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宗教 | 人間福報

高雄佛光人捐血 獲特殊貢獻獎

【人間社記者樂吉祥高雄報導】台灣血液基金會二十四日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二樓演藝廳,舉辦一一二年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佛光山南屏別院、普賢寺、鳳山講堂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五甲分會等九十九個單位,榮獲團體「特殊貢獻獎」的殊榮。 台灣血液基金會執行長魏昇堂致詞,感謝國際獅子會、扶輪社、國軍部隊、同濟會及國際佛光會等募集單位,及捐血人捐血救人行動,一一二年度達一百九十萬人次捐血,募集總量約八十四萬單位供醫療院所輸用,也代表廣大用血病友向募集單位及捐血人致謝。 代表獲頒績優單位獎項的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五甲分會督導陳寶蓮受訪提到,這都是全體會員共襄盛舉,在佛誕節暨母親節、法寶節及僧寶節三個佛教重要節日,發起十幾場次的「捐血報佛恩」活動,展現佛光人利人利己的慈悲精神。

MORE

皈依、浴佛 圓福寺監獄弘法

【人間社記者知岫嘉義報導】因應即將到來的佛誕節,佛光山圓福寺二十六日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法,為嘉義監獄的同學舉辦皈依三寶典禮,隨後,由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講說佛誕節的由來,帶領同學進行浴佛儀式,現場逾一百三十人參與。 典禮首先迎請三寶降臨壇場,為高牆內的學員們證盟受持皈依三寶,最後由主法慧倫法師以甘露水加持學員,期能洗滌心中的黑暗重獲人生光明。 慧倫法師開示道,皈依三寶即成為佛門中人、三寶弟子,並舉例說明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等行為,就不會向下沉淪。法師提到,星雲大師曾說「求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勉勵大眾除了求佛、拜佛,更要學習行佛所行,透過行「三好」讓自己愈來愈靠近諸佛菩薩。 嘉義監獄祕書呂維鈞也勉勵同學,要珍惜參與浴佛活動、皈依三寶典禮,而成為佛弟子的因緣。

MORE

微笑南灣知性之旅 5月8日首發走訪佛館等地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繼六龜宗教靜心之旅,茂林國家風景區於五月以套裝遊程「微笑南灣知性之旅」,推薦具有科普、人文知性的十處展館,包括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從敦煌石窟的人文藝術看起,體驗博物館的魅力。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柯建興二十八日指出,「微笑南灣──高雄仲夏知性之旅」是交通部觀光署二○二四台灣仲夏節的重點活動,攜手佛陀紀念館等展館共同打造藝術、人文、科學的知性旅程,要讓民眾在旅遊中融入生活、藝術、科技與文化,提升生活境界;將於五月八日首發,另有五月十五、二十二、二十九日,共四梯次,優惠價四百九十九元。 高雄市的遊程特別推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特別是佛陀紀念館「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展出重現敦煌莫高窟三座石窟及七座藻井等實體,還包括經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連同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值得參觀。 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將科技融入生活,讓民眾了解生活與科學的緊密;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讓藝術文化貼近民眾生活。茂管處建議民眾安排時間體現博物館的獨特魅力,也豐富心靈。

