸引大家一起加入行動。不知不覺中也減少食物浪費,不但省錢又環保,惜食,其實是一件簡單又吸引人的事。 媒合平台 新經濟觀 「Tasteme惜食×嘗鮮」不單單只是分享食物,除餐桌上沒吃完的餐點、還未進入到餐桌即因為賣相不佳被丟棄的蔬果,或者加工過程這一整段食物供應鏈中有可能被浪費的,都是他們的服務目標。透過媒合平台,讓這些可能被浪費掉的食物,以較便宜的價格交到消費者手上,也減少業者損失。 「Tasteme惜食×嘗鮮」團隊在2021年獲頒德國iF社會影響力獎(Social Impact Prize),是歷年來首度由台灣團隊獲得,讓葉柏軍更篤定推動「良食循環經濟」的必要。他說,「珍惜食物」不僅是對的信念,共享閒置食物,也可達到永續消費與環境保護間的平衡效益,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這項永續行動!

MORE

【蘭音齋】麻辣之香 翼豆

文/史蒂芬 一到冬天,麻辣口味的菜便廣受歡迎。連到超市,也出現川味麻辣香鍋調理包了!可見得以熱辣對付寒冷,是多麼使人暢快的事。 素食者吃麻辣香鍋,常有些小困擾,理由就是醬料裡,必須放入大量蔥、薑、蒜等五辛,香氣才會濃郁。 因此最近找到一款純素麻辣醬,搭配少許孜然、奧勒岡、五香粉、辣椒粉,就可炒出純素又別緻的麻辣香鍋。 翼豆,又有人叫它楊桃豆。原本在東南亞較為常見。但仔細一查資料,才發現花東部落也早有種植。台東農改場在發現翼豆營養價值很高後,便開始改良品種,大力推廣農民耕種,所以大家若在市場看到,不妨買些備用。 翼豆算是冬季蔬菜,一直到清明節前還吃得到。除了有高蛋白的優點外,各種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所以被譽為三高(高纖、高鐵、高鈣)蔬菜,可真是名不虛傳。 翼豆採收時機全憑經驗,偶爾也會買到比較老的。但只要把脈絡間的老纖維撕除,翅膀剪掉,事先煮軟再快炒,還是挺好吃的。 麻辣香鍋的食材,適合素食者使用的,還有:西芹、馬鈴薯片、蓮藕、馬蹄、花菜等。而這次剛好買到肥胖的茄子,跟水果甜椒等共炒,也很美味。 此外,能讓蔬食麻辣鍋更讓人流口水的輔料,還有花生、芝麻、香菜等小配角。等到起鍋時,適當選些加入菜裡,唉呀!那種下飯的魅力,可真是無法形容喔! 翼豆麻辣香鍋 食 材 翼豆一把修清切塊、蛋茄1顆、水果甜椒適量。 調味料:花椒粒1茶匙爆香用。  寧記純素麻辣醬1~2小匙、素蠔油半茶匙、細砂糖、蔬菜粉各1小匙、水適量。  提味用孜然粉、五香粉、奧勒岡適量、辣椒粉1小匙。  提味用白芝麻、花生、香菜適量。 作 法 ❶把修清切好的翼豆先煮軟備用。 ❷蛋茄、水果椒切好,起油鍋用小火爆香花椒,然後先放茄子炒軟。 ❸依序再放入翼豆略炒,放調味、料拌勻,再放入椒類快炒。見開始收汁,起鍋前放入料,即可供食。 註:若不清楚翼豆處理方式,可上youtube蒐尋「翼豆麻辣香鍋」,便可看到完整過程。

