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碳費3種收費公式出爐 高碳洩漏事業提自主減量享優惠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今日預告3項碳費相關子法草案,並說明碳費計算方式,根據是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及是否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兩部分,分為3種公式,事業應於每年4月底前完成前一年1月至12月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並於5月底前繳納碳費。 環境部召開記者會說明,本次草案包含「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首次徵收對象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之排碳大戶,未來將逐步逐期調降起徵點,據規畫2030年將適用1萬噸的徵收門檻。 碳費收費對象針對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之排放源,且全廠(場)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之電力業及製造業;初期配合碳費徵收門檻,設定2.5萬噸為起徵點,非屬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即可適用此起徵點扣減。 碳費計算部分,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說明,首先為事業單位有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分出一般及優惠費率的公式;若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計算公式為(排放量扣減2.5萬公噸)乘以一般費率。 另事業若有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再分為是否屬於高碳洩漏風險事業,蔡玲儀指出,若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如鋼鐵、水泥產業,碳費計算為排放量乘以碳洩漏風險係數值(0.2、0.4、0.6)乘以優惠費率(A、B兩類);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之排放量不享2.5萬公噸扣除額。 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則非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則計算方式為排放量扣除2.5萬公噸免徵額,再乘以優惠費率(A、B兩類)。 公式之優惠費率有2種供業者選擇,一種為「行業別指定削減率」較嚴謹,參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基準年為2021年,訂定目標年鋼鐵、水泥業及其他行業削減率;另一個是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各廠以2019至2023年五年排放平均值為基準年,計算至目標年直接排放、使用電力碳排放削減率。 蔡玲儀提到,由於「行業別指定削減率」計算方式較為嚴格,因此費率也會比後者更優惠。 公式中還有一項碳洩漏風險係數值,蔡玲儀指出,參考歐盟、南韓、新加坡及加州等作法,分三期調整碳洩漏風險係數值,第一期為0.2、第二期為0.4、第三期為0.6,代表可減免的排放量愈來愈少,實施期程仍待進一步討論。 草案提醒,事業於每年5月底前,依前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之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應繳納之費額,並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以網路申報並至指定金融機構繳納。  

MORE

碳費徵收力道不足 學者批難與國際接軌

【本報台北訊】環境部今預告與碳費相關3個子法,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從預告內容來看,碳費徵收七折八扣,實際促進產業減碳力道非常有限,「充其量只是國家減碳的安慰劑」。 劉銘龍建議,除碳費費率應在520新內閣上任後立即公告外,費率不能過低且要有明確碳定價上升路徑,並重新檢視碳費徵收機制對國家減碳的實際推進效果。 劉銘龍進一步分析,在各項「優惠再減免,折扣再抵減」的調整機制下,未來企業實際繳納的碳費可低到1至2折,加上首年減徵額度,傳統高碳排產業負擔大減。 但在面對歐盟碳關稅時,台灣如此低的碳費水準根本不利於抵扣碳關稅,未來輸歐以鋼鐵及鋁相關為主的製品,多數要購買CBAM憑證以補足碳價差額。 劉銘龍說,2.5萬公噸免徵額引發很大爭議,若環境部執意採行,應說明未來分階段調降起徵點、擴大徵收費基的明確時程;另針對高碳洩漏風險事業3階段的碳洩漏風險係數值,環境部也須說明各階段實施實施間,以免遙遙無期,2折打到底。 劉銘龍表示,台灣獨度全球創設一個碳費制定,其實是脫離國際碳定價主流,未來「治絲益棼」的情形也不難預見;從這次碳費徵收辦法草案可清楚看出,各種優惠、折扣、減免措施想方設法,但預期減碳力道有限,跟不上國際淨零主流步伐。 劉銘龍說,與其為排碳大戶「客製」碳費的優惠折扣減免,建議碳排達2.5萬噸以上電力業及製造業,應納入實施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ETS),才能有效減碳,並且與CBAM接軌。 未納入前述ETS管制的製造業、運輸物流、住商服務業(教育、醫療與慈善事業可排除),其年碳排量達1萬公噸以上者,可隨用電或燃料徵收碳費。