MORE

陸89寺院聚雪竇山 人間福報談佛教傳媒擔當

【人間社記者心端寧波報導】為提升佛教傳播人才的媒體素養,中國大陸二十六個省自治區、八十九個佛道教機構的百位學員,二十日至二十六日齊聚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彌勒根本道場浙江雪竇山資聖禪寺,學習佛教文化傳播。交流營由鳳凰網佛教文化、十願網主辦,今年已進入第十二屆。課程含括傳媒精神的養成、AI時代的因應之道、輿情管理等內容,期能立足信仰,傳遞美好道德及中華傳統文化。 授課導師有《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資深文化攝影工作者曹立君、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數位藝術引領者趙梓君、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吳華、十願網總編輯崔明晨等。《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是唯一來自台灣的媒體師資,以及出家法師,他以創辦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辦報理念,分享佛教傳媒人的情懷與擔當。 鳳凰網總監張林提示,真正的新聞精神須具備堅持與熱情,方能走得久遠;數位藝術引領者趙梓君以自身參與的專案,分享AI時代來臨,文化傳播的因應之道。 妙熙法師述及,《人間福報》是唯一佛教創辦的報紙,紙本遍及全球,秉持創辦人「弘法服務」的理念,創報二十四年來,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不間斷傳遞人間善美。 佛教傳播人員如何安身立命?妙熙法師提出四點:一、技術會更新,傳播的使命感不變;二、人才會更替,道德的修養要堅守;三、善惡終有報,內容的是非要正確;四、新聞隨時變,佛教的真理是永恆。妙熙法師勉眾,一位好的記者除了要有能力,還要具備道德素養;弘法者也必須把自己的思想不斷開闊,才能與時俱進,將理念傳達出去。

MORE

讀懂佛經深入經藏 南華大學研討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經浩如煙海,難解難懂,現代人如何讀懂佛經?佛光山南華大學二十七日舉辦「如何讀懂佛經」研討會,邀請四位讀經超過三十年、解行並重的中外修行者,分別針對讀經的方法、深入經藏、閱讀漢傳佛典的敲門磚等面向提出見解。 研討會在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行,由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擔任召集人,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助理教授阿難法師、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藏傳組副教授廖本聖、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等人演講,出席者包括妙蓮禪寺住持印行法師、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及僧信二眾,總共兩百餘人。 星雲大師啟發   佛教管理之妙 大會主席南華大學副校長高俊雄謙稱,他是佛學的門外漢,二○一一年巧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大師拿了一本《成就的祕訣:金剛經》與他結緣,但他看不懂,於是開始抄經,前後抄了十年,才突然覺得有一點懂了。 他說,最近在美國西來寺讀到剛出版的《Timeless Management》一書,是星雲大師所寫有關佛教管理的英譯本,大師說佛教對心的管理有獨到、有效的方法,他希望藉由這次研討會,讓更多人接觸佛經、看懂佛經,內化成為能力與素養的一部分。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黃國清表示,泰國籍的阿難法師是南華大學傑出校友、上海復旦大學博士,也是泰國翻譯漢傳佛典最多的學者,他來台讀書之後,回到泰國將《四十二章經》翻譯成泰文,目前仍在泰國叢林從事佛典翻譯。 阿難法師以「我在泰國讀漢傳佛典」為題表示,泰國懂佛學的人很多,但懂中文的人很少,過去泰譯漢文佛典主要來自英文資料,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提到的墜羅鉢底國,是泰國的大乘佛教寺院,但在泰國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些文獻,他的理想是將巴利文翻譯成中文,將漢譯經典翻譯成泰文,為南北傳佛典漢譯工作略盡棉薄之力。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藏傳組副教授廖本聖,在「深入經藏的意義與方法」中表示,學佛者多半聽過三乘(聲聞、獨覺、大乘)的資糧、加行、見、修、無學等五道,但如何才能究竟解脫?他認為深入經藏的方法,應以基、道、果為主軸,以三士道次第及三乘十五道為架構,配合各種譯本加強佛典語文閱讀能力,釐清佛教術語的定義、分類及關聯,並善用佛學工具書及網路資源。 佛法結合生活   開啟人類智慧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在「新時代的讀經方法」中表示,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傳統講讀經典方法包括:開大座、三分科經、表解科判、逐卷逐品的銷文解字、演繹講說、變文等,他認為新時代的讀經方法,可以從「融通古今、實修實證、因材施教、分類研習、開放包容、團體研討、佛力加被」等七個面向開展,只要一切有益於開啟人類智慧的知識和見解,都可以納入佛法體系,與佛法結合,讓佛法更貼近現代生活。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則以「漢傳佛教的建基思想」、「佛學世界的開門鎖鑰」、「實踐佛法的修行指南」共三十本佛教經典作為漢傳佛教的敲門磚,他說要讀懂佛典,需爬梳漢傳佛典、大乘八大宗祖師的代表作,以及思想特色和法門要旨和時代脈絡,才能悠遊於漢傳佛典的智慧之海。  