MORE

牛蒡富含膳食纖維 營養價值高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牛蒡原產於日本,常見的品種有柳川和美白,3、4月為產期,主要產區在屏東、台南、嘉義及雲林等地,因形狀酷似人蔘且營養價值高 ,有大力蔘美名。 屏東歸來是最早且最主要的栽培地區之一,因有特殊粘板岩老沖積土及大武山麓水脈,在日治時期選定作為牛蒡種植地,民國70至80年代極盛時期,種植面積曾達100公頃。 牛蒡因褐色且外型細長似牛尾,早期稱「牛房」(即牛尾巴),後逐漸演變成「牛蒡」。 牛蒡根部深植土中,可長達120公分,吸收土壤營養、礦物質和酵素等,食用部位為牛蒡根部,富含鈣、磷、鐵、維他命、膳食纖維、胡蘿蔔素、蛋白質和菊糖等營養。 圖/123RF 牛蒡料理方式多,不論是炒食、油炸、涼拌、製成零嘴、煮湯或煮茶都相當美味,不僅常做成小菜,也可作為藥膳使用。 牛蒡表皮帶有甜味及營養,洗淨後以湯匙輕刮去除較粗的表皮即可,再切成絲或以刨刀削成片備用,建議削完立即放進清水或醋水中浸泡,以免氧化變黑。 牛蒡不僅常做成小菜,也可作為藥膳使用。圖/資料照片

MORE

環境永續 珍惜糧食 創造雙重紅利

文/灃食客蔬食季刊 許多人對浪費糧食已習以為常,在市場過量採購食物、任由家中的果蔬變質,或是超量取餐。這些習慣加劇自然資源壓力,也破壞了環境。不僅浪費糧食,同時也浪費生產過程付出的勞動力、投資及寶貴資源,例如水、種子、飼料等,更不用說還有運輸和加工方面的投入。簡言之,浪費糧食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氣候變化。 面對當前的環境變化,如何建立「減法」思惟,避免糧食損耗與食物浪費?「灃食良食脈動」系列講座,邀請台大農經系教授張靜貞分享世界正面臨的糧食問題,並建議民眾如何透過「有意識的消費」為環境永續付諸實踐,創造「雙重紅利」。 提升糧食安全 目前全球糧食供應鏈存在著風險,從短期來看,因為勞力短缺及氣候變遷,以及俄烏戰爭造成小麥、玉米、葵花油、肥料、天然氣等產能,以及出口下降,推升了通膨導致物價上升。而通膨升息,主要國家央行量化寬鬆後逐步緊縮,使得全球經濟成長下修。長期來看,極端氣候造成風險升高,伴隨新興國家人口與所得成長,使得糧食需求推升。 因此,在上述多重交疊情況下,非常需要「減法」思惟來找到解決方案,也就是要在利用土地、水、勞動、資本生產出足夠糧食的「加法」思惟,更要融入「減法」思惟到整個供應鏈中,從農場到餐桌,透過技術及每個供應鏈業者同步提升效率,達到永續生產與永續消費目標。 對抗氣候變遷 台灣曾經在2021年,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很多農產品生產發生問題,這些都和氣候變遷有關。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全球糧損與食物浪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占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造成24%水資源與23%的土地浪費。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會議,主張零糧損與食物浪費來對抗氣候變遷,甚至2022年在埃及舉辦的COP27會議,依舊把討論焦點鎖定在這個問題上。 關於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的種種行動,張靜貞說是「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的無悔政策(No-regret Option),因此從現在起,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行動,看看怎麼樣把食物浪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環保3R行動 接觸過環保行動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環保3R」,張靜貞表示,這3R都非常重要,但是先要有一個優先順序,並從源頭減量做起,也就是先預防糧損與食物浪費(REDUCE),再利用(REUSE),最後才是循環回收(RECYCLE)。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協助開發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實現農業、林業和漁業現代化和發展,確保人人獲得良好營養和糧食安全,讓人們能過正常且有活力的生活。而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如果要以最小及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成本來達到糧食安全的話,必須設法做到減少損失和浪費,以維護未來世代的糧食安全。 聯合國設定了永續發展目標(SDG, 2015-2030),從2015年到2030前,零售端與消費者的人均全球糧食浪費減半,並降低生產端與供應鏈的糧食損失,也包括收穫後的損失。張靜貞表示,「糧食損失」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減少「糧食浪費」絕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改變消費意識習慣 你可能常聽到:「架上的牛奶我要拿比較後面的,這樣回去後才可以多放幾天!」 許多民眾在採購時,會習慣選擇陳列在後排的產品,認為愈後排的愈新鮮,但無形中卻造成食物浪費。張靜貞表示,在挑選食材時,要有意識的採購與進食,時刻提醒自己,現買現用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減少食物浪費。 惜食觀念 付諸行動 糧食浪費是怎麼產生的?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葉俊甫補充,如果你不想買明天即將要過期的食物,那它可能因為到期後就會被丟棄。但以台灣的法規來看,它其實是賞味期限,在標示期限內,可以保持原本美味品質,超過該期限還是能夠食用。如果在採購時,知道這兩天內會用完的食材,可以選購賞味期限內的食物。此外,「量」的觀念也很重要,只拿自己能吃完的量,以適量購買、盡早食用完畢為原則。 新鮮蔬果的儲存方式正確,也是減少食物浪費的好習慣。張靜貞分享,她觀察到許多年輕的朋友充分利用食材,像是將新鮮蔬果做成不同口味的泡菜,或製作成創意料理,不但珍惜食物,也可獲得足夠營養。她說,未來推廣不應只局限於糧食安全,還有營養安全也同樣重要,吃出平衡並吃進真正有益的食物,重視食物來源的安全性,都是未來關注的面向。 去年4月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將「珍惜食物、減少浪費」納入核心目標。張靜貞以1857年法國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為例,以前農人將麥穗從田地中收穫之後,還要將留在土地裡的麥粒拾起的意境,這就是早期減少浪費糧食的簡單行動。她期許大家學習古人智慧,好好珍惜糧食,為減少浪費做出努力。