MORE

碳費3子法草案預告 環部規畫起徵門檻2030年降至1萬噸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今日預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3項草案,草案內容提及,首次徵收對象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之排碳大戶,未來將逐步逐期調降起徵點,據規畫2030年將適用1萬噸的徵收門檻。 環境部召開記者會說明,包含「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本次草案預告期間為60日,環部盼廣徵意見外,也將展開社會溝通以凝聚各界共識。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說明,碳費為減量誘因非財政工具,會配合國家減量目標,加大加速減量,5月開始針對各產業業者召開說明會,製造業及電力業在2030年有機會達到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可減碳23%至25%。 「碳費收費辦法」草案指出,收費對象針對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之排放源,且全廠(場)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之電力業及製造業;以2022年盤查登錄資料推估,約500廠(場)要被徵收,收費費基約1.55 億噸,佔我國總排放量約54%。 蔡玲儀指出,根據各界意見,母法採分階段,隨擴大盤查,逐期調降起徵點,所以不是2.5萬噸以下都不用繳,階段門檻為1.5萬噸、1萬噸,具體時程尚未出爐,但希望2030年前(2030年)降至1萬噸的徵收門檻。 高碳洩漏風險屬高排放密集度及高貿易密集度的行業別或生產活動;蔡玲儀說明,初期配合碳費徵收門檻,設定2.5萬噸為起徵點,非屬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即可適用此起徵點扣減,舉例包含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而屬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如鋼鐵或水泥則不適用。

MORE

物候調查 看嚴冬、暖春花朵生命周期變化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天候對於植物的生態有很大的影響,不僅考驗開花季節,也影響果實及產量。中山大學助理教授張楊家豪以20年的時間監測亞熱帶雨林福山森林動態,精準掌握山龍眼夏賞花、冬賞果等時節,還綜整嚴冬暖春加速、暖冬寒春則放慢花朵腳步周期。 張楊家豪今(4/29)日指出,為瞭解氣候變化對亞熱帶雨林森林植物開花時間的影響,從2002年夏天起便在福山植物園的原始森林中,規畫一個面積25公頃的亞熱帶的森林動態樣區,並布放106張種子網。20餘年來每周進行一次調查,記錄植物開花、結果的物候周期,持續至今。 期間還搭配林業試驗所以每年至少出現在10個網子、具有16年以上開花紀錄為基準,挑選資料中具有超過500筆開花資料的16種植物,包括大明橘、香楠、紅楠、栲屬樹木、山龍眼、冇樟等,分析氣溫、日照量、雨量以及光照周期對開花時間的影響。 團隊指出,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季節的氣溫變化對於植物開花時間有不同的影響。如多達30種植物附生的「樹木公寓」,就為中低海拔森林重要樹種長尾栲,提供許多空間讓附生植物借住。 而長尾栲花期與紅楠、香楠相似,彼此對溫度的敏感點又不同,早秋溫度決定了長尾栲花期,長尾栲需歷經2周周期均溫低於19度的冷刺激後,等待4至5個月即含苞待放,反之則使花期延後;紅楠需2至3個月的均溫低於17度、香楠需低於19度,蓄積能量,等待2至3個月後才開花。 團隊說,山龍眼夏可賞花、冬可賞果,每年5至7月開花,花序成串下垂,有特殊的卷旋現象,如煙火綻放,非常好看,而其它植物也有精準的花期追蹤,都和氣候、溫度及日照息息相關。 圖/中山大學提供 張楊家豪表示,團隊研究彙整並證實多數植物花季與過去一年的溫度變化關系密切;「春、夏季溫度愈高開花時間提早,秋、冬季的低溫冷刺激開花,暖冬延遲開花時間」。 團隊的相關研究資料也有助於繪製成台灣追櫻、賞楓地圖。