MORE

【紅塵禪煙】見生機

文/慧立法師 紛擾錯綜世間亂象 糾纏不清分岐難斷 人世間的生活常常昏暗不明 讓人看不清現象更感受不到生機 漫漫的人生長路幽暗隱晦 禪法高玄 引人息心寂靜明照 當六根接觸六塵 寂心朗照辨清諸境 塵境皆是一合相 乃至世間亦復如是 苦因迷惑起 覺能明境兮 破除諸邪曲 空智常安居 進而破迷發悟 洞見諸法實相 徹悟實相後更起妙用 生住異滅到生生不息的循環 這是現象的變化法則 從徹底的實相般若 了見諸法畢竟空 妙用緣起舞空有雙用之刃 大行菩提道 莊嚴世間 莊嚴生命 行無盡菩薩道 證即空即有 即有即空之妙道 見生機 諸相生滅法常流 明見塵緣合一幽 見生機之妙用 空印合相百緣聚 觀明玄旨見生機 悟禪千用塵世戲 足下乾坤步步曲

MORE

【人間行者心】感悟生命 因服務而有光采

文/王幼瀾 走進佛光山的頭山門,左轉直行,便可看見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上面寫著「香光滴」,這是佛光山的香光亭滴水坊。川流不息的人潮,在此進進出出,盡是一張張歡喜且滿足的臉龐。 「進來的人一定是有需要,沒有需要就不會進來,所以一定要給人方便」店長吳秀月這麼說著。旁面靜靜佇立著一座「香光亭」,無聲地訴說佛光山開山的歷史。 吳秀月高中一畢業,因緣際會來到了佛光山朝山會館服務,接著來到香光亭滴水坊。轉眼已過了三十多年。憶及當年的佛光山還在開山,人來人往,隨時要應對不同的變化,雖然又忙又累,但內心卻是充實歡喜。 她滿心感謝地說:「我很幸運,當時大師帶著我們,哪裡忙就去哪裡支援,不會的就學習,不比較也不計較,自己學到很多很多。」一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她臉上隨即散發出歡喜的神采。大師經常這麼說:「來到這裡,不能讓人餓肚子,不管多晚,一定要為客人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麵。」久而久之,這樣的觀念,就深植在佛光弟子的心中。 大師的身教,讓人印象深刻,讓她受益無窮,徹底領會服務的真諦,就是「給人方便」。當時的佛光山,仍處於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階段,人手雖不足,但大家很團結,除了大師還有許多法師,吳秀月說:「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感情像家人,彼此相互提攜勉勵,可說是良師益友。」 最初開始接手香光滴水坊的工作,吳秀月都是邊做邊學,遇到挫折,除了有大師的鼓勵、法師們的安慰,還有觀世音菩薩媽媽讓她依靠,給予她很大的安慰。就這樣,一步步摸索走過來。 「當時,大師經常來吃麵,來看看我們好不好,給我們打氣加油。」如今回憶起那一段過去,真是感動又美好的時光。她的心靈,因學習而飽滿,生命因服務而充滿光采。 幾年前,吳秀月的家人往生,法師們給予許多的幫助與關懷,對於大師所說的「四給」體會更深了。她要做個知恩報恩的人,將餘生奉獻給佛光山這個大家庭,讓進出山門的客人,都能與佛光山結下一分善美因緣。