MORE

過年吃瓜子 白黑不一樣

文/灃食客蔬食季刊 ■過年與家人團聚,邊聊天邊嗑各色瓜子,是熟悉的年節光景,但這等雅興,卻常使人落入熱量陷阱,原因何在?而形形色色的瓜子,外型也大不相同,有的是黑邊白心,有的外殼是白色,果仁呈現淡綠狀,還有一些是黑白相間條紋,這些瓜子,製作原料是否都相同? 黑白瓜子 大不相同 這幾種常見的「瓜子」,事實上來自三種植物。首先,黑邊白心的瓜子,是「籽用西瓜的種子」,這種西瓜雖然小顆,卻有很大的種子。在種子收成完畢後,先經過清洗,再以醬油或是以中藥烹煮、鹽漬、乾燥等方式加工,就變成我們常吃的「醬油瓜子」或「甘草瓜子」。雖然西瓜子富含營養,但也因為加工調味,食品添加物較多,建議應適量食用。 再來,有著白色外殼、綠色果仁的是「南瓜種子」。南瓜除了本身擁有極高食用價值外,種子尤其以富含「鋅」及胡蘿蔔素等營養著稱。一般而言,除非南瓜籽要做特殊調味,否則多是以低溫烘烤或是炒熟的方式製作,相對於醬油瓜子,是比較清淡、低調味的選擇。 最後,黑白條紋相間的瓜子,並非來自瓜果家族,它們是向日葵種子,又稱為「葵花籽」。葵花籽富含油脂,是葵花油的原料,在營養上富含維生素E,同時製作大多採用較低調味的方式,也是吃堅果類的好選擇。