MORE

肌不可失 行動健身房駛進社區助長輩樂活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深蹲是鍛鍊下半身肌群、滑步機訓練腿部肌力!」「行動健身房巡迴車」今(4/29)日開進大樹區的活動中心,由健身教練指導長輩持續做滑步機訓練,還有下半身的深蹲等,鼓勵長者讓腿腳更有力,才能「健康呷百二!」 高雄市運動發展局攜手科技大廠打造「行動健身房巡迴車」,藉由運動巡迴模式,提供高雄偏鄉長輩更多運動資源,鼓勵長輩藉由專業的健身房巡迴車鍛鍊肌力,才能健康快活。 上午11時許,載有多種健身器材的巡迴車緩緩駛進高雄市大樹區新吉庄社區活動中心,已有阿公、阿嬤等著來健身、活動筋骨。阿公阿嬤說,原本稍嫌無力的雙腿經過教練指導和練習,感覺走路更靈活,不再卡卡。 統計顯示,高雄市老年人口已突破5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數近20%,代表高雄市將邁入超高齡城市。照顧高齡長輩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市府攜手日月光集團打造「行動健身房巡迴車」 前進偏鄉,讓地處郊區的長輩也和都會區長輩一樣,體驗功能性健身器材,透過不斷的訓練讓腿腳有力。 陳姓阿嬤說,過去都是飯後散步在社區走走,但是有了健身巡迴車器材及專人教導,「經過訓練後,可以不靠攙扶步行走路了!」她開心的表示,希望巡迴車常常來教導老人家做健身,活動筋骨。 圖/記者王淑芬攝 運發局指出,大樹區新吉庄社區有逾20名長輩,已接受為期10周的專業運動教學,長輩每周規律上課及強化肌力耐力訓練,多人已能自行從家裡步行到活動中心,可以不靠攙扶行走,他們藉由運動找回健康,也讓家中晚輩少煩惱。 巡迴車搭載專業健身器材,還有運動教練及物理治療,突破運動環境可近性的限制,如同將微型運動中心搬到社區。運發局將持續讓巡迴車在偏鄉協助長輩和健身運動零距離,才能樂活慢老。

MORE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AI改變世界但不會讓人類工作消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輝達(Nvidia)晶片正掀起人工智慧(AI)革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認為,AI將改變世界,但他不認為人類的工作會因此消失。 黃仁勳在CBS的「60分鐘」訪談中表示,企業在AI協助下自然會壯大。 他說:「勞工為公司工作。因此,當公司變得更有生產力時,獲利就會增加。我從沒有見過那哪家公司獲利增加卻不增募人手的。」「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 黃仁勳表示,「即使有些工作會變得不符時宜,但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因為我們人有良好的判斷力,因為有些情況是機器無法理解的。」 黃仁勳談到Nvidia最新圖形處理器(GPU)Blackwell時表示,AI的能力是無可限量。他說:「我們希望它能做令我們驚奇的事,整個重點就在這裡。像在發現藥物、設計更輕而堅固的材料等領域。我們也需要AI幫助我們探索宇宙中我們自己從來無法達到之境。」 輝達預定於5月22日公布上季財報,預料將再度繳出驚人業績,繼2月公布業績較展望超出近20億美元之後再創佳績。

MORE

暖警助迷路失智老婦返家 籲申請預防走失手鍊

【本報台南訊】88歲張姓婦人28日下午獨自外出散步到台南市中西區圖書館,但她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返家,只好在湯德章大道行走。熱心民眾擔心路上車來車往,報警處理,員警檢視她身體並無大礙,趕緊以巡邏車搭載她平安返家。 台南市警二分局博愛派出所副所長陳南志、警員吳京翰28日下午4點多巡邏時,接獲民眾報案稱有迷途老婦人在湯德章大道附近徘徊,需要警方協助。員警獲報後趕赴現場,發現有老婦人在路上徘徊,趕緊上前關心。 88歲老婦人對於員警的詢問僅能記起姓名和住家地址,無法想起回家的路怎麼走,當時只能在路邊徘徊,趕緊搭載張姓婦人返家,張老婦人及她兒子非常感謝警方的協助,老婦人更是頻頻點頭表示感謝。 市警二分局表示,家中如有易走失的長者、失智長輩或是身障人士,可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預防走失手鍊,或佩戴留有聯絡方式的配件等,也可向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鑑識中心或分局偵查隊申請自願捺印指紋建檔。