MORE

【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傳燈老人 恭敬三寶旺家族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在宜蘭,師父把那時沉寂的佛教帶動起來,當地人對師父都很推崇。我家人在父親帶領下,一九五九年也都皈依師父,且全力支持師父的各項弘法事業。像哥哥、小弟目前住在宜蘭,就護持蘭陽別院;二弟住台北,親近台北道場、普門寺,他的兒子蕭博文、女兒蕭舒文(Grace Hsiao)住在美國西來寺附近,長期護持西來寺。 父親對師父的護持,讓我很感動,而且自嘆不如。像一九九五年天下遠見雜誌幫師父出版傳記《傳燈》,他每天傍晚都會到附近的書店買這本書送給親朋好友,一次、二次……買久了,書店的店員只要見到父親,都會高喊「傳燈老人」來了。有人問父親為什麼要買這麼多《傳燈》送人?父親說:「雖然我懂的佛法不多,但是師父的佛法很好,應該把它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讓這個社會更光明。」 記得當年我上佛光山,父親知道後就叮嚀我:「你要到佛光山可以,但不能與人爭功求表現。如果真想要爭,電信局舞台很多,不可以讓你的師父難做人。」這些話影響我很深,事隔六十多年,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斷提醒自己:「我是來做事的,來幫師父弘法,我要聽師父的話。」 父親一生樂善好施,他曾告訴我們:「你們書能讀多高,我都會支持,本錢也會給你們,這是我給的財產,我不會另外留財產給你們。(台語)」一旁的母親聽了,笑著調侃父親:「孩子的學費,不都是郵局出的?」 對於佛門親家,師父比自己俗家的親戚更照顧。一九八八年,師父邀請我父母去美國參加西來寺落成典禮,會後叫心平和尚陪我父母前往紐約、華盛頓參訪,還去了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Washington D.C.),裡面展示美國歷任總統的蠟像,父母親就跟時任總統雷根的蠟像拍照。回國後,父親很開心的跟朋友分享出國見聞。看到照片時,朋友就問父親說:「你怎麼這麼厲害,可以跟美國總統合照?」父親就說:「都是星雲大師介紹的。」真的很有趣,早年出國還不那麼方便,能出國參訪也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 父親八十歲那年,他表示不過生日,並叫兩個弟弟特地帶十萬美金到佛光山交給師父作為弘法之用。弟弟進法堂見師父不到五分鐘,就有一位護持本山的陳姓信徒也進來,陳居士提及事業面臨了困境,師父隨即將父親供養他的十萬美金,當著弟弟的面,轉手交給那位陳居士。弟弟回去告訴父親:「師父自己都還在開山,正是用錢之際,怎麼就把十萬美金給人了呢?」父親告訴弟弟,我們供養出去,就不能去干涉。從中,也可以看到師父不忍眾生苦的慈悲心。 一九九六年父親往生,留下遺囑:「子孫每個人新台幣一千元,其他的財產都給大師,護持佛教事業。」父親的告別式,是師父親自主持。記得那一天,下著滂沱大雨,告別式結束後,要前往火化場,師父還親自送父親走最後一程,大約是從麻竹園到萬壽園的距離,全身都溼了,家人都很感動。另外,師父也題寫「仁德傳燈」及一副對聯「養廉修德喜捨照萬方 教子澤民慈悲傳千古」,我想這確實是父親一生的寫照,也是他留給我們子孫的傳家之寶。(上)