MORE

【簡單步驟做料理】吃豆乾做大官

文/妙志法師 黃豆含豐富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醣類,礦物質含量高,且零膽固醇,更有大豆異黃酮等有益健康的植化素。所以,用黃豆製作出來的各式豆製品,種類相當多,有豆漿、板豆腐、嫩豆腐、豆乾、豆包、豆皮、豆腸……是蔬食人口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若問大家哪一項產品營養最高?大多數的人都不假思索回答:豆漿。但其實因製作豆漿的過程中須加入大量的水,所以稀釋了營養素。以豆漿做成豆腐後加壓、烘乾、糖烏上色的豆乾,因水分含量較少,營養密度反而比豆漿、豆腐來得高。 台灣諺語說:「吃豆乾做大官」,除了因為豆乾台語發音與「大官」台語發音相近外,傳統作法的豆乾中央有個方型凹陷印子,每塊豆乾如同蓋上官印一般。選用大黑豆乾切絲、汆燙,加入烏醋醬汁、紅辣椒、香菜拌炒,爽口好吃。將大黑豆乾用醬汁滷香,切塊夾入酸菜、腰果碎、香菜,營養精巧豆乾堡,輕鬆完成。 精巧豆乾堡 食 材 大黑豆乾3片、即食酸菜80克、腰果30克、香菜少許。 滷汁醬料:醬油3大匙、黑糖2大匙、橄欖油1匙、五香粉1/4匙、鹽1/4匙、胡椒粉1/4匙、水250克。 作 法 ❶香菜洗淨、去水。 ❷腰果裝在塑膠袋內,用瓶子或擀麵棍擊碎。 ❸豆乾用水沖洗一下。 ❹把滷汁醬料的食材以小火煮開,放進豆乾,小火煮15分鐘。 ❺取出豆乾,一片切成4塊,每片中間再橫切一刀,不切斷。 ❻每塊豆乾夾入鹹菜、腰果碎、香菜,即完成。 醋香豆乾絲 食 材 大黑豆乾3片、紅辣椒1條、香菜少許、橄欖油1大匙、麻油1大匙、烏醋2大匙、醬油2大匙、黑糖2大匙、鹽1/4匙、胡椒粉1/4匙、五香粉1/4匙、水30克。 作 法 ❶香菜洗淨,切小段。 ❷紅辣椒洗淨、去籽、切絲。 ❸豆乾橫切成3片,再切絲,用開水燙1分鐘,去水備用。 ❹鍋中放橄欖油、麻油、烏醋、醬油、黑糖、鹽、胡椒粉、五香粉、水,小火煮開,放入豆乾絲,炒約2分鐘,加紅辣椒絲、香菜拌勻,即完成。 小叮嚀 豆乾置於室溫下,容易因微生物、細菌入侵而造成腐敗。須購買不發黏、無異味的豆乾,採購後冷藏保存,並盡早料理食用。

MORE

素食者補充高蛋白 挑選指南3重點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幾年健身風氣盛行,為了擁有良好的體態,除了勤加運動外,補充「蛋白質」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尤其補充「高蛋白粉」更是一個便利的選擇。但對於不少素食者來說,常為了怎麼挑選「全素」可食的高蛋白粉,感到困擾。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營養師李亮儀表示,其實想要補充能量、滿足每日蛋白質需求並不難,只要找對原則,也能輕鬆補給、不怕蛋白質不足。她提供的挑選指南,特別強調三個重點原則。 