MORE

台北.南港 台北最東邊祕境 淡蘭古道桂花香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南港是昔日「淡蘭古道」的中繼站,也是「台灣包種茶」的發源地。二戰結束後,南港被劃入工業區,由於工廠排放濃密的黑煙,一度使南港成為「黑鄉」,後來重工廠遷離,南港逐漸轉型為商業區,如今是充滿活力、多元文化的城區。 雙北交界 浪漫茶山風情 南港因位於基隆河南岸而得名,清代移民以福建安溪人居多,其中又以茶農占多數。 相傳清光緒11年(1885年),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來台,發現南港舊庄一帶適合茶樹生長,於是引進茶樹栽種,使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的原鄉。 除了包種茶之外,南港也是全台第二大的桂花產地。桂花被喻為謙沖君子,也是南港區的「區花」。南港栽植桂花,主要是因茶農為使包種茶更加香郁,於是以桂花燻茶葉,成為當時新興的製茶技術。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茶製場)海拔高約380公尺,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初夏夜晚,螢光點點,非常浪漫。當地栽植的桂花屬於「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因此也叫「月桂」。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台北101大樓。 走進茶製場,可認識台北的茶葉風華史,當地茶農也會輪流在茶製場「說茶」、「奉茶」,甚至「唱茶」(製茶打油詩)。茶製場周邊有環山步道群,步道上有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的「界碑」,被譽為「台北最東邊祕境」。 東區門戶 流行音樂中心 日據末期,南港包種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煤礦與磚瓦業。二戰結束之後,因重工業進駐,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直到1980年代,工廠逐漸撤出,南港才擺脫「黑鄉」惡名,重見藍天。 1990年代以後,南港開始變身,包括基隆河截彎取直、鐵路地下化、興建展覽館、引進產業聚落、三鐵共構等,將南港規畫為「台灣智埠中心」,打造軟體、會展、車站、文創、生技等5大中心的東區門戶,讓「黑鄉」變「黃金」。 其中,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就是重要文創建設之一。2020年9月開幕的北流,由「表演廳」、「文化館」、「產業區」等3棟外型獨特的建築體與腹地廣大的戶外表演空間組成,建築體之間以空橋作為連結。 「表演廳」以台灣山巒意象為外型,喻意華語流行音樂綿延不絕,再創高峰。「文化館」外觀有如音樂寶盒,牆面呈現聲波的律動感,內部展示台灣流行音樂重要故事與史料。「產業區」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為目標,建築外觀猶如寶石,希望激盪出寶石般的光芒。 瓶蓋工廠 文創產業基地 二戰期間,歐亞海運中斷,當時台灣總督府推動「南進政策」,確立「工業台灣,農業南洋」,並在台成立「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生產軟木塞、金屬瓶蓋和碳化板,其中碳化板因具有隔熱與絕緣效果,提供海軍作為保修軍艦的材料。 二戰結束後,工廠由台灣省專賣局接管,1958年改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俗稱「南港瓶蓋工廠」,營運至2004年停產。工廠經過整修後,2020年以「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面貌問世,園區保留6棟歷史建築,並導入文創產業。 胡適公園 緬懷自由哲人 胡適(1891-1962)是近代自由主義的先驅,畢生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等治學方法,他擁有34個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人之一。1962年在中研院開會時,因心臟病發過世。 胡適身故後,安葬在中研院對面,後來擴大闢建為「胡適公園」,胡適在中研院旁的故宅也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公園內有噴泉池、水景花園、箴言牆、涼亭等設施,其中涼亭為北京大學同學會募資興建。 胡適的墓誌銘則是由北京大學教授毛子水所寫,文中寫道:「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MORE