MORE

如何讀懂佛經 南華大學揭方法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經浩如煙海,難解難懂,現代人如何讀懂佛經?佛光山南華大學27日舉辦「如何讀懂佛經」研討會,邀請4位讀經超過30年、解行並重的中外修行者,分別針對讀經的方法、深入經藏、閱讀漢傳佛典的敲門磚等面向提出見解。 研討會在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行,由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擔任召集人,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統籌,邀請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助理教授阿難法師、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藏傳組副教授廖本聖、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等人進行演講,出席者包括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妙蓮禪寺住持印行法師及僧信二眾200餘人。 大會主席南華大學副校長高俊雄謙稱,他是佛學的門外漢,2011年巧遇星雲大師,大師拿了一本《成就的秘訣:金剛經》與他結緣,但他看不懂,於是開始抄經,前後抄了10年,才突然覺得有一點懂了。他說,最近在美國西來寺讀到剛出版的《Timeless Management》一書,是星雲大師所寫有關佛教管理的英譯本,大師說佛教對心的管理有獨到、有效的方法,他希望藉由這次研討會,讓更多人接觸佛經、看懂佛經,內化成為能力與素養的一部分。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黃國清表示,泰國籍的阿難法師是南華大學傑出校友、上海復旦大學博士,也是泰國翻譯漢傳佛典最多的學者,他來台讀書之後,回到泰國將《四十二章經》翻譯成泰文,目前仍在泰國叢林從事佛典翻譯。 阿難法師以「我在泰國讀漢傳佛典」為題表示,泰國懂佛學的人很多,但懂中文的人很少,過去泰譯漢文佛典主要來自英文資料,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提到的墜羅缽底國,是泰國的大乘佛教寺院,但在泰國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些文獻,他的理想是將巴利文翻譯成中文,將漢譯經典翻譯成泰文,為南北傳佛典漢譯工作略盡棉薄之力。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藏傳組副教授廖本聖在「深入經藏的意義與方法」中表示,學佛者多半聽過三乘(聲聞、獨覺、大乘)的資糧、加行、見、修、無學等五道,但如何才能究竟解脫?他認為深入經藏的方法,應以基、道、果為主軸,以三士道次第及三乘十五道為架構,配合各種譯本加強佛典講中文閱讀能力,釐清佛教術語的定義、分類及關聯,並善用佛學工具書及網路資源。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在「新時代的讀經方法」中表示,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傳統講讀經典方法包括:開大座、三分科經、表解科判、逐卷逐品的銷文解字、演繹講說、變文等,他認為新時代的讀經方法,可以從「融通古今、實修實證、因材施教、分類研習、開放包容、團體研討、佛力加被」等7個面向開展,只要一切有益於開啟人類智慧的知識和見解,都可以納入佛法體系,與佛法結合,讓佛法更貼近現代生活。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兼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則以「漢傳佛教的建基思想」、「佛學世界的開門鎖鑰」、「實踐佛法的修行指南」共30本佛教經典作為漢傳佛教的敲門磚,他說要讀懂佛典,需耙梳漢傳佛典、大乘八大宗祖師的代表作,以及思想特色和法門要旨和時代脈絡,才能悠游於漢傳佛典的智慧之海。

MORE

【老師的話】禪修要門

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學佛修行要能解行並重,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日前打禪七,作為行門課程。進禪堂打七要修什麼?禪修要門無非是在修止觀、修定慧。止是止息妄念,觀是正觀。 如何止息妄念?修禪定。如《大智度論》所言:「禪定名攝諸亂心。」心不散亂,妄念就能止息。平常我們就是因為妄念太多,才會有很多煩惱痛苦。 所謂「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三時繫念》說:「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異念紛馳就是心散亂,心散亂很多煩惱魔就容易生起。 修止亦稱「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六根都可以修。佛陀時代教導的方法,是觀呼吸,稱「安那般那」,觀出入息,屬於鼻根的修行方法。方法很簡單,我們把毘盧七支坐法的七個動作方法坐好後,再把注意力繫念在鼻端,也稱「所緣境」,即兩個鼻孔跟外面空氣交接的人中頂點。 當呼吸進來時知息入︱︱安那,並且觀察氣是長還是短;呼吸出去時知息出︱︱般那,並且觀察氣是長還是短,當下清楚、明白。只要能專注觀察呼吸進出,就能收攝亂心,甚至達到入定。有了定力,第一能掌控情緒,第二能降伏煩惱。 如何正觀?正觀是建立在正見的基礎上,正見即正確的觀念,正見又分為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世間正見:即正見有因有果、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凡夫有聖人,又稱為「世間慧」;出世間正見:即正見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等,又稱「出世間慧」,或「般若」。 以正見為基礎所作的思惟名為「正思惟」,以正見為基礎所作的觀名為「正觀」。能夠時常正思惟或正觀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等,就能具有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即能放下執著,斷除無明煩惱;有了般若智慧,才能明心見性、開悟解脫成佛。 禪修的終極目標是明心見性、解脫成佛!而要明心見性,解脫成佛,非定慧不可,如《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說:「靜慮能生智,定復從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為根本。」《圓覺經略疏》也說:「欲證入圓覺,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透過禪修而覺悟宇宙的真理實相,成就佛道。 最後以一首偈語跟大眾共勉:「禪修無非修止觀,專注一心息妄念;正觀緣起般若生,福慧雙修證菩提!」

MORE
/24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