早在1954年美國知名營養學家Brenda Davis所著的暢銷書《吃的營養科學觀》中,便已提到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從肌肉的維持、頭髮養護、皮膚彈性、神經免疫系統、應付情緒與壓力的能力、睡眠品質是否良好、體重控制等各層面,都與蛋白質息息相關。 李亮儀建議素食者,每日飲食生活,務必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來提供與支持身體所需。想知道一天到底要吃多少蛋白質才夠,可參考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提供的建議,以一位健康的成年人舉例,每公斤的體重需攝取1克蛋白質,因此,一位56公斤的女性,每天至少需攝取56g蛋白質。另外,若有健身或是運動量較大的狀況,可以適度增加攝取量,但請勿單次食用過多,以避免消化吸收不良。 營養師表示,若有健身或是運動量較大的狀況,可以適度增加高蛋白攝取量。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素食者食材多樣化 素食者因食物的選擇較少,因此蛋白質來源經常是以豆製品為主,為了協助素食者營養均衡,所以在諮詢過程中,她都會建議素食民眾除了豆漿、豆腐、豆乾、溼腐皮等黃豆製品外之外,可選擇多種類的植物蛋白質,如鷹嘴豆、黑眼豆、毛豆,或是全穀雜糧類、種子堅果類等,讓食材多樣化。 如果真的很難在三餐中「吃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質份量者,李亮儀會建議可直接購買「植物性蛋白粉」,來補充不足的營養。 挑選蛋白粉3原則 一、選擇素食來源:常見蛋白粉來源很多,民眾較為熟知的為乳清蛋白。然而素食者若想選擇其他優質蛋白粉來源,則有三種,包括「大豆分離蛋白」:是最常見的植物蛋白質來源,民眾可選擇罐身有標示非基因改造黃豆來源的產品。 「豌豆蛋白」:亦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但口味上容易有特別的豆腥味。「米蛋白或糙米蛋白」:經常與豌豆蛋白混合作成產品,適合敏感體質者。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二、注意機能性添加物:市售高蛋白粉產品經常添加一些機能性的添加物,如益生菌、螺旋藻、膳食纖維等來增加產品的價值,選購前可視需求決定是否有需要此機能性添加物,以及此添加的劑量是否充足。 如「水溶性膳食纖維」,適合排便較不順的族群;「BCAA支鏈胺基酸」,主要提供增肌需求者使用,如健身或年長者;「益生菌」,不同菌株的益生菌會有不同功能,如TWK10菌株可強化運動表現、比菲德氏菌或乳酸桿菌能協助腸道健康。 三、口味選擇:不少人選擇高蛋白最擔心的就是口味不佳,因此喜歡選擇含有不同風味的高蛋白粉,建議補充「無添加糖與化學香料」產品,若擔心味道不習慣,可選擇天然成分的添加物,並注意是否添加糖、人工香料或代糖。