嘗鮮 那瑪夏水蜜桃登場了!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那瑪夏區的水蜜桃是全台最早上市的,小巧多汁的水蜜桃近日陸續運送直達市區,已在市集掀起一陣搶購潮。那瑪夏區公所提醒嘗鮮趁早,產季預計在6月中旬就結束了! 那瑪夏是高雄市的偏鄉原住民部落,山區以產愛玉、水蜜桃著名,由於產量不多,每年都吸引不少民眾上山嘗鮮。 區公所農觀課長柯志聰今(4/28)日指出,那瑪夏山區的水蜜桃屬於熱帶型水蜜桃,小巧多汁、細緻滑嫩,一顆一人份,很受歡迎。 他說,山區種植的水蜜桃面積約40公頃,去年的套袋數130萬顆,但是今年的套袋數只及5成,預估產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圖/那瑪夏區公所提供 柯志聰說,產量不佳的原因在於天氣影響,主要是在授粉期因為天氣寒冷,致產量銳減。目前已經採收的水蜜桃屬於瑪雅部落,接續會有達卡努瓦部落的產期,所以山區的水蜜桃最後的賞味期大約在6月中旬結束。 柯志聰說,特別的是今年的水蜜桃已經新鮮直達市區,在高雄蓮池潭畔的市集登場,因為數量不少,隨即被搶購一空。建議山上嘗鮮的民眾把握時間,於5月底前上山能嘗到多汁鮮甜的水蜜桃。

MORE

國際搜救犬日 高雄市嘉許搜救犬及團隊英勇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國際搜救犬日」,市長陳其邁不忘為高雄市消防局搜救犬馴養中心的犬隻及團隊加油打氣,也肯定他們在0403花蓮地震英勇救難的表現,他還說「搜救犬Roger退役後到市府上班!」 今(4/28)日是國際搜救犬日,陳其邁特別去訪視及慰勉搜救犬馴養中心的搜救犬,並為牠們準備了驚喜的玩具與零食,勉勵繼續加油,也盼台灣平安。 IRO (International Search & Rescue Dog Organization) 自2008 年起訂定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國際搜救犬日。 陳其邁高興地和搜救犬互動,也看著犬隻在瓦礫堆訓練場的搜索,從3座關閉的鐵門中,遵從指令並找到待救者。接著犬隻還穿越「擺盪平台」及「拋物拾回」,牠們聽命及服從指令,迅速完成動作,領犬員便會輕輕鼓勵、適時給予零食獎勵。陳其邁大讚人犬的合作默契和深厚的情感。 陳其邁也為搜救犬準備了驚喜玩具與零食,也聽取領犬員分享帶領犬隻的心得,有餵食、醫療照護等。 圖/高市府提供 搜救犬「萬斯Vance」的領犬員蘇冠銘表示,搜救犬的培訓很不容易,即使從幼犬時期開始訓練,平均2歲半至3歲取得IRO檢測的中級證照才能出勤,約8歲半到到了退休年紀。 陳其邁關心退休犬隻的生活,特別關注在花蓮地震搜救立大功的搜救犬Roger,即將在今年底退役的安置問題。馴犬員李信宏詢問「市長也想要認養Roger嗎?」陳其邁笑答「讓Roger來市府上班!」現場響起一陣歡呼。 消防局搜救犬隊小隊長陳志三表示,搜救犬速度快、活動力佳,嗅覺能力是人類的數百倍,透過呼吸、體溫及人體細胞代謝的氣味找出生還者,相較於使用限制多的科學儀器,更適合環境複雜的災難現場。 高市消防局目前擁有通過國際搜救犬IRO測驗共有高級6隻、中級2隻、初級2隻,並有2隻還在培訓中。

MORE
/5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