MORE

永續農業 生態霧峰 百年創新發展

文/旅行好農雜誌 霧峰區農會在邁向下一個百年之際,以初心(友善大地)、善心(募集)、用心(栽培)、關心(社會)、愛心(捐贈)等「五心凝聚」為主軸,企盼集眾人之力啟動善的循環,從一粒米愛世界。 霧峰區農會創立百年來,首次舉辦另類穀東會,特別以「百甲有機良田罩好事.穀東田園音樂饗宴」的方式,邀請愛心企業代表及農民共同慶祝。從五甲到百甲,歷經8年有機友善耕作推廣,在霧峰區農會邁入百年之際,迎來有機友善耕作面積突破百甲之喜。 目前參與認養的企業穀東更累積近百家,除了持續朝向綠色低碳種植,更宣示下一個百年,將往全球化的ESG方向努力,達成生態、永續的農業發展目標,同時也往精品農業邁進。 友善耕作 百年永續 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表示,為保護這片土地,改變農民重肥用藥的傳統慣行農法,一路鼓勵、教育、引導和陪伴農民。自2002年開始契作,2015年從五甲地開始推廣友善耕作,減少用肥、提升品質,也提供保障收益的誘因,給願意投入友善耕作的農民,讓農民沒有風險,安心耕作。 剛開始有農民擔心產量不好,偷偷施放化肥,但隨著愈來愈多農民開始接受自然農法的理念,霧峰區農會更承擔起開路先鋒及領頭羊的角色,一路走來,用成果證明這條路不但可行,而且有許多人支持,帶領大家繼續走向下一個永續百年。 企業認養 回饋社會 霧峰區農會於2017年開始推動企業認養,前後共有83家企業參與,黃景建說,當初是因為一名企業家朋友分享他無意間看到霧峰農地白鷺鷥很多,驚歎當地保留了如此美好的生態環境,因此觸動了黃景建開始構思企業認養的概念。 透過買一包友善的米,讓田地不受汙染,從一開始的五甲地到現在的百甲良田,8年來共有83家企業股東認購良田。透過類契作模式協助農會,鼓勵農民轉型友善耕作,83家認購企業遍及全台,因此特地選在霧峰區農會百年時舉辦感謝祭。除了感謝各方企業的支持,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公益,支持友善耕作,並持續擴大友善耕作面積,以更大的力量回饋社會。 以農為本 邁向國際 黃景建表示,農會百年來堅持核心價值「以農為本」、「服務社會」為創會宗旨,精益求精,走向有機、友善農業,與民眾生活結合,朝「永續農業,生態霧峰」的目標邁進,持續作為農民生產技術輔導的後盾。 霧峰區農會近年推動友善耕作、生態保育的努力也獲得國際肯定,在百周年慶典前,農會在五福地區與農友合作多年的努力,終於獲得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認可,榮登國際網頁的推播,這項獲得里山倡議IPSI國際認可的案例,是台灣非常難得的殊榮。 創新產業 學術規格 黃景建接任總幹事二十餘年來,在香米文化產業與社會回饋等方面締造諸多亮麗成績,推展農特產品享譽全國,更在國際舞台獲獎無數,名聞遐邇。除了完成百甲有機良田的推廣,另外還設置農產集貨場、霧峰民生故事館、議蘆會館、菇類產學館、農業物產館、會史館、台北小巨蛋旗艦店,並集結設立台灣農創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霧峰、為台灣農業鋪設更寬廣的道路。 同時,為記錄農會奮鬥歷程,特別在創會一百周年,結合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8位博士級專家學者所組成的團隊,歷經逾2年的考證史料,耆老訪談,蒐集珍貴影像,以學術的高規格撰寫出版《霧峰區農會百年史》,將地方百年紀念事誌晉升為學術級研究。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撰寫團隊表示,霧峰區農會深耕地方,因應時代潮流而求新求變,對在地農民及農業之發展有非常深厚的情誼與貢獻。 霧峰目前已是全國最大的香米種植區,但總幹事黃景建更進一步思考香米在下一個10年何去何從,持續思考如何在友善耕作基礎下創造新的農業模式,提升農產效益,擴大農業合作及展售平台。

MORE

植取鈣好 植物奶加鈣搭燕麥

文/本報綜合報導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指出,據國外研究顯示,純素者髖關節骨折風險比非素食者高出2.31倍。雖然食用蛋奶素較全素者不缺鈣,更年期女性仍須特別留意攝取足夠的鈣質。而全素者喝添加碳酸鈣或磷酸鈣的植物奶,搭燕麥食用,吸收率更好。 鈣質是合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更年期的素食者,更應注意鈣質流失的情況。衛福部調查顯示,大部分婦女更年期約發生在45~52歲之間,由於女性在停經後鈣質會快速流失,造成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5%,長久下來就會影響骨骼強度,使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出6~8倍。 搭配麵包或燕麥 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沈琍蕓表示,蛋奶素者由於可食用奶製品,比較不容易缺鈣,但全素者的鈣質攝取食物來源受限,相較之下更容易缺乏鈣質。建議可食用傳統製豆腐(如板豆腐),因其在製造過程中有加入石膏做凝固劑,添加了硫酸鈣所以含有鈣成分。除此之外,豆花、豆干、黑芝麻、杏仁果、海藻類等含鈣食物都可以多攝取。 民眾還可以選購標註「加鈣」的植物奶,購買前要看食品成分標示,確認是否含有碳酸鈣或磷酸鈣。由於搭配麵包、燕麥等食物一起食用,能讓植物奶在胃裡停留的時間更久,吸收率更好,也是一種補鈣的選擇。 更年期素食者如何補充足夠鈣質?沈琍蕓指出,奶蛋素者還有牛奶可以攝取,因此較沒有問題,但是純素族群就要特別注意多吃上述含鈣的食物,可選擇加鈣植物奶,搭配麵包、燕麥等一起食用。 補鈣補鐵要分開 根據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需攝取1000毫克鈣質,可以多選擇草酸含量較低、鈣質吸收率好的十字花科,例如,青江菜、花椰菜、抱子甘藍、芥菜、芥藍菜、羽衣甘藍及白菜等,搭配其他含鈣的加工食品或堅果類。並走出戶外,維持每天日晒20分鐘、每周運動150分鐘,行有餘力可以嘗試負重運動,能讓身體保持足夠鈣含量。 沈琍蕓補充,缺鈣的素食者或乳糖不耐症患者、急性骨折、被診斷出骨質疏鬆、腸道對鈣質吸收不佳者,甚至是不愛晒太陽或缺乏運動等民眾,可視需要適時補充鈣片、維生素D,讓身體獲得足夠的鈣含量,避免骨鬆。 沈琍蕓提醒,風險較高的全素者,建議到醫院做骨密度檢測,或抽血驗維生素D含量。另外,在料理蔬菜時應避免高溫或長時間烹煮,才不會造成維生素、營養素流失。也需注意不要同時間補鈣跟鐵,因兩者會結合變成化合物,反而抑制吸收,導致兩種營養素都攝取不到。 足量攝取防骨鬆 此外,在食品當中添加適量的鈣粉,也是補充鈣質的方法,例如,在粥、飲品內加入鈣粉,如此可以更加精確且有效率補充鈣質。沈琍蕓說,依照衛福部資料顯示,女性鈣質的每日平均攝取量為563毫克,只達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000毫克的56%,其中31~50歲女性鈣攝取不足占比高達96%,51~70歲則是88%,如果早晚一杯奶類飲品,可獲得鈣質建議攝取量。 沈琍蕓表示,一般人平日飲食多少會攝取到鈣質,建議再額外攝取約600毫克左右,以達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藉由鈣片或牛奶都可以達成。奶類是較容易攝取鈣質的管道,早晚各喝1杯240毫升的牛奶,至少能攝取近500毫克的鈣。 堅果類 零食首選 多數的零食屬於「罪惡食物」,往往含有不健康的添加劑和過量的糖,對血壓產生負面影響,並威脅心血管的健康。女性生活網站SHEfinds採訪營養、運動和功能醫學專家舒密茲‧厄本,以及藥劑師艾德拉齊茲,提供專家推薦的降血糖首選零食,結論是:堅果是最佳零食。 營養高方便攜帶 堅果類的腰果、榛果、山核桃、巴西堅果等,風味和口感令人著迷,每種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它們含有Omega-3脂肪酸、蛋白質、鉀,還能促進大腦健康;由於便於攜帶和食用,成為許多人的首選零食。 厄本指出,杏仁的升糖指數低、纖維量高、含健康脂肪,是控制血糖的理想零食。這些因素的結合使杏仁讓血糖水平逐步上升、防止血糖急劇飆升;此外,纖維和抗氧化劑也使它們成為抗炎和支持整體健康的食物。 含低碳水化合物 艾德拉齊茲說,杏仁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是控制血糖的一個主要因素。他指出,杏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而且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吸收緩慢,與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相比,血糖水平會緩慢升高。 可以透過多種方法將堅果和種子納入日常飲食,厄本建議,將它們撒在沙拉上、混合奶昔,或在兩餐之間吃一小把,作為快速滿足嘴饞的零食。但切記要注意份量,因為杏仁雖然營養豐富,但含豐富脂肪,熱量很高。 必須牢記的是,雖然堅果和種子對控制血糖有益,但適量是重要關鍵,尤其是需要注意卡路里攝取量的人。專家建議,每次食用量約為1盎司(28~30克),只要一手掌量就足以獲得健康益處。

MORE

Food Synergy 協同飲食法營養加乘

文/本報綜合報導 「協同效應」指的是,兩個或多個事物結合在一起,比單獨各自更能加倍發揮功效。這個理念放到日常飲食中,食物的不同營養成分透過協同作用產生「加乘效應」,增加人體對營養的吸收和利用,使保健效果倍升,即所謂「食物協同效應」(Food Synergy)。 食物協同效應 1.營養更好吸收 與單獨食用某種食物或營養補充劑相比,巧妙的食物搭配,可以幫助吸收食物的多元營養素。例如,吃含有脂肪或油的蔬菜,有助於促進脂溶性維生素 A、D、E和K的吸收,也就是說,在蔬菜沙拉上淋一些含油脂的沙拉醬,不僅能讓沙拉變得更美味,還能幫助身體吸收蔬菜的營養。 2.有益胃腸健康 存在於某些天然食物中的纖維被認為是益生元,也就是生活在腸道中益生菌的食物來源,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纖維素,不僅能夠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還能維持消化機能健康等功效。 3.促進心情愉悅 英國一項研究證實,不同的食物互相搭配,還能幫助彼此的營養素吸收、轉化、代謝和利用。如果能夠坐下來享用美味的食物,比吃各種營養補充品來得愉快;或在烹飪過程中,也能找到許多樂趣。 蔬果營養增值 有些食物一起吃營養更高,能使營養價值極大化,以下幾種食材組合,可以讓你吃得更健康。 ● ●蘆筍加百合 含鉀的蔬菜,一般水煮加熱過後很多都會流失,但是百合不會,都能有效攝取。百合能清肺潤燥止咳,有助於防癌及穩定情緒,加蘆筍一起炒(如左圖),身體所需的天門冬胺酸以及鎂、鉀等營養,通通能吃到,讓你遠離慢性疲勞、水腫,身體健康。 ● ●山藥加紅棗 山藥富含精胺酸,能消除疲勞、改善代謝並調節血脂肪。山藥與紅棗搭配,強化健脾養胃功效,煮粥煮湯皆宜。工作壓力大沒有食欲的人、體力差的長輩,或是想要滋補強健,都很適合這樣吃。 ● ●蘑菇加核桃 蘑菇含硒,加上富含維生素E的核桃,是防老、抗氧化的黃金拍檔,可以活化免疫系統、減少自由基傷害、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症發生機率。這兩種食材的搭配,可以將蘑菇和核桃打碎煮成濃湯,或是蘑菇和核桃炒飯,都很美味,兩樣都吃,滋養加倍。 ● ●高麗菜加菇類 高麗菜營養組成非常完整,其中的鉀和鈣加上高膳食纖維的蕈菇類一同食用,有益於心血管保養,香菇、柳松菇、鴻禧菇等,各種菇都可以加。高麗菜芯的礦物質含量是菜葉的2倍,如果想落實環保惜食,不妨將菜芯切成細絲,和菇類一起下鍋,更營養健康。 ● ●無糖優格加水果 無糖優格能調整腸道菌相,利於免疫細胞活動、血清素分泌。優格富含調整腸道機能的益生菌,並包含鈣磷鎂鋅以及豐富的蛋白質,常吃對於免疫調節、改善過敏、促進睡眠、預防便祕、預防骨質疏鬆,都是非常有益。可以加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例如,優格加香蕉,促進消化又助眠;優格加木瓜,清宿便解便祕;優格加柑橘類,強化鈣質吸收。 豆芽高纖又營養 熱門瘦身飲食中,「豆芽菜減肥法」獲得不少營養師認證有效,擁有豐富營養素的豆芽菜,不僅有助減脂,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豆芽菜是豆子遇水後發芽的產物,不同的豆子有各種類別的豆芽菜,例如:黃豆芽、豌豆芽、綠豆芽、苜蓿芽……等等。 有5大好處 豆芽菜對人體健康主要有5大好處: 1.抗發炎抗氧化:含維生素C以及植化素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身體發炎以及抗氧化,因此被譽為「抗老蔬菜」。 2.口腔黏膜健康:含維生素A幫助生成健康黏膜和保護眼睛健康,可以嘗試搭配油脂攝取,強化吸收率。 3.有助排便:豆芽菜所含的膳食纖維較其他蔬菜來得多,有便祕困擾的人可以多吃。 4.強壯骨骼:鈣質能夠預防骨質疏鬆,豆芽菜含鈣,非常適合年紀較長的族群,建議可以選擇黑豆芽菜。 5.助消水腫:豆芽菜含有豐富鉀質,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豆芽怎麼選 常見的豆芽菜種類有黑豆、黃豆和綠豆3種,該怎麼選?其實各有好處,以營養價值來說,黑豆芽是其中最高的。 ● ● 黑豆芽:富含蛋白質,同時維生素C含量也是三者中最高,所含大豆黃酮、大豆皂甘等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增加膽固醇的代謝,幫助降低血脂。 ● ● 黃豆芽:是3種豆芽中維生素A含量最多的,又有豐富的鉀,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及消化道疾病。 ● ● 綠豆芽:在豆芽菜中熱量與脂肪量最低,適合正在控制體重和熱量的人吃。其中所含的核黃素,能幫助減緩口腔潰瘍,容易火氣大的人可多攝取。 芽菜含豐富的「活性植物蛋白」,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可以多攝取。豆芽菜生吃最能保存芽苗的酵素,但性寒,脾胃或體質虛寒的人,建議不要攝取過量。生吃時可加低溫烘焙的堅果、薑片薑絲、炒過的芝麻粒等食材;或是加點薑快速拌炒、川燙,能降低寒性,同時可保留營養素。

MORE
